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经典化”现象研究 |
方长安
陈璇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2
|
论《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特殊诗美 |
朱庆华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4 |
0 |
|
3
|
《大堰河——我的保姆》标点符号的巧妙变化 |
朱磊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4
|
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片段 |
卢肖莉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5
|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堂实录 |
韩军
凌惠
黄凤英
晏苏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6 |
4
|
|
6
|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
陈刚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7
|
让学生都去“找”桃子 |
伏荣超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8
|
回归与再创──论中国现代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
闫延文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9
|
朗诵艺术三要素 |
瞿弦和
|
《语言战略研究》
|
2020 |
1
|
|
10
|
谈文章标题的分析 |
俞越龙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11
|
彩色的诗——论艾青诗歌中的色彩描写 |
张景兰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12
|
文思二题 |
范文彬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