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与传统观点的商榷 被引量:3
1
作者 隆武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6-33,共8页
建国以来,史学界普遍把武汉失守当作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认为武汉失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就由“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第一阶段,转到“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第二阶段。综观抗日战争发展的轨迹,这个观点... 建国以来,史学界普遍把武汉失守当作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认为武汉失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就由“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第一阶段,转到“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第二阶段。综观抗日战争发展的轨迹,这个观点是否符合实际是值得商榷的。现在分两个问题作一些阐述: 一、武汉失守标志着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的第一时期转到战略防御的第二时期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中外舆论为之震动,这确实使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某些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抗战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因为日本并未停止战略进攻,国民党仍在积极培养抗战力量以停止日本的战略进攻。因此当时有人认为,从武汉失守到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是抗日战争由第一阶段转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战略进攻 国民党 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失守 正面战场 第一次长沙会战 战略防御 敌后战场 传统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何时形成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晓晴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138-144,共7页
:本文认为 ,从 1938年 10月到 1939年秋 ,抗日战争的战局基本上都处于向战略相持阶段的过渡时期 ;9月以后 ,在国际新形势的影响下 ,不论是正面战场 ,还是敌后战场 ,全面相持的形势业已出现。因此 ,至 1939年底、1940年初 。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战略相持阶段 形成时间 历史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战略相持阶段的蒋介石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五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43-47,共5页
论战略相持阶段的蒋介石刘五书战略相持阶段长达6年之久,对日斗争艰苦卓绝,长期以来认为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蒋介石的政策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本人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毛泽东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 论战略相持阶段的蒋介石刘五书战略相持阶段长达6年之久,对日斗争艰苦卓绝,长期以来认为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蒋介石的政策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本人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毛泽东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战略相持阶段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抗日战争 日本 毛泽东 共产党 史迪威 正面战场 废除不平等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中国共产党对相持阶段到来的认识——兼与隆武华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国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6-80,84,共6页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发表了隆武华的《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以下简称隆文)一文,对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相持阶段到来的始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应把“武汉失守到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时期...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发表了隆武华的《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以下简称隆文)一文,对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相持阶段到来的始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应把“武汉失守到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时期’,也就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第二时期”,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才转入相持阶段。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就中共对相持阶段到来认识的演变作一简要叙述,并就与此有关的问题与隆武华商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共产党 武汉失守 战略进攻 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 过渡时期 毛泽东 第一次长沙会战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认为抗战相持阶段前有个“过渡时期”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益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8-98,共1页
1945年党的七大在总结抗战八年的发展过程时,提出以武汉失守为相持阶段的开始,以后史学界基本上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但事实上在武汉失守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毛泽东认为相持阶段并未到来,而是处在“一个由旧阶段向新阶段去的过渡时期”。 ... 1945年党的七大在总结抗战八年的发展过程时,提出以武汉失守为相持阶段的开始,以后史学界基本上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但事实上在武汉失守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毛泽东认为相持阶段并未到来,而是处在“一个由旧阶段向新阶段去的过渡时期”。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过渡时期的原因,首先是他认为日本占领武汉后,还会向西安进攻,敌之进攻的第一阶段将结束在西安的失守。其次是为了反对投降。武汉失守后,由于日本改变了侵华战略,使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投降逆风。汪精卫潜逃国外投降日本,英美法策动东方慕尼黑阴谋,客观上形成了国内外两支同盟军。所以毛泽东认为在没有“打退这两支敌人的同盟军”以前,便“没有什么相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相持阶段 “过渡时期” 武汉失守 进入新阶段 慕尼黑阴谋 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抗战 《毛泽东文集》 同盟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不存在战略反攻阶段 被引量:3
6
作者 程乃胜 《安徽史学》 1986年第4期46-,2,共2页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抗日战争存在一个战略反攻阶段,从而与战略防御阶段(七七事变到广州武汉失守)、战略相持阶段(广州武汉失守以后)构成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持这种看法的同志,多半是以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为根据的。我认为,这种...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抗日战争存在一个战略反攻阶段,从而与战略防御阶段(七七事变到广州武汉失守)、战略相持阶段(广州武汉失守以后)构成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持这种看法的同志,多半是以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为根据的。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反攻阶段 抗日战争 战略相持阶段 解放区 武汉失守 论持久战 三个阶段 毛泽东同志 战略防御阶段 七七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军的第二次战略进攻与抗日战争的阶段划分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红军 曲爱军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3期95-98,共4页
