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柏铖璘 谢桂青 +2 位作者 赵俊康 李伟 朱乔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98,共29页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发现该成矿系统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以第一期为主,发生在早奥陶世;第二期为叠加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成矿作用具有下部为隐爆角砾状铜矿化、中部为脉状铜矿化、上部为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围岩蚀变从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黏土化带、碳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从多宝山斑岩铜矿到争光浅成热液金矿床呈现大气水加入比例增大的趋势。根据第一期成矿斑岩具有高Ce^(4+)/Ce^(3+)(174~461;均值约290)、高f_(O2)埃达克质岩浆特征,进一步得出主成矿期与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有关。成矿受古火山机构所制约,其北西到南东成矿深度增大与剥蚀程度相关,受铜山逆断层作用效应,暗示铜山断层以南为较好的找矿靶区。最后,本文建立了该区古生代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以期为该区进一步矿产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 古生代大规模成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型 多宝山矿田 中亚造山带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空间结构智能选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力 吕大刚 +1 位作者 刘晓燕 王光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4-646,共3页
将建筑结构的智能选型设计理论应用于大跨空间结构 ,选用MicrosoftAccess 2 0 0 0forWindows作为实例库开发工具、MicrosoftVisualC ++6 0forWindows作为方案生成系统开发工具、专家系统开发工具C-ADVISOR 3 0作为方案评价和决策系统... 将建筑结构的智能选型设计理论应用于大跨空间结构 ,选用MicrosoftAccess 2 0 0 0forWindows作为实例库开发工具、MicrosoftVisualC ++6 0forWindows作为方案生成系统开发工具、专家系统开发工具C-ADVISOR 3 0作为方案评价和决策系统开发工具 ,开发了一个大跨空间结构智能选型设计系统的原型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大跨空间结构的选型实例库系统、方案生成系统和方案评价与决策系统 .3个子系统建造的基本原理是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建造实例库系统、实例推理和数据挖掘建造方案生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智能选型设计 大跨空间结构 设计知识 方案评价 因素关系模型 实例推理 数据挖掘 方案生成系统 决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系统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璟 党兴华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444-451,共8页
通过构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平台与政策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模式,比较发现,城市群空间结构向位序-规模分形分布的演进模式最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长期... 通过构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平台与政策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模式,比较发现,城市群空间结构向位序-规模分形分布的演进模式最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长期增长。降低生产要素迁移障碍、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提高城市间贸易强度、扩大政府支出等措施能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但会阻碍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而扩大城市间地价差距、增强风险投资、提高教育投入、增强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知识溢出等措施能同时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和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为了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需要努力培育风险投资和构建有偏向知识溢出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模型 城市群空间结构 经济增长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光学系统中自发形成的横向空间结构
4
作者 汪凯戈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37-38,共2页
