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地区猪婆沟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焦阳 冯俊环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9,共11页
猪婆沟金矿位于西秦岭之北秦岭鸳鸯镇-关子镇蛇绿混杂岩带的反“S”形构造的转折端,金矿体赋存在早古生代李子园群中,矿体的产出受NW向和NE向韧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矿体形态为脉状。矿床热液期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 猪婆沟金矿位于西秦岭之北秦岭鸳鸯镇-关子镇蛇绿混杂岩带的反“S”形构造的转折端,金矿体赋存在早古生代李子园群中,矿体的产出受NW向和NE向韧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矿体形态为脉状。矿床热液期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含子晶三相包裹体的冰点温度为-4.8~-4.3℃;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冰点温度为-5.3~-0.1℃。该阶段含子晶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41.3~198.6℃,平均为160.7℃;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8.9~285.3℃,平均为174.1℃。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值为130~170℃,峰值范围较宽。流体盐度为1.40~8.28%NaCleqv,平均为5.84%NaCleqv,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特征;石英δ18OH2O值为-3.29‰~4.42‰,δD值为-110.1‰~-86.6‰,成矿流体来源于原生岩浆水,在岩浆分异成矿的过程中,大气降水的含量逐渐增多。主成矿阶段黄铁矿和毒砂δ34S值为10.7‰~11.5‰,矿物质分别来源于岩浆岩和地层;Pb同位素组成相似,主要来源于造山带铅,有部分上地壳铅和地幔铅加入,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岩和地层两个端元,具有多期次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猪婆沟金矿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 矿物质 同位素地球化学 猪婆沟金 西秦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来自与金成矿有关地质单元金含量的约束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文萱 宋明春 +5 位作者 李杰 董磊磊 赵润芊 张亮亮 李健 白天慧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1-797,共17页
胶东是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金矿找矿和成矿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但对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尚存在较大分歧。为了科学合理地解释金矿床相对于各类围岩高达万倍的Au富集,通过系统采集胶东地区未遭受矿化蚀变的晚中生代花岗岩... 胶东是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金矿找矿和成矿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但对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尚存在较大分歧。为了科学合理地解释金矿床相对于各类围岩高达万倍的Au富集,通过系统采集胶东地区未遭受矿化蚀变的晚中生代花岗岩和早前寒武纪变质岩样品,对其进行了Au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97件花岗岩Au含量平均值为0.31×10^(-9),其中玲珑型、郭家岭型和伟德山型花岗岩的Au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5×10^(-9)、0.28×10^(-9)和0.35×10^(-9),397件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的Au含量平均值为1.05×10^(-9),总体与地壳中Au元素丰度和华北板块中Au含量平均值接近或偏低,但早前寒武纪变质岩中Au含量是晚中生代花岗岩中的3.39倍。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胶东地区不存在Au异常富集的源区或矿源岩(层),巨量金的成矿物质源自古老变质基底在晚中生代的部分熔融,在下地壳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的过程中,在超高温环境中约70%以上的金以类似“熔炼”的方式析出,并产生了贫金花岗岩。成矿前与岩浆活动相关的流体有利于Au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成矿期及其后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了流体的化学平衡,为金的沉淀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来源 胶东金 晚中生代 贫金花岗岩 部分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怒成矿带西段切隆铜金矿点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矿石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的证据
3
作者 何云龙 王立强 +2 位作者 洛桑塔青 李保亮 高腾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6,共14页
