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紫外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永祥 国石磊 +2 位作者 彭利沙 朱凤妹 李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88-1092,共5页
为了探讨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对紫外辐射所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辐射组和辐射给药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花色苷添加量对细胞增殖的保护作用,以选择最优添加浓度。采用化... 为了探讨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对紫外辐射所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辐射组和辐射给药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花色苷添加量对细胞增殖的保护作用,以选择最优添加浓度。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MMP-1分泌水平。结果表明:UVA辐照剂量为10 J/cm2条件下,与辐射组相比,MTT法显示花色苷添加组浓度为125μg/m L对损伤细胞增殖保护作用有极显著的提高(P<0.01),同时,125μg/m L花色苷添加组能够显著降低辐射损伤后细胞ROS含量以及MMP-1分泌水平(P<0.01)。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的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能够降低细胞ROS含量及MMP-1分泌水平,从而对辐射损的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 皮肤纤维细胞 辐射损伤 细胞内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ki和Smad3在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辐射性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霞 李平 +2 位作者 张恩 刘苹 周元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研究C-ski和Smad3在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辐射性损伤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软X线照射诱导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辐射性损伤,Western blot和RT-PCR观察C-ski、Smad3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EMSA检测Smad3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辐射后2h,C-ski... 目的研究C-ski和Smad3在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辐射性损伤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软X线照射诱导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辐射性损伤,Western blot和RT-PCR观察C-ski、Smad3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EMSA检测Smad3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辐射后2h,C-ski、Smad3蛋白和mRNA水平、Smad3转录活性无显著变化,4h开始,C-ski表达逐渐下降,Smad3表达和转录活性逐渐升高,在8h分别达到峰谷和峰顶。结论C-ski和Smad3参与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辐射性损伤的病理过程,辐射后C-ski下降,Smad3升高,并导致Smad3转录活性增强,细胞增殖受抑,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ki SMAD3 纤维细胞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辐射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系NIH/3T3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梅兰 曹晓哲 +2 位作者 王德文 刘杰 谷庆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 (EMP)辐射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系 (NIH/ 3T3)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EMP对生物体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场强为 6 0kV/m的EMP照射细胞后 ,采用细胞计数、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 ,分别观察EMP对HIN/...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 (EMP)辐射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系 (NIH/ 3T3)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EMP对生物体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场强为 6 0kV/m的EMP照射细胞后 ,采用细胞计数、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 ,分别观察EMP对HIN/ 3T3细胞的活力、凋亡以及Bcl 2和 p5 3蛋白表达等的影响。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细胞 ,在高倍镜下用CMIAS II图像 -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 ,所有数据均经SPSS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EMP可明显抑制NIH/ 3T3细胞的增殖与活力 (P <0 .0 5 ) ;非贴壁细胞率在辐射后明显增加 ,6h达高峰 (33.9% ) ,并可诱导细胞明显凋亡 ,6h达高峰 (15 .0 7% )。图像分析结果表明 ,EMP辐射后 ,有不同程度的Bcl 2蛋白表达的下调及 p5 3蛋白表达的上调 (P <0 .0 5 )。结论 EMP可诱导NIH/ 3T3细胞凋亡及Bcl 2及p5 3蛋白异常表达 ,提示Bcl 2及p5 3可能参与了NI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纤维细胞 电磁辐射 BCL-2 P53 3T3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系统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旁观者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继兵 葛坚 +2 位作者 段山 刘炳乾 郑建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观察HSV-tk/GCV系统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的旁观者效应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转HSV-tk基因HTFs(HTFs-tk)与正常HTFs于两种接种密度下以不同比例混合,加入5μg/m l更昔洛韦作用5 d,MTT法检测对HTFs的杀伤作用;染料传输法观... 目的观察HSV-tk/GCV系统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的旁观者效应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转HSV-tk基因HTFs(HTFs-tk)与正常HTFs于两种接种密度下以不同比例混合,加入5μg/m l更昔洛韦作用5 d,MTT法检测对HTFs的杀伤作用;染料传输法观察HTFs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 JIC)的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x43分布;RT-PCR及W estern b lot检测Cx43表达。