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氏伤科特色疗法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 被引量:1
1
作者 戴俭华 黄平 +2 位作者 金永翔 周晨 吴刚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8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评估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结合纸压垫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该疗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入院的38例闭合性单足跟骨骨折病人进行治疗并随访,分别测量复位前及复位后12周跟骨宽度、Böhler角及G... 目的:评估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结合纸压垫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该疗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入院的38例闭合性单足跟骨骨折病人进行治疗并随访,分别测量复位前及复位后12周跟骨宽度、Böhler角及Gissane角的数值,并在伤后12个月对患足行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13.5±1.4)个月。患者骨折均正常愈合,愈合时间8~11(9.5±0.7)周。其中跟骨宽度由复位前的(35.2±2.7)mm降至复位后12周(30.1±1.9)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öhler角由复位前的(15.3±3.1)°增加至复位后12周(29.7±4.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sane角由复位前的(134.7±9.0)°降至复位后12周(119.8±8.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2个月Maryland足部评分为(85.1±2.6)分,其中优11例,良2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4.2%。结论:采用戴氏伤科特色的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结合纸压垫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疗效确切,适用于具有开放手术禁忌症的跟骨骨折患者;对于具有开放手术指征,但保守治疗意愿强烈的患者,也可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氏伤科 闭合性跟骨骨折 手法复位 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氏伤科学术思想之逐步复位述要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贤飞 戴俭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7期1220-1222,共3页
戴俭华老师是戴氏伤科研究所所长,第七代戴氏伤科传人,从事骨伤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通过传承、创新戴氏伤科的精髓,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其中逐步复位是重要学术思想之一。逐步复位法的应用基础对于骨折,倘若保守疗法能... 戴俭华老师是戴氏伤科研究所所长,第七代戴氏伤科传人,从事骨伤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通过传承、创新戴氏伤科的精髓,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其中逐步复位是重要学术思想之一。逐步复位法的应用基础对于骨折,倘若保守疗法能达到手术同样的效果,则前者优于后者。而对于保守疗法,能早期的一次性整复,故然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步复位 戴氏伤科 学术思想 动静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氏伤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军 陈先进 +1 位作者 戴俭华 彭俊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42-44,共3页
戴氏伤科技术起源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历200多年。戴氏伤科在理论上注重内外并治,尤擅外治,治伤注重调理气血,重视补益肝肾,强调辨证论治,在诊断上注重触诊和摸诊,在治疗上形成一系列正骨理筋手法和小夹板技术,并创立一些祖传中药方剂... 戴氏伤科技术起源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历200多年。戴氏伤科在理论上注重内外并治,尤擅外治,治伤注重调理气血,重视补益肝肾,强调辨证论治,在诊断上注重触诊和摸诊,在治疗上形成一系列正骨理筋手法和小夹板技术,并创立一些祖传中药方剂。戴氏伤科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安徽中医伤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氏伤科 正骨理筋手法 小夹板技术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氏特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被引量:4
4
作者 戴俭华 徐超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第14期9-10,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常同时存在腰部软组织劳损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证'等范畴。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戴氏伤科 三步五法 松解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