自激光器问世以来,非线性光学系统中的不稳定性现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在过去的研究中,大部分工作是讨论光场在时间域中不稳定性,即自发形成光强的规则或不规则的振荡行为。研究它们的理论模型大多采用平面波近似,因而横向空间变量... 自激光器问世以来,非线性光学系统中的不稳定性现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在过去的研究中,大部分工作是讨论光场在时间域中不稳定性,即自发形成光强的规则或不规则的振荡行为。研究它们的理论模型大多采用平面波近似,因而横向空间变量被消去使问题大为简化。从1987年以来,以L.A.Lugiato等人为代表,开始较系统地研究光学系统中的另一类不稳定性现象:在一个空间均匀或对称的非线性光学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空间结构 自发形成 不稳定性 空间变量 不规则的振荡 光学系统 时空混沌 理论模型 平面波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信息在地学研究中的尝试——以成矿环境空间结构建模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小春 张善明 +1 位作者 吕新彪 邓国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349,共7页
全信息建模要求模型内容须全面、组织架构有层次、信息变量可分解、变量间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明确,同时还强调对所涉及到的信息进行语法、语义、语用3个层次的信息学分析。成矿环境是矿产地质研究的对象,成矿环境空间结构全信息模型可... 全信息建模要求模型内容须全面、组织架构有层次、信息变量可分解、变量间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明确,同时还强调对所涉及到的信息进行语法、语义、语用3个层次的信息学分析。成矿环境是矿产地质研究的对象,成矿环境空间结构全信息模型可以更直观地描述成矿系统,运用全信息模型将有助于提高矿床地质评价的系统性和可靠性,构建全信息模型也是实现地球科学研究综合人工智能化的关键。按照全信息建模的要求,介绍了成矿环境空间结构全信息建模的要点及解决方案。全信息建模是一种思想,它所强调的重点适宜任何地质建模,它的优越性可体现在任何地学研究中,是将来地学建模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信息 空间结构 系统结构 模型 成矿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对城市公交系统特性和可达性的影响——基于空间结构差异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函纯 刘艳军 +1 位作者 孙宏日 付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57-2067,共11页
以沈阳市主城区和大连市主城区为例,探讨地铁对空间结构不同的城市在公交系统特性和可达性上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存在的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铁开通对沈阳市和大连市公交系统的特性和可达性均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程... 以沈阳市主城区和大连市主城区为例,探讨地铁对空间结构不同的城市在公交系统特性和可达性上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存在的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铁开通对沈阳市和大连市公交系统的特性和可达性均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以地铁线路为轴向外围递减;②地铁开通后大连市公交系统特性和可达性的变化更明显,地铁自身产生的影响在沈阳市表现得更显著,两城市公交系统特性和可达性的差异在地铁开通后扩大;③地铁开通后,单中心圈层结构城市公交系统集聚中心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该类型城市内部各区域公交系统特性及可达性差异扩大,多中心组团结构城市公交系统特性及可达性水平则趋向均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公交系统特性 公交系统可达性 空间结构差异 复杂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以西藏甲玛超大型矿床为例 被引量:38
7
作者 林彬 唐菊兴 +4 位作者 唐攀 郑文宝 Greg Hall 陈国良 张忠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4-1222,共19页
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成果显示,传统的陆缘弧或岛弧背景的成矿作用模型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碰撞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实践。文章以甲玛超大型矿床为实例,基于十余年的勘查实践,通过对不... 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成果显示,传统的陆缘弧或岛弧背景的成矿作用模型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碰撞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实践。文章以甲玛超大型矿床为实例,基于十余年的勘查实践,通过对不同类型矿体蚀变和矿化结构的精细解剖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系统分析,建立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同时,系统总结甲玛矿床地质特征,阐述成矿作用模型中地层、构造、岩浆等基础地质要素,并详细解析斑岩型钼铜矿体、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角岩型铜钼矿体、Manto型富铜铅锌矿体以及独立金矿体所构成的多元矿体结构特征。最后,揭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与传统模型的差异,提出其对相同构造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勘查评价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成矿系统 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 甲玛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矿床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桂青 纪云昊 +3 位作者 吴晓林 李伟 朱乔乔 张志远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9,共19页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但系统总结近年研究进展相对薄弱。