结果旁观者效应随HTFs-tk/HTFs比例增加而增强,高细胞接种密度组明显强于低密度组;染料通过G JIC传输6级以上;Cx43主要分布于HTFs细胞膜并检测到其mRNA与蛋白表达。结论旁观者效应需要细胞间密切接触,Cx43介导G JIC可能是HSV-TK/GCV系统对HTFs产生旁观者效应的主要机制,HTFs表达Cx43可能在结膜伤口愈合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观者效应 HSV—tk基因 TENON囊 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T法检测干扰素-γ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蓝育青 葛坚 +3 位作者 林明楷 郑健梁 陈慧怡 刘海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IFN γ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和混合消化液培养法体外培养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FN γ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 目的 :探讨重组人IFN γ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和混合消化液培养法体外培养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FN γ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用上述两种方法成功培养出正常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重组人IFN γ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1× 10~ 1× 10 6IU/mlIFN γ浓度范围的抑制率为 2 0 2 %~43 5 % ,1× 10 6UI/mlIFN γ作用 48h后 ,与对照组相比 ,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细胞皱缩 ,但未见细胞死亡或漂浮。结论 :IFN γ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Ⅱ型 MTT法 人眼Tenon囊 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抑制效应 比色法 氮蓝四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与EGCG相互作用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苏俭生 罗真兰 王海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9-525,共7页
目的分析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Ni2+及其相互作用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 cells,HGF)的生物学效应。方法用MTT法检测HGF的存活率,运用彗星电泳检测细胞的DNA损伤情况,使用... 目的分析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Ni2+及其相互作用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 cells,HGF)的生物学效应。方法用MTT法检测HGF的存活率,运用彗星电泳检测细胞的DNA损伤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HGF周期变化。结果 Ni2+可呈时间依赖性抑制HGF的生长,造成细胞DNA损伤,并且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诱导细胞凋亡。高浓度的EGCG(>200μmol/L)可明显抑制HGF生长,使细胞的DNA损伤。Ni2+与EGCG相互作用后增加了对HGF的抑制(P<0.01),DNA的损伤及凋亡细胞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 Ni2+和EGCG相互作用后使Ni2+对HGF的抑制作用增强,加剧HGF的DNA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并明显增加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2+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生物学效应 彗星电泳 人牙龈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小梁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的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明霞 田甜 +4 位作者 刘立媛 步绍翀 东莉洁 张欣欣 张洪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46-3351,共6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性眼部疾病。眼压升高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和发展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由小梁网途径的房水外流排出系统发生病变、房水流出阻力增加所致。研究表明,房水中存在的转化生长因子-β能够使小梁细胞纤维化...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性眼部疾病。眼压升高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和发展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由小梁网途径的房水外流排出系统发生病变、房水流出阻力增加所致。研究表明,房水中存在的转化生长因子-β能够使小梁细胞纤维化,诱导小梁细胞过度增殖,从而阻碍房水外流,导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蔽,病程进展缓慢,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才会被发现,因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结合高亮度、高分辨率的同步辐射源,同时配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与红外显微镜,可以实现细胞的检测。这对从分子层面获取细胞的变化信息,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有很多红外光谱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报道,但是应用红外光谱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细胞等生物医学体系仍然是亟待发展的领域,并且目前未找到关于红外光谱用于小梁网细胞的检测报道。在体外用转化生长因子-β对老鼠小梁网细胞进行诱导,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模拟小梁细胞纤维化过程。对小梁网细胞以及经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形成的肌成纤维细胞进行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及光谱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同步辐射用于早期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肌成纤维细胞内的弹性蛋白明显高于小梁网细胞,而弹性蛋白中95%为非极性氨基酸,即氨基酸的侧链基团R基只有C和H两种元素。对比两种细胞的红外谱图,发现在2 934,2 900和2 845cm^-1,肌成纤维细胞的CH3,CH2和CH的伸缩振动明显强于小梁网细胞,推测可能是由于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后细胞内弹性蛋白增加所致。在细胞层面检测了小梁网细胞的过度增殖,为将来可以直接获取细胞的红外光谱从而检测小梁网细胞的增殖程度,进而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等疾病奠定了基础。得出同步辐射红外谱学与显微成像有望成为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新手段的结论,也为将来便携式红外显微光谱仪临床实时检测青光眼等疾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红外显微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网细胞 纤维细胞 弹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成纤维细胞中透明质酸蛋白及透明质酸酶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刘姗姗 高瀚男 +4 位作者 张连波 宋文刚 孙颖 孙世龙 高庆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成纤维细胞中透明质酸(HA)蛋白及透明质酸酶1(HAase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成纤维细胞分别采用0.5、1.0、2.0、4.0和6.0Gy X射线照射,作为5个剂量组,同时设假照...