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成藏物理模拟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元昊 刘建平 +3 位作者 梁艳 独育国 黄锦绣 曾溅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6-712,共7页
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为陆相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主要为低-特低渗透岩性油藏。研究表明,长7生烃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石油向低渗透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运移方式主要为幕式运移。通过成藏物理模拟手段分析不同压力... 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为陆相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主要为低-特低渗透岩性油藏。研究表明,长7生烃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石油向低渗透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运移方式主要为幕式运移。通过成藏物理模拟手段分析不同压力条件下低渗透成藏过程及成藏特征,同时对比不同注入压力、不同充注方向下幕式成藏特征及与稳态成藏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无论烃源岩向上还是向下排烃,异常压力越大越有利于低渗透储层成藏,成藏效率越高,含油饱和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成藏物理模拟 低渗透岩性油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古近系“汇聚脊”对浅层新近系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环渤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斯亮 薛永安 +4 位作者 吕丁友 李慧勇 王德英 王海学 于海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3,共12页
根据渤海海域多年的勘探实践经验,“汇聚脊”可以划分为凸起型、凹中隆起型、陡坡带砂体型3种类型。目前对于“汇聚脊”的控藏机理和控油气运聚过程尚不清晰。为解决渤海海域浅层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差异显著的问题,利用油气运移物理模... 根据渤海海域多年的勘探实践经验,“汇聚脊”可以划分为凸起型、凹中隆起型、陡坡带砂体型3种类型。目前对于“汇聚脊”的控藏机理和控油气运聚过程尚不清晰。为解决渤海海域浅层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差异显著的问题,利用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对“汇聚脊”的控藏机理和控油气运聚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凸起型“汇聚脊”规模大、幅度高,汇烃能力最强,在断层沟通下,其上的浅层新近系油气藏规模最大;凹中隆起型“汇聚脊”的面积和幅度中等,浅层油气成藏规模以中型为主;陡坡带砂体型“汇聚脊”依靠砂体的汇聚作用,也具有较强的汇烃能力,浅层新近系也可以形成大中型油气藏;深层发育“汇聚脊”是浅层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汇聚脊”控藏理论的提出可以有效指导渤海油田的浅层油气勘探实践,同时对相似背景下陆地油田的油气勘探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 汇聚脊 成藏物理模拟 古近系 新近系 渤海海域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