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钨矿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被引量:40
1
作者 席斌斌 张德会 +2 位作者 周利敏 张文淮 王成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56-966,共11页
大吉山钨矿位于南岭W、Sn成矿省,是我国著名的大型W矿床。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吉山脉形钨矿25^13号脉中的包裹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显微测温学研究,对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及矿床形成深度进行探讨。包裹体的岩相学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复... 大吉山钨矿位于南岭W、Sn成矿省,是我国著名的大型W矿床。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吉山脉形钨矿25^13号脉中的包裹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显微测温学研究,对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及矿床形成深度进行探讨。包裹体的岩相学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复杂主要由富液包裹体、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含子矿物包裹体组成;包裹体组合复杂,各种类型的包裹体常叠加在一起;原生、次生包裹体产状区别明显,较易识别,原生包裹体主要由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充填度较小的富液包裹体组成,次生包裹体主要为充填度较大的富液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包裹体的盐度、均一温度差别显著,呈现复杂的流体演化过程。包裹体的爆裂曲线显示,曲线有高低温两个起爆点,分别对应原次生包裹体包裹体群的起爆温度;由深部到浅部,原生包裹体的起爆温度逐渐降低。利用显微共焦激光拉曼探针仪对原生包裹体进行成分分析发现,成矿流体主要由H2O-NaCl和H2O-CO2-CH4-NaCl体系组成。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自然冷却、不混溶作用和混合作用等过程,各种过程相互作用造成了钨的沉淀。通过对不混溶包裹体的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大吉山脉型钨矿成矿流体的压力约为114~132MPa,矿床形成深度约为4.6~5.3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法 爆裂法 成矿流体演化 大吉山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山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成矿流体演化 被引量:91
2
作者 张德全 丰成友 +2 位作者 李大新 佘宏全 董英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热液矿物的年代学方面追踪了紫金山地区的斑岩 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轨迹。研究表明,汇聚到岩体顶部的岩浆流体在10 4 .5Ma左右、6 5 0~5 5 0℃温度区间减压沸腾,形成的不混溶流体导致了钾硅...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热液矿物的年代学方面追踪了紫金山地区的斑岩 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轨迹。研究表明,汇聚到岩体顶部的岩浆流体在10 4 .5Ma左右、6 5 0~5 5 0℃温度区间减压沸腾,形成的不混溶流体导致了钾硅酸盐化蚀变及初始Cu(Mo)矿化。其后流体继续向花岗闪长斑岩的外接触带上升运移和降温,在10 2 .5Ma左右、4 2 0~380℃区间,再次减压沸腾,分离出的富液相H2 O NaCl流体进一步与对流循环中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体系的温度和盐度逐步降低,演化出绢英岩化蚀变及含铜硫化物矿化的流体。流体进一步向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汇聚,在不同构造部位、不同时期分别氧化形成两种不同的流体:其一是在10 0Ma左右,流体到达花岗闪长斑岩顶面之上80 0~2 0 0 0m的火山岩穹部位,温度降至2 80~2 5 0℃时又一次减压沸腾和不混溶,不混溶流体进一步与对流循环中的大气降水混合,使之冷却、稀释和酸化,演化成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蚀变和Cu Au矿化的流体;其二是在94 .7Ma左右,形成绢英岩化后的流体侧向扩散到远离花岗闪长斑岩的大型低平火山洼地中,由于大气降水的大量注入,使其演化成为低盐度、较低的温度的H2 O NaCl体系,其沿不整合面附件的断裂 裂隙系统充填,形成冰长石石英细网脉及Ag Au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地区 成矿系统 浅成热液 成矿流体演化 花岗闪长斑岩 不混溶流体 大气降水 外接触带 对流循环 流体包裹体 演化过程 热液矿物 岩浆流体 构造部位 不同时期 热液蚀变 硫酸盐型 侧向扩散 裂隙系统 不整合面 矿化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志峰 许虹 +2 位作者 祝新友 王艳丽 程细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瑶岗仙矿床位于湖南省郴州市瑶岗仙镇,是世界著名的钨矿床。