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成纤维细胞中透明质酸(HA)蛋白及透明质酸酶1(HAase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成纤维细胞分别采用0.5、1.0、2.0、4.0和6.0Gy X射线照射,作为5个剂量组,同时设假照射对照组(0Gy)。透射电镜观察0、2.0、4.0和6.0GyX射线照射后48h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0、0.5、1.0、2.0、4.0、和6.0Gy X射线照射后24及48h成纤维细胞中HA蛋白及HAase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2.0Gy X射线照射后48h细胞染色质凝聚,有空泡形成;4.0Gy X射线照射后48h细胞核凹陷、染色质断裂;6.0GyX射线照射后细胞核凹陷、染色质固缩、出现空泡,部分胞浆溶解。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24hHA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与0G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2.0Gy X射线照射后48hHA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4.0和6.0Gy组与0G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0Gy X射线照射后24hHAase1mRNA水平明显增高,与0G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0和6.0Gy X射线照射后48hHAase1mRNA水平明显增高,与0G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离辐射可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中HA蛋白表达和HAase1mRNA水平增高,可能对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纤维细胞 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波紫外线对成纤维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马淑梅 刘晓冬 +3 位作者 龚平生 牟颖 阎岗林 罗贵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成纤维细胞的损伤作用,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方法:采用UVB灯照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MTT法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H2 O2 的生成。结果:0 .2~3.0 k J·m- 2 U VB照射后2 4 h细胞...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成纤维细胞的损伤作用,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方法:采用UVB灯照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MTT法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H2 O2 的生成。结果:0 .2~3.0 k J·m- 2 U VB照射后2 4 h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 .0 5或0 .0 1) ;1.5 k J·m- 2 UVB照射后4、8、18和2 4 h细胞G1 期细胞百分数升高,凋亡小体增多;1.5 k J·m- 2 U VB照射后8h H2 O2 生成增多,与0、4、18和2 4 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结论:U VB照射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出现Gl 期阻滞、细胞凋亡及H2 O2 生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副作用 NIH3T3 成纤维细胞/辐射效应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人成纤维细胞中透明质酸酶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孙颖 张连波 +3 位作者 宋文刚 刘姗姗 孙世龙 高庆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9-993,共5页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人成纤维细胞中透明质酸酶(HAase)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0.5、1.0、2.0、4.0和6.0Gy X射线分别照射人成纤维细胞24和48h,同时设立假照组(0Gy X射线),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人成纤维细胞中透明质酸酶(HAase)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0.5、1.0、2.0、4.0和6.0Gy X射线分别照射人成纤维细胞24和48h,同时设立假照组(0Gy X射线),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并采用ELISA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HAase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照射48h后,2.0Gy剂量组细胞核内染色质开始聚集;4.0Gy剂量组细胞核染色体出现碎裂,染色体开始出现空泡化;6.0Gy剂量组细胞核染色质不再明显,呈现早期细胞凋亡改变。在照射24和48h后,HAase蛋白的表达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与假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24h后,0.5和4.0Gy剂量组HAase mRNA表达均高于假照射组(P<0.05),1.0、2.0和6.0Gy剂量组HAase mRNA表达降低,与假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48h后,2.0、4.0和6.0Gy剂量组HAase mRNA表达高于假照射组(P<0.05),0.5和1.0Gy剂量组HAasemRNA表达则明显低于假照射组(P<0.05)。结论:电离辐射剂量的增高可使人成纤维细胞HAase的表达降低,对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纤维细胞 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 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17肽对长波紫外线辐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
11
作者 陈慧 连石 朱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17肽(-βmyloid precursor prote in 17-er peptide,APP 17)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UVA照射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17肽(-βmyloid precursor prote in 17-er peptide,APP 17)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UVA照射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活性氧(ROS)的产生,生化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UVA辐射后成纤维细胞活性降低(P=0.000),细胞内ROS增多(P=0.000),总SOD活性增加(P=0.01)。40μmol/L的APP17肽能拮抗UVA辐射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P<0.05)。结论APP17肽对UVA辐射损伤的成纤维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纤维细胞 放射效应 活性氧 APP17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微重力效应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并影响YAP及细胞骨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宇豪 罗庆 宋关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99-299,共1页