切隆铜金矿点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曲隆地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与下拉组大理岩接触带,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区蚀变以夕卡岩化为主。该矿区稳定同位素研究尚属空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 切隆铜金矿点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曲隆地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与下拉组大理岩接触带,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区蚀变以夕卡岩化为主。该矿区稳定同位素研究尚属空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的认识。本文对矿石中的斑铜矿、蓝辉铜矿和黄铜矿进行了原位S同位素测试,探讨了切隆铜金矿点的成矿物质来源。结果显示:斑铜矿的δ^(34)S_(V-CDT)值为-0.29‰~2.15‰,均值为1.22‰;蓝辉铜矿的δ^(34)S_(V-CDT)值为-0.52‰~-0.47‰,均值为-0.50‰;黄铜矿的δ^(34)S_(V-CDT)值为0.22‰~1.67‰,均值为1.11‰,指示S同位素组成具有岩浆硫的特征。通过切隆铜金矿点与尕尔穷、嘎拉勒矿床的对比,本文认为切隆铜金矿点与尕尔穷、嘎拉勒矿床具有相似的围岩岩性条件,但其成矿物质源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切隆铜金矿点的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地层对成矿贡献不大,而尕尔穷、嘎拉勒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则具有深部岩浆和地层的混源特征。在该区域的后续找矿勘查工作中,要重点关注晚白垩世早期(90 Ma~80 Ma)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地区以及侵入岩与地层中碳酸盐岩的接触部位是否存在夕卡岩型矿化。此外,还应重点查明切隆矿区隐伏岩体的侵位情况,以期探获斑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同位素 矿物质来源 切隆铜金 班-怒带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流体、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文铂 郑文宝 +3 位作者 唐菊兴 应立娟 王艺云 林彬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0-528,共19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在控岩-控矿构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矿床模型等方面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矿床成矿机制研究方面尚存不足,...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在控岩-控矿构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矿床模型等方面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矿床成矿机制研究方面尚存不足,特别是流体、成矿物质的来源方面欠缺系统的研究工作和对资料的全面梳理.文章在大量阅研和总结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矿区16号勘探线作为典型剖面开展了氧同位素填图,同时对硫同位素进行了必要的样品补充采集.通过综合研究,有证据表明甲玛矿区深部隐伏斑岩体存在岩浆流体的出溶,在此基础上,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矿化由早到晚演化过程中,流体由岩浆水向大气降水增加方向演化;同时,氧同位素填图以及流体包裹体平面均一温度分布确定成矿流体源位于矿区zk1616~zk3216一带.此外,S、Si同位素组成均表明了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成矿岩浆岩,而铅同位素的研究进一步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冈底斯后碰撞环境下因地壳减薄、地幔上涌导致的壳幔混合作用.文章依据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探讨矿床流体、成矿物质的来源,为甲玛矿床成因、成矿机制研究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流体来源 矿物质来源 斑岩-矽卡岩型 甲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铜仁塘边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来自Rb-Sr同位素测年和S-Pb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8
5
作者 于玉帅 刘阿睢 +3 位作者 戴平云 赵武强 陶明 刘重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5-892,共8页
对贵州铜仁塘边铅锌矿床开展闪锌矿Rb-Sr测年和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S、Pb同位素分析,以获得矿区的成矿年龄,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塘边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477±5Ma(MSWD=1.2),与前人获得的卜口场矿区闪锌矿Rb-Sr等... 对贵州铜仁塘边铅锌矿床开展闪锌矿Rb-Sr测年和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S、Pb同位素分析,以获得矿区的成矿年龄,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塘边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477±5Ma(MSWD=1.2),与前人获得的卜口场矿区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486±6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床形成于加里东早期。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S同位素变化于+25.2‰^+36.1‰之间,与湘西—黔东主要铅锌矿床相似,明显富集重硫,认为S可能来源于寒武系海水碳酸盐和/或下伏地层。方铅矿、闪锌矿Pb同位素^(208)Pb/^(204)Pb值为38.389~38.584,^(207)Pb/^(204)Pb值为15.737~15.790,206Pb/^(204)Pb值为18.181~18.217,μ值为9.75~9.86,显示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 定年 S-Pb 同位素 时代 矿物质来源 塘边铅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再认识——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21
6
作者 左力艳 张德会 +1 位作者 李建康 张文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4-694,I0004,共12页