【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矽卡岩矿床的资料,结合笔者长达20余年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矽卡岩矿床模型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叙述全球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历史和主要类型,总结矽卡岩矿床的矿物组合和分带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综述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远成矽卡岩矿床和交代火成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现状。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江南造山带中段湘中地区矽卡岩矿床为对象,从成矿系统角度,构建氧化性矽卡岩铜铁金矿床组合模型和还原性矽卡岩钨金锑矿床组合模型。【结论】两组成矿系统矿床模型拓宽了找矿方向,展望了矽卡岩矿床模型未来研究方向,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矿物组合 分带模式 矿床模型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找矿勘查综合模型——以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成矿系统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邹滔 祝新友 +7 位作者 杨尚松 管育春 杨星 白丽伟 王可祥 胡格吉乐吐 徐立中 柯国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3-690,共18页
维拉斯托矿田是大兴安岭南段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锡多金属矿田。成矿地质特征显示,深部隐伏碱长花岗岩为其成矿地质体,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关系,呈现明显的矿化蚀变分带,成矿中心钨锡-锂铷矿化,多伴生有云英岩化、硅化,两侧均有... 维拉斯托矿田是大兴安岭南段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锡多金属矿田。成矿地质特征显示,深部隐伏碱长花岗岩为其成矿地质体,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关系,呈现明显的矿化蚀变分带,成矿中心钨锡-锂铷矿化,多伴生有云英岩化、硅化,两侧均有铜铅锌银(萤石)矿化,常出现较强的褐铁矿化和萤石化,构成一套较完整的岩浆-热液锡多金属成矿系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分带清晰,W、Sn、Mo、Bi位于异常中心部位,Cu、Zn、Pb、Ag、As、Sb等元素位于异常外侧。自然重砂特征显示,重砂矿物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带,矿田中心以锡石重砂颗粒相对较多,矿物组合为锡石+闪锌矿+黄铁矿,外侧硫化物矿化区锡石变少,重砂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成矿中心的锡钨多金属矿对应物探测量的低重力、中低极化率、中高阻率与低磁特征,局部出现略高激电异常。边部的铅锌银多金属矿所对应物探测量的高重力、高极化率、低电阻率和高磁特征。综合分析维拉斯托矿田地物化等方面信息,建立了锡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综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床 成矿系统 找矿勘查综合模型 维拉斯托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整装勘查区成矿系统研究与矿产勘查新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于晓飞 吕志成 +7 位作者 孙海瑞 李永胜 袁慧香 杜泽忠 公凡影 吕鑫 杜轶伦 王春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1-1288,共28页
全国先后共设置了141个整装勘查区,分布在26个重点成矿区带,位于古亚洲、滨太平洋、特提斯三大成矿域。整装勘查区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复杂多样。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对全国典型整装勘查区开展了研究与梳理,按构造动力体... 全国先后共设置了141个整装勘查区,分布在26个重点成矿区带,位于古亚洲、滨太平洋、特提斯三大成矿域。整装勘查区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复杂多样。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对全国典型整装勘查区开展了研究与梳理,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出3类成矿系统,按照成矿机制划分出4类成矿系统,并划分(厘定)出24个成矿系统亚系统。