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球粒状磷块岩的生物成磷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川黔 杨瑞东 +4 位作者 高军波 彭柔 李晓伟 陈军 陈吉艳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10,共16页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是新元古代末期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之一,在磷矿层中保存大量的三维立体化石,包括藻类、疑源类、动物胚胎以及休眠卵等化石类型,显示出生物在磷富集成矿中的重要作用。以贵州瓮安穿岩洞陡山沱组上...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是新元古代末期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之一,在磷矿层中保存大量的三维立体化石,包括藻类、疑源类、动物胚胎以及休眠卵等化石类型,显示出生物在磷富集成矿中的重要作用。以贵州瓮安穿岩洞陡山沱组上磷矿层底部的球粒状磷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未经化学方法处理的球粒实体进行体视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膜壳和内部结构;对样品薄片进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结构特征。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定球粒化石颗粒中主量与微量元素含量。研究表明,这些球粒状磷块岩主要由多细胞藻类、Megasphaera球状化石以及其他磷质微生物化石体组成,化石体的主要组成矿物为氟磷灰石。进一步探讨了微生物与成磷之间的关系,认为陡山沱晚期微生物的繁盛对磷沉淀富集成矿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生物不仅能吸附磷质进入细胞质、细胞核以及细胞壁中,死亡后磷酸盐化,形成磷块岩;还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水体环境,促进海水中磷酸盐的化学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粒状磷块岩 生物成磷作用 陡山沱组 瓮安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瓮安生物群球状化石原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磷作用的指示
2
作者 蒋宗旭 何明勤 +2 位作者 兰天 刘华德 郑茂尧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8,共16页
贵州瓮安-福泉磷矿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上磷矿段(b矿层)产出一类特殊的微体化石组合,称为瓮安生物群,其中含大量种类丰富的球状化石,但以往研究多侧重于球状化石本身,缺乏对球状化石与成磷作用关系等的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运用光学... 贵州瓮安-福泉磷矿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上磷矿段(b矿层)产出一类特殊的微体化石组合,称为瓮安生物群,其中含大量种类丰富的球状化石,但以往研究多侧重于球状化石本身,缺乏对球状化石与成磷作用关系等的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运用光学显微镜、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方法对其原位元素分布、主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瓮安生物群球状化石均已胶磷矿化,且较高的P_(2)O_(5)含量(30.13%~44.92%,平均43.17%)表明其普遍经历了成磷作用;V/Cr平均值小于2、Ce负异常明显、Ce_(anom)小于-0.1,指示其成磷作用的环境为氧化环境;稀土元素PAAS分配模式图呈“帽型”,反映生物参与成磷作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生物群 球状化石 原位元素地球化学 成磷作用 埃迪卡拉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开阳龙水地区震旦系洋水组沉积特征及生物成磷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文明 杨瑞东 +11 位作者 刘建中 王泽鹏 罗朝坤 叶太平 冯康宁 杨光海 汪龙波 刘松 王大福 黄毅 潘启权 张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5-638,共14页
贵州开阳磷矿以其厚而富的磷矿石资源备受关注。对开阳龙水地区含磷岩系(洋水组)剖面进行地层学、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并讨论其沉积环境和成磷作用。区内含磷岩系岩性组合为黏土岩—白云岩—碎屑状磷块岩—硅质岩—泥晶磷块岩—叠层石... 贵州开阳磷矿以其厚而富的磷矿石资源备受关注。对开阳龙水地区含磷岩系(洋水组)剖面进行地层学、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并讨论其沉积环境和成磷作用。区内含磷岩系岩性组合为黏土岩—白云岩—碎屑状磷块岩—硅质岩—泥晶磷块岩—叠层石磷块岩。龙水地区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整体为靠近古陆边缘的滨岸潮坪沉积环境,并经历了2次海侵—海退。其沉积环境由初期的无障壁海滩转变为晚期的潮坪环境,表明陡山沱期古海洋处于较为动荡的环境,海平面升降频繁。富含生物化石的致密状泥晶磷块岩、圆柱状叠层石磷块岩和磷质生物团粒,均属于原生磷块岩。三者磷酸盐含量极高,属于高品位磷块岩,其形成环境可能是弱酸性至弱碱性的浅海陆棚。生物与高品位磷块岩的密切关系说明生物在高品位磷块岩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形成具有3个必要条件:海水富磷,生物大量繁殖,有利于生物繁殖及磷酸盐结晶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阳 震旦系 生物磷块岩 泥晶磷块岩 沉积环境 生物成磷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成磷作用及与新元古代末期氧化事件(NOE)的耦合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亚冠 杜远生 +2 位作者 刘建中 王泽鹏 邓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3-912,共20页
