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23
1
作者 朱赖民 张国伟 +1 位作者 郭波 李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20,共17页
对出露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北部的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利用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LA-ICP-MS定年技术进行了U-Pb精确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 对出露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北部的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利用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LA-ICP-MS定年技术进行了U-Pb精确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46.35±0.55Ma和140.95±0.45Ma,与前人多次获得的金堆城钼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141±4~127±7Ma下限值一致,显示成矿与成岩同时或略滞后于岩体,成岩成矿发生于侏罗纪-白垩纪的同一成岩成矿系统中,与发生于140Ma左右的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换晚期的伸展地球动力学事件相吻合,岩体的形成和钼矿化的发生处于侏罗纪-白垩纪挤压-伸展转变期,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后的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两岩体常量元素含量和特征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范围基本一致,均属硅过饱和的钙碱系列岩类。两个岩体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贫化,LREE富集,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铕异常不明显或无铕异常,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布与板内花岗岩和后碰撞花岗岩相似。矿床地球化学资料证明,矿床成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为下地壳和上地幔混合源。因此,金堆城矿床的成矿发生于大陆会聚作用向伸展拉张的转折时期,由于岩石圈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加厚的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富含Mo元素的花岗质岩浆,当岩浆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到地壳浅部,岩浆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充填和交代围岩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定年 老牛山花岗岩 金堆城花岗斑岩 东秦岭 成矿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缘内生钼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年代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65
2
作者 孙景贵 张勇 +5 位作者 邢树文 赵克强 张增杰 白令安 马玉波 刘勇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7-1332,共16页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已发现钼矿床20余座。依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成果,将该区内生钼矿床类型划分为斑岩型、接触交代热液型和中高温浅成热液型。初步确定斑岩型矿床形成与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已发现钼矿床20余座。依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成果,将该区内生钼矿床类型划分为斑岩型、接触交代热液型和中高温浅成热液型。初步确定斑岩型矿床形成与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而接触交代热液型矿床形成与钙碱性花岗质岩浆作用以及围岩性质有关,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95~165Ma和115~110Ma两个区间,成矿物质普遍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而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大陆和伊泽奈崎板块俯冲欧亚大陆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钼矿类型 成矿期次 成矿动力学背景 兴蒙造山带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西部铜峪VHMS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赖民 李犇 +2 位作者 张国伟 弓虎军 郭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77-378,共2页
已有研究已充分证明,商丹带是秦岭主造山期板块的俯冲碰撞缝合带,商丹一线曾有一个消失的有限洋盆,商丹带就是其消亡的俯冲碰撞缝合线。华北地块南缘呈现出由南向北依次为从商丹俯冲带、秦岭杂岩为基底的岛弧火山岩与花岗岩带到二郎坪... 已有研究已充分证明,商丹带是秦岭主造山期板块的俯冲碰撞缝合带,商丹一线曾有一个消失的有限洋盆,商丹带就是其消亡的俯冲碰撞缝合线。华北地块南缘呈现出由南向北依次为从商丹俯冲带、秦岭杂岩为基底的岛弧火山岩与花岗岩带到二郎坪弧后边缘海盆带,构成与活动大陆边缘类似的沟-弧-盆构造体系。早古生代秦岭商丹洋洋壳俯冲导致北秦岭岛弧造山带的发育,岛弧造山过程起始于洋壳的俯冲消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成矿动力学背景 地球化学特征 北秦岭 岛弧火山岩 铜矿床 古秦岭洋 斜峪关群 商丹带 俯冲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缘内生钼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年代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4