近几年,随着云英岩析离体的发现,对于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文章通过对瑶岗仙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的中粒碱长花岗岩、云英岩析离体和石英脉3个阶段地质体的石英中的... 瑶岗仙矿床位于湖南省郴州市瑶岗仙镇,是世界著名的钨矿床。近几年,随着云英岩析离体的发现,对于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文章通过对瑶岗仙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的中粒碱长花岗岩、云英岩析离体和石英脉3个阶段地质体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并对云英岩析离体中的熔流包裹体进行加热熔化实验,初步证明了瑶岗仙矿床石英脉型黑钨矿阶段成矿流体的演化是由花岗质岩浆→浆液过渡态岩浆→岩浆热液的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而且成矿流体以富含挥发分为特征。并结合地质现象,提出浆液过渡态流体与成矿作用具有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熔流包裹体 熔融包裹体 成矿流体演化 瑶岗仙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被引量:26
4
作者 肖龙 王方正 +2 位作者 付民禄 BEGG Graham HAYWARD Nick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8-526,共9页
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带性,中心蚀变带以强烈的硅化为主,典型的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或玉髓和地开石,中间带为高级泥化带,以地开石-高岭石-石英或玉髓为特征;外带为以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其他粘土矿物等矿... 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带性,中心蚀变带以强烈的硅化为主,典型的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或玉髓和地开石,中间带为高级泥化带,以地开石-高岭石-石英或玉髓为特征;外带为以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其他粘土矿物等矿物组合为主的泥化带,蚀变强度和矿物组合的分带性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梯度的反映,是流体在不断的水或流体—岩石反应和成分交换的产物。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为:早期酸性(pH=2~3)含矿流体在沿断裂上升过程中,受围岩灰岩中的流体(pH为中性)缓冲,在其进入高渗透性的碎屑岩层时,流速和水—岩石或流体—岩石反应大大加快,并在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下,pH值逐步升高(3~5),产生了流体的温度及成分梯度,在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的条件下,金及蚀变矿物沉淀、结晶生长,形成了蚀变空间分带,中心带保存完好的多孔状石英和地开石等高级泥化矿物组合说明该矿床是高硫化热液体系作用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蚀变 蚀变分带 成矿流体演化 金矿床 矿床地质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达巴特斑岩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演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畅 薛春纪 赵晓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9-814,共16页
新疆达巴特铜钼矿床位于天山造山带的北缘,赛里木地块的中部,成矿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浅成侵入体有关。对该矿床详细的矿石组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揭示,其流体成矿先后经历了辉钼矿-黄铜矿-石英脉(Ⅰ)、无矿石英... 新疆达巴特铜钼矿床位于天山造山带的北缘,赛里木地块的中部,成矿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浅成侵入体有关。对该矿床详细的矿石组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揭示,其流体成矿先后经历了辉钼矿-黄铜矿-石英脉(Ⅰ)、无矿石英脉(Ⅱ)、辉钼矿-石英脉(Ⅲ)和方解石-石英脉(Ⅳ)等4个阶段。从早到晚不同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336-414℃、276-393℃、221-396℃、192-287℃,盐度为(4.5-9.9)%Na Cleq、(1.6-8.4)%Na Cleq、(1.2-45.6)%Na Cleq、(1.6-7.5)%Na Cleq,密度为0.57-0.76 g/cm^3、0.54-0.80 g/cm^3、0.51-1.11 g/cm^3、0.76-0.91 g/cm^3,随成矿流体温度、盐度降低,密度渐升,还原性增强。