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布亚褶皱带中生界海相油气充注史及成藏动态演化
1
作者 谢睿 林小云 +1 位作者 刘建 吴东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7,共13页
巴布亚盆地是处于澳大利亚板块北移和太平洋板块西移的活动边缘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巴布亚褶皱带是盆地西北部的次级构造单元,中生界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活动频繁使得油气聚集-调整过程复杂,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油气勘... 巴布亚盆地是处于澳大利亚板块北移和太平洋板块西移的活动边缘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巴布亚褶皱带是盆地西北部的次级构造单元,中生界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活动频繁使得油气聚集-调整过程复杂,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油气勘探工作。在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古温标的联合反演模拟了单井埋藏史和热史,基于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了充注史,恢复油气成藏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巴布亚褶皱带中生界油气主要分布于褶皱带西段和中段,呈“西气东油”式分布。②油气充注期次可划分为“2期4幕”,早期3幕油气充注时间为105~85、78~53和47~32 Ma,表现为低熟油、高熟油和天然气的连续充注过程,包裹体捕获的原油成熟度更高、规则甾烷ααα(20R)-C_(27)相对含量更为丰富,油气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晚期1幕油气充注时间为4~0 Ma,油气表现为“高熟油-天然气”混合充注并有低熟油补充的特征,现今储层原油成熟度低于早期原油且富含奥利烷,油气来源于侏罗系—白垩系烃源岩。③油气成藏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的烃源岩类型及演化程度、大规模圈闭发育、高效垂向-侧向输导体系和保存条件的控制,通过以构造演化为线索建立的“双源垂向侧向短距供烃-聚集调整过程动态平衡”油气成藏动态演化模式,提出了位于挤压推覆构造带下盘的白垩系烃源岩对中生代含油气系统同样具有烃源贡献的认识,以期为该地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充注史 成藏动态演化 中生界 巴布亚褶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平桥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多元复合成藏过程及其勘探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高键 李慧莉 +6 位作者 何治亮 蔡勋育 李双建 刘光祥 袁玉松 林娟华 李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276,共14页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普遍具有多源多期的特征,复杂成藏过程的准确剖析对油气的高效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确定川东南平桥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油气成藏过程,针对多期次储层孔洞缝充填物,开展了阴极发光、元素和同位素、流体...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普遍具有多源多期的特征,复杂成藏过程的准确剖析对油气的高效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确定川东南平桥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油气成藏过程,针对多期次储层孔洞缝充填物,开展了阴极发光、元素和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捕获古温压和沥青激光拉曼光谱等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多期矿物充填序列表现为第一世代白云石、第二世代方解石和晚期石英;沥青广泛分布于基质白云岩溶孔及第一世代白云石晶粒间,同时白云石发育沥青包裹体和气包裹体;第二世代方解石捕获了原生和次生甲烷包裹体。碳、氧、锶同位素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成岩矿物流体来源以储层流体为主,方解石形成与有机流体参与相关。储层沥青和沥青包裹体的热成熟度Ro主要分布于2.90%~3.59%,结合与沥青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烃源岩生烃史,推断沥青来源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液态烃充注洗象池群后热裂解干气阶段伴生的焦沥青。方解石中原生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集中分布于55.8~81.7 MPa(捕获温度198~203℃),指示埋藏期液态烃热裂解干气阶段压力系数为1.06~1.56,具有中等超压特征;次生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分布于42.1~65.0 MPa(捕获温度为150°~155℃),指示抬升期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泄压供烃阶段压力系数为0.94~1.45,仍保持有中等超压特征。平桥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存在埋藏期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液态烃充注和原位裂解气成藏与抬升期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泄压供烃成藏的多元复合成藏过程。多元复合成藏模式为寻找寒武系洗象池群风险勘探目标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演化 成岩-成藏动态演化 多元复合成藏 洗象池群 平桥地区 川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