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南组一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连承波 渠芳 +5 位作者 谭秀成 王志坤 吴力耘 张建良 段宏亮 高国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和孔隙图像分析等资料,对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南组一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从沉积和成岩两方面对储层物性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粒...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和孔隙图像分析等资料,对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南组一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从沉积和成岩两方面对储层物性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粒度偏细,分选中等偏差;储层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中孔中渗为辅,孔隙类型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平均孔径为37.53μm,喉道主要为可变端面的收缩部分,其次为片状和弯片状喉道,平均喉道半径为10.25μm,孔喉配位数主要为3,分选性好。沉积作用是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南组一段砂岩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之一,水动力强分选程度高的沉积环境形成的砂岩粒度大分选好,储层物性好;不同的成岩作用类型对储层物性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空间变小,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空间,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在2 500~2 700 m和2 850~2 950 m处形成了明显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物性 主控因素 戴南组一段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湖凹陷金南—腰滩地区戴南组一段高分辨率层序构型与砂体展布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臧素华 花彩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6-543,共8页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芯及测井资料对金湖凹陷金南-腰滩地区戴南组一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两类转换面,并进一步划分出1个长期、2-3个中期及4-7个短期旋回层序,短...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芯及测井资料对金湖凹陷金南-腰滩地区戴南组一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两类转换面,并进一步划分出1个长期、2-3个中期及4-7个短期旋回层序,短期、中期旋回层序以向上“变深”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型为主,向上“变浅”型不发育,长期旋回层序则以向上“变深”复“变浅”为主。在此基础上,依据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建立了研究区戴南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对各中期旋回层序砂体进行了等时追踪对比,发现MSC3时期金南地区吕庄构造带及腰滩石港断裂上升盘沉积缺失,砂体主要沿金南工区西部及石港断裂下降盘呈条件状展布,地层超覆特征明显,此类砂体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湖凹陷 金南-腰滩地区 戴南组一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湖凹陷三河深凹带戴一段近岸水下扇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伟 臧素华 +1 位作者 郭春雷 花彩霞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3期7-11,共5页
以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古地貌、物源、湖平面变化以及石港断层的活动史,认为三河深凹带戴一段三亚段具有形成近岸水下扇的地形、物源及动力条件。近岸水下扇以灰色砂砾岩、含砾中—粗砂岩、细砂岩为主,砾石成... 以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古地貌、物源、湖平面变化以及石港断层的活动史,认为三河深凹带戴一段三亚段具有形成近岸水下扇的地形、物源及动力条件。近岸水下扇以灰色砂砾岩、含砾中—粗砂岩、细砂岩为主,砾石成分复杂,分选、磨圆均较差;发育块状层理及重力流成因的滑塌变形构造;具有中幅箱形、齿化钟形的正旋回电性特征;平面上发育扇形地震相,剖面中具有扇体的楔形和丘形反射形态特征;三河深凹带戴一段发育4个近岸水下扇体,沿石港断裂呈裙边状分布。近岸水下扇的发现不仅是首次在该地区提出这一概念,而且证实三河深凹带具有良好的成藏组合,南部前锋地区近岸水下扇勘探已获突破,北部近岸水下扇及盆底"土豆状"湖底扇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湖凹陷 三河深凹带 戴南组一段 近岸水下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戴一段沉积-层序特征及其对岩性勘探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臧素华 骆卫峰 +1 位作者 马晓东 花彩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为厘清溱潼凹陷戴一段岩性勘探有利层段及区带这一关键地质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对溱潼凹陷戴一段进行了沉积-层序研究,识别出层序界面及洪泛面两类转换面,并进一步... 为厘清溱潼凹陷戴一段岩性勘探有利层段及区带这一关键地质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对溱潼凹陷戴一段进行了沉积-层序研究,识别出层序界面及洪泛面两类转换面,并进一步划分为1个长期、5个中期旋回层序,深凹带5个中期旋回层序发育齐全,中-外坡逐渐减少至2个,明确了泰州凸起是戴一段的主物源方向,戴一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带展布受物源、基准面升降共同控制。沉积-层序综合研究表明纵向上戴一段MSC1、MSC2、MSC3时期泥岩隔层发育、储盖组合有利,是岩性勘探最有利层段;平面上相带的展布决定了岩性勘探的有利区带,西斜坡的蔡家堡-陈家舍、帅西、帅垛及帅北地区处于多期扇体前缘砂岩尖灭区,是岩性/构造-岩性圈闭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溱潼凹陷 戴南组一段 沉积-层序 岩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