Ⅰ、Ⅲ阶段都发育矿化,包裹体具有明显的沸腾特征,且气相成分中均发现CO2,表明Ⅰ和Ⅲ阶段的流体沸腾可能导致金属沉淀,且CO2对金属运移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压力估算得到达巴特矿床Ⅰ、Ⅱ、Ⅲ、Ⅳ阶段脉体的成矿深度分别为0.5-1.1 km、0.3-1.0 km、0.5-1.0km、0.4-1.0km。矿体矿石、围岩蚀变和流体包裹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点。结合前人资料,认为达巴特为一典型斑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演化 斑岩矿床 达巴特铜钼矿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成矿流体演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少妮 杨宇鑫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442,共8页
通过岩石学和矿床学研究,探讨了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各矿化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蚀变矿化程度。通过金属矿物组合和成分对比,探讨了成矿流体演化相关信息。研究发现,包古图矿化岩体以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各岩体蚀变矿化特征差别明... 通过岩石学和矿床学研究,探讨了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各矿化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蚀变矿化程度。通过金属矿物组合和成分对比,探讨了成矿流体演化相关信息。研究发现,包古图矿化岩体以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各岩体蚀变矿化特征差别明显。Ⅰ,Ⅱ,Ⅳ号岩体蚀变较弱,表现为斜长石局部蚀变为绢云母,黑云母和角闪石部分蚀变为绿泥石;矿化作用表现为少量浸染状黄铜矿和黄铁矿。Ⅲ号岩体蚀变矿化中等,除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外,还发育黑云母化、绿帘石化、白云母化、碳酸盐化和黝帘石化;具有全岩矿化的特征,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呈浸染状分布于岩体中,但品位较低。Ⅴ号岩体蚀变矿化作用发育,黑云母化、绢云母化、硅化等多种蚀变类型相互叠加。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为主。Ⅲ号和Ⅴ号岩体硫化物成分对比研究表明,成矿早期阶段,流体高温富硫(T=431~574℃,logf S2=-6^-4),形成的硫化物具有富S贫As的特征,矿化较弱。随着流体向低温方向演化(363~491℃),体系硫逸度降低(logf S_2=-7.8^-4.7),金属矿物As含量升高,矿化作用广泛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普查与勘探 斑岩矿床 电子探针分析 成矿流体演化 硫化物成分 蚀变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
7
作者 张天福 潘小菲 +4 位作者 杨丹 李岩 胡宝根 朱小云 赵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93-694,共2页
德兴铜矿田构造上处于由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碰撞拼合而成的华南板块内部(Gilder et al.,1996),空间上靠近十万大山-杭州裂谷带北段和江(山)-绍(兴)断裂带的北西侧(华仁民等,2000;王强等,2004)。朱砂红矿床则是德兴铜矿田三大矿床最北西... 德兴铜矿田构造上处于由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碰撞拼合而成的华南板块内部(Gilder et al.,1996),空间上靠近十万大山-杭州裂谷带北段和江(山)-绍(兴)断裂带的北西侧(华仁民等,2000;王强等,2004)。朱砂红矿床则是德兴铜矿田三大矿床最北西端的一个,其南东方向依次为铜厂、富家坞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红 富家坞 斑岩型铜矿床 成矿流体演化 德兴 中国铜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可可塔勒有色及贵金属矿带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8
作者 丁汝福 王京彬 +3 位作者 赵伦山 张进红 李春霞 方同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949-952,共4页
新疆可可塔勒有色及贵金属成矿带属阿尔泰矿带的南缘部分。矿带铁铜铅锌金矿化属海相火山喷流沉积成因,金矿受晚期热液改造叠加富集。随矿化类型由Fe、Cu、PbZn、Au的更替,流体成分性质发生有规律变化。从早期喷流沉积成矿到晚期与海水... 新疆可可塔勒有色及贵金属成矿带属阿尔泰矿带的南缘部分。矿带铁铜铅锌金矿化属海相火山喷流沉积成因,金矿受晚期热液改造叠加富集。随矿化类型由Fe、Cu、PbZn、Au的更替,流体成分性质发生有规律变化。从早期喷流沉积成矿到晚期与海水深循环热液叠加成矿温度、盐度、密度降低,压力升高。在一个矿区内从火山喷流型到海水深循环热液型盐度、密度降低,压力升高。铁矿和金矿流体为富氯体系,铅锌铜矿为富硫体系。铁矿和金矿阳离子富Na+,铜铅锌矿Na+与Ca2++Mg2+比较接近。根据矿床成矿地质和流体成份特征,初步得出矿带铁铜铅锌金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流沉积 矿带成矿流体演化 成矿作用 可可塔勒矿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琼布拉克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与矿床成因研究
