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阶层易位、身价涨跌故事中的战时国都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永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2,共10页
1937年11月国府迁渝后,重庆出现的阶层易位、身价涨跌现象,可谓史无前例,其生成语境与书写意图皆有其特殊性。在战时国都,士、农、工、商的阶层排序被逆转,各阶层的经济地位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相对态势。大后方作家对阶层易位现象的书写,...
1937年11月国府迁渝后,重庆出现的阶层易位、身价涨跌现象,可谓史无前例,其生成语境与书写意图皆有其特殊性。在战时国都,士、农、工、商的阶层排序被逆转,各阶层的经济地位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相对态势。大后方作家对阶层易位现象的书写,重点关注的是身份地位建构中的经济因素,身份地位与知识、权力、道德脱钩后,异化为以金钱来计算和量化的一种符号,公务员与知识分子的身价迅速跌落。身价的变迁不仅涉及生存资源和社会声望的分配,也重构了家庭内部的秩序。在战时国都的文学想象中,商人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话语装置,是作为想象重庆和国家的一条路径。身份地位的涨跌故事包含了对战时生存、阶层异动、抗战观念和国家政治的多维审视,并表达了建构无差别的抗战身份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
身价
战时国都
重庆
文学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里的都市——城乡互嵌的战时国都与文学书写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永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1,共6页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世界,二者的区别是系统性的。不过,战时国都是个例外。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的战时国都身份来得仓促,城与人都没准备好。下江人的不断聚集和疏散,以及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和乡镇化,使得重庆成了一座散落的、流动的城市,...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世界,二者的区别是系统性的。不过,战时国都是个例外。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的战时国都身份来得仓促,城与人都没准备好。下江人的不断聚集和疏散,以及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和乡镇化,使得重庆成了一座散落的、流动的城市,包含了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两种样态,形成了“乡村里的都市”的文化奇观。在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互嵌入,下江人频繁穿越于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之间。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的越界,造就了乡村里的都市社会,造成了城市知识分子的乡村化,城乡往返的体验影响了重庆叙事的空间构成和观念表达。对于不具有“进入都市的权利”的重庆乡民而言,他们在自己的家乡遭遇了下江人携带的现代文明,突然而至又迅速离场的现代生活使他们经受了身份的迷失和心理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都市
战时国都
重庆
城市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阶层易位、身价涨跌故事中的战时国都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永东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2,共10页
基金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半殖民与解殖民的中国现代文学”。
文摘
1937年11月国府迁渝后,重庆出现的阶层易位、身价涨跌现象,可谓史无前例,其生成语境与书写意图皆有其特殊性。在战时国都,士、农、工、商的阶层排序被逆转,各阶层的经济地位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相对态势。大后方作家对阶层易位现象的书写,重点关注的是身份地位建构中的经济因素,身份地位与知识、权力、道德脱钩后,异化为以金钱来计算和量化的一种符号,公务员与知识分子的身价迅速跌落。身价的变迁不仅涉及生存资源和社会声望的分配,也重构了家庭内部的秩序。在战时国都的文学想象中,商人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话语装置,是作为想象重庆和国家的一条路径。身份地位的涨跌故事包含了对战时生存、阶层异动、抗战观念和国家政治的多维审视,并表达了建构无差别的抗战身份的意愿。
关键词
阶层
身价
战时国都
重庆
文学想象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里的都市——城乡互嵌的战时国都与文学书写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永东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1,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民族国家文学研究”(SWU1709103)
文摘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世界,二者的区别是系统性的。不过,战时国都是个例外。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的战时国都身份来得仓促,城与人都没准备好。下江人的不断聚集和疏散,以及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和乡镇化,使得重庆成了一座散落的、流动的城市,包含了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两种样态,形成了“乡村里的都市”的文化奇观。在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互嵌入,下江人频繁穿越于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之间。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的越界,造就了乡村里的都市社会,造成了城市知识分子的乡村化,城乡往返的体验影响了重庆叙事的空间构成和观念表达。对于不具有“进入都市的权利”的重庆乡民而言,他们在自己的家乡遭遇了下江人携带的现代文明,突然而至又迅速离场的现代生活使他们经受了身份的迷失和心理的失衡。
关键词
乡村
都市
战时国都
重庆
城市想象
Keywords
country
city
wartime capital
Chongqing
city image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阶层易位、身价涨跌故事中的战时国都
李永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乡村里的都市——城乡互嵌的战时国都与文学书写
李永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