作者 张勇 孙景贵 +5 位作者 赵克强 松权衡 李怡欣 白令安 韩世炯 门兰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40-140,共1页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继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现大型大黑山钼矿床以来,近十年来再度相继发现20余座大型、中型及小型内生钼矿床,使得该区成为中国大陆重要的钼成矿区,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矿床地质特征...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继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现大型大黑山钼矿床以来,近十年来再度相继发现20余座大型、中型及小型内生钼矿床,使得该区成为中国大陆重要的钼成矿区,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在进行矿床成因分类基础上,深入讨论了成矿时代、成矿期和成矿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动力学背景 钼矿床 兴蒙造山带 矿床地质特征 多金属成矿 区域成矿规律 新中国成立初期 内生 成矿时代 华北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钨矿床时空分布、矿床类型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嘉鑫 陈衍景 +3 位作者 韩春明 肖文交 邓小华 王忠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9-1369,共21页
甘肃北山造山带经历漫长而复杂的增生造山作用并于二叠纪发生碰撞造山,引发广泛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及相应的钨成矿作用.前人已对这些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在成矿动力学背景、成矿时代等方面仍存在着争议.基于此,本文... 甘肃北山造山带经历漫长而复杂的增生造山作用并于二叠纪发生碰撞造山,引发广泛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及相应的钨成矿作用.前人已对这些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在成矿动力学背景、成矿时代等方面仍存在着争议.基于此,本文在前人对甘肃北山钨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研究,对该区钨矿床时空分布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成矿动力学模型.甘肃北山钨矿床集中分布于星星峡—明水古微陆块周缘及双鹰山—花牛山岛弧,可以进一步厘定为两期成矿作用,即早期早志留世—中石炭世(439~362 Ma,322~314 Ma)岛弧碰撞拼贴引发古陆壳重熔,形成携带大量钨锡成矿元素的花岗质岩浆流体,最终上升至构造有利位置成矿,是北山钨锡多金属成矿的主成矿期,矿化类型多为石英脉型黑钨矿;晚期为早二叠世—中三叠世(286~226 Ma)后碰撞伸展诱发中酸性岩浆的大规模上侵及相关的钨钼矿化,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白钨矿及斑岩型钼(钨)矿,其中钨作为钼的伴生矿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岩浆流体 成矿动力学背景 北山造山带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33
6
作者 代军治 毛景文 +4 位作者 杨富全 叶会寿 赵财胜 谢桂青 张长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8-612,共15页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岩体之中或内外接触带中,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矽卡岩型为主。同位素研究表明,钼(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与太古代结晶基底有关的花岗岩;钼矿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质花岗岩有关,而与铜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酸碱度相对较低。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燕辽钼(铜)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180Ma左右和140Ma左右2个时期,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后碰撞造山阶段和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燕辽钼(铜)成矿 矿床类型 时空分布 成矿作用 成矿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拉沐沦钼多金属成矿带钼矿化类型、特征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53
7
作者 曾庆栋 刘建明 +6 位作者 张作伦 陈伟军 覃锋 张瑞斌 于文斌 张晓晖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5-1238,共14页
最近,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沿东西走向的西拉沐沦构造带两侧异军突起地出现了一个400多千米长、300千米宽的钼矿带,短短4年时间已经发现了10余个大型-中型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资源前景。钼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 最近,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沿东西走向的西拉沐沦构造带两侧异军突起地出现了一个400多千米长、300千米宽的钼矿带,短短4年时间已经发现了10余个大型-中型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资源前景。钼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联合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的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产于花岗岩体中、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或附近,矿床类型以斑岩型、石英脉型、火山热液型及云英岩型为主。空间关系表明钼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酸性侵入岩有关。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西拉沐沦成矿带钼矿具有三期成矿作用:包括245Ma、150Ma和138Ma。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和燕山期中国东部构造大转折期。其中,印支期的成矿作用和相应的岩浆活动在以往的工作中较少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沐沦钼多金属成矿 矿床类型 印支期 燕山期 成矿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86
8
