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军 刘梅丽 +2 位作者 韩彤 刘力 崔世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血管细胞瘤之MRI表现。结果:22例共检出50个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40个病灶位于双侧小脑及蚓部,9个病灶位于延髓及脊髓,1个病...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血管细胞瘤之MRI表现。结果:22例共检出50个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40个病灶位于双侧小脑及蚓部,9个病灶位于延髓及脊髓,1个病灶位于幕上。12个病灶呈大囊小结节型,36个为实质型,2个单纯囊型。囊性病灶T1WI囊液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壁结节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和高信号改变。实质型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增强,灌注成像可见壁结节和实性肿块呈明显高灌注表现。结论:成血管细胞瘤之MRI有特征性表现,MRI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成血管细胞瘤 MRI DWI PW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内成血管细胞瘤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欣 陈静 曹立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4期48-49,62,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内成血管细胞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4例小脑内成血管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24例患者中,肿瘤单发21例:分布于左侧小脑半球8例,右侧小脑半球13例;小脑内多发3例,有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内成血管细胞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4例小脑内成血管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24例患者中,肿瘤单发21例:分布于左侧小脑半球8例,右侧小脑半球13例;小脑内多发3例,有2~4个瘤结节,分布于小脑半球以及桥小脑臂。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术后症状均完全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加强小脑内成血管细胞瘤患者的围术期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治疗 小脑 成血管细胞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成血管细胞瘤的MRI特征
3
作者 龚雪鹏 崔光彬 +4 位作者 徐朝霞 秦越 贾朝阳 李惠民 魏经国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颅内成血管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成血管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术前正确诊断18例(85.7%),误诊3例(14.3%)。9例病灶位于小脑半球,7例位于小脑下蚓部,3例... 目的:探讨MRI在颅内成血管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成血管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术前正确诊断18例(85.7%),误诊3例(14.3%)。9例病灶位于小脑半球,7例位于小脑下蚓部,3例位于桥脑或脑干,2例位于大脑半球。14例为大囊小结节型或囊腔结节型(66.7%),主要MRI表现为囊性病灶和附壁结节,增强后瘤结节明显强化;2例单纯囊型(9.5%),MRI表现为囊性病灶,囊内无附壁结节,无明显强化;5例为实质型(23.8%),表现为实质性肿块,其内或周围可见流空血管,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结论:成血管细胞瘤MRI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MRI对于颅内成血管细胞瘤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成血管细胞瘤 脑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成血管细胞瘤1例
4
作者 罗京 蒋谊 刘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21-1421,共1页
患者男,23岁,因“发作性头痛1年余”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右额颞叶交界处6.4 cm×4.5 cm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其内见大量片状、结节状钙化(图1A);MRI示该处5.9 cm×4.2 cm肿块,边界清晰,T1WI、T2WI及液体衰减... 患者男,23岁,因“发作性头痛1年余”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右额颞叶交界处6.4 cm×4.5 cm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其内见大量片状、结节状钙化(图1A);MRI示该处5.9 cm×4.2 cm肿块,边界清晰,T1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图像信号高低混杂(图1B),呈“爆米花样”改变,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影像学诊断:右额颞叶占位,考虑海绵状血管瘤?行开颅切除术,术中见右侧额颞叶交界区淡黄色肿块,伴大量钙化,血运不丰富,与周围脑组织粘连。术后病理:间叶组织源性肿瘤,部分肿瘤细胞胞浆空泡状,细胞间富含血管,伴明显玻璃样变、多灶钙化及局灶胆固醇结晶沉积(图1D);免疫组织化学:CK(点灶+),EMA(部分+),GFAP(-),S100(+),CD34(血管+),CD31(血管+),CD56(+),NSE(灶性+),α-Inhibin(灶性+),Olig-2(+),ATRX(-),D2-40(-),Ki-67(1%+)。病理诊断:右侧额颞叶交界区成血管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血管细胞瘤 磁共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尚寒冰 赵卫国 +4 位作者 沈建康 濮春华 蔡瑜 林东 成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1999年2月-2006年5月施行手术治疗的2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14例,第四脑室内延髓背侧2例,延髓下部1例和脊髓内...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1999年2月-2006年5月施行手术治疗的2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14例,第四脑室内延髓背侧2例,延髓下部1例和脊髓内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患者14例,次全切除7例,其中2例于手术前施行微导管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18例,2例因脑积水症状未改善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手术后并发出血,再次手术。12例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9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1例遗留小脑性共济失调,2例肿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1例多部位复发而行γ-刀治疗,随访7个月肿瘤无增大)。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为良性肿瘤,肿瘤全切除可获得根治。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前供血动脉栓塞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综合措施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血管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兴华 陈诤 毛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8例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散发性... 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8例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比较,对其中1例资料完整者的家系进行详细调查。结果18例患者平均年龄37.60岁,其中有明确家族遗传史者7例,伴肾囊肿10例,伴胰腺囊肿5例,伴视网膜血管瘤3例,伴肾癌1例,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与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相比,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更容易出现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前平均外周血红蛋白水平多>160g/L。18例中无一例手术死亡,手术后全部获得平均42个月的随访,Karnofsky预后评分>80分者12例(66.67%),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复发和肾癌多发转移)。家系调查显示,家系成员发病以血管母细胞瘤多见(10/12),且2例为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遗传可能来自母系,外显率为12/31(38.71%)。结论对于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或手术前平均外周血红蛋白水平>160g/L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应高度怀疑von Hip-pel-Lindau病,须施行严格的眼底镜检查或眼底荧光造影、腹部B超、CT检查,以排除von Hippel-Lindau病。一旦明确诊断则建议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上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新的病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el-Lindau病 成血管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系谱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n Hippel-Lindau病:三家系报告及文献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少波 杨学军 +4 位作者 张建宁 张大健 刘春祥 俞凯 曾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报告von Hippel-Lindau病3家系临床特征并综述该病与神经系统相关病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国人von Hippel-Lindau病3家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家系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结论Von Hippel-Lindau... 目的报告von Hippel-Lindau病3家系临床特征并综述该病与神经系统相关病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国人von Hippel-Lindau病3家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家系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结论Von Hippel-Lindau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可累及多个器官,随着医学影像学、基因检测和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von Hippel-Lindau病与神经系统相关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Von Hippel-Lindau病家庭联盟的建立可能会为von Hippel-Lindau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相互支持帮助提供有益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el—Lindau病 成血管细胞瘤 内淋巴囊 遗传性疾病 基因 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