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合川—潼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成藏模拟 被引量:31
1
作者 郭秋麟 李建忠 +3 位作者 陈宁生 胡俊文 谢红兵 高晓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9-417,共9页
烃源岩生气产生的超压是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的主要驱动力,提出烃源层生气增压定量计算模型,建立致密砂岩气藏动力平衡方程,制定致密砂岩气成藏模拟流程,并模拟了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须一段生气量及其引起的烃源岩超压史。模拟结果证实... 烃源岩生气产生的超压是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的主要驱动力,提出烃源层生气增压定量计算模型,建立致密砂岩气藏动力平衡方程,制定致密砂岩气成藏模拟流程,并模拟了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须一段生气量及其引起的烃源岩超压史。模拟结果证实:①烃源层生气强度决定生气增压的大小,储集层物性决定气藏的分布,常规气藏与致密砂岩气藏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均具有互补的特点,前者主要分布于孔隙度大于7%的局部构造高点;后者主要分布于孔隙度较低的构造相对低部位且靠近生气量大的烃源层;②从最大埋深(距今65 Ma)到现今的抬升过程中,由于地层水压力降低,气水压差增大,致密砂岩气运移更远,聚集量增大,但常规气基本不发生运移,聚集量也未增大;③须二段致密砂岩气量是常规气量的5.9倍,未发现资源主要为致密砂岩气,分布在合川的东北部、潼南北部和潼南的东南部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成藏模拟 地层压力 连续型气藏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透镜状砂岩成藏模拟实验 被引量:20
2
作者 姜振学 陈冬霞 +2 位作者 苗胜 曾溅辉 邱楠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从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透镜状油藏物性特征统计发现 ,砂体物性与圈闭充满度呈正比关系 ,而且存在一个砂体物性门限值 ,即当平均孔隙度大于 12 %时 ,砂体内才有油气的聚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储集层岩石的孔隙性、渗透性和含... 从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透镜状油藏物性特征统计发现 ,砂体物性与圈闭充满度呈正比关系 ,而且存在一个砂体物性门限值 ,即当平均孔隙度大于 12 %时 ,砂体内才有油气的聚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储集层岩石的孔隙性、渗透性和含油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定量描述的优点 ,以同一围岩含油饱和度 ,相同温度、压力 ,以不同物性相同规格的人工岩芯进行模拟实验 ,实验证实砂体物性是影响砂体含油饱和度的重要因素。砂体含油性有随砂体物性增加而变好的趋势。成藏模拟实验与统计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透镜状油藏成藏机理分析来看 ,在毛细管力差和烃浓度差的作用下 ,油气首先从较大孔隙进入砂岩透镜体中 ,油气的进入占据了砂岩透镜体中的孔隙空间。在孔喉半径小、物性差的砂体内应无油气的聚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镜状砂岩 成藏模拟 成藏机理 核磁共振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藏类型与成藏模拟 被引量:39
3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4 位作者 崔周旗 韩春元 曾溅辉 王权 郭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基于近年来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藏勘探进展,分析隐蔽型潜山油藏的类型和成藏特点,并通过油气运聚模拟实验剖析隐蔽型潜山油藏的油气运聚机制。潜山油藏可分为容易发现的潜山顶(头)聚油的常规型潜山油藏和不易发现的潜山坡及潜山内幕聚... 基于近年来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藏勘探进展,分析隐蔽型潜山油藏的类型和成藏特点,并通过油气运聚模拟实验剖析隐蔽型潜山油藏的油气运聚机制。潜山油藏可分为容易发现的潜山顶(头)聚油的常规型潜山油藏和不易发现的潜山坡及潜山内幕聚油的隐蔽型潜山油藏。有效隔(盖)层的存在是潜山内幕油藏形成的重要条件,控山断层是其最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潜山坡油藏圈闭的形成需2个遮盖条件,即顶部由不整面之上的泥质盖层遮挡,侧面由潜山内幕隔层形成封堵,不整合面是其主要油气运移通道。二维油气运聚模拟实验表明,输导通道(断层或不整合面)与潜山储集层渗透率的比值及充注动力决定潜山油气的优先充注部位,当断层或不整合面为高效输导层时,油气优先充注潜山顶部,形成潜山顶(头)油藏;当断层或不整合面的渗透性变差或其本身具非均质性,而潜山内幕或潜山坡又存在高渗透性储集层时,则油气优先向潜山内幕或潜山坡充注,形成潜山内幕或潜山坡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隐蔽型潜山油藏 聚油机理 成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固凹陷潜山成藏模拟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19
4
作者 田建章 苏建杰 +4 位作者 辛玮江 丛良滋 曹建华 徐玉平 田会琴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6期53-57,7,共5页