作者 朱赖民 张国伟 +1 位作者 李犇 郭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秦岭造山带由两条主缝合带(商丹、勉略缝合带)及其分划的三个地块(华北地块南缘、秦岭微地块和扬子地块北缘)组成。秦岭造山带是在晚太古-中元古代洋陆间杂构造基础上,于晚元古代-中三叠世经历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主造山期的华北、秦岭... 秦岭造山带由两条主缝合带(商丹、勉略缝合带)及其分划的三个地块(华北地块南缘、秦岭微地块和扬子地块北缘)组成。秦岭造山带是在晚太古-中元古代洋陆间杂构造基础上,于晚元古代-中三叠世经历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主造山期的华北、秦岭、扬子三板块依次沿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带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奠定了基本构造格局,并由于后造山期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的叠加改造成复合型造山带。秦岭造山带内的金属矿床主要有热水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岩浆热液脉型金矿床和低温热液改造型汞锑矿床。造山带内的商丹和勉略缝合带产有部分岩浆分结或熔离型铬铁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床。沉积-变质成因铁矿床主要分布在扬子和华北古板块边缘。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演化存在时空耦合关系,因此研究秦岭造山带成矿事件对其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响应,对发展我国大陆成矿理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成矿作用 成矿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北缘三叠纪钼矿化类型、特征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5
9
作者 曾庆栋 刘建明 +5 位作者 肖文交 褚少雄 王永彬 段晓侠 孙燕 周伶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7-371,共15页
华北克拉通南北缘是中国最重要的钼成矿带,特别是近年来在南北缘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钼资源前景。其中三叠纪钼矿床的不断发现引人注目。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在空间上总体呈EW向展布,矿床产出受区域东... 华北克拉通南北缘是中国最重要的钼成矿带,特别是近年来在南北缘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钼资源前景。其中三叠纪钼矿床的不断发现引人注目。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在空间上总体呈EW向展布,矿床产出受区域东西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三叠纪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多产于花岗岩体中、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或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和石英脉型。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总体上呈NW向展布,受区域NW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晚三叠世酸性侵入体及碳酸盐脉有关,矿床产于斑岩体内及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石英脉型及碳酸盐脉型。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主要形成于248~220Ma,而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主要形成于226~210Ma。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和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北缘 华北克拉通南缘 钼矿床 三叠纪 成矿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及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87
10
作者 韩润生 王峰 +4 位作者 胡煜昭 王学焜 任涛 邱文龙 钟康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8-771,共14页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是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年来,该类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一直是该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针对铅锌矿床准确定年的难题,首次综合应用地质推断-构造变形筛分-构造古应力系统测量...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是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年来,该类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一直是该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针对铅锌矿床准确定年的难题,首次综合应用地质推断-构造变形筛分-构造古应力系统测量-同位素定年技术,提出冲断褶皱构造形成时代与矿床成矿时代一致,其主体时代为印支晚期(2.0~2.3亿年)。研究认为,该期发生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是川-滇-黔接壤区重要的地质事件,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为印支晚期特提斯洋闭合与造山作用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前陆盆地诱发强烈的斜冲走滑,形成一系列冲断褶皱构造带,并发生流体大规模运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该认识对深化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铅锌矿床成矿模型、优选找矿标志、圈定重点找矿靶区和实现找矿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年代约束 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 会泽型(HZT)铅锌矿床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查岗诺尔-智博铁矿成矿背景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喜 董连慧 +3 位作者 高俊 江拓 王信水 钱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65-166,共2页
