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戒毒人员自我污名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佼洋 王儒芳 +5 位作者 刘君 李左梁 武宾宾 高玉方 张达 邓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2-977,共6页
目的:编制戒毒人员自我污名量表(SSSDA)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在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及专家咨询基础上发展问卷的理论结构,选取943名戒毒人员进行施测,样本1(n=483)用于条目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2(n=460)用... 目的:编制戒毒人员自我污名量表(SSSDA)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在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及专家咨询基础上发展问卷的理论结构,选取943名戒毒人员进行施测,样本1(n=483)用于条目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2(n=460)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效度检验及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其中64名戒毒人员在间隔4周后进行重测。以吸毒刻板印象威胁量表(DSTS)为效标工具。结果:SSSDA共31个条目,包括自身消极认知、刻板印象认同、保密性、社交回避、污名经历、戒毒过程受污体验6个因子,因子负荷在0.41~0.81,累计解释总方差的64.09%;6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df=2.82,RMSEA=0.06,CFI=0.92,GFI=0.85,TLI=0.91);SSSDA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DSTS总分均正相关(ICC=0.10~0.22,均P<0.05);总量表及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在0.80~0.95,重测信度(ICC)在0.82~0.94。结论:本研究初步编制的戒毒人员自我污名量表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人员 自我污名 量表编制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戒毒人员社会排斥与复吸倾向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赖丽好 孙若男 +6 位作者 汤煜尧 侯思敏 景璐石 王玲慧 易琛 廖传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0-885,共6页
目的:探讨社会排斥与女性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关系,以及自尊和积极心理资本在其中的调节或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88名女性戒毒人员,采用社会排斥问卷(SEQ)评估戒毒人员所受社会排斥程度,复吸倾向量表(RPQ)评估戒毒人员当前对毒品的复吸倾... 目的:探讨社会排斥与女性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关系,以及自尊和积极心理资本在其中的调节或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88名女性戒毒人员,采用社会排斥问卷(SEQ)评估戒毒人员所受社会排斥程度,复吸倾向量表(RPQ)评估戒毒人员当前对毒品的复吸倾向性,自尊量表(RSES)评估戒毒人员的自尊水平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CQ)评估戒毒人员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结果:女性戒毒人员SEQ得分与RPQ得分正向关联(β=0.40,P<0.001);RSES得分在SEQ与RPQ得分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0.09(95%CI:0.04~0.15,占总效应20.6%);PPCQ得分在RSES得分与RPQ得分之间(β=-0.08,P<0.05)以及在SEQ得分与RPQ得分之间起调节作用(β=0.10,P<0.05)。结论:社会排斥可能直接作用于或通过自尊水平间接作用于复吸倾向,积极心理资本可调节自尊、社会排斥与复吸倾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戒毒人员 社会排斥 自尊 积极心理资本 复吸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多巴胺水平对苯丙胺类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鲁春霞 东伟新 +5 位作者 郑澜 张军 潘建强 刘羿 后文其 丁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2-770,共9页
目的:分析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多巴胺(DA)水平对苯丙胺类(ATS)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湖南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TS类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05名... 目的:分析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多巴胺(DA)水平对苯丙胺类(ATS)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湖南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TS类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05名,将戒毒人员按照是否抑郁和运动干预分为三组,即:抑郁运动组(DE组)36人、抑郁不运动组(DN组)34人、无抑郁对照组(NDNE组)35人,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量表(VAS)和ELISA实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指标、药物渴求度以及免疫功能和DA水平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E组、DN组、NDNE组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吸毒量、吸毒年限和药物渴求度三组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DE组和DN组吸毒量、吸毒年限和药物渴求度均高于NDN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和DN组吸毒量、吸毒年限、药物渴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和时间均影响SCL-90、SDS、SAS、DA及药物渴求度的变化,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运动干预前,三组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组和DN组心理量表得分、DA水平及药物渴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E组和DN组心理量表得分和药物渴求度均高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A水平均低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干预后,DE组各心理量表得分低于DN组,DA水平高于DN组和NDNE组,药物渴求度低于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干预后DE组各心理量表得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降低,DA水平、IgA和Ig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干预前后比较,DN组和NDNE组心理量表得分、DA水平、C3、C4及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后DE、DN与NDNE三组药物渴求度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动干预后ATS类药物成瘾戒毒者的心理状况、免疫功能和DA水平均较干预前得到明显改善。证实了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DA水平,有效降低抑郁、焦虑水平,从而改善ATS类药物成瘾戒毒者的负性情绪,恢复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运动干预可以减轻吸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程度,降低药物渴求度,对戒除毒瘾、预防复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免疫应激 多巴胺 戒毒人员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冲动性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晶轩 杨国愉 +2 位作者 赵梦雪 王菲菲 张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594-1598,共5页