本文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出发,讨论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分为6类,即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含CO2多相包裹体以及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 本文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出发,讨论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分为6类,即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含CO2多相包裹体以及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和熔体与熔体-流体包裹体代表了成矿早期岩浆热液的特征。在这些包裹体中发现黄铜矿等金属矿物,表明成矿金属主要源自岩浆。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和富气包裹体与矿体关系不甚密切,但其中所含有的金属矿物特别是黄铜矿,暗示早期来自岩浆的热液流体金属含量较高,形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混合之前。成矿中晚期大气降水流体在冷却和稀释岩浆流体方面对于矿床的形成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来自围岩的大气降水可能并没有向成矿体系提供大量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黄铜矿物 矿物质来源 德兴斑岩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上宫金矿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新认识 被引量:24
7
作者 胡新露 何谋春 姚书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100,共10页
上宫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之中,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对上宫金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对其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氢-氧-碳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并非... 上宫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之中,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对上宫金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对其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氢-氧-碳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并非来自燕山期岩浆热液,也不是来自于太华群或者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变质脱水作用,而主要来自深部地幔或者由幔源岩浆派生,并在成矿的过程中逐渐向大气降水演化。硫-铅-锶同位素体系指示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地幔和太华群可能均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印支期华北与扬子板块发生碰撞对接时导致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并驱动深部流体向上运移,上宫金矿正是在这种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宫金 流体 矿物质来源 同位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赫章天桥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S、Pb同位素和REE制约 被引量:117
8
作者 周家喜 黄智龙 +4 位作者 周国富 金中国 李晓彪 丁伟 谷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3-524,共12页
赫章县天桥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的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中部,是本区已发现的96处中、小型矿(床)点的典型代表。天桥铅锌矿床由三个矿体群组成,其金属资源量(Pb+Zn)超过0.2Mt。本文报道了该矿床矿石硫化物的硫和铅同位素组成及其稀... 赫章县天桥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的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中部,是本区已发现的96处中、小型矿(床)点的典型代表。天桥铅锌矿床由三个矿体群组成,其金属资源量(Pb+Zn)超过0.2Mt。本文报道了该矿床矿石硫化物的硫和铅同位素组成及其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矿石硫化物δ34SV-CDT值主要集中在8.4‰~14.4‰之间,总体具有δ34Spy>δ34Ssp>δ34Sga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中硫已达到平衡。该矿床成矿流体中δ34S∑S值与不同时代地层中海相硫酸盐δ34S值(15‰)相近,表明成矿流体中硫来源于不同时代地层,为不同时代地层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的产物。铅同位素组成相当均一,n(208Pb)/n(204Pb)值为38.875~39.057(平均38.945),n(207Pb)/n(204Pb)值为15.708~15.763(平均15.728),n(206Pb)/n(204Pb)值范围为18.481~18.544(平均18.516),与碳酸盐地层相近,在n(208Pb)/n(204Pb)—n(206Pb)/n(204Pb)和n(207Pb)/n(204Pb)—n(206Pb)/n(204Pb)图,落入碳酸盐地层范围内,表明铅来源于与矿物铅同位素组成相近的各时代碳酸盐地层。硫化物样品具有低ΣREE(<3×10-6)和负的Eu异常(0.13~0.88)特征。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全部样品具有相似特征,且与地层中的黄铁矿(下石炭统大塘组C1d)、地层白云岩及蚀变围岩相比,具有一致的稀土配分模式和Eu负异常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来源围岩及下伏碳酸盐地层。综合S、Pb同位素和REE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特征,各时代地层均不同程度地为成矿提供物质和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b同位素 REE 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天桥铅锌 黔西北铅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夏垅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玉涛 杨竹森 +3 位作者 刘英超 龚雪婧 赵晓燕 费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8-631,共14页