9
作者 罗勇 单强 +3 位作者 杨武斌 张兵 周昌平 于学元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32-232,共1页
关键词 铜矿床 流体包裹体组合 拉克 方解石 成矿流体演化 中基性火山岩 矿床成因研究 新疆西天山 包裹体均一温度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白钨矿微区成分限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长发 高剑峰 +1 位作者 张清清 闵康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310,共18页
大湖塘钨矿地处江南造山带中段,为一大型钨-钼-铜多金属矿田,由4个矿床组成,其中石门寺矿床规模最大。文章利用LA-ICP-MS对石门寺矿床石英脉型钨矿中的白钨矿进行单矿物原位微区分析,以揭示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研究表明,石英脉中的白钨... 大湖塘钨矿地处江南造山带中段,为一大型钨-钼-铜多金属矿田,由4个矿床组成,其中石门寺矿床规模最大。文章利用LA-ICP-MS对石门寺矿床石英脉型钨矿中的白钨矿进行单矿物原位微区分析,以揭示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研究表明,石英脉中的白钨矿可划分为2期,其中,早期白钨矿与黑钨矿、黑云母及石英共生,而晚期白钨矿在石英大脉中仅与石英共生。前者表现为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而后者则显示平坦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两者均具Eu正异常。此外,早期白钨矿较晚期白钨矿具有较高的ΣREE、Mo、Sn、Nb、Ta、Y含量,但Sr含量较低。早期白钨矿表现出LREE富集型和较高的ΣREE、Nb、Ta含量,说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从早期到晚期成矿流体中Eu由Eu^(2+)为主转变为Eu^(3+)为主,表明流体演化过程中氧逸度升高,暗示成矿晚期有氧化性大气降水加入。早期高LREE、Sn、Nb、Ta含量的白钨矿的沉淀以及辉钼矿结晶显著改变成矿流体的组成,导致晚期白钨矿具平坦型REE配分模式和低Mo、Sn、Nb、Ta的特征。此外,在流体演化过程中,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中斜长石因为蚀变分解持续为成矿热液提供Eu和Sr,造成白钨矿Eu正异常和晚期白钨矿中Sr含量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白钨矿 成矿流体演化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山铀矿田西部地区深部多金属矿化成矿年代与成矿流体演化:Rb-Sr同位素体系的制约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军港 李子颖 +3 位作者 聂江涛 张万良 王勇剑 田明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87-2800,共14页
江西相山铀矿田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深部多金属矿脉主成矿阶段(S3)自形闪锌矿样品6件和不同阶段的毒砂、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等样品12件,以及... 江西相山铀矿田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深部多金属矿脉主成矿阶段(S3)自形闪锌矿样品6件和不同阶段的毒砂、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等样品12件,以及围岩全岩样品17件,进行了Rb、Sr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由闪锌矿Rb-Sr等时线法确定的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形成于121. 0±3. 5Ma,与围岩火山岩存在较大时差,可能与晚于围岩的深部次火山有关。根据穿插关系,多金属矿化略晚于碱性交代铀矿化,但明显早于酸性交代铀矿化;(2)多金属矿化脉体中金属矿物的Rb和Sr含量分别介于0. 041×10^-6~1. 38×10^-6和2. 35×10^-6~23. 11×10^-6之间,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变化较大,介于0. 706114~0. 718814之间,平均值为0. 713579,暗示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初始流体Sr同位素值(0. 718665)明显高于成矿时赋矿围岩(流纹英安岩为0. 714581,碎斑流纹岩为0. 714417)的Sr同位素组成,表明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物质并非来自围岩火山岩;(3)由早到晚阶段的(87Sr/86Sr)i呈明显降低的演化趋势,表明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受到大气降水的不断稀释作用。相山矿田的铀矿和深部多金属矿化同形成于华南中生代板内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Rb-Sr等时线 Sr同位素示踪 成矿时代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多金属矿化 相山铀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巴嘎旗必鲁甘干钼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与成矿机制
