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成矿域西部早二叠世金、镍重大成矿事件 被引量:1
1
作者 薛春纪 赵晓波 +9 位作者 赵云 赵伟策 莫宣学 肖文交 马华东 朱炳玉 Nikolay Pak Bakhtiar Nurtaev 邓军 侯增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9-784,共36页
晚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蕴含着潘吉亚超大陆、规模最大冰期、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以及巨量矿产资源形成的关键信息。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成矿域是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大陆增生区,以晚古生代大规模成矿为显著特色,尤其早二叠世... 晚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蕴含着潘吉亚超大陆、规模最大冰期、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以及巨量矿产资源形成的关键信息。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成矿域是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大陆增生区,以晚古生代大规模成矿为显著特色,尤其早二叠世(270~290 Ma)在中亚成矿域西部天山及邻区巨量金、镍爆发性集中成矿作用,造就出世界第二大金成矿省,形成了超过10000 t金,造就出具有世界特色的造山带岩浆型镍矿集区,形成了包括8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在内的东天山、额尔齐斯、北山3个重要镍矿床集中区,镍资源达250万t,是一次全球罕见的金-镍时间耦合重大成矿事件。文章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中亚成矿域西部早二叠世金、镍大规模成矿的时空分布和基本地质特征,探讨了该重大成矿事件的区域动力学背景和可能成矿机制。研究认为,早二叠世金矿床产于天山古缝合带附近的脆/韧性构造变形带,构成独具特色的大陆变形带金成矿系统,已有成矿理论难以涵盖,含碳碎屑岩系、地块抬升导致的大规模区域变质作用、多来源的流体作用、多期构造活化富集、多种因素耦合叠加等,可能是大规模金成矿的关键条件;早二叠世镍矿床沿天山、北山、阿尔泰地区深大断裂附近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线性展布,是全球造山带镍成矿作用最强烈、发现矿床数量最多的地区,俯冲熔/流体的交代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发生高程度部分熔融、区域超壳深断裂为玄武质岩浆提供快速运移的通道、壳源物质加入触发硫化物熔离、硫化物与多幕脉动侵位的岩浆反应是造山带岩浆型镍大规模成矿的关键。整体上,中亚成矿域西部早二叠世金、镍重大成矿事件表现为“时间耦合、西金东镍”的时空格局,但大规模成矿的全球和区域动力学背景、金与镍富集机制及成矿响应机理还是未解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大陆变形带金成矿系统 造山带岩浆型镍成矿系统 重大成矿事件 中亚成矿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龙锡锌矿床锡石和锆石U-Pb年代学:滇东南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 被引量:209
2
作者 刘玉平 李正祥 +5 位作者 李惠民 郭利果 徐伟 叶霖 李朝阳 皮道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7-976,共10页
都龙锡锌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对该矿床的成因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报道了利用锡石和锆石U-Pb法,首次获得的都龙锡锌矿床及相关的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的年龄。其中,锡石TIMS法^(206)Pb/^(23... 都龙锡锌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对该矿床的成因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报道了利用锡石和锆石U-Pb法,首次获得的都龙锡锌矿床及相关的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的年龄。其中,锡石TIMS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9.8±3.2Ma(MSWD=3.16),(238)U/^(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82.0±9.6Ma (MSWD=4.81);隐伏花岗岩的锆石SHRIMP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2.9±1.9Ma(N=10,MSWD=0.71),花岗斑岩的锆石SHRIMP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6.9±1.4Ma(N=9,MSWD=3.70),表明锡(铜)矿化主要与晚白垩世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结合个旧、白牛厂两个超大型矿床和相关花岗岩体的年代学资料,指示滇东南地区于白垩纪存在以锡矿化为特色的大规模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可能与晚中生代以来华南地块岩石圈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锆石 U-PB年龄 白垩纪 成岩-成矿事件 都龙锡-锌矿床 滇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祁昆造山带重要成矿事件与构造响应 被引量:41
