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演进轨迹探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葛金芳
-
机构
湖北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7年第2期62-67,共6页
-
文摘
(一)关于土地私有制的演进阶段战国中叶的商鞅变法,魏晋时期的占田荫客制和中唐杨炎两税法,可以认为是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演进历程中的三大转捩点.以此为界标,可相应划出四个发展段落来:第一阶段:夏商周三代井田时期.以土地公有与私有的斗争为该时期的中心内容.战国商鞅变法前,是井田制度占统治地位.所谓井田,按赵俪生先生的科学界说,是原始共产制社会遗留下来的农村公社土地制度在阶级社会初期的次生形态(《有关井田制的一些辨析》,《历史研究》
-
关键词
土地私有制
我国古代
小土地所有制
两税法
夏商周三代
商鞅变法
土地制度
井田制度
战国中叶
次生形态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庄子思想研究(之一)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童书业
-
出处
《文史哲》
1980年第6期34-43,共10页
-
文摘
一、概论庄子生当战国中叶,大体上和孟子时代相近。这个时代是宗法贵族经济开始总崩溃,社会转向地主封建制的时期。宗法贵族制度比较彻底地受到打击,没落的宗法贵族愈来愈感觉没有出路。他们之中有些人,已经到了贫困的程度,所以态度更趋于消极。随着哲学思想的发展,这时候的思想界早已从讨论实际问题进展到讨论抽象的哲理。同时这个时候,
-
关键词
庄子学派
庄子后学
思想研究
认识论
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思想
自然主义
宇宙论
战国中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接万物以别囿为始”——读书札记
- 3
-
-
作者
方名海
-
出处
《求实》
1983年第9期33-34,共2页
-
文摘
“庄子”写的《天下篇》,谈到战国中叶的宋鈃、尹文学派时,说他们主张“接万物以别囿为始”。意思是说,人们接触事物以前,思想上不要带主观的“框框”,不能对事物先验地做出判断。否则,带着“框框”去看问题,往往会把事情搞错。这句话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
关键词
战国中叶
社会主义
庄子
现代化建设事业
现实意义
札记
尹文
思想路线
学派
主观主义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关于曾国问题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14
- 4
-
-
作者
徐扬杰
-
出处
《江汉论坛》
1979年第3期74-79,共6页
-
文摘
一九七八年五、六月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随县县城西北约五里的插鼓墩,发掘了“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又称曾侯乙墓,出土了大批曾国文物,学术界讨论已久的曾国问题,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
关键词
左传
南阳盆地
西周末年
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
平原
战国中叶
学术界
两周金文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中国史学的童年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白寿彝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2期5-28,共24页
-
文摘
(一)英雄人物的故事中国史学的成长,曾经过一个相当长的童年时代。这可以从远古的传说说起。在先秦、汉初旧籍中所保存的远古流传下来的传说,尽管是零碎的、是难免为后人所加过工的,但也保存了后人无法虚构的一些内容,从而多少可以看出来远古的人们传述历史的一些踪迹。
-
关键词
《左传》
国藉
中国史学
春秋时期
史事
孔子
文王
甲骨文
战国中叶
神意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