12
作者 李世杰 栾学文 王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09-2521,共13页
必鲁甘干钼铜矿床位于内蒙古阿巴嘎旗境内,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东段,自2007年发现以来,已探明钼金属量已超过16万吨,达到大型规模。矿床赋存于印支期花岗斑岩和二叠系上统林西组接触带附近,含矿带呈NNE向展布,向sE缓倾。必鲁甘干钼... 必鲁甘干钼铜矿床位于内蒙古阿巴嘎旗境内,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东段,自2007年发现以来,已探明钼金属量已超过16万吨,达到大型规模。矿床赋存于印支期花岗斑岩和二叠系上统林西组接触带附近,含矿带呈NNE向展布,向sE缓倾。必鲁甘干钼铜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早、主、晚三个阶段,早阶段以硅化和钾长石化蚀变及浸染状和星点状矿化为特征,矿化较强;主阶段以硅化和绢云母化蚀变和发育乳白色含矿石英脉为特征,矿化很强;晚阶段以硅化、碳酸盐化、青磐岩化和粘土化蚀变以及发育石英方解石细脉为特征,矿化较弱。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L型)、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V型)和富CO2包裹体(C1和c2型)。早阶段发育大量L型和少量C1型包裹体,主阶段发育大量L型和C1型以及少量V型和C2型包裹体,晚阶段主要发育L型包裹体,个别样品发育少量c1型包裹体。早、主、晚阶段均一温度分别为210-354℃、182~351℃、128—3120C,盐度分别为3.6%~9.2%NaCleqv、2.6%~9.2%NaCleqv、2.8%~9.6%NaCleqv。主阶段成矿温度、压力为232~269℃、0.54~1.55kbar;三个阶段成矿深度分别约为〉8.1~5.8km、5.7-5.5km、3.9-2.6km。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由中温、中等盐度、富CO2的NaCl-H2O-c0:体系向中低温、低盐度、贫CO2的H2O-NaCl体系演化。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由于周期性压力脉动而导致发生流体不混溶,其可能是成矿元素发生聚集、沉淀形成矿床的重要机制。由必鲁甘干钼铜矿床围岩蚀变(“贫水蚀变”)、成矿流体成分(NaCl-H2O-CO2体系)和成矿深度(主阶段成矿深度约5.7~5.5km)推测其属陆内环境斑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演化 成矿机制 必鲁甘干钼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碾子沟钼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演化及成矿机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丰月 王睿 +5 位作者 王一存 李顺达 王可勇 石开拓 孙清飞 王文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780,共13页
内蒙古自治区碾子沟钼矿床地处华北地台北缘西拉木伦钼成矿带西段,为一典型的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该钼矿床矿脉(体)主要产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内NNW、NW向断裂构造体系之中,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黄铁矿±辉钼矿+石英(Ⅰ... 内蒙古自治区碾子沟钼矿床地处华北地台北缘西拉木伦钼成矿带西段,为一典型的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该钼矿床矿脉(体)主要产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内NNW、NW向断裂构造体系之中,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黄铁矿±辉钼矿+石英(Ⅰ)、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Ⅱ)、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石英(Ⅲ)及石英±方解石(Ⅳ)4个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组分析、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表明,矿床初始成矿流体为高温、中低盐度(490~550℃,盐度(w(NaC1))2%~10%,50~62MPa)均匀的NaCl-H2O体系热液,δ18 OH2O-SMOW(2.21‰)及δDH2O-SMOW(-68.9‰)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上升并不断汇聚于容矿断裂空间,伴随温度、压力降低(380~460℃,26~40MPa→360~420℃,25~30MPa)而进入两相不混溶区,流体开始发生沸腾→强烈沸腾作用,导致成矿元素Mo大量沉淀富集成矿,成矿晚期残余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δ18 OH2O-SMOW为-2.41‰~2.51‰,δDH2O-SMOW为-110.1‰^-105.5‰),矿床属燕山早期中高温岩浆热液型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子沟钼矿床 石英脉型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演化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魏瑜吉 邱昆峰 +4 位作者 郭林楠 刘向东 汤磊 史启发 高学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1-1832,共12页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黄金产地,也是全球成矿晚于赋矿围岩近2Ga的巨型金矿集区之一。