目的探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正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冲动性对复吸倾向的影响。方法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SSRS)和冲动性量表第11版(Barratt im... 目的探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正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冲动性对复吸倾向的影响。方法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SSRS)和冲动性量表第11版(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11 version,BIS-11)分别对戒毒人员进行测量,并采用复吸倾向量表对戒毒人员复吸倾向进行考察。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模型,考察正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冲动性与复吸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 (1)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无关。(2)运动冲动性、负性情绪和主观社会支持对复吸倾向存在显著影响(R2=0.087,F=15.056,P<0.05),且运动冲动性和负性情绪越高、主观社会支持越低,复吸倾向越明显。(3)运动冲动性在注意冲动性和复吸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无计划冲动性和复吸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主观支持在支持利用度和复吸倾向之间起完全的中介作用。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负性情绪、主观社会支持和运动冲动性直接影响其复吸倾向;而注意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和支持利用度间接影响其复吸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正负性情绪 社会支持 冲动性 复吸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周斌 徐慧芳 +3 位作者 赵宇腾 高凯 李泽荣 林爱华 《中国健康教育》 2008年第8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讨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5年4~7月,在某强制戒毒所按监仓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8人作为干预组,在另外两间强制戒毒所按照同样的方法抽取90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实施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 目的探讨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5年4~7月,在某强制戒毒所按监仓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8人作为干预组,在另外两间强制戒毒所按照同样的方法抽取90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实施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对照组实施艾滋病防治录像视听教育。通过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教育前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分分别为18.43和17.6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教育后,两组知识平均分分别为21.16分和18.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育前后两组的知识得分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教育前后平均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艾滋病基本知识、吸毒和高危性行为减少,安全套使用方面的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实施艾滋病防治知识同伴教育是可行且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强制戒毒人员 同伴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治疗改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子洋 刘伟 +2 位作者 万超 程晓宇 沈凯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051-4055,共5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作用,为强制隔离戒毒机构有效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6—12月,将江苏省句东强制隔离戒毒所88名男性戒毒人员,以年龄为因素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作用,为强制隔离戒毒机构有效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6—12月,将江苏省句东强制隔离戒毒所88名男性戒毒人员,以年龄为因素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名。治疗组接受自我认知、珍惜生命、承担责任、自信心、意志力、感恩、情商、减压、潜能、人生信念、积极心理、人生目标等12个主题组成的团体心理治疗,分"解冻""变革""重冻"3步骤实施,1次/周,封闭2 d,8 h/d,持续6个月。对照组同期采用常规戒毒方法,主要包括劳动和思想改造。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干预前,88名戒毒人员SCL-90强迫症状、人际敏感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及平均评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干预后,治疗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及平均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敏感评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干预后,治疗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平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及平均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改善戒毒人员SCL-90评分,帮助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恢复心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疗法 戒毒人员 团体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教戒毒人员康复期心理调查与康复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峰 黄焕光 +13 位作者 宋月晗 周彭城 魏鹤鹤 潘鸿贵 臧镭镭 关静 王佳 覃永康 田振和 刘晓岚 黄剑雄 肖素媛 梁媛 李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调查劳教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该人群心理康复的可行性方案,降低复吸率。