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战略环评)研究发展与演变特征,以近20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Space文献分析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际上与国内战略环评的研究力量、演变特征等信息,结合实践探...为探究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战略环评)研究发展与演变特征,以近20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Space文献分析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际上与国内战略环评的研究力量、演变特征等信息,结合实践探索情况以及聚类分析实证结果,重点分析战略环评领域研究热点,通过对比国际上战略环评研究成果,提出新时期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宏观管理的展望与设想。通过国际上与国内战略环评研究重点的对比可知,战略环评是公认的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工具,它适用于复杂动态巨系统的预测评价,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保障生态安全的政策工具,为多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对话、协商与决策的平台。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区域战略环评实践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成果显著,对比国外属于创新性研究实践,但整体上依然存在发文力度不大、国际合作不足等现象。为进一步提升战略环评预防效应,一方面,需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总结战略环评实践成果,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环评宏观理论和方法,推广我国研究成果走向国际;另一方面,需持续注入研究活力,加快构建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库,集成各类技术资源,联合各方技术力量,为提高政策、战略、规划的“绿色含量”出谋划策。展开更多
长江中游地区是中部崛起的战略重点区,也是上游连接西部生态脆弱区下游连接长三角地区的生态重点区。开展长江中游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需明确评价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统计数据、污染物普查数据和国家、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是中部崛起的战略重点区,也是上游连接西部生态脆弱区下游连接长三角地区的生态重点区。开展长江中游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需明确评价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统计数据、污染物普查数据和国家、地区发展规划,采用ROST Word Parser词频分析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关注区域及行业。基于SCI-EXPANDED、CPCI-S、CCR-EXPANDED、IC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法得到区域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关注区集中分布于城镇密集区和沿江、环湖带以及周边山区;重点关注行业集中于装备制造、化工、采矿、能源、食品、纺织服装业;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湿地破坏、有机物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展开更多
文摘为探究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战略环评)研究发展与演变特征,以近20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Space文献分析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际上与国内战略环评的研究力量、演变特征等信息,结合实践探索情况以及聚类分析实证结果,重点分析战略环评领域研究热点,通过对比国际上战略环评研究成果,提出新时期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宏观管理的展望与设想。通过国际上与国内战略环评研究重点的对比可知,战略环评是公认的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工具,它适用于复杂动态巨系统的预测评价,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保障生态安全的政策工具,为多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对话、协商与决策的平台。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区域战略环评实践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成果显著,对比国外属于创新性研究实践,但整体上依然存在发文力度不大、国际合作不足等现象。为进一步提升战略环评预防效应,一方面,需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总结战略环评实践成果,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环评宏观理论和方法,推广我国研究成果走向国际;另一方面,需持续注入研究活力,加快构建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库,集成各类技术资源,联合各方技术力量,为提高政策、战略、规划的“绿色含量”出谋划策。
文摘长江中游地区是中部崛起的战略重点区,也是上游连接西部生态脆弱区下游连接长三角地区的生态重点区。开展长江中游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需明确评价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统计数据、污染物普查数据和国家、地区发展规划,采用ROST Word Parser词频分析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关注区域及行业。基于SCI-EXPANDED、CPCI-S、CCR-EXPANDED、IC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法得到区域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关注区集中分布于城镇密集区和沿江、环湖带以及周边山区;重点关注行业集中于装备制造、化工、采矿、能源、食品、纺织服装业;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湿地破坏、有机物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