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胶西北招平断裂中段,是区域内典型的超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也是胶东金矿集区内最大的金银伴生矿床。本研究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黄金产地,也是全球成矿晚于赋矿围岩近2Ga的巨型金矿集区之一。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胶西北招平断裂中段,是区域内典型的超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也是胶东金矿集区内最大的金银伴生矿床。本研究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进行碳、氢、氧同位素测试和计算。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黄铁矿-绢云母-石英阶段(Ⅰ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Ⅳ)。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Ⅰ阶段流体的δD为-84.4‰^-68.4‰,δ18O为2.04‰~7.36‰;Ⅱ阶段流体的δD为-78.6‰^-69.8‰,δ18O为-0.3‰~4.2‰;Ⅲ阶段流体的δD为-81.4‰^-72.0‰,δ18O为-3.47‰^-1.25‰。随着成矿作用进行,δ18O逐渐降低。流体包裹体的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δ13C和δ18O分别随成矿作用的进行降低和升高。两种测试获得的氧同位素变化趋势不同,可能是由于前者是通过石英单矿物氧同位素计算得到的流体包裹体中水的氧同位素,而后者测定的是流体包裹体中CO2的氧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大尹格庄金矿床成矿流体主体为变质水;成矿作用过程中,断裂带强烈构造变形诱发次生包裹体的形成导致氢氧同位素组成向中生代大气水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同位素 成矿流体演化 大尹格庄金矿床 胶东金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铜钼矿床成矿流体的出溶、演化与成矿:以大兴安岭南段敖仑花矿床为例 被引量:23
15
作者 马星华 陈斌 +2 位作者 赖勇 窦金龙 邹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97-1410,共14页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南段敖仑花斑岩铜钼矿床中斑状石英的一些新发现。通过对其结构、成因和内部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反演初始成矿流体性质;结合热液期脉系特征,探讨流体从出溶到成矿的演化过程。斑状石英包括"单颗粒石英"和&qu...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南段敖仑花斑岩铜钼矿床中斑状石英的一些新发现。通过对其结构、成因和内部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反演初始成矿流体性质;结合热液期脉系特征,探讨流体从出溶到成矿的演化过程。斑状石英包括"单颗粒石英"和"多晶石英集合体",以普遍发育含子矿物流体包裹体为特征,为岩浆-热液过渡期的特有产物。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敖仑花矿床初始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特征,为H2O、CO2和Na-K-Ca-Fe-Cu-Ti等元素组成的络合物体系,在压力≥115MPa、深度≥4.3km条件下可出溶出温度≥492℃、盐度达到47.6%~58.7%NaCleqv的流体。热液期成矿系统压力突然降低导致流体发生沸腾,同时伴随温度骤减是引发大规模成矿的主要机制。根据矿物在脉系中的发育情况和显微测温数据,将辉钼矿的析出温度限定在335℃以上,即代表以辉钼矿沉淀为峰期成矿标志的主成矿温度下限。斑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敖仑花矿床形成到至今抬升高度约≥4.3km,暗示区域最小平均隆升剥蚀速率为32.6m/Ma。斑岩体中斑状石英不仅可以作为流体出溶的标志判断岩体是否具有成矿潜力,指导斑岩型矿床找矿工作,还能够为区域地质演化提供重要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床 斑状石英 热液脉系 流体包裹体 流体演化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仁化棉花坑铀矿床成矿热液演化及其对成矿过程的约束 被引量:16
16
作者 祁家明 朱捌 +3 位作者 吴建勇 曹豪杰 刘文泉 徐争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11-2726,共16页