廊固凹陷深潜山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其空间展布可构成3个明显的构造带,即大兴断裂潜山构造带、河西务断裂潜山构造带和凤河营—侯尚村构造带。各深潜山带油气成藏静态要素空间配置存在明显差异,大兴断裂潜山构造带顶面储层可能为中... 廊固凹陷深潜山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其空间展布可构成3个明显的构造带,即大兴断裂潜山构造带、河西务断裂潜山构造带和凤河营—侯尚村构造带。各深潜山带油气成藏静态要素空间配置存在明显差异,大兴断裂潜山构造带顶面储层可能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烃源岩及上覆盖层为优质的沙三段—沙四段泥岩,断面与不整合面为其重要的运载体系;河西务断裂潜山构造带和凤河营—侯尚村构造带顶面为石炭系—二叠系砂岩或奥陶系石灰岩储层,并发育内幕碳酸盐岩储层,前者烃源层以孔店组为主,同时可能兼有石炭系—二叠系和沙四段烃源层的部分贡献,油气输导以不整合面和断面为主;后者烃源层以优质的沙三段、沙四段烃源岩为主,桐柏镇断面是其主要的油气垂向和侧向输导通道,潜山内部不整合面对潜山内幕油气成藏十分重要。根据成藏模拟结果,各潜山构造带勘探前景存在明显差异,大兴潜山构造带为首选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固凹陷 深潜山 成藏模拟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夏地区不整合油气藏成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太勋 查明 吴孔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9,185,共7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不整合相关的地层油气藏,分析这些不整合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和剥蚀厚度分析,恢复了研究区不整合的形成和埋藏史,并进行了成藏动力学的三维模拟。结...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不整合相关的地层油气藏,分析这些不整合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和剥蚀厚度分析,恢复了研究区不整合的形成和埋藏史,并进行了成藏动力学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乌—夏地区的三套烃源岩分别在不同的地质时期达到成熟并排烃。佳木河组烃源岩在中晚二叠世成熟,风城组烃源岩在晚三叠世开始成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则在侏罗纪末开始生烃。不整合输导的模拟表明,靠近烃源岩层的不整合在油气运移中的贡献远大于远离烃源岩层的不整合,油气在不整合中沿着风化淋滤带和底砾岩层中微构造的脊部运移,形成优势运移通道。风化淋滤带中的油气横向运移距离短于底砾岩层中油气的横向运移距离。同一不整合中,油气容易在风化粘土层薄弱环节突破,进行窜层运移。不整合不但是油气输导体系,也是油气聚集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拟 不整合结构体 成藏动力学 油气运聚史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差异富集历史的动态模拟——以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斌 钟笠 +4 位作者 吕海涛 杨素举 徐勤琪 张鑫 郑斌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3-1066,共14页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针对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复杂的差异富集历史,采用成藏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深层油气的生排烃、运聚和调整改造的历史恢复。研究表明:①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反映出不同构造带...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针对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复杂的差异富集历史,采用成藏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深层油气的生排烃、运聚和调整改造的历史恢复。研究表明:①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反映出不同构造带的生排烃过程及其强度具有明显不同,是导致深层油气相态差异的主要原因。②走滑断裂和不整合面等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控制深层油气早期运移聚集和后期调整,中寒武统台内膏盐岩阻止深层油气的垂向运聚,致使深层油气呈现明显的“断控”特征,其中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和深层油气运移低势区叠加有利于汇聚成藏,且主要沿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③成藏动态模拟揭示“源-断-缝-膏-保”时空配置控制塔河深层油气的差异富集,奥陶系经历多期充注、垂向运聚、侧向调整改造的成藏历史,深层油气一直处于运移聚集和逸散的动态平衡中。④油气残留量统计显示塔河油田深层奥陶系鹰山组和蓬莱坝组仍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潜力,超深层中上寒武统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前景。研究为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的动态定量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可以为古老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相关油气成藏演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塔里木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差异富集 动态成藏模拟 流体势技术 塔河油田 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模拟 深层—超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南缘盐构造相关油气成藏特征及其物理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泰 汤良杰 +4 位作者 余一欣 郑俊章 王震 孔令洪 王燕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6-251,258,共7页
基于地震剖面的解释和油气成藏模拟实验,探讨了滨里海盆地南缘盐相关构造和油气藏的特点。滨里海盆地南缘盐构造以高幅度的盐底辟和盐墙为主,并以盐焊接、盐滚或层状盐层相连,分别与盐上和盐下构造层相对应,发育2种油气成藏模式,即盐焊... 基于地震剖面的解释和油气成藏模拟实验,探讨了滨里海盆地南缘盐相关构造和油气藏的特点。滨里海盆地南缘盐构造以高幅度的盐底辟和盐墙为主,并以盐焊接、盐滚或层状盐层相连,分别与盐上和盐下构造层相对应,发育2种油气成藏模式,即盐焊接构造相关油气成藏模式和盐下非均质性储层油气成藏模式。二维油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表明,盐焊接构造是盐上层系油气成藏的关键,而断层的发育和层间非均质性控制了盐下层系中油气的分布。模拟实验结果深化了对盐相关构造中石油聚集成藏的理论认识,对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油气成藏模式 成藏模拟实验 滨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成藏物理模拟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元昊 刘建平 +3 位作者 梁艳 独育国 黄锦绣 曾溅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6-712,共7页