新元古代末期历经“雪球地球”和大气、海洋增氧事件后,发生了全球性成磷事件,贵州省震旦系陡山沱组大规模磷矿床沉积是本次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然而现阶段对贵州陡山沱组磷块岩成磷作用机制研究存在诸多争议,成磷事件与同期古海洋环... 新元古代末期历经“雪球地球”和大气、海洋增氧事件后,发生了全球性成磷事件,贵州省震旦系陡山沱组大规模磷矿床沉积是本次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然而现阶段对贵州陡山沱组磷块岩成磷作用机制研究存在诸多争议,成磷事件与同期古海洋环境转变之间的关联研究也较为薄弱。作者以贵州省瓮安、遵义和丹寨地区陡山沱组原生磷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的沉积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陡山沱早期成磷作用被限制在浅水海岸,瓮安地区A矿层球粒磷块岩中大量的含铁自生矿物黄铁矿、海绿石以及无Ce负异常指示的贫氧沉积水体环境均表明,Fe-氧化还原泵成磷模式在富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陡山沱晚期磷块岩分布扩散至较深水陆棚—斜坡沉积相区,磷块岩与富有机质岩层共生,矿物晶体形态特征与矿石内富含的大量生物化石均表明,有机质沉降聚磷作用和生物成磷作用促使磷块岩大量沉积,较明显的Ce负异常值也指示了海水氧气含量的提升。成磷作用模式的转变和磷块岩分布的扩展是对海洋增氧事件的沉积响应,同时造成的多细胞动物演化也影响了深部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而反映了贵州省陡山沱组磷块岩大规模沉积与新元古代末期氧化事件(NOE)密切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陡山沱组 磷块岩 成磷作用 新元古代末期氧化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自生碳氟磷灰石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子靖 周怀阳 高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1,共13页
自生碳氟磷灰石(CFA)是海洋沉积物中重要的磷汇,也是海底沉积型磷矿的主要含磷矿物。解析CFA的成因对了解地质历史时期海洋生产力变化、磷循环模式及其全球气候环境效应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在比较全面地收集、整理已有海洋沉积... 自生碳氟磷灰石(CFA)是海洋沉积物中重要的磷汇,也是海底沉积型磷矿的主要含磷矿物。解析CFA的成因对了解地质历史时期海洋生产力变化、磷循环模式及其全球气候环境效应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在比较全面地收集、整理已有海洋沉积物中自生碳氟磷灰石成因研究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性的比较分析,全面地总结了有关海洋沉积物中CFA形成的物质来源、形成环境及沉淀机制的认识,分析了包括有机质的微生物降解、铁羟基氧化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鱼类硬质碎屑的溶解、大型硫化细菌对多聚磷酸盐的储存与释放等有关磷富集的过程,揭示了氧化还原条件的波动等对磷富集的影响。同时,本文强调磷酸钙(CaP)前体的存在及与CFA形成之间可能的关系,阐释CaP前体在碳酸钙表面的界面耦合溶解-沉淀机制可作为CFA交代成因的微观证据,并明确了交代成因CFA的多种鉴别标志。最后,希望依靠海洋科技的进步以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提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海洋沉积物中自生CFA成因与分布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氟磷灰石 海洋自生矿物 成磷作用 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型磷块岩的形成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6
作者 刘博威 王相力 刘丛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99,共22页
沉积型磷块岩是世界上主要的磷矿资源,也是战略性关键稀土元素和铀元素的潜在储库。沉积型磷块岩是海洋磷循环重要的长期磷汇,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磷循环的重大扰动,对于研究生命-环境协同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然而,对于沉积型磷块岩... 沉积型磷块岩是世界上主要的磷矿资源,也是战略性关键稀土元素和铀元素的潜在储库。沉积型磷块岩是海洋磷循环重要的长期磷汇,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磷循环的重大扰动,对于研究生命-环境协同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然而,对于沉积型磷块岩的形成机理认识还存在不确定性,不利于磷矿远景区的预测和古环境重建研究。本文主要总结了磷块岩典型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磷块岩形成过程中的成磷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磷块岩的主要形成环境和沉积相,以期对沉积型磷块岩形成过程及控制因素研究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块岩 磷循环 成磷作用 碳氟磷灰石 沉积环境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现代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及其对环境影响 被引量:66
7
作者 夏学惠 东野脉兴 +3 位作者 周建民 田升平 张灼 彭彦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6-420,共5页
湖泊沉积物中 ,磷是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湖泊中磷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它的复杂矿物学特征 ,使人们对磷的研究极为重视。滇池湖中总磷超标 10 .3倍 ,底泥沉积物中P2 O5平均含量 0 .5 2 % ,最高可达1.92 %。滇池地处磷矿区 ,... 湖泊沉积物中 ,磷是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湖泊中磷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它的复杂矿物学特征 ,使人们对磷的研究极为重视。滇池湖中总磷超标 10 .3倍 ,底泥沉积物中P2 O5平均含量 0 .5 2 % ,最高可达1.92 %。滇池地处磷矿区 ,是磷质来源最丰富的湖泊 ,统计表明 ,磷含量每年在不断增长。滇池沉积物中磷主要以吸附态、有机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铝结合态等几种形式存在。这些形态磷在底泥中是不稳定的 ,它们在环境改变条件下 ,又将磷释放到水体中。微生物在磷的循环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乳酸菌对不溶性磷酸盐的分解 ,使湖泊中可溶磷含量增高。聚磷菌对磷元素的富集以及聚磷菌死亡后发生有机磷的矿化作用 ,是湖泊中水合磷酸盐矿物沉积的重要途径。当湖泊中这种不稳定的水合磷酸盐矿物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经沉积物覆盖成岩作用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磷地球化学 微生物 成磷作用 滇池 环境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