本文以棉花坑(302)铀矿床成矿期紫黑色萤石、浅粉红色方解石及赤红色微晶石英等含铀脉石矿物及与之共生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包裹体热力学、群体成分分析及黄铁矿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成矿流体演化特性及对成矿过程的指示与约... 本文以棉花坑(302)铀矿床成矿期紫黑色萤石、浅粉红色方解石及赤红色微晶石英等含铀脉石矿物及与之共生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包裹体热力学、群体成分分析及黄铁矿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成矿流体演化特性及对成矿过程的指示与约束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成矿期的萤石、方解石、微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两相Na Cl-H2O型为主,平均均一温度分别为185. 8℃、177. 0℃、140. 4℃,平均盐度分别为2. 24%Na Cleqv、1. 36%Na Cleqv、1. 75%Na Cleqv,矿床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特征;计算出平均成矿压力分别为39. 5MPa、38. 0MPa、30. 1MPa,平均成矿深度分别为1. 5km、1. 3km、1. 1km。流体包裹体群体成分显示成矿流体中富含K^+、Na^+、Ca^2+等阳离子和HCO3^-、F^-、SO4^2-等阴离子及CO2、H2O等气相成分。这些脉石矿物为成矿期不同阶段沉淀的产物,随着成矿流体温度、压力逐渐降低,流体存在演化分异和不混溶现象,流体内的∑M^+/∑M^-逐渐升高,矿物沉淀按先析出萤石、其次方解石、最后微晶石英的顺序进行。成矿期黄铁矿Y/Ho平均比值变化显示,矿物沉淀过程逐渐改变了成矿流体性质,使得Zr/Hf、Nb/La、Co/Ni等稀土、高场强元素平均比值逐渐变小,还原性的成矿环境也会发生轻微波动;铀元素在流体演化的最晚阶段才大量与微晶石英一同沉淀,沉淀出的黄铁矿U/Th平均比值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群体成分 黄铁矿 微量元素 成矿流体演化 棉花坑铀矿 广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疆萨日达拉金矿成矿流体的He、Ar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建其 王居里 杨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采用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方法,通过分析萨日达拉金矿载金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组成,对成矿流体进行示踪研究。结果表明,萨日达拉金矿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He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R/Ra值为0.34~1.59,显示壳幔混合特征,二元... 采用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方法,通过分析萨日达拉金矿载金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组成,对成矿流体进行示踪研究。结果表明,萨日达拉金矿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He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R/Ra值为0.34~1.59,显示壳幔混合特征,二元混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以地壳放射性成因氦为主,并有地幔氦的加入;Ar同位素组成较均一,^(40)Ar/^(36) Ar值为305~359,平均336,^(36)Ar/^(38)Ar值为5.34~5.44,平均5.40,显示叠加有部分放射性成因^(40)Ar的大气降水成因氩同位素组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萨日达拉金矿成矿流体为由大气降水深循环改造而成的地壳流体,其所具有的地幔He同位素组成应继承自下部地壳中隐伏的壳幔混合成因地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同位素 大气降水 地壳流体 成矿流体演化 萨日达拉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绿帘石化学成分及原位Sr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特征:以东天山地区多头山铁铜矿床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维峰 陈华勇 +3 位作者 邓新 金鑫镖 刘舒展 谭娟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400,共17页
绿帘石族矿物是热液矿床中常见的Ca-Al硅酸盐矿物,常具有较高的微量元素含量,其化学成分和Sr同位素能够指示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来源。本文以东天山地区的多头山矿床为例,对主成矿期磁铁矿阶段大量分布的绿帘石族矿物展开研究。矿... 绿帘石族矿物是热液矿床中常见的Ca-Al硅酸盐矿物,常具有较高的微量元素含量,其化学成分和Sr同位素能够指示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来源。本文以东天山地区的多头山矿床为例,对主成矿期磁铁矿阶段大量分布的绿帘石族矿物展开研究。矿物化学结果表明,其分子式中Al原子数较高(1.95~2.24),富含Fe^(3+)而贫Fe^(2+),稀土总量较低[(21.53~63.52)×10^(-6)],属于绿帘石端员;同时样品富集中稀土元素,强烈亏损轻稀土元素,具中等Eu负异常,暗示稀土元素的分馏与中-碱性条件下硬酸离子的络合作用有关。元素的线性关系研究表明,REE主要通过类质同象替代的机制进入矿物晶格。