3
作者 李文渊 张照伟 +3 位作者 高永宝 谭文娟 姜寒冰 郭周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5-1149,共15页
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作用的秦祁昆造山带,在中国显生宙大陆壳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构造演化复杂,成矿作用多样,古生代及中、新生代为重要成矿时期,并伴有元古宙的重要成矿事件。通过秦祁昆造山带成矿事件的研究,将成矿事... 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作用的秦祁昆造山带,在中国显生宙大陆壳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构造演化复杂,成矿作用多样,古生代及中、新生代为重要成矿时期,并伴有元古宙的重要成矿事件。通过秦祁昆造山带成矿事件的研究,将成矿事件与所处的构造位置紧密联系,发现重要成矿事件均对应特殊的构造响应。其中,西昆仑古元古代塔什库尔干磁铁矿,是一个重要的成"铁"事件;阿尔金与东昆仑构造带交汇的祁漫塔格矿集区是一个重要的构造结,新发现的重要矿产是构造转换、多期次构造作用的产物;祁连山北邻龙首山中产出的金川巨型岩浆铜镍矿床,是元古宙大规模幔源物质上涌的岩浆事件;马元铅锌矿是比较典型的MVT型矿床类型,与秦岭的构造演化历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祁昆造山带 构造演化 构造结 成矿事件 构造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大同地区加里东期成岩、成矿事件:来自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辉钼矿Re-Os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27
4
作者 于晓飞 孙丰月 +5 位作者 李碧乐 丁清峰 陈广俊 丁正江 陈静 霍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70-1778,共9页
大同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与侵入岩有关的铜钼矿点和矿化点,布斯拉津铜钼矿化点是在大同地区新发现的岩浆热液脉状铜钼矿化点。首次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大同地区布斯拉津含矿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和花岗细晶岩进行锆石U-Pb同位... 大同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与侵入岩有关的铜钼矿点和矿化点,布斯拉津铜钼矿化点是在大同地区新发现的岩浆热液脉状铜钼矿化点。首次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大同地区布斯拉津含矿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和花岗细晶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成岩年龄分别为446Ma和449Ma;对辉钼矿中Re-Os同位素进行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435±25Ma,表明大同地区成矿作用略晚于成岩作用,岩浆热液铜钼矿化是加里东中期的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成矿物质来源以壳幔混源为主,成矿作用与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复合演化有关。发生于加里东中期的这一成矿事件,是在俯冲挤压背景下的间歇拉张作用影响下的强烈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辉钼矿RE-OS年龄 加里东期成岩、成矿事件 布斯拉津铜钼矿 西昆仑大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寨凹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熊耳期成矿事件 被引量:12
5
作者 邓小华 姚军明 +1 位作者 李晶 孙亚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39-2746,共8页
河南寨凹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矿带,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脉状钼矿床。9件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介于1603.1±10.8~2031.9±10.2Ma,其中7件样品给出了精确的等时线年龄为1762±31Ma(1σ误差,MSWD=3.6),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 河南寨凹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矿带,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脉状钼矿床。9件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介于1603.1±10.8~2031.9±10.2Ma,其中7件样品给出了精确的等时线年龄为1762±31Ma(1σ误差,MSWD=3.6),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753±26Ma(1σ误差,MSWD=3.2),表明寨凹钼矿形成于古元古代或熊耳期,代表着~1.76Ga左右的钼成矿事件。