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时新闻学的研究主题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娟 周光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抗日战争打断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正常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机使学界和业界都转向寻求“新闻救国”路线,由此催生了战时新闻学。战时新闻学围绕新闻服务于抗战这一目标,注重对战时新闻宣传理论的建构,尤其从理论上阐释了新闻宣传本位在对敌... 抗日战争打断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正常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机使学界和业界都转向寻求“新闻救国”路线,由此催生了战时新闻学。战时新闻学围绕新闻服务于抗战这一目标,注重对战时新闻宣传理论的建构,尤其从理论上阐释了新闻宣传本位在对敌舆论战中的有效性;战时新闻学通过对战时新闻业的动态调研,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战时新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战时新闻学从新闻的宣传功效出发推进新闻业务改革,使战地通讯成为此时期最主要的报道形式;战时新闻学探索了新的教育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了一大批宣传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新闻 新闻宣传 新闻业务 新闻政策 新闻教育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国的战时新闻政策看“新闻自由”的实质
2
作者 车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1年第2期106-111,84,共7页
【正】 前一段,在我国新闻界有人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的“新闻自由”津津乐道,认为只有“全盘西化”才是中国改革的必由之路;新闻记者作为“无冕之王”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而力主在中国照搬西方的“新闻自由”体... 【正】 前一段,在我国新闻界有人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的“新闻自由”津津乐道,认为只有“全盘西化”才是中国改革的必由之路;新闻记者作为“无冕之王”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而力主在中国照搬西方的“新闻自由”体系。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在西方,新闻亦属意识形态,其活动也附属于政治,因此,它的新闻若离开了资产阶级的钱袋是绝不可能“自由”的,而且西方资产阶级也绝不允许有违背自己利益的自由新闻。这一点,仅从美国的战时新闻政策方面,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资产阶级 北美独立战争 西方资产阶级 战争爆发 新闻自由 美西战争 纽约 美国人 西班牙 战时新闻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内人”:英国记者乔治·何克的新闻观与在华新闻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琳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在功能主义叙事下,抗战时期的在华记者往往被视为受到国家利益支配的工具,其参与话语建构的能动性时常被忽略。在客观环境和文化隔阂的限制下,战时新闻报道难以达到新闻的“整体真实”。作为在空间网络、社会规范、社会结构三重视角下... 在功能主义叙事下,抗战时期的在华记者往往被视为受到国家利益支配的工具,其参与话语建构的能动性时常被忽略。在客观环境和文化隔阂的限制下,战时新闻报道难以达到新闻的“整体真实”。作为在空间网络、社会规范、社会结构三重视角下战时中国的“局外人”,英国记者乔治·何克一方面冲破了多数在华记者的既定行为规范,以最大限度接近整体真实为目标,在观察和反思中逐渐形成独立的新闻观念和总体判断;另一方面弱化自身与中国平民之间的不同,通过调研基层社会这一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实践方式赢得了中国人民的信任,在走访和调研中深度反映底层叙事和事实真相。这种“局内人”新闻观与新闻实践模式,与何克本人主动参与历史话语建构的内驱力密不可分,也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交往的积极导向密切相关,它有效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工合运动的理解支持,历史证明是符合当时中国实际的,更是有利于中国抗战胜利和社会团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何克 在华记者 战时新闻 新闻真实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超然”“独立”到“新闻参战”——抗战初期范长江职业身份与新闻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4
4
作者 樊亚平 李向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范长江最初以"自由职业的新闻记者"名世。然而,全面抗战爆发后,其职业身份却迅速转变为"新闻参战者"。与此相应,其新闻思想也由信奉"超然""客观""独立"的自由主义转变为强调新闻工... 范长江最初以"自由职业的新闻记者"名世。然而,全面抗战爆发后,其职业身份却迅速转变为"新闻参战者"。与此相应,其新闻思想也由信奉"超然""客观""独立"的自由主义转变为强调新闻工作的宣传动员功能,强调报纸"政治性""正确性"和"工具性"的"战时新闻学"思想。这种思想中虽蕴含有中共新闻思想的成分,但很难确定其一定受到中共思想的影响,其这个时期的思想资源是多元的。这个时期范长江职业身份与思想的转变主要源于其关心民族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爱国热忱,建基于其对抗战之于中国社会的意义的认识,中共对其这个时期新闻思想转变的影响应是无形的。但不可否认,范长江这个时期的新闻思想为其思想由自由主义最终转向党的思想提供了一个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长江 抗战 自由主义记者 战时新闻 新闻参战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处可寻的真相:电影《月亮湾的笑声》的新闻学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阳海洪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1期29-30,共2页