<正>西天山阿吾拉勒铁成矿带位于伊犁地块东缘,该带发育大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近年来,随着新疆新一轮铁矿找矿评价勘查与研究的开展,在该带东部地区新发现备战(2.88×10~8 t;富铁矿1.87×10~8 t)和智博(资源量2.35... <正>西天山阿吾拉勒铁成矿带位于伊犁地块东缘,该带发育大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近年来,随着新疆新一轮铁矿找矿评价勘查与研究的开展,在该带东部地区新发现备战(2.88×10~8 t;富铁矿1.87×10~8 t)和智博(资源量2.35×10~8 t;富铁矿1.54×10~8 t))两个大型富铁矿(董连慧et al.,2012)。该带成矿远景区累计探获富铁资源量已达4.17×10~8 t,占新疆已探获富铁矿资源储量的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博铁矿 西天山 成矿作用 地质作用 查岗诺尔 富铁矿 火山岩 喷出岩 火成岩 铁矿体 矿石特征 中天山地块 晚奥陶世 奥陶纪 热液叠加改造 南天山洋 早志留世 志留纪 火山机构 火山机体 早石炭世 下石炭世 石炭纪 成矿动力学背景 铁矿床 黑色金属矿床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研究态势及启示 被引量:68
12
作者 邓军 王长明 +2 位作者 李文昌 杨立强 王庆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64,共13页
简述了"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项目的总体框架、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总结了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进展。项目已在4个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1)通过对缝合带中放射虫硅质岩和基性-超基性岩,以及不同地体内火成岩的... 简述了"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项目的总体框架、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总结了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进展。项目已在4个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1)通过对缝合带中放射虫硅质岩和基性-超基性岩,以及不同地体内火成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构建了三江地区从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到新特提斯大地构造-岩浆演化格架;(2)通过对VMS型Cu-Pb-Zn,沉积岩容矿型Zn-Pb-Cu-Ag,夕卡岩/斑岩Cu-Au-Mo及多成因类型Au 4种典型矿床类型研究,建立了复合造山过程中成矿系统结构和解析了巨量金属集聚成矿过程;(3)分析了增生造山→碰撞造山、主碰撞→晚碰撞和晚碰撞→后碰撞三期重要构造体制转换事件,提出了叠加成矿作用的3种类型和9种方式;(4)总结提炼了适合"三江"地区的"斑岩成矿系统+模型+高光谱+蚀变矿物填图+高精度磁测+电法"、"成矿模式+层位+瞬变电磁法+激发极化法"、"成矿系统+重+磁+多种电法"等勘查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特提斯 成矿动力学背景 洋陆俯冲 碰撞造山 复合造山 构造体制转换 叠加成矿 成矿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9
13
作者 邓军 杨立强 王长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01-2509,共9页
国家973规划项目"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实施3年来,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增生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和勘查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厘定了原特提斯... 国家973规划项目"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实施3年来,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增生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和勘查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厘定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新特提斯和陆陆碰撞等一系列重要的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动力学背景,提出存在较大规模的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2)划分了被动边缘盆地型、活动边缘多岛弧盆型和大洋盆地型3个VMS型Cu-Pb-Zn成矿子系统,确立了玉龙和格咱-香格里拉斑岩型Cu矿带印支期岩浆作用的贡献及俯冲岛弧构造环境。(3)沉积岩容矿Pb-Zn-Cu-Ag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贯穿于印-亚大陆碰撞的三个演化阶段,成矿年代由南向北逐渐变新;它包括2套子系统:脉状Cu成矿系统,与变质流体活动有关,成矿物质来自深部地壳和浅部沉积地层的混合;Pb-Zn(-Cu-Ag)成矿系统,与盆地流体活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沉积地层。(4)金沙江-哀牢山斑岩型Cu(Au)成矿系统形成于35Ma左右,受控于印-亚大陆碰撞导致的地壳增厚。(5)造山型Au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哀牢山金矿带,三期金成矿作用发生于~62Ma、~35Ma和28Ma左右,分别受控于印-亚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早-晚期转换构造动力学体制。(6)区域存在3期重要构造体制转换事件:增生造山→碰撞造山、主碰撞→晚碰撞和晚碰撞→后碰撞,前两者控制区域斑岩铜矿带、沉积岩容矿多金属矿带和造山型金矿带,后者控制了沱沱河盆地中的Pb-Zn矿床。(7)最典型的叠加成矿系统为VMS型Cu-Pb-Zn与斑岩型Cu叠加成矿系统,主要发育于羊拉-红山-普朗-铜厂沟矿集区、云县-景谷、江达-维西和昌宁-孟连成矿带。(8)探索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并选择羊拉-红山-普朗-铜厂沟矿集区为重点地区,开展隐伏矿体预测工作,取得找矿进展。本专辑论文基本覆盖了上述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涉及4个主题:成矿动力学背景、增生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特提斯 复合造山 成矿动力学背景 构造体制转换 叠加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成矿系统理论:揭开西南特提斯成矿之谜的关键 被引量:23
14
作者 邓军 王长明 +1 位作者 李龚健 周道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3-1323,共21页