根据区域地质演化,认为寨凹钼矿形成于与熊耳群弧火山岩建造相当的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背景。寨凹矿床的发现表明,熊耳期成矿事件虽遭受后期多次增生和碰撞造山作用的改造和破坏,但仍可在秦岭造山带最北部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期成矿事件 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寨凹钼矿 东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南地区晋宁晚期铜-金成矿事件的确认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崔建军 曲玮 +6 位作者 高福平 郑光高 赵文平 陈龙耀 李淼 刘林 于新兵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9-674,共16页
汉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西段。目前,在川、陕两省已在该区发现了数十个矿床(点)。其中,广泛分布的铜-金矿床(点)具有热液型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有利,具有寻找大-中型矿床的远景。为了查明这些铜-金矿产资源的形成时代,文章运用LA-ICP... 汉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西段。目前,在川、陕两省已在该区发现了数十个矿床(点)。其中,广泛分布的铜-金矿床(点)具有热液型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有利,具有寻找大-中型矿床的远景。为了查明这些铜-金矿产资源的形成时代,文章运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单矿物^(40)Ar/^(39)Ar法对汉南地区有代表性的矿床(点)进行了成矿年代学研究。其结果显示,潘坝成矿期热液脉的锆石U-Pb年龄为(744±10)Ma,黑云母和钾长石^(40)Ar/^(39)Ar视年龄介于740 Ma^700 Ma之间。元山寺的成矿期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744±4)Ma,等时线年龄为(748±7)Ma。由于本次测试选择了成矿期矿物,其结果可以代表成矿时代。因此,汉南很可能存在晋宁晚期的铜-金成矿事件。根据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笔者认为汉南铜-金矿化(744 Ma)是造山晚期加厚岩石圈下部(山根)拆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40AR/^39AR年代学 晋宁晚期 铜-金成矿事件 汉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部13.3~13.0亿年基性大火成岩省与稀土-铌成矿事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拴宏 赵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50,共17页
在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裂陷槽中元古代沉积地层内有大量辉绿岩床侵位。野外调查及剖面测量结果表明,燕辽地区辉绿岩床累计厚度为50~1 800m,分布面积超过了12万km2。对燕辽地区已发表的18个侵入高于庄组、雾迷山组、铁岭组及下马岭组等不... 在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裂陷槽中元古代沉积地层内有大量辉绿岩床侵位。野外调查及剖面测量结果表明,燕辽地区辉绿岩床累计厚度为50~1 800m,分布面积超过了12万km2。对燕辽地区已发表的18个侵入高于庄组、雾迷山组、铁岭组及下马岭组等不同层位内辉绿岩样品的斜锆石SIMS及TIMS 207Pb/206Pb年龄统计结果表明,这些岩床的侵位年龄变化于1.33~1.30Ga左右,其峰期年龄为1.32Ga,说明这些大规模辉绿岩床侵位于1.32Ga左右。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燕辽辉绿岩具有相似的板内拉斑质地球化学特征。因此,燕辽辉绿岩床构成了一个基性大火成岩省,被命名为燕辽大火成岩省(Yanliao large igneous province)。辉绿岩床与沉积地层接触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燕辽大火成岩省的侵位伴随有前岩浆期抬升,表现为下马岭组与长龙山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抬升开始的时限为1.35~1.34Ga。在全球已经报道的大火成岩省中,燕辽基性大火成岩省在产状、形成时代、岩性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与北澳大利亚McArthur盆地内1.32Ga Derim-Galiwinku基性大火成岩省有明显的相似性,并且这两个地区中元古代沉积地层组合及时代也非常相似,特别是岩床侵入的最顶部层位均为一套以黑色页岩为主的沉积组合(燕辽的下马岭组及北澳大利亚的Roper群Velkerri组)。这种相似性特征结合古地磁资料说明,在哥伦比亚(奴那)超大陆重建中,华北克拉通东北部与北澳大利亚克拉通北部是相邻的,而华北克拉通的燕辽及北澳大利亚克拉通的Derim-Galiwinku大火成岩省可能属于一个被大陆裂解所分开的统一的大火成岩省。以约1.32Ga基性大火成岩省为标志,华北克拉通从哥伦比亚(奴那)超大陆发生了裂解,导致燕辽基性大火成岩省与Derim-Galiwinku基性大火成岩省相分离开。白云鄂博矿区富稀土-铌白云质大理岩野外地质调查、锆石Th-Pb定年及锆石包体