夏垅铅锌银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钼成矿带的西端,产于花岗岩基中,属于隐爆角砾岩型矿床。本文对其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成矿流体物理性质具有从中高温(240~340℃)、低盐度(2.2%~3.8%NaCl eqv)向低温(160~180℃)... 夏垅铅锌银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钼成矿带的西端,产于花岗岩基中,属于隐爆角砾岩型矿床。本文对其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成矿流体物理性质具有从中高温(240~340℃)、低盐度(2.2%~3.8%NaCl eqv)向低温(160~180℃)、低盐度(0.8%~1.7%NaCl eqv)演化的特征。矿石中石英的δD值为-156‰^-145‰,δ18 O值为-0.4‰~7.1‰,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换算的δ18 OH2O值为-16.7‰^-3.0‰,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金属硫化物的δ34 S值变化范围较小,在-3.0‰^+5.9‰之间,按照同位素平衡系数外推法获得总硫同位素组成δ34SΣ为+9.80‰和+13.13‰,表明硫主要来源于岩浆岩,并反映成矿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H2S去气作用。方铅矿的206 Pb/204 Pb=18.627~18.758、207 Pb/204Pb=15.598~15.682和208 Pb/204 Pb=38.637~39.298,黄铁矿的206 Pb/204 Pb=18.639~18.678、207 Pb/204 Pb=15.587~15.691和208Pb/204Pb=38.649~38.703,显示部分矿石铅富集放射性成因铅,反映铅的多来源性,即来源于上地幔铅与上地壳铅的混合。反映与夏垅铅锌银矿床成矿相关的岩浆来自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的补给,在岩浆上侵就位过程中又与上地壳中的岩浆房发生了岩浆混合。这也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有古老地壳,显示了区域上的独特性,为南拉萨地体区域找矿提供特有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矿物质来源 同位素 夏垅铅锌银 西藏冈底斯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大湾钼矿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H、O、S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海洋 胡建中 +3 位作者 宋扬 周伟 张晴 者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83-584,共2页
河北省大湾钼矿床是燕辽钼矿带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之一。该矿床受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控制,矿体赋存于流纹斑岩体内及外接触带矽卡岩中。目前,氢、氧、硫同位素特征是研究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的重要参数,对认识热液矿床... 河北省大湾钼矿床是燕辽钼矿带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之一。该矿床受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控制,矿体赋存于流纹斑岩体内及外接触带矽卡岩中。目前,氢、氧、硫同位素特征是研究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的重要参数,对认识热液矿床的成因及其形成演化过程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矿物质来源 矽卡岩型 热液 流纹斑岩 体赋存 断裂构造 斑岩体 外接触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花垣铅锌矿田成矿物质来源的C、O、H、S、Pb、Sr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4
11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4 位作者 陈毓川 唐菊兴 曹亮 彭三国 甘金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86-2802,共17页
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文章通过碳、氧、氢、硫、铅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测试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 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文章通过碳、氧、氢、硫、铅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测试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方解石样品的δ^(13) CPDB值范围为-2.71‰~1.21‰,δ^(18) OSMOW值范围为16.09‰~22.48‰,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花垣矿区的围岩的δ^(13) CPDB值范围为0.29‰~1.05‰,δ^(18) OSMOW值范围为21.33‰~23.89‰,为沉积成因海相碳酸盐岩。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 S变化于24.93‰~34.66‰之间,重晶石δ^(34) S为32.78‰~34.22‰,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还原。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均一,^(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999~18.919、15.554~15.798和38.088~38.576,铅模式年龄为437~534Ma,成矿金属可能主要来源于奥陶系—寒武系。方解石和闪锌矿样品中流体的δD_(SMOW)变化于-91.1‰^-15‰之间,δ^(18) Ofluid变化范围为-4.1‰~8.75‰,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是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是导致该区铅锌矿床中方解石和闪锌矿矿物沉淀结晶的主要机制。成矿流体^(87)Sr/^(86)Sr为0.70906~0.71022,高于赋矿围岩寒武系清虚洞组灰岩锶同位素比值0.70886~0.70921,表明成矿流体流经了清虚洞组下伏地层,并与其中具有高锶同位素比值的碎屑岩、页岩和泥岩等进行了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同位素 矿物质 流体 花垣铅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陆块北缘马元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来自C、O、H、S、P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淑文 刘玲芳 +4 位作者 高永宝 戈晓红 郑绪忠 张海东 王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554,共10页