本文总结了"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和"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两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研究进展及其重大突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构建了西南特提斯从原特提... 本文总结了"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和"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两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研究进展及其重大突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构建了西南特提斯从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到新特提斯增生-碰撞造山演化模式,揭示复合造山与构造体制转换机制;(2)创建复合成矿系统理论体系,揭示复合造山带巨量金属富集机理。通过对西南特提斯成矿域典型矿床系统剖析,厘定了增生造山海底喷流型Cu-Pb-Zn-Ag、增生-碰撞造山岩浆热液型Cu-Mo-Sn-W、碰撞造山盆地卤水-热液型Pb-Zn-Ag-Cu和碰撞造山斑岩-矽卡岩型Au-Cu-Mo四类复合成矿系统;(3)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场和成矿系统等综合研究,分析了西南特提斯岩石圈结构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解析深部动力学机制和成矿机制;(4)构建矿床成因模式和勘查模型,理论指导找矿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动力学背景 复合成矿系统 深部驱动机制 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秦岭造山有关的几个关键成矿事件及其矿床实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朱赖民 张国伟 +3 位作者 李犇 郭波 姚安平 弓虎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目的探讨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几个关键成矿地质事件对秦岭造山过程的响应及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方法以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演化存在时空耦合关系为线索,研究秦岭造山带成矿事件对其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响应... 目的探讨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几个关键成矿地质事件对秦岭造山过程的响应及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方法以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演化存在时空耦合关系为线索,研究秦岭造山带成矿事件对其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响应。结果秦岭造山带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几个关键成矿地质事件。结论秦岭造山带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存在多期构造复合活动,地质流体和成矿物质汇聚,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矿床实例 成矿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红山钒钛磁铁矿成岩成矿过程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国鹏 谢春林 +3 位作者 赵寒森 马泽民 王锡超 潘旗旗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3-77,共15页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红山镁铁质岩体主要由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和角闪辉石岩组成,其中角闪辉石岩中赋存了中型V-Ti-Fe矿床,角闪辉长岩具有一定程度的矿化,辉长岩中未见到矿化信息。岩体主要受近东西向的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缝合线深...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红山镁铁质岩体主要由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和角闪辉石岩组成,其中角闪辉石岩中赋存了中型V-Ti-Fe矿床,角闪辉长岩具有一定程度的矿化,辉长岩中未见到矿化信息。岩体主要受近东西向的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缝合线深大断裂控制,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活动大陆边缘俯冲挤压环境下的局部拉张环境,岩体时代为(424.6±6)Ma。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含矿岩体具有低碱、低铝、低硅、高磷、高钛、高钒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REE较高,富集LREE,亏损HREE,δEu负异常;微量元素具有Rb-Ba、Nb-Ta、Sr、Zr-Hf的负异常特征。成矿过程发生在岩浆演化中晚期,主要经历了岩浆分异,矿浆贯入及富矿热液活动3个阶段。大量钛铁氧化物融离发生在角闪石和磷灰石出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岩石地球化学 岩浆演化 成矿动力学背景 小红山辉长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北缘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谢明材 苏本勋 +1 位作者 王忠梅 韩春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0-438,共19页
塔里木克拉通北缘是我国重要的稀有—稀土金属成矿带,近年来稀有—稀土矿床勘查工作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勘查和发现了瓦吉里塔格、波孜果儿、依兰里克、阔格塔格、且干布拉克和上户等多个稀有—稀土矿床,使该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 塔里木克拉通北缘是我国重要的稀有—稀土金属成矿带,近年来稀有—稀土矿床勘查工作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勘查和发现了瓦吉里塔格、波孜果儿、依兰里克、阔格塔格、且干布拉克和上户等多个稀有—稀土矿床,使该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稀有—稀土矿床后备基地。这些稀有—稀土矿床普遍赋存于碱性岩或碱性碳酸岩中,规模多数达到大中型,品位较高。然而,对该区的稀有—稀土矿床的研究程度普遍很低,成矿环境和成矿规律认识不清,缺乏综合性的总体研究。文章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研究小组近3年的大量野外调研和室内的综合研究,综述了塔里木克拉通北缘主要稀有—稀土矿床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和矿化类型。根据碱性岩形成的不同构造环境将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划分为3种构造类型,即活动陆缘型、板边型和板内型;根据矿化类型将该区矿床进一步划分为与超基性—碱性杂岩有关的稀土矿床、碱性正长岩型稀土—铌-钽-锆矿床、碱性花岗岩型稀土—铌-钽-锆矿床和碱性伟晶岩型稀土—铌-钽-锆矿床4个亚类。在对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之上,初步讨论了研究区碱性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动力学过程,认为该碱性岩带形成于造山拉张性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集中区 稀有-稀土矿床 成矿动力学背景 塔里木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紫源 肖文交 +1 位作者 谢明财 韩春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1-729,共29页
