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徐越倩 彭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83,共10页
户籍人口城镇化直接反映着城镇化的健康程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制是人口城镇化的核心要素,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结构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影响城镇化顺利转型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例,运用耦合... 户籍人口城镇化直接反映着城镇化的健康程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制是人口城镇化的核心要素,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结构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影响城镇化顺利转型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7年以来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特征,并发现,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密切相关,城镇化的重难点在于改革公共服务体制。要改变城镇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和人口布局,关键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均等化,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配置,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建立结果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加大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评价的影响权重,真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均衡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人口城镇化 基本公共服务 耦合协调度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城市房价与农村流动人口户籍迁移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文哲 边彩云 董丽霞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130,共9页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我国城镇化主要通过农村人口流动推动,进而导致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远远低于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房价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滞后。本文以2011—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我国城镇化主要通过农村人口流动推动,进而导致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远远低于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房价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滞后。本文以2011—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城市层面数据分析了城市房价上涨对农村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影响。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房价升高造成的生活成本增加使农村流动人口更不愿意落户现居城市,同时,女性、高学历、参加过技能培训、高收入、有保险、有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社会融合度较高、幸福感更强、跨省流动以及居留时间更久的农村流动人口落户意愿更强,年龄与落户意愿呈倒U型关系。但是,城市房价升高对落户意愿的影响与人群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关,无房、流向普通城市、省内流动、未婚、低学历、年龄小、女性的流动人口对于城市房价上涨更加敏感。基于此,笔者指出,要进一步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抑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是必要之举,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房价 户籍人口城镇化 农村流动人口 落户意愿 农村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行为与双重人口城镇化——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侯祥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6-103,共8页
中国人口城镇化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双重人口城镇化背离现象。这表面上是由于人口统计制度和户籍制度所造成的一种统计现象,其背后则有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在纵向央地财政分权和横向府际竞争的关系... 中国人口城镇化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双重人口城镇化背离现象。这表面上是由于人口统计制度和户籍制度所造成的一种统计现象,其背后则有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在纵向央地财政分权和横向府际竞争的关系格局下,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为晋升而竞争,过多关注经济绩效而忽视了公共服务,导致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府际竞争和公共服务负担显著加剧了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的背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人口城镇化 常住人口城镇 地方政府 府际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与多维城镇化异质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伍骏骞 何伟 +1 位作者 储德平 严予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产业集聚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要素和资源集聚,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和经济保障。已有研究验证了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正向作用,然而,在多维城镇化异质性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实际作用,明确产业集聚对城镇... 产业集聚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要素和资源集聚,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和经济保障。已有研究验证了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正向作用,然而,在多维城镇化异质性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实际作用,明确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作用不仅是从"量"上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更需要从"质"上实现户籍人口城镇化。因此,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三个维度分析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三个维度城镇化影响机制并提出三个理论假说:产业集聚对人口城镇化有正向影响;产业集聚对土地城镇化有正向影响;产业集聚对户籍人口城镇化有影响,但受到户籍制度的约束,其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验证。然后,本文采用2005—2014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用常住人口比重衡量人口城镇化,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城区总面积比重衡量土地城镇化,非农户籍人口比重衡量户籍人口城镇化;以区位熵和经济密度衡量产业集聚度,分析产业集聚对三个维度城镇化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产业集聚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滞后作用和中介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有正向显著的影响,但对户籍人口城镇化影响不显著,其原因是户籍制度制约了产业集聚对农村城镇化转型的推动作用,产业集聚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的作用有滞后性,产业集聚将通过土地城镇化和常住人口城镇化两大中介机制实现户籍人口城镇化。这一研究发现契合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先推进城镇人口和土地要素的集聚,然后逐步向打破户籍制度制约、实现常住人口"市民化"的梯度城镇化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常住人口城镇 土地城镇 户籍人口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投资视角下公共服务与农民工收入增长路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国正 高波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127,共7页
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制造业比例不断下降,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张,这对受教育水平较低、职业技能短缺、社会支持网络单一、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农民工群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往研究认为,户籍制度是造成城乡收入... 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制造业比例不断下降,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张,这对受教育水平较低、职业技能短缺、社会支持网络单一、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农民工群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往研究认为,户籍制度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制度因素。然而,单纯地取消农业户口并不能消除户籍制度对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制约。公共服务是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的重要外部力量,只有通过政府社会服务支出增加,进而加强农民工职能技能培训、搭建就业指导平台、重构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才能从根本上弥合二元劳动力市场,提升农民工收入水平,进而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投资 农民工 收入 户籍人口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