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的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文章通过碳、氧、氢、硫、铅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热液... 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的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文章通过碳、氧、氢、硫、铅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热液脉石矿物的δ13CPDB为-4.24‰~0.93‰,δ18OSMOW为15.92‰~23.24‰,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为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成因。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变化于12.94‰~19.4‰之间;硫酸盐矿物的δ34S为32.2‰~33.48‰,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还原。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均一,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62~18.02、15.49~15.63和37.57~38.35,成矿金属可能主要来源于震旦系—志留系。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FI为-92‰和-113‰,如果取成矿温度200℃,根据δ18O石英值计算的相应流体包裹体的δ18O水为6.03‰~12.73‰,推测成矿流体可能起源于大气降水为主的盆地卤水,或为其他来源的流体与有机质反应形成。成矿流体87Sr/86Sr为0.70967~0.71146,高于赋矿围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锶同位素比值(0.70890~0.70945),表明成矿流体流经了古生代地层(及基底),并与其中具有高锶同位素比值的碎屑岩、页岩和泥岩等进行了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同位素 矿物质 流体 马元铅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地区休瓦促岩浆热液型Mo-W矿床S、Pb同位素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约束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新松 毕献武 +3 位作者 胡瑞忠 冷成彪 余海军 尹光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71-3188,共18页
滇西北中甸地区位于义敦岛弧南段,近年来勘探及研究工作发现区内燕山晚期发育有一期重要的Mo-Cu-(W)矿化,明显区别于义敦岛弧北段同期的Sn-Ag-Pb-Zn多金属矿化,也不同于同地区印支期大量发育的斑岩型Cu矿化。目前,中甸地区燕山晚期Mo-... 滇西北中甸地区位于义敦岛弧南段,近年来勘探及研究工作发现区内燕山晚期发育有一期重要的Mo-Cu-(W)矿化,明显区别于义敦岛弧北段同期的Sn-Ag-Pb-Zn多金属矿化,也不同于同地区印支期大量发育的斑岩型Cu矿化。目前,中甸地区燕山晚期Mo-Cu-(W)矿化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相对较弱,尚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成矿作用主要成矿元素存在差别的原因。休瓦促矿床是中甸地区代表性的燕山晚期大型岩浆热液型Mo-W矿床,前人定年结果显示成矿年龄为~83Ma。矿区内发育有三阶段的晚白垩世花岗岩,岩性主要有黑云母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且碱长花岗岩体下方还发育有萤石-长石似伟晶岩脉。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近石英脉蚀变花岗岩型和斑岩型Mo-W矿化;矿体主要产在岩体内部,受控于北北西向断裂构造。蚀变类型有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及硅化等。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成矿流体为含CO2的中高温(146.6~550.0℃),中低盐度(3.15%~12.51%NaC leqv)的H2O-NaC l热液,可能主要来自于岩浆期后热液。多种金属硫化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初始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610~19.460,207Pb/204Pb=15.606~15.747,208Pb/204Pb=38.815~39.410),显示其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源于壳源岩浆作用,S同位素特征(δ34SVCDT:2.07‰~4.33‰)也显示其来自于岩浆作用。通过对比休瓦促Mo-W矿化、义敦岛弧北段同期的Sn-Ag-Pb-Zn多金属矿化及中甸地区印支期斑岩型Cu矿化,这三种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化的S、Pb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发现这三种矿化的成矿岩浆与相应的成矿元素均具有较好的成矿专属性;并指示着在燕山晚期陆内环境下,中甸地区的Mo-Cu-(W)矿化成矿物质来源于加厚的中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的I型花岗岩,义敦岛弧北段的Sn-Ag-Pb-Zn矿化则主要来源于中酸性变沉积岩地壳的部分熔融而形成的A型花岗岩;而中甸印支期斑岩型的Cu矿化则与幔源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Mo-W 矿物质来源 休瓦促 义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会泽铅锌矿田成矿物质来源:Pb、S、C、H、O、Sr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12