西天山是我国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集中区,其矿种包括有铜、镍、钼、铁、金、锌等,这些矿产在前寒武纪和显生宙的地质历史中分别形成了大量的成矿体系。通过对西天山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类型的研究,厘定了5种内生金属矿床类型:1)岩浆型铜... 西天山是我国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集中区,其矿种包括有铜、镍、钼、铁、金、锌等,这些矿产在前寒武纪和显生宙的地质历史中分别形成了大量的成矿体系。通过对西天山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类型的研究,厘定了5种内生金属矿床类型:1)岩浆型铜镍矿床;2)斑岩铜钼矿床;3)火山岩型铁矿床;4)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5)造山型金铜矿床。典型矿床有菁布拉克铜镍矿床、达巴特铜钼矿床、喇嘛苏铜矿床、敦德铁锌矿床、备战铁矿床、阿希金矿、伊尔曼得金矿床和卡特巴阿苏金矿床等。从构造上看,这些矿床的发育与西天山造山带的增生和汇聚作用密切相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3个主要阶:早志留世,南天山洋北向俯冲于伊犁—中天山地块之下,形成与铜镍矿床有关的菁布拉克岩体;早-晚石炭世,由于北向俯冲作用,形成了斑岩型铜金矿床、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和火山岩型铁矿床;晚石炭世早期,南天山洋壳可能被消耗殆尽,导致了塔里木克拉通与南天山造山带的碰撞。大花岗岩体广泛分布于北天山增生楔和伊犁—中天山地块,并伴随造山型的金矿床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体系 造山带 成矿动力学背景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红山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30
19
作者 孟健寅 杨立强 +3 位作者 吕亮 高雪 李建新 罗跃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4-1222,共9页
红山铜钼矿床是义敦岛弧南端格咱火山-岩浆弧中已探明规模最大的夕卡岩型铜矿床,近年来在其深部勘探过程中又发现斑岩型铜钼矿体。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技术,分别对红山铜钼矿床中5件夕卡岩型矿石和1件斑岩型矿石中辉钼矿进行定年... 红山铜钼矿床是义敦岛弧南端格咱火山-岩浆弧中已探明规模最大的夕卡岩型铜矿床,近年来在其深部勘探过程中又发现斑岩型铜钼矿体。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技术,分别对红山铜钼矿床中5件夕卡岩型矿石和1件斑岩型矿石中辉钼矿进行定年,首次获得红山铜钼矿床高精度成矿年龄。夕卡岩型矿石中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77.90~81.05Ma,加权平均值为79.32±0.87Ma,斑岩型矿石中辉钼矿模式年龄为80.71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相一致;6件样品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80.0±1.8Ma,代表了红山铜钼矿床的成矿时代。辉钼矿中Re的含量为(4.074±0.035)×10-6~(94.21±0.75)×10-6,指示其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有少量幔源物质混入。红山铜钼矿床与格咱火山-岩浆弧燕山晚期岩浆侵入作用的高峰期及相关斑岩-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表明它们是弧陆碰撞的后造山伸展背景下同一区域地质事件的产物,该期夕卡岩-斑岩型铜钼多金属具有较大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铜钼矿床 RE-OS同位素定年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永平十字头钼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拥军 彭南海 +2 位作者 汪程 张宇 刘忠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98-2609,共12页
江西永平十字头钼矿床为钦杭成矿带北东段上新近发现的一个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与周潭组混合岩系的外接触带中,受岩体和构造控制。本文对该矿床石英-硫化物脉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 江西永平十字头钼矿床为钦杭成矿带北东段上新近发现的一个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与周潭组混合岩系的外接触带中,受岩体和构造控制。本文对该矿床石英-硫化物脉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56.9±2.2)Ma~(158.5±2.4)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58±1) Ma,等时线年龄为(158.0±2.5) Ma。十字头钼矿床中辉钼矿的Re含量为65.05×10^(-6)~150.20×10^(-6),指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源的属性。对比本区成岩与成矿的年龄,并结合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本区成矿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属于相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同一地质-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结合前人对钦杭带北东段的研究成果,认为钦杭北东段存在172~145Ma和140~130Ma两期钼的成矿事件。两期成矿事件的时限与华南地区中晚侏罗世和白垩世两大成矿高峰期一致,它们分别是对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有关的弧后局部伸展和Izanagi俯冲板块沿NE方向快速走滑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头钼矿床 辉钼矿 RE-OS同位素测年 成矿年龄 成岩成矿关系 成矿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