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进行测评,其结果与全国常模对照分析;同时对不同类型的阿片类物质依赖者测评结果进行对比... 目的调查劳教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该人群心理康复的可行性方案,降低复吸率。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进行测评,其结果与全国常模对照分析;同时对不同类型的阿片类物质依赖者测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劳教戒毒人员发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的阿片类物质依赖者测查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劳教戒毒人员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必须重视该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特点,针对其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康复 劳教戒毒人员 阿片 药物依赖 症状白评量表(SCL-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身心症状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月晗 李峰 +7 位作者 焦莹 刘洋 刘晓兰 关静 刘燕 魏鹤鹤 臧镭镭 赵雪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78-379,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的身心状况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自编的《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临床症状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004例康复期劳教戒毒的阿片类物质依赖者进行测评,并对相关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主... 目的探讨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的身心状况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自编的《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临床症状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004例康复期劳教戒毒的阿片类物质依赖者进行测评,并对相关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主要躯体症状为全身乏力、健忘、关节酸痛、心慌和四肢不适;主要心理症状为心理渴求、失眠及焦虑,艾森克自评问卷分析显示,心理渴求群组P分和E分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失眠人群和焦虑人群的N分均明显偏高(P<0.01)。结论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的躯体症状主要为全身乏力、健忘、关节酸痛、心慌和四肢不适,其原因可能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改变;而心理症状则是吗啡精神依赖物质的活性作用与该人群人格特征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人员 康复期 艾森克个性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戒毒人员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峰 黄焕光 +12 位作者 臧镭镭 周彭城 魏鹤鹤 宋月晗 关静 王佳 潘鸿贵 覃永康 田振和 肖素媛 张萍 刘晓兰 黄剑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探讨对戒毒人员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戒毒人员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康复治疗组接受“十步”康复治疗,包括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指导和帮助、健康心理树立法等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人... 目的探讨对戒毒人员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戒毒人员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康复治疗组接受“十步”康复治疗,包括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指导和帮助、健康心理树立法等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人员的戒毒效果.结果综合康复治疗后,除敌对项目外,康复组的其他项目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人员 心理 康复治疗 症状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戒毒人员同伴教育培训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俸卫东 韦启后 +1 位作者 王豫穗 黄小燕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8期569-570,共2页
目的:评价在戒毒人员中开展减低危害同伴教育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在所戒毒人员进行培训前调查,随后开展减低危害同伴宣传员培训活动,同伴宣传员把所学知识带回住所对同舍戒毒人员进行宣传,然后对在所的戒毒人员进行培... 目的:评价在戒毒人员中开展减低危害同伴教育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在所戒毒人员进行培训前调查,随后开展减低危害同伴宣传员培训活动,同伴宣传员把所学知识带回住所对同舍戒毒人员进行宣传,然后对在所的戒毒人员进行培训后问卷调查,最后对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减低危害同伴教育培训,戒毒人员对减低危害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培训前有了显著的提高,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由培训前的65.66%提高到98.95%,对HIV孕妇的母婴阻断知晓率由30.81%提高到81.25%。结论:在戒毒人员中开展减低危害同伴教育培训是减低危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低危害 戒毒人员 同伴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丽芳 聂军 +2 位作者 绍辉 苏俊红 陶中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探讨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9月,选取广东省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戒毒所,从自愿接受培训的强制戒毒人员中选取195名展开同伴教育... 