一九四四年四月至一九四五年二月,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丧师失地,出现第二次大溃退。日军的这次进攻在抗日战争史上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以往在对抗日战争作阶段划分时,却没有对日军的这次进攻给予恰当的估... 一九四四年四月至一九四五年二月,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丧师失地,出现第二次大溃退。日军的这次进攻在抗日战争史上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以往在对抗日战争作阶段划分时,却没有对日军的这次进攻给予恰当的估价。传统的三阶段论(即把抗日战争划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无视日军这次进攻的战略意义,把这一时期的抗日战争划作中国进行战略反攻阶段的一部分。近年来,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抗日战争不存在战略反攻阶段(程乃胜《抗日战争不存在战略反攻阶段》,见《安徽史学》一九八六年第四期),从而把抗日战争实际上分成了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两个阶段。这一划分,虽然正确地指出了在上述日军进攻期间,不存在所谓中国方面的战略反攻,但是,它没有看到日军的这次进攻已经打破了战略相持的局面,而仍然将这一时期的抗日战争划入战略相持阶段。笔者以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防御 太平洋战场 抗日战争史 正面战场 战略进攻 兵力 战略反攻阶段 外线作战 战役进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不断革命論和革命发展阶段論的学說——《新民主主义論》学习笔記 被引量:1
8
作者 项立岭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0年第2期40-45,共6页
二十年前,当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为了扫清投降道路上的障碍,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击退后又准备着第二次反共高潮,许多人对抗日前途感到没有信心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 二十年前,当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为了扫清投降道路上的障碍,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击退后又准备着第二次反共高潮,许多人对抗日前途感到没有信心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共产主义因素 二十年 中国民主革命 第一次反共高潮 战略相持阶段 第二次反共高潮 抗日战争 中国革命 蒋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主同盟与中间道路评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金伟青 《浙江学刊》 1987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关于民盟有没有走过中间道路和如何评价中间道路的问题,目前在史学界尚有争论。有些同志认为民盟没有走过中间道路,并对中间道路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实际上,民盟有没有走过中间道路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倒不如说是历史事实问题,应该... 关于民盟有没有走过中间道路和如何评价中间道路的问题,目前在史学界尚有争论。有些同志认为民盟没有走过中间道路,并对中间道路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实际上,民盟有没有走过中间道路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倒不如说是历史事实问题,应该让事实来说话。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评价中间道路的历史作用,并从民盟追求中间道路到放弃中间道路,不断进步的历程中,把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特点,从而加深对中国革命特殊性的认识。一、民盟与中间道路一九四一年春,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以后,不但对中国共产党实行军事进攻和政治压迫,对其它各党派也加紧实行“消灭异己”的政策。这时,中国人民救国会、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及一些民主人士为谋共同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国民党 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 乡村建设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青年党 战略相持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货币发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秉扬 《文博》 1988年第1期69-73,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的主要任务是货币发行。边区的货币发行对于克服当时的财政困难,支持经济的发展,坚持抗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边区货币发行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所以,研究边区的货币发行,不仅是总结历史经验的需要,而且对...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的主要任务是货币发行。边区的货币发行对于克服当时的财政困难,支持经济的发展,坚持抗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边区货币发行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所以,研究边区的货币发行,不仅是总结历史经验的需要,而且对现实的货币发行亦有借鉴作用。一、边区货币发行概况边区货币发行,是适应和配合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发行 边区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 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 经济封锁 抗战初期 抗战期间 边区银行 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工商税收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会兰 《文博》 1992年第6期59-62,99,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的工商税收是边区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边区的工商税收为克服边区的财政经济困难,坚持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工商税收 抗日战争时期 边区政府 经济封锁 税务干部 抗战初期 战略相持阶段 国民党顽固派 日本帝国主义 军事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藏珍品推介(二十一)--《抗战以来重要文件汇集》
12
作者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相继失守,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总结中国共产党20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决定由中央书记处编辑出版一本《抗战以来重要文件汇集》,用以指导并夺取抗战胜利。该书1942年7月由中央... 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相继失守,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总结中国共产党20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决定由中央书记处编辑出版一本《抗战以来重要文件汇集》,用以指导并夺取抗战胜利。该书1942年7月由中央书记处编辑出版发行,收录1937年7月8日至1942第7月7日重要文件67篇,另补遗一篇,该书目录页标注署名毛泽东著作为10篇,经考证毛泽东的著作有:《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同志关于目前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的谈话》《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讲演提纲》《毛泽东同志与中央社记者刘先生、<扫荡报〉记者耿先生、<新民报>记者张先生的谈话》《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参政员毛泽东等为“华北视察团”事致国民参政会电》《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同志在边区参议会的演说》《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反对党八股》等3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以来 战略相持阶段 国民参政会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目录页 新民报 毛泽东著作 整顿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入第八个年头的两伊战争
13
作者 田中青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7期7-9,1,共4页