电影《月亮湾的笑声》讲述了《江南日报》记者三次去月亮湾村采访,在同样一张报纸上,冒富老汉的前后形象截然不同,这样的新闻报道给冒富老汉带来了悲喜交加的跌宕人生,展示了极左路线所带来的严重创伤。从新闻学的角度来解读《月亮湾的... 电影《月亮湾的笑声》讲述了《江南日报》记者三次去月亮湾村采访,在同样一张报纸上,冒富老汉的前后形象截然不同,这样的新闻报道给冒富老汉带来了悲喜交加的跌宕人生,展示了极左路线所带来的严重创伤。从新闻学的角度来解读《月亮湾的笑声》,形成于革命时期的战时新闻体制是真实的冒富老汉无处可寻的原因,而电影的新闻叙事所建造的是"为了忘却的记忆",消解了反思的深度。只有全面清理、反思文革,才有可能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清瘀化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湾的笑声》 战时新闻体制 真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闻学期刊经营困境及解决之道 被引量:3
6
作者 付红安 齐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96,共6页
新闻学期刊是观察近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面镜子,也是期刊运营者克服经营困难、实现价值突围的缩影与见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恶劣的社会环境并未使新闻业及新闻学停下发展脚步,反而为新闻学研究提供了淬炼机会,推动了近... 新闻学期刊是观察近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面镜子,也是期刊运营者克服经营困难、实现价值突围的缩影与见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恶劣的社会环境并未使新闻业及新闻学停下发展脚步,反而为新闻学研究提供了淬炼机会,推动了近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第三次高潮。当时新闻学期刊借鉴战时新闻学理论,探索办刊宗旨通俗化、大众化和应用性,实践大众化编辑理念,搭建期刊与读者、作者良好的互动关系,拓展学术传播新渠道,使新闻学在夹缝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期刊 期刊生存策略 战时新闻 大众化编辑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政府:越南战争公共舆论危机的原罪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一非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7-78,共2页
在战争或危机事件中 ,政府与公共舆论的关系是否协调 ,将对整个事件的进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越南战争中 ,美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控制有所失误 ,其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 美国 政府 越南战争 公共舆论危机 战时新闻调控机制 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日本“勇士”,还是杀人恶魔?——对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报刊报道日军“杀人比赛”的剖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经盛鸿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3,共6页
在1937年11月到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与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日军主力第16师团两名法西斯青年军官向井明敏与野田毅对中国战俘与平民进行骇人听闻的所谓"百人斩"杀人比赛。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刊对这两名... 在1937年11月到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与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日军主力第16师团两名法西斯青年军官向井明敏与野田毅对中国战俘与平民进行骇人听闻的所谓"百人斩"杀人比赛。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刊对这两名法西斯分子的疯狂行径,在短短十余天时间中,竟连续四次进行跟踪报道,把这两个杀人恶魔吹捧为"日本勇士",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个事例典型地说明了战时日本新闻传媒记者中的绝大多数人具备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一切思想特征与行为特征,是日本当局对中国实施武力征复与屠杀恐怖政策的宣传鼓动者。他们的战场报道宣扬日本的"侵略有理"与"屠杀有功",充满了法西斯的野蛮、霸道与无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日本新闻传媒 南京大屠杀 杀人比赛 日本勇士 恶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