目的:探讨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9月,选取广东省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戒毒所,从自愿接受培训的强制戒毒人员中选取195名展开同伴教育骨干培训,采取自身对照方法,通过培训前后2次问卷进行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同伴教育技能评估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前后同伴教育骨干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09分和9.15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伴教育技能评估结果显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讨论能力、调动同伴教育人员的自主性等能力方面上均有较大帮助。结论: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培训同伴教育骨干非常必要;通过培训骨干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选择或招募适当的同伴教育骨干对同伴教育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强制戒毒人员 同伴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戒毒人员与普通人群幸福感指数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建新 赵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30-134,共5页
本研究对正在戒毒人员与普通人群的幸福感指数作了对照考察和分析。研究显示 ,同一性别、同一年龄阶段的正在戒毒人员幸福感指数均显著低于同类普通人群的幸福感指数。研究认为 ,婚姻状况、父母亲婚姻状况、智力状况等因素是影响正在戒... 本研究对正在戒毒人员与普通人群的幸福感指数作了对照考察和分析。研究显示 ,同一性别、同一年龄阶段的正在戒毒人员幸福感指数均显著低于同类普通人群的幸福感指数。研究认为 ,婚姻状况、父母亲婚姻状况、智力状况等因素是影响正在戒毒人员幸福感指数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幸福感指数的重要原因。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人员 普通人群 幸福感指数 对照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一个基于抗逆力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丽芬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29,共4页
从社会学视角说,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戒毒人员的再社会化过程。提升抗逆力,乃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核心目标。因为只有提升了戒毒人员的抗逆力,才能化解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性因素,才能真正促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而要... 从社会学视角说,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戒毒人员的再社会化过程。提升抗逆力,乃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核心目标。因为只有提升了戒毒人员的抗逆力,才能化解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性因素,才能真正促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而要提升戒毒人员的抗逆力,就必须让社会工作有效介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全过程。社会工作应该以提升抗逆力为核心目标,才能顺利促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把握戒毒人员的基本需求和主要风险性因素;二是要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培育戒毒人员的内在与外在保护性因素;三是要拓宽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增强戒毒人员的外在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人员 回归社会 抗逆力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教育模式助推戒毒人员融入社会的有效性探究——基于上海市禁毒同伴教育的实践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昱 闫紫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当前社会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强调社会化和平权化的同伴教育,相较于机构化和行政化的戒毒措施,更能适应社会情势的要求。为更好地分析同伴教育模式对戒毒人员社会复归的有效性,以上海市禁毒同伴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8名戒毒同伴以... 在当前社会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强调社会化和平权化的同伴教育,相较于机构化和行政化的戒毒措施,更能适应社会情势的要求。为更好地分析同伴教育模式对戒毒人员社会复归的有效性,以上海市禁毒同伴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8名戒毒同伴以及2名既是戒毒同伴又是禁毒社会工作者的同伴领袖进行深度访谈可知,同伴教育模式有助于推动戒毒人员的社会联结与自我联结均衡发展,促使戒毒人员实现良性社会融入。具体表现为:戒毒人员对社区康复制度有较强的认同与遵从感;在就业市场中重获价值感;重建起良性的社会交往网络;构建起积极的身份认同。这彰显了同伴教育模式对戒毒人员社会融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教育 戒毒人员 社会融入 禁毒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在戒毒人员交往焦虑状况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建新 王忠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5-39,共5页
本研究对戒毒人员与普通人群的交往焦虑状况进行对照分析与考察。研究显示 ,吸毒严重损害了个体的社会心理层面 ,对戒毒人员的交往焦虑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从民族、性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本研究对戒毒人员与普通人群的交往焦虑状况进行对照分析与考察。研究显示 ,吸毒严重损害了个体的社会心理层面 ,对戒毒人员的交往焦虑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从民族、性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针对戒毒人员的整个心理环境进行心理矫治 ;2、营造轻松、平和的戒毒环境 ;3、重视戒毒人员认识与理解能力的提高 ;4、注意女性在交往焦虑方面的特殊性 ;5、重视对少数民族戒毒人员的教育和民族地区禁毒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人员 普通人群 交往焦虑 心理毒瘤 对策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女两性戒毒人员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社会福利服务需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钟莹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137,共4页
戒毒人员在基本生活、就业以及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严重困难,女性戒毒群体的处境尤为恶劣。戒毒人员的社会福利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生存与生活保障、职业保障以及人际关系改善等方面,女性戒毒群体更迫切地希望满足以上需求。转变观念、完善... 戒毒人员在基本生活、就业以及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严重困难,女性戒毒群体的处境尤为恶劣。戒毒人员的社会福利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生存与生活保障、职业保障以及人际关系改善等方面,女性戒毒群体更迫切地希望满足以上需求。转变观念、完善社会保护制度和引入社会工作是有效回应戒毒人员问题与需求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人员 社会福利服务需求 性别差异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完善戒毒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法律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0,共5页