根据上述成矿系统研究成果,重新划分出14个成矿系列、34个矿床式,建立了典型矿床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5个成矿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归纳总结整装勘查区成矿系统,建立成矿系统空间结构模型,运用缺位找矿思维,调整整装勘查区区域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开展新矿种、新类型、新区域、新层位勘查找矿,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成果,丰富了成矿系统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装勘查区 成矿系统 成矿系统空间结构模型 找矿突破 勘查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撑下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以云南省易门铜矿区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学善 秦德先 +3 位作者 陈耀光 张义林 李峰 吴志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6,共6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撑下,运用各种数学地质方法,系统研究了云南省易门铜矿区的各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与铜矿化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综合信息定量找矿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成矿预测,圈定找矿远景区及找矿有利地段,为进一步找矿工...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撑下,运用各种数学地质方法,系统研究了云南省易门铜矿区的各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与铜矿化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综合信息定量找矿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成矿预测,圈定找矿远景区及找矿有利地段,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成矿预测 找矿模型 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矿系统的三维定量预测研究——以四川拉拉铜矿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向杰 肖克炎 +1 位作者 陈建平 李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43,共9页
随着矿产资源预测的发展,三维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已经成为矿产勘查领域的热点。然而真正决定矿产预测及矿产勘查成败的核心在于:如何构建恰当的预测变量来反映成矿作用过程。本文以四川拉拉铜矿为例,通过成矿系统分析“源-运-储-保”... 随着矿产资源预测的发展,三维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已经成为矿产勘查领域的热点。然而真正决定矿产预测及矿产勘查成败的核心在于:如何构建恰当的预测变量来反映成矿作用过程。本文以四川拉拉铜矿为例,通过成矿系统分析“源-运-储-保”四大要素总结了该区矿产预测的地质找矿要素。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及成矿信息定量提取技术,构建了区域找矿要素三维地质信息。以找矿信息量为数学模型,确定了拉拉铜矿成矿有利区划,圈定了4个找矿靶区。本次研究将矿床成矿系统分析(知识驱动)与三维定量分析(数据驱动)相结合,将成矿作用过程及关键因素(源、运、储、保等)转化为可预测的具体空间要素,并使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三维空间重构,该方法为今后的三维定量预测工作提供了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预测 成矿系统 预测模型 拉拉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Pb-Zn-Ag-Cu矿床新类型:成矿基本特征与构造控矿模型 被引量:168
13
作者 侯增谦 宋玉财 +11 位作者 李政 王召林 杨志明 杨竹森 刘英超 田世洪 何龙清 陈开旭 王富春 赵呈祥 薛万文 鲁海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44,共22页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兰坪、玉树及沱沱河地区,广泛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矿床在内的大量新生代Pb、Zn、Cu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均产于该高原东缘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主体赋存于第三纪前陆盆地内部,以沉积岩容矿,与岩浆活动无关,受...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兰坪、玉树及沱沱河地区,广泛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矿床在内的大量新生代Pb、Zn、Cu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均产于该高原东缘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主体赋存于第三纪前陆盆地内部,以沉积岩容矿,与岩浆活动无关,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显著区别于世界已知的各类以沉积岩容矿的贱金属矿床。研究表明,伴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而产生一系列逆冲断裂系,将前陆盆地侧缘的中生代地层切割成叠置的构造岩片,并推覆叠置于盆地沉积地层之上,形成单冲式或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并控制了Pb-Zn-Ag-Cu矿床的形成与发育。根据逆冲推覆构造控矿式样和矿化特征,可以识别出4种矿床式:①产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前锋带“构造穹隆+岩性圈闭”内的金顶式Zn-Pb矿床;②受控于前锋带冲起构造的河西-三山式Pb-Zn-Ag-Cu矿床;③产于主逆冲断裂带派生-的次级断层或平移断层内的富隆厂式Ag-Cu或Cu矿床;④产于主逆冲断裂上盘灰岩层间破碎带内的东莫扎抓式Pb—Zn矿床。这些矿床的矿体多受不同级次的断裂控制,多孔砂岩、白云岩化灰岩及构造破碎带是有利矿化部位。多数矿体显示开放空间充填成矿特点,少数显示层控性,属后生成矿。