14
作者 李文博 黄智龙 张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567-2580,共14页
云南会泽铅锌矿田是我国著名的超大型特富铅锌矿田之一,由相距3公里的矿山厂和麒麟厂两个独立的矿床组成,Zn+Pb 金属量超过五百万吨,矿石品位在25%至35%之间。为确定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本文系统研究了矿床的 Pb、S、C、O、H 和... 云南会泽铅锌矿田是我国著名的超大型特富铅锌矿田之一,由相距3公里的矿山厂和麒麟厂两个独立的矿床组成,Zn+Pb 金属量超过五百万吨,矿石品位在25%至35%之间。为确定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本文系统研究了矿床的 Pb、S、C、O、H 和 Sr 同位素组成特征。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均一,^(206)Pb/^(204)Pb,^(207)Pb/^(204)Pb 和^(208)Pb/^(104)Pb 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251~18.530,15.663~15.855和38.487~39.433,与围岩碳酸盐岩中浸染状黄铁矿一致,与碳酸盐地层相近,在^(208)Pb/^(204)Pb-^(206)Pb/^(204)Pb 图上显示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铅同位素组成相近的碳酸盐围岩地层提供了成矿物质。矿石硫化物的δ^(34)S 变化范围为10.9‰~17.4‰,多数集中于13‰~17‰,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还原,还原方式为热化学还原,下伏页岩、碎屑岩和泥质岩中的有机质在硫酸盐还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种不同产状的脉石矿物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均一且没有明显差别,δ^(13)C 变化范围为-2.1‰~-3.5‰,δ^(18)O 为16.8‰~18.6‰。脉石矿物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水的δD_(FI)为-50‰~-60‰,取温度为200℃计算包裹体水的δ^(18)O_(H_2O)值为7.0‰~8.8‰。碳、氧和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为来自下部上升的变质流体,由于下伏页岩、碎屑岩和泥质岩中有机质的参与,成矿流体具有低的δ^(13)C和δD_(FI)值,在上升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矿石中黄铁矿、闪锌矿和方解石的初始锶同位素组成(^(87)Sr/^(86)Sr)_i值的变化范围为0.714~0.717,赋矿围岩中未蚀变白云岩的初始锶同位素组成(^(87)Sr/^(86)Sr)_i值为0.7083~0.7093,明显低于蚀变白云岩(0.7106),表明成矿流体具有高的(^(87)Sr/^(86)Sr)_i比值。相对围岩碳酸盐岩而言,下伏地层中的页岩、碎屑岩和泥质岩往往具有高得多的^(87)Sr/^(86)Sr,因此,流经或者起源于这些地层的流体具有高的锶同位素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流体 矿物质 会泽铅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成矿构造背景与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20
15
作者 黄勇 丁俊 +3 位作者 唐菊兴 郎兴海 陈渊 张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12,共7页
西藏雄村铜金矿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通过对Ⅰ号矿体富矿围岩、成矿期前侵入岩、成矿期侵入岩的岩石学、常量与微量元素以及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Ⅰ号矿体火山岩和侵入岩具有一致的微量元... 西藏雄村铜金矿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通过对Ⅰ号矿体富矿围岩、成矿期前侵入岩、成矿期侵入岩的岩石学、常量与微量元素以及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Ⅰ号矿体火山岩和侵入岩具有一致的微量元素组成,均强烈亏损Nb、Zr、Ti,相对富集Rb、Ta、Hf、Y。Mg#介于7.9~34.4,平均为19.8。黄铁矿的铅同位素具有地幔铅和地壳铅混合特征,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与地幔硫接近。Ⅰ号矿体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岛弧环境,岩浆起源于部分熔融的地幔,并混染有壳源物质,成矿金属来源于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背景 矿物质来源 雄村斑岩铜金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山金矿床锶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莉 杨荣生 +3 位作者 毛世东 鲁颖淮 秦艳 刘红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11-2822,共12页
甘肃阳山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陕甘川"金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本文研究了该矿床赋矿地层、岩浆岩、矿石以及碧口地体碧口群岩石的锶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获得成矿时的矿石硫化物、赋矿地层三河口... 甘肃阳山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陕甘川"金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本文研究了该矿床赋矿地层、岩浆岩、矿石以及碧口地体碧口群岩石的锶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获得成矿时的矿石硫化物、赋矿地层三河口群、中生代花岗斑岩、前寒武纪碧口群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_(Sr))范围分别是0.70798~0.71697,0.71382~0.72005,0.70918~0.71168,0.70344~0.71009。这些结果表明,初始成矿流体I_(Sr)值应低于赋矿地层、中生代花岗岩,可能主要由碧口地体变质脱水形成。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高I_(Sr)值的赋矿地层三河口群发生水岩作用,流体I_(Sr)值增高;高I_(Sr)值的成矿流体与赋矿花岗斑岩脉再次发生水岩作用时,导致部分硫化物I_(Sr)值高于花岗斑岩I_(Sr)值。