随着毒品问题的蔓延,戒毒人员的物质困境、治疗困境与社会融入困境日益突出,戒毒人员已经成为新型的社会救助需求对象。"基本人权"理念与"关怀救助"原则提供了我国开展戒毒救助的法理基础,但在救助实践中,依然存在... 随着毒品问题的蔓延,戒毒人员的物质困境、治疗困境与社会融入困境日益突出,戒毒人员已经成为新型的社会救助需求对象。"基本人权"理念与"关怀救助"原则提供了我国开展戒毒救助的法理基础,但在救助实践中,依然存在立法衔接不畅、给付方式单一、分类救助标准不明、执法规范性较差的问题。为此,在救助立法领域,应当增强戒毒法与救助法的法制统一性,丰富戒毒法律体系的救助手段,拓展社会救助法律体系的覆盖范围。在救助实践方面,应当完善分类救助与专项救助制度,引入"券证救助"与"服务救助"措施,理顺戒毒人员办理低保与医保渠道,扩大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戒毒救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人员 社会救助 戒毒条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戒毒人员心理危机问卷的编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晓青 林雅洁 李立望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8-384,共7页
目的:编制适合筛查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危机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我国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形成初始问卷。对来自某省3个戒毒所的581份有效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 目的:编制适合筛查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危机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我国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形成初始问卷。对来自某省3个戒毒所的581份有效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来自某省戒毒所的286份有效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结果:正式问卷由生理缺陷、社会支持、心理缺陷、应激事件、攻击冲动、焦虑、抑郁、精神病性、自杀意念、躯体不适10个维度共39个项目构成,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3,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766-0.940之间;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68(P<0.001)。结论:编制的戒毒人员心理危机问卷信、效度良好,内容较为准确且全面,可用于筛查戒毒人员的心理危机以及心理危机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戒毒人员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预警 问卷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健康的有益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杨子纯 韩雨梅 +3 位作者 孟林盛 吕慧 董晋 卢红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7,共7页
目的:阐明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心健康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康复期男性戒毒人员100名,分为对照组50名(C组)、运动干预组50名(E组),并选取同龄段的50名健康男性作为正... 目的:阐明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心健康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康复期男性戒毒人员100名,分为对照组50名(C组)、运动干预组50名(E组),并选取同龄段的50名健康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对运动干预组施加为期16周的HIIT,在实验前、后(实验后对照组:C1;实验后运动干预组:E1)分别检测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尿液和血液生化指标、身体素质以及神经生物学机能的变化。结果:1)与N组相比,戒毒人员体脂肪量显著升高,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血液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握力、纵跳和闭眼单脚站立、反应时水平下降;血液中与抑郁、焦虑相关神经递质水平显著提高。2)HIIT训练后,E1组与E组和C组相比:体质量、BMI和体脂肪量下降,骨骼肌和蛋白含量增加;尿蛋白和尿胆原阳性检出率增加;血常规指标和SOD活性显著增加、MDA水平显著降低;握力、纵跳、俯卧撑、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水平显著提高;血液中神经递质水平变化趋向正常。结论:HIIT可有效改善戒毒人员身体健康水平,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状态,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焦虑和抑郁相关的神经递质水平的正向改变,对戒毒人员身心健康均产生了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戒毒人员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4省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毒品危害认知情况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悦 沈九成 +5 位作者 唐晓欢 段春梅 张从斌 孟怡然 王明姣 张锐敏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四川、云南、重庆4省市的强制隔离所戒毒人员的毒品危害认知情况,关注个别群体。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调查3379例戒毒人员人口学资料、毒品使用情况及毒品危害认知情况。采用EpiData 3.1及SPSS 23.0处理数据,采用(x... 目的了解贵州、四川、云南、重庆4省市的强制隔离所戒毒人员的毒品危害认知情况,关注个别群体。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调查3379例戒毒人员人口学资料、毒品使用情况及毒品危害认知情况。采用EpiData 3.1及SPSS 23.0处理数据,采用(x±s)描述,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戒毒人员毒品危害认知情况整体良好,所有对象良好情况在65.8%~94.4%之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在心理和职业危害中认知偏差大于男性,OR值分别为0.676和0.732;使用苯丙胺类毒品在躯体、心理、家庭和职业危害中认知偏差大于使用其他类毒品,OR值分别为0.568;0.612,0.766;0.524;0.603,0.753;毒品使用时间≤1年在躯体、心理、家庭、职业和名誉危害中认知偏差大于其他使用时间,OR值分别为0.560,0.509,0.473;0.548,0.470,0.523;0.543,0.607,0.618;0.630,0.707,0.637;0.542,0.553。结论西南4省市戒毒人员对毒品危害认知情况总体较好,个别群体须及时加强关注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省市 戒毒人员 毒品危害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