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局视野下的长三角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建军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18期16-25,共10页
长三角的区域协调发展起步早,推进稳步有序,形成了以完善市场主导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构建区域统一市场、降低要素和产品空间移动的广义运输成本,以及实现区域和城市间互联互通、共治共享为目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体思路和行动计...
长三角的区域协调发展起步早,推进稳步有序,形成了以完善市场主导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构建区域统一市场、降低要素和产品空间移动的广义运输成本,以及实现区域和城市间互联互通、共治共享为目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体思路和行动计划。形成了包括决策、协调、执行等多个层面的相对完整的区域合作体制。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需要进一步加快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长三角城市群应该成为长江经济带的引领区和中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并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合作与交流中发挥引领性主体作用,在我国区域统筹发展中发挥辐射性整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
战略协调机制
综合交通网
智慧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关键: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
作者
刘耀彬
陈利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支撑,也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第五部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下强...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支撑,也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第五部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下强调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板块下有关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内容相比体现了守正创新的思路。文章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总结新时代十二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取得的成效,发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调整和完善区域发展理念、机制与政策体系,围绕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产生的最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的最大实践标志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历经了伟大变革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需以着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目标;当前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逻辑与重点在于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基于优势互补视角,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高效资源配置,确保发展成果能够公平惠及全民,即“合理分配蛋糕”。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区域协调发展在宏观层面超越了单一的经济总量增长,而是一场以经济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为驱动的全方位变革,旨在“做大且做好蛋糕”。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区域原有比较优势的进一步深化上,还能够为各地区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新一轮的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区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同时,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是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协调
发展
战略
机制
优势互补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局视野下的长三角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建军
机构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18期16-25,共10页
文摘
长三角的区域协调发展起步早,推进稳步有序,形成了以完善市场主导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构建区域统一市场、降低要素和产品空间移动的广义运输成本,以及实现区域和城市间互联互通、共治共享为目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体思路和行动计划。形成了包括决策、协调、执行等多个层面的相对完整的区域合作体制。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需要进一步加快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长三角城市群应该成为长江经济带的引领区和中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并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合作与交流中发挥引领性主体作用,在我国区域统筹发展中发挥辐射性整合作用。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
战略协调机制
综合交通网
智慧城市群
Keywords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strategic coordination mechanism, general transport network, intelligent city cluster
分类号
F20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关键: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
作者
刘耀彬
陈利鹏
机构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优化研究”(23&ZD034)。
文摘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支撑,也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第五部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下强调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板块下有关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内容相比体现了守正创新的思路。文章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总结新时代十二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取得的成效,发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调整和完善区域发展理念、机制与政策体系,围绕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产生的最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的最大实践标志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历经了伟大变革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需以着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目标;当前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逻辑与重点在于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基于优势互补视角,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高效资源配置,确保发展成果能够公平惠及全民,即“合理分配蛋糕”。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区域协调发展在宏观层面超越了单一的经济总量增长,而是一场以经济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为驱动的全方位变革,旨在“做大且做好蛋糕”。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区域原有比较优势的进一步深化上,还能够为各地区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新一轮的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区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同时,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是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关键词
区域
协调
发展
战略
机制
优势互补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Keywords
strategic mechanism for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局视野下的长三角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陈建军
《学术前沿》
CSSCI
201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关键: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刘耀彬
陈利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