目的研究地基模拟微重力效应(simulated microgravity,SMG)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于SD大鼠背部建立全皮层损伤圆形伤口,通过大鼠尾吊实验研究模拟微重力效应对皮肤损伤愈合的影响。通过旋转培养器模拟... 目的研究地基模拟微重力效应(simulated microgravity,SMG)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于SD大鼠背部建立全皮层损伤圆形伤口,通过大鼠尾吊实验研究模拟微重力效应对皮肤损伤愈合的影响。通过旋转培养器模拟微重力效应,采用划痕实验研究SMG对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考察SMG对HFF-1中YAP蛋白水平表达量及磷酸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效应 皮肤纤维细胞 损伤愈合 细胞骨架 旋转培养 迁移能力 划痕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辐射干扰后小鼠成纤维细胞转录组测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茂林 朱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6-692,共7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辐射干扰小鼠成纤维细胞后转录组的变化情况,并筛选出可能参与ELF-EMFs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相关通路及基因。方法将小鼠NIH/3T3细胞分为电磁辐射组和正常对照组,电磁辐射组细胞置于0....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辐射干扰小鼠成纤维细胞后转录组的变化情况,并筛选出可能参与ELF-EMFs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相关通路及基因。方法将小鼠NIH/3T3细胞分为电磁辐射组和正常对照组,电磁辐射组细胞置于0.2 mT、50 Hz的电磁辐射系统中,正常对照组置于同等条件未通电的相同线圈系统中,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采用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个组进行转录组测序,对筛选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及信号通路数据库分析。筛选出部分高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本次转录组测序共鉴定出17980个基因,筛选出140个有显著差异的基因,其中上调120个,下调20个。差异基因富集在酶的催化活性、细胞代谢过程、生物调控、生物合成等方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55条通路,富集显著的10条通路集中于氨酰基-tRNA的生物合成、血小板活化、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与细胞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进一步从中筛选出可能参与细胞辐射后应激的差异基因,包括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12(MAPK12)、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3型(NTRK3)、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电磁辐射组MAPK12、NTRK3、AGTR2、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89±0.003、2.481±0.350、2.354±0.081和1.559±0.1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11±0.190、1.011±0.180、1.007±0.150、1.008±0.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40、6.309、13.710、3.078,均P<0.05)。结论ELF-EMFs干扰小鼠成纤维细胞后,MAPK12、NTRK3、AGTR2、VEGF等基因表达明显上调,主要涉及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通路,这部分基因及通路可能是ELF-EMFs影响成纤维细胞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极低频电磁场 纤维细胞 信号通路 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微重力效应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影响
14
作者 程延思危 罗庆 宋关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84-284,共1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可在皮肤的伤口部位分化为皮肤成纤维细胞参与伤口的修复。然而,目前人们对太空中的失重/微重力效应这一特殊力学环境如何影响这一分化过...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可在皮肤的伤口部位分化为皮肤成纤维细胞参与伤口的修复。然而,目前人们对太空中的失重/微重力效应这一特殊力学环境如何影响这一分化过程及其内在机制还了解不多。探讨模拟微重力效应下BMSCs向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特性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效应 伤口部位 皮肤纤维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多向分化能力 体干细胞 力学环境 BM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可抑制中波紫外线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美娇 王一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5-630,共6页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苷(TSG)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应激性提早衰老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UVB小剂量、多次照射HSF,每次照射完毕后分别用0.02、0.10、0.50 mmol/L浓度的TSG处理。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苷(TSG)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应激性提早衰老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UVB小剂量、多次照射HSF,每次照射完毕后分别用0.02、0.10、0.50 mmol/L浓度的TSG处理。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UVB+0.02 mmol/L TSG组、UVB+0.10 mmol/L TSG组、UVB+0.50 mmol/L TSG组、TSG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表达;TBA法、WST-1法测定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减弱(P<0.05),SA-β-gal染色呈强阳性,细胞裂解液中SOD活性减弱、MDA含量增加,MMP-1浓度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UVB+各浓度TSG组细胞增殖活性改善(均P<0.05),SA-β-gal染色阳性率下降,细胞裂解液中SOD活性增强、MDA含量减少,MMP-1浓度减小(P<0.05或P<0.01)。