金属矿物组合主要为低Fe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组合及低温Cu硫化物(黝铜矿系列为主)+Ag硫化物(辉银矿、黝银矿、汞银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脉石矿物组合主要为方解石+重晶石±萤石±白云石±天青石,局部见沥青。成矿流体以盐水体系为主,盐度w(NaCleq)变化于1%~28.0%之间,成矿温度较低,通常在80~190℃,显示盆地卤水±大气降水的特点。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对矿床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其深部拆离滑脱带可能是流体流长距离侧向迁移的优选通道,主逆冲断裂是成矿流体垂向运移和向上排泄的主要途径,浅部各类样式的逆冲构造是流体汇聚的主要场所。成矿物质以盆地沉积岩贡献为主,部分可能来自幔源岩石。矿床金属组合可能与成矿流体迁移一汇聚过程中流经岩石的性质有关:矿区发育灰岩建造时,出现zn_Pb(rZn多于Pb)矿化;若发育碎屑岩建造,尤其是红层,则出现Cu-Ag(-Pb)矿化。因此,笔者将这种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新类型矿床称之为造山型Pb-Zn-Ag-Cu矿床,其成矿模式可表述为:伴随着印度一亚洲大陆持续碰撞,青藏高原东、北缘中生代构造岩片向盆地中央推覆并置,形成单冲式或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流体从造山带沿拆离滑脱带长距离向前陆盆地方向运移,运移过程中淋滤围岩的金属物质,通过主逆冲断裂垂向沟通,进入浅部各式逆冲构造部位从而形成不同样式的矿床。经综合分析,提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贱金属矿床的勘查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Pb-Zn-Ag-Cu矿床 成矿特征 构造控矿模型 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碰撞造山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 被引量:23
14
作者 方维萱 王磊 贾润幸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3-705,共43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形成了铜铅锌-天青石-铀-石膏-煤-天然气等多矿种同盆共存富集成藏成矿,是中国陆内特色成矿单元。以成矿系统理论和波浪镶嵌构造理论为指导,采用构造岩相学...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形成了铜铅锌-天青石-铀-石膏-煤-天然气等多矿种同盆共存富集成藏成矿,是中国陆内特色成矿单元。以成矿系统理论和波浪镶嵌构造理论为指导,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方法,对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的物质-时间-空间结构模型进行研究,探索该陆内特色成矿单元内区域成矿规律。按照塔西地区盆-山-原耦合转换不同期次的构造岩相学序列、构造岩相学组合类型、原型盆地和盆地动力学等综合角度,将塔西地区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划分为燕山期铜多金属-铀-煤成矿亚系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铅锌-天青石-铀成矿亚系统、喜山晚期铜-铀成矿亚系统。它们在物质-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上受塔西地区盆-山-原镶嵌构造区挤压-伸展转换过程控制显著。燕山期铜多金属-铀-煤成矿亚系统形成于中生代陆内走滑拉分断陷盆地中,受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裙边式复式向斜构造和碱性辉长辉绿岩脉群侵入构造系统等复合控制,形成于盆地正反转构造期并耦合了深部热正反转构造作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铅锌-天青石-铀成矿亚系统分布在乌拉根晚白垩世—古近纪挤压-伸展转换盆地中,受后展式厚皮型前陆冲断褶皱带、斜歪复式向斜构造和层间滑脱构造带复合控制,砂砾岩型铅锌-铀矿床形成于盆地正反转构造高峰期,而天青石矿床形成于盆地负反转构造期初期。喜山晚期铜-铀成矿亚系统形成于新生代周缘山间咸化湖盆,受前展式薄皮型前陆冲断褶皱带等复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系统 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 盆-山-原 模型 镶嵌构造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找矿方向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征坤 行天纬 +8 位作者 张忠坤 林彬 唐攀 赫健 次真白桑 焦海军 杨阳 吴纯能 吴鑫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648-658,共11页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其勘查和研究程度均较高,矿体由斑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角岩型矿体及外围独立金矿体组成,具有多元矿体结构,其成矿元素为Cu、Mo、Pb、Zn、Au和Ag,呈现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勘查找矿...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其勘查和研究程度均较高,矿体由斑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角岩型矿体及外围独立金矿体组成,具有多元矿体结构,其成矿元素为Cu、Mo、Pb、Zn、Au和Ag,呈现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勘查找矿方向一直是地质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斑岩成矿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近年来在甲玛矿区深部及外围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基于最新勘查成果,甲玛矿床共探获铜资源储量超过850×10^4t,钼资源量达91×10^4t,铅锌资源量超过150×10^4t,伴生金储量为220t,伴生银储量超过1×10^4t,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为进一步指导区域及外围勘查找矿工作,以甲玛矿区最新勘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矿区钻孔的详细编录,采用地表构造蚀变填图等方法,系统解剖了甲玛矿区不同矿段的矿体地质结构,并揭示了其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主矿段深部的厚大矽卡岩矿体和外围则古朗北矿段的巨厚斑岩型矿体,分析了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认为甲玛矿区深部仍存在厚大矽卡岩铜钼矿体和斑岩钼矿体,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围则古朗北矿段新发现的斑岩矿体、矽卡岩矿体和角岩型矿体的勘查,建立新的资源储备。