两伊战争即将步入第八个年头。它不仅成了当前海湾地区最不稳定的因素,而且对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同是穆斯林兄弟为何要拼个你死我活?国际调解活动又为何难以奏效?其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关键词 入第 卡尔巴拉 霍梅尼 石油产量 武器供应 国际社会 逊尼派 战略相持阶段 伊斯兰革命 霍尔木兹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痛记忆:日军大轰炸航线图
14
作者 魏拥锋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18,共1页
1938年,日本侵略军先后占领中国广州、武汉等城市,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军凭借空中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对重庆、成都、兰州、贵阳、桂林等大后方开展大轰炸。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作为当时的“川东门户”,在长达5... 1938年,日本侵略军先后占领中国广州、武汉等城市,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军凭借空中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对重庆、成都、兰州、贵阳、桂林等大后方开展大轰炸。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作为当时的“川东门户”,在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中损失惨重。据重庆市万州区档案馆史料记载,1939年1月-1944年,日军共出动飞机679架次对万县实施轰炸,共造成1343人死亡,6778间房屋被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轰炸 日军 线图 记忆 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侵略军 1939年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严的大别山——评《大转折》的刘邓情结
15
作者 王久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9-19,共1页
一位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老将军这样写到:“刘邓连结在一起,像一座威严的山,一座威严的太行山,一座威严的大别山”。电影《大转折》正是在深刻发掘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来诠释刘邓在人们心目中的大别山情结的,并以此为主线,叙述这一历... 一位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老将军这样写到:“刘邓连结在一起,像一座威严的山,一座威严的太行山,一座威严的大别山”。电影《大转折》正是在深刻发掘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来诠释刘邓在人们心目中的大别山情结的,并以此为主线,叙述这一历史壮举的全过程,展示了刘邓坚定的共产党人信念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刘邓形象,在观众心目中竖立起“一座威严的大别山”。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空前的壮举,其重大意义就在于,使人民解放军跨越了战略相持阶段,实现了从战略防御直接进入战略反攻,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说:“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 邓小平 刘伯承 毛泽东 战略相持阶段 蒋介石 人格力量 解放战争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军事思想探微
16
作者 熊铁基 周鼎初 《文博》 1990年第5期72-78,共7页
秦皇、汉武,并称于世。汉武帝作为一位“将将善术”的军事统帅,已经刊入军事史册。而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却至今很少有人论及,但是人们悉知,秦始皇统治期间所进行的战争,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早已著... 秦皇、汉武,并称于世。汉武帝作为一位“将将善术”的军事统帅,已经刊入军事史册。而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却至今很少有人论及,但是人们悉知,秦始皇统治期间所进行的战争,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早已著下不可磨灭的篇章,时人和后人都一致称颂:“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海内为一”,“自上占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功齐三代”。这个时期的战争,无论是“并吞战国”,还是“南取百越”、北“却匈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方面 百越 诸侯国 战国时期 军事思想 秦王 战略相持阶段 作战阶段 作战方针 邯郸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曲中苏友谊之歌——纪念库里申科诞辰110周年
17
作者 魏拥锋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79,共2页
1937年12月13日,日寇攻陷南京,随即国民政府迁部重庆。1938年冬天,日寇又先后占领了中国广州、武汉等城市,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本侵略者凭借空中优势,对当时中国的抗日前线以及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后方狂轰滥炸,... 1937年12月13日,日寇攻陷南京,随即国民政府迁部重庆。1938年冬天,日寇又先后占领了中国广州、武汉等城市,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本侵略者凭借空中优势,对当时中国的抗日前线以及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后方狂轰滥炸,中国军民损失惨重。仅万县,就遭到日机多次野蛮轰炸,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诞辰110周年 纪念 友谊 中苏 战略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 1937年 日本侵略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爱国主义 振奋民族精神
18
《理论月刊》 CSSCI 1995年第8期1-1,共1页
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本刊评论员5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既为世养人民最终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又开创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赢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先河。50年后的今天,我们和世界... 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本刊评论员5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既为世养人民最终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又开创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赢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先河。50年后的今天,我们和世界人民一起,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主义 振奋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华民族 社会主义 战略反攻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塔保卫战——原新四军第五支队部分同志座谈回忆录
19
作者 胡士平 《江淮论坛》 1980年第3期14-23,共10页
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皖东斗争形势与任务 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寇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寇战线长、兵力不足等弱点更加暴露。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
关键词 战略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 新四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 保卫战 八路军 兵力 广州 皖东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奠定淮南抗日根据地基础的一战——半塔烈士纪念碑碑文
20
作者 张云逸 《江淮论坛》 1980年第3期13-13,共1页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芦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人民拥护。形成了全国一致团结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芦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人民拥护。形成了全国一致团结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在日寇诱降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一九三九年底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猖狂进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 淮南抗日根据地 战略相持阶段 第一次反共高潮 共产党 消极抗战 国民党 新四军 积极反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