结论:TS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UVB诱导的HSF应激性提早衰老,该作用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抑制MMP-1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类/药理学 纤维细胞/药物作用 成纤维细胞/辐射效应 皮肤/细胞 细胞衰老/辐射效应 紫外线/副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1 β半乳糖苷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和活性氧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红伟 尚兰琴 郝卫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 :分析长波紫外线照射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及活性氧生成的作用。方法 :用长波紫外线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经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活性氧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检测自由基。结果 ... 目的 :分析长波紫外线照射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及活性氧生成的作用。方法 :用长波紫外线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经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活性氧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检测自由基。结果 :110~ 12 0kJ·m-2 的UVA照射能够诱导明显的细胞凋亡 ,甘露醇能够拮抗这种作用 ,照射样品中发现活性氧生成增加 ,并检测到了羟自由基信号。结论 :低辐照度UVA(0 .6mW·cm-2 )照射能够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 ,氧化损伤可能在其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凋亡 纤维细胞 放射效应 活性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在Origami2体系中的可溶表达及二者促成骨的协同效应
17
作者 涂兵 叶吉星 +4 位作者 甘翼搏 张立泰 欧阳斌 罗向东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2-888,共7页
目的建立优化高效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蛋白重组方法,阐明二者在促成骨中的协同效应。方法优化bFGF和BMP-2成熟肽的基因序列密码子,获... 目的建立优化高效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蛋白重组方法,阐明二者在促成骨中的协同效应。方法优化bFGF和BMP-2成熟肽的基因序列密码子,获得适用于大肠杆菌Origami2体系表达的bFGF及BMP-2成熟肽cDNA片段;利用PCR法将bFGF成熟肽cDN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Ⅱ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Ⅱ-bFGF;利用PCR法将BMP-2成熟肽cDN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BMP-2,转入大肠杆菌Origami2中表达纯化;运用双酶切、质粒测序及Western blot技术证明Origami2表达体系的构建效果;进行细胞增殖实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染色观察和体内成骨效率检测等,探索bFGF、BMP-2在促成骨中的协同效应。结果双酶切和质粒测序鉴定证明成功构建重组大肠杆菌pColdⅡ-bFGF/Origami2和pET30a(+)-BMP-2/Origami2表达体系,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蛋白正确表达。经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bFGF及BMP-2纯度高达90%。通过对二者比例的优化筛选,发现40 ng/mL bFGF+40 ng/mL rh BMP-2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效率、ALP活性及体内成骨效率最高,是二者促成骨的最优效组合。结论成功构建高效表达的pColdⅡ-bFGF/Origami2和pET30a(+)-BMP-2/Origami2表达体系,实现了bFGF及BMP-2的高效表达。bFGF和BMP-2的优化联合应用具有促成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重组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LENs编辑绵羊成纤维细胞FGF 5基因 被引量:3
18
作者 皮文辉 周平 +5 位作者 王立民 唐红 郭延华 张译元 刘守仁 王新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4-710,共7页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已经成为基因组编辑和基因转录调控的有效工具,在多个物种的基因组中实现特定位点的删除、插入和突变。针对绵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已经成为基因组编辑和基因转录调控的有效工具,在多个物种的基因组中实现特定位点的删除、插入和突变。针对绵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F5)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位点,设计构建TALENs(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通过比较分析正常培养和基因组编辑处理的绵羊成纤维细胞,电转TALENs组合,Surveyor突变检测,筛选获得1对有效的TALENs。有限稀释细胞传代培养,PCR扩增FGF5基因片段,经PAGE检测筛选发生突变的细胞,测序确认FGF5基因ATG位点产生缺失突变细胞。获得具有编辑活性的TALENs,为该基因的定点编辑奠定基础。Surveyor检测和测序结果表明,在绵羊FGF5基因ATG起始密码子上游104碱基位点,存在1个G/C单核苷酸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基因组编辑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学勇 翟所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8-310,共3页
关键词 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鼓膜穿孔 生物效应 细胞外基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辐射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剑宁 曾融生 +1 位作者 杨小平 杨国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 :检测不同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Ⅱ ,IGF -Ⅱ )对电离辐射后成骨细胞增殖、功能和分化方面的影响 ,探讨不同剂量辐射后IGF -Ⅱ对成骨细胞的效应。方法 :成骨细胞通过酶消化法从SD大鼠颅骨中获取传代 ... 目的 :检测不同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Ⅱ ,IGF -Ⅱ )对电离辐射后成骨细胞增殖、功能和分化方面的影响 ,探讨不同剂量辐射后IGF -Ⅱ对成骨细胞的效应。方法 :成骨细胞通过酶消化法从SD大鼠颅骨中获取传代 ;将第 3代细胞分别进行 0、10 0、4 0 0、6 0 0和 90 0cGy的γ线辐射 ,辐射后的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IGF -Ⅱ的培养液中培养 6d ,观察及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功能及分化等情况。结果 :经电离辐射后 ,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含量均受到抑制。IGF -Ⅱ可有效降低 10 0cGy辐射对增殖的抑制效应 ,1,10 ,和 10 0 μg/L的IGF -Ⅱ都改变了 4 0 0cGy时的辐射效应 ,其中以 10 μg/L的浓度时最明显。 结论 :IGF -Ⅱ能有效促进成骨细胞辐射损伤的恢复 ,而这种作用有浓度依赖性 ,并取决于辐射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体外培养 细胞 辐射效应 影响 骨钙素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