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7.552~18.759、15.576~15.928和37.894~39.293,变化范围大于赋矿地层三河口群和花岗斑岩,而与碧口群基本一致,反映了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主要继承了碧口群的特征,同样指示部分成矿物质来自碧口群。总之,碧口群是不可缺少的成矿流体和物质的来源之一,含碧口群的碧口地体在中生代沿勉略缝合带向北陆内俯冲到阳山矿田之下,在阳山矿田之下发生变质脱水作用,流体上升为成矿系统提供流体、成矿元素和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卡林型金 矿物质来源 Sr-Pb同位素组 勉略缝合带 秦岭造山带 阳山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北沿河大竹园萤石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遵遵 龚银杰 +2 位作者 陈立波 黄从俊 甘金木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黔东北沿河大竹园萤石矿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及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该类萤石矿床在黔东北及渝东南一带广泛分布。本文对该萤石矿床的萤石单矿物及围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萤石的微量元... 黔东北沿河大竹园萤石矿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及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该类萤石矿床在黔东北及渝东南一带广泛分布。本文对该萤石矿床的萤石单矿物及围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萤石的微量元素仅Pb、Zn、Co、Ni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Rb、Sr、Ta、Zr、Nb、V、Cr、U、Th、Hf等元素含量仅为地壳值的0.01~0.05倍。稀土元素含量很低(∑REE=2.35×10–6~4.80×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3.12~6.33),具有Eu正、负异常(δEu=0.59~1.59)和Ce负异常(δCe=0.80~0.96)。萤石与赋矿围岩具有相近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均明显亏损Nb、Zr、Hf等元素,富集Ba、U、Sr等元素。萤石与赋矿碳酸盐岩都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明显右倾的REE配分型式。综合分析认为该萤石矿的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围岩;而碳酸盐岩围岩的F元素含量很低,结合萤石的微量元素及δEu、δCe值特征,暗示形成萤石的成矿流体经过了深部演化,成矿物质F可能主要来自深部富F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矿物质来源 大竹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安妥岭钼矿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18
作者 者萌 胡建中 +1 位作者 丁海洋 周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42-543,共2页
安妥岭斑岩型钼矿位于太行山北段NNE向乌龙沟、紫荆关断裂控制的构造—岩浆带内,是太行山北段多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金属矿床之一。近年来,地学工作者对安妥岭钼矿床开展了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远景等方面深入的研究,但缺乏对该矿床... 安妥岭斑岩型钼矿位于太行山北段NNE向乌龙沟、紫荆关断裂控制的构造—岩浆带内,是太行山北段多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金属矿床之一。近年来,地学工作者对安妥岭钼矿床开展了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远景等方面深入的研究,但缺乏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方面的探讨,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并结合氢、氧和硫同位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来源 流体 包裹体 斑岩型 龙沟 远景 地质特征 斑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温春齐 曹志敏 +1 位作者 李保华 罗小军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6-532,共7页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是世界首例独立碲矿床。通过对其进行矿床地质、常量与微量元素、矿物包裹体地质及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 ,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 ,且不同矿化期的成矿元素、成矿流体来源亦不相同 :主成矿期 Te主要源于地幔...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是世界首例独立碲矿床。通过对其进行矿床地质、常量与微量元素、矿物包裹体地质及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 ,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 ,且不同矿化期的成矿元素、成矿流体来源亦不相同 :主成矿期 Te主要源于地幔岩浆脱气 ,少量来源于基性岩或大理岩 ,S可能主要源于早期形成的磁黄铁矿 ,Bi可能与中酸性、基性岩浆有关 ;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气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来源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稳定同位素 四川 流体 地幔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锶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9
20
作者 苏文超 胡瑞忠 +1 位作者 彭建堂 方维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6-259,共4页
关键词 锶同位素 矿物质来源 黔桂地区 卡林型金 源岩 地层 围岩 关元 后期 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