多头山绿帘石与石英-榍石-磁铁矿等共生,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0.64~0.91)和较高的U/Th比值,指示成矿流体的氧逸度较高。绿帘石的初始Sr/Sr值为0.704 62~0.704 95,介于百灵山花岗杂岩与围岩或石炭纪海水之间,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并且在与围岩发生交互作用的同时伴随有外来盆地卤水的加入。本文研究进一步表明绿帘石可以作为揭示多种类型岩浆-热液矿床流体性质与演化过程的良好指示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 矿物化学 SR同位素 成矿流体演化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德兴铜矿田成矿热液演化过程及其对铼差异性富集的制约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涛亮 任志 +1 位作者 冷成彪 王安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0-1916,共17页
铜厂和富家坞矿床是德兴矿田中两个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二者成矿时代、成矿背景和致矿斑岩均较一致,但前者中辉钼矿的Re含量明显高于后者。为探究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对辉钼矿中Re含量差异的影响,本文对铜厂和富家坞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LA... 铜厂和富家坞矿床是德兴矿田中两个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二者成矿时代、成矿背景和致矿斑岩均较一致,但前者中辉钼矿的Re含量明显高于后者。为探究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对辉钼矿中Re含量差异的影响,本文对铜厂和富家坞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LA-ICP-MS微区原位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研究。结果显示,二者流体均具有由高温向低温,中低盐度高盐度共存向低盐度演化的趋势,且温度下降、流体沸腾以及pH值的变化可能是导致Cu、Mo沉淀的主要原因;但就同一成矿阶段而言,铜厂比富家坞成矿温度更低,并且在主成矿阶段,铜厂具有更高的流体盐度;因此,推测温度和盐度可能是导致二者中辉钼矿Re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铜矿田 成矿流体演化 辉钼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六枝平桥萤石-锂矿床方解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加艳 叶霖 +4 位作者 向震中 刘仕玉 吴涛 黄智龙 沈能平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5,共13页
贵州六枝平桥萤石-锂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锂矿体赋存于二叠系龙吟组泥岩和泥质灰岩中,锂绿泥石是该矿区锂的主要载体矿物。方解石是矿区内最重要的脉石矿物之一,从成矿早期到成矿后均有分布,其中锂矿化与部分方解石脉密切共生,这类... 贵州六枝平桥萤石-锂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锂矿体赋存于二叠系龙吟组泥岩和泥质灰岩中,锂绿泥石是该矿区锂的主要载体矿物。方解石是矿区内最重要的脉石矿物之一,从成矿早期到成矿后均有分布,其中锂矿化与部分方解石脉密切共生,这类方解石微量元素可能蕴含丰富的成矿信息。对其野外地质特征、手标本及镜下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发现,成矿早期(Cal-1)和主成矿期方解石(Cal-2)与锂矿化关系密切,而成矿后方解石(Cal-3)形成于锂矿化之后。对不同期次方解石开展LA-ICP-MS原位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微量元素含量及稀土配分模式差异明显。总体上,方解石中Si、Na、Mg、Fe、Sr和Mn元素含量较高,含量多>100×10^(–6),表明成矿流体富集这些元素,硅化、黄铁矿化和白云石化与该矿区锂矿化关系密切。其中,Cal-1和Cal-2微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表明两者的成矿流体来源具有一定演化关系和继承性;Cal-3相对Cal-1和Cal-2富集Al、Na、K等元素元素,亏损Fe和Mn元素,与Li成矿期方解石微量元素组成差异较大,暗示成矿后与成矿期方解石的流体来源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此外,Cal-1→Cal-2以δEu弱负/正异常为特征,δEu呈逐渐减小趋势,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MREE和HREE富集型;而成矿后方解石Eu负异常特征明显,但稀土配分模式为REE平坦型,表明成矿后流体还原性增加。综上所述,平桥矿区不同期次方解石中微量与稀土元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可通过方解石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导本区域锂资源地质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微量和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演化 平桥萤石-锂矿床 贵州六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