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为陆相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主要为低-特低渗透岩性油藏。研究表明,长7生烃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石油向低渗透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运移方式主要为幕式运移。通过成藏物理模拟手段分析不同压力... 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为陆相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主要为低-特低渗透岩性油藏。研究表明,长7生烃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石油向低渗透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运移方式主要为幕式运移。通过成藏物理模拟手段分析不同压力条件下低渗透成藏过程及成藏特征,同时对比不同注入压力、不同充注方向下幕式成藏特征及与稳态成藏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无论烃源岩向上还是向下排烃,异常压力越大越有利于低渗透储层成藏,成藏效率越高,含油饱和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成藏物理模拟 低渗透岩性油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源上成藏组合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2
9
作者 汪泽成 郑红菊 +1 位作者 徐安娜 董月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6,39,共7页
南堡凹陷源上成藏组合包括E3d1及Ng、Nm,是目前冀东油田公司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组。通过构造解析、油气藏解剖、成藏期次确定、成藏过程模拟,揭示源上成藏组合油气成藏机制,分析勘探潜力。指出油气成藏具有两期充注,即Nm沉积早期和晚期;... 南堡凹陷源上成藏组合包括E3d1及Ng、Nm,是目前冀东油田公司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组。通过构造解析、油气藏解剖、成藏期次确定、成藏过程模拟,揭示源上成藏组合油气成藏机制,分析勘探潜力。指出油气成藏具有两期充注,即Nm沉积早期和晚期;油源断层是源上成藏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在强大源-储剩余压力差作用下,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为油气成藏提供充足油源。源上成藏组合油气富集受控于油源断层及其相关的构造圈闭。在压扭应力作用下,共轭剪切带形成有利的区带,勘探潜力巨大,是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上成藏组合 走滑断层 成藏模拟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古近系“汇聚脊”对浅层新近系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环渤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斯亮 薛永安 +4 位作者 吕丁友 李慧勇 王德英 王海学 于海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3,共12页
根据渤海海域多年的勘探实践经验,“汇聚脊”可以划分为凸起型、凹中隆起型、陡坡带砂体型3种类型。目前对于“汇聚脊”的控藏机理和控油气运聚过程尚不清晰。为解决渤海海域浅层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差异显著的问题,利用油气运移物理模... 根据渤海海域多年的勘探实践经验,“汇聚脊”可以划分为凸起型、凹中隆起型、陡坡带砂体型3种类型。目前对于“汇聚脊”的控藏机理和控油气运聚过程尚不清晰。为解决渤海海域浅层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差异显著的问题,利用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对“汇聚脊”的控藏机理和控油气运聚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凸起型“汇聚脊”规模大、幅度高,汇烃能力最强,在断层沟通下,其上的浅层新近系油气藏规模最大;凹中隆起型“汇聚脊”的面积和幅度中等,浅层油气成藏规模以中型为主;陡坡带砂体型“汇聚脊”依靠砂体的汇聚作用,也具有较强的汇烃能力,浅层新近系也可以形成大中型油气藏;深层发育“汇聚脊”是浅层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汇聚脊”控藏理论的提出可以有效指导渤海油田的浅层油气勘探实践,同时对相似背景下陆地油田的油气勘探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 汇聚脊 成藏物理模拟 古近系 新近系 渤海海域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固凹陷整体研究再认识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20
11
作者 赵贤正 张锐锋 +3 位作者 田建章 曹兰柱 王元杰 芦丽菲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6期10-15,22+5,共7页
廊固凹陷是历经50余年油气勘探的老区,曾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的攻关研究,仅发现了一批规模相对较小的油气藏,没有取得预想的地质效果,但资源转化率仍较低,勘探潜力较大。通过实施开展二次三维地震采集和全凹陷的连片处理,开展了新一轮的&qu... 廊固凹陷是历经50余年油气勘探的老区,曾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的攻关研究,仅发现了一批规模相对较小的油气藏,没有取得预想的地质效果,但资源转化率仍较低,勘探潜力较大。通过实施开展二次三维地震采集和全凹陷的连片处理,开展了新一轮的"四个整体研究",即整体构造分析、整体沉积砂体研究、整体油气成藏动态模拟和整体区带综合评价;指出了"六个区带、四个领域"为勘探的有利方向。优选大柳泉鼻状构造带,对复杂断块、浅层天然气和深层砾岩等多领域整体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规模整装储量发现。其勘探经验与做法对其他老探区深化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固凹陷 整体研究 三维连片 精细研究 成藏模拟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