此外,归纳总结有效勘查找矿方法,以期为深入探究甲玛矿床成矿作用和创建综合勘查找矿模型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系统梳理矿区已有勘查和研究资料,总结甲玛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区域类似矿床的地质勘查提供重要线索,也为青藏高原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成矿系统 矿床地质 深部勘查 找矿标志 综合勘查找矿模型 甲玛矿床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矿床模型数据库平台系统建设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瑞欣 刘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59-,共1页
矿床模型(模式)是对一组相似(或同一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环境、成因机制及勘查标志的高度综合和概括。它是表达矿床研究成果、反映成矿规律的重要形式,也是指导矿产资源评价及勘查的有效工具。矿床模型(模式)包括成矿模式和找矿模... 矿床模型(模式)是对一组相似(或同一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环境、成因机制及勘查标志的高度综合和概括。它是表达矿床研究成果、反映成矿规律的重要形式,也是指导矿产资源评价及勘查的有效工具。矿床模型(模式)包括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2大类或2个方面。在区域成矿学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成矿模式,有助于从浩繁的描述资料中概括出基本的成矿特征、从复杂的成矿现象中揭示其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模型 数据库 典型矿床 找矿模型 成矿模式 数据库系统 找矿模式 矿产勘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演变分析的武汉市城市蓝绿系统空间格局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柳琪 周燕 +1 位作者 罗佳梦 郭诗怡 《园林》 2022年第7期66-74,共9页
以蓝绿系统为空间基础结构统筹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目标的发展策略,是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快速发展挑战的共识。研究蓝绿空间的演化规律及其与城市社会、经济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促进蓝绿系统综合功能充分发挥的前... 以蓝绿系统为空间基础结构统筹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目标的发展策略,是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快速发展挑战的共识。研究蓝绿空间的演化规律及其与城市社会、经济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促进蓝绿系统综合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基于时空演化分析视角,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影像解译量化了1996-2018年间武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引入协同发展评估模型,选取武汉市代表的社会经济指标与蓝绿空间特征指标构建了“经济-社会-蓝绿空间”三者的复合模型,测算了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效益以及复合系统的协同度。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8年间,武汉市蓝绿空间的面积、破碎度及暴雨淹没体积在持续减小,“经济-社会-蓝绿空间”复合系统协同度逐渐升高,这一趋势与武汉市城市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基本相符,表明城市建设质量的提升以及相关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城市子系统的协同发展。将蓝绿空间的形态结构变化置于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之中,量化蓝绿空间形态结构、时空变化的同时,探讨了其与城市经济、社会要素之间的协同演化过程,以期为城市蓝绿空间可持续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空间结构演化 协同发展评估模型 时空变化 复合系统 协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勘查模型 被引量:96
18
作者 唐菊兴 邓世林 +9 位作者 郑文宝 应立娟 汪雄武 钟康惠 秦志鹏 丁枫 黎枫佶 唐晓倩 钟裕峰 彭慧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96,共18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藏中有色金属开发基地的重要矿床。文章重点研究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地球物理勘查模型、矿体空间结构等。研究表明:赋矿地层为林布宗组(K1l)砂板岩、角岩和多底沟组(J3d)大理...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藏中有色金属开发基地的重要矿床。文章重点研究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地球物理勘查模型、矿体空间结构等。研究表明:赋矿地层为林布宗组(K1l)砂板岩、角岩和多底沟组(J3d)大理岩、灰岩,角岩控制了钼(铜)矿体的分布,角岩与大理岩之间的层间构造是矽卡岩型矿体的赋存部位。广泛发育的角岩构成良好的圈闭,使金矿岩浆热液在层间构造圈闭、岩性圈闭中成矿。矿区出露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等9种侵入岩,与成矿有关的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类,它们被动地充填于构造作用形成的虚脱空间中。甲玛-卡军果推覆构造系的牛马塘复式背斜控制了矽卡岩型矿体和斑岩型矿体的产出。1∶1万土壤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显示:异常浓集中心的元素组合为Cu-Mo-Au-Ag-Bi-Sn,其中,Mo、Bi、Sn等高温元素为内环异常元素,As、Sb、Hg、Pb、Zn、Co、Ni是外围异常元素。Co、Ni异常代表的是一种原岩为碳泥质砂板岩的异常;As、Sb、Hg异常代表的是角岩中广泛分布的弥散性黄铁绢云岩化,代表斑岩成矿系统外围的蚀变异常。Cu、Mo、Au、Ag、Sn、Bi元素在剖面上呈"M"型分布型式。1∶1万地球物理勘查模型为:高精度磁测异常、视电阻率异常在剖面上显示为"W"分布型式,视极化率异常表现为波浪起伏的特征。斑岩成矿系统矿化强烈的区域显示为低磁异常(ΔT值为0~200nT),接触带为中高磁异常(ΔT值为200~1500nT),环状的中高磁异常带构成了斑岩矿化体的接触带特征。角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和斑岩型矿体的分布区极化率在4%~10%之间,视电阻率在50~700Ωm之间。除了物化探异常标志外,巨大的火烧皮和热蚀变、浅地表密集岩脉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的系统钻探工程(约14.5万米钻探工作量)证实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从矿体的剖面结构看,从围岩→赋存于角岩中的钼(铜、金、银)矿体→矽卡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斑岩钼铜(金银)矿体,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构成一个完整的斑岩成矿系统,在斑岩中形成斑岩型钼(铜)矿石,角岩中形成细脉浸染状、网脉状钼铜矿石,矽卡岩中形成细脉-浸染状、块状铜钼、铅锌(铜)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成矿系统 矿床勘查模型 找矿标志 成矿地质条件 甲玛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成矿学与找矿新思路 被引量:50
19
作者 翟裕生 彭润民 +1 位作者 邓军 王建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成矿背景、成矿系统和成矿演化以阐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指导找矿的综合性分支学科。文章阐述了区域成矿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在概述区域成矿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提出了区域成矿系统及演化观点是当今区域成矿... 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成矿背景、成矿系统和成矿演化以阐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指导找矿的综合性分支学科。文章阐述了区域成矿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在概述区域成矿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提出了区域成矿系统及演化观点是当今区域成矿研究的重要趋势。以区域成矿系统分析为主线 ,提出 4点找矿思路 :( 1 )区域找矿目标——由单个矿床到矿床系列 ;( 2 )建立矿化网络观念 ,逐步缩小靶区 ;( 3)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与保存条件 ;( 4)找矿信息与矿床模型的有机结合。最后提出了科学的找矿工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成矿 成矿系统 矿化网络 矿床保存 找矿信息 矿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经营的林分采伐决策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群英 周元满 +1 位作者 李际平 刘素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35,共5页
根据生态系统经营的目的,提出了以空间多样性指数、大小比数、角尺度、空间密度指数、目的树种指数、健康指数等6个空间结构因子为基础的经营决策因子,并建立了以顶极群落为目标,以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持续为目的,以林窗分布为特征... 根据生态系统经营的目的,提出了以空间多样性指数、大小比数、角尺度、空间密度指数、目的树种指数、健康指数等6个空间结构因子为基础的经营决策因子,并建立了以顶极群落为目标,以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持续为目的,以林窗分布为特征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模型。结果表明,除多样性指数外,经营后所有的空间指数都有改善,健康指数和目的树种指数均达到1.00;大小比数提高了0.02~0.04;林窗面积扩大了136.6~180.9m2;角尺度趋近于0.5。通过本决策模型,可以极大地改善系统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形成自适应机制,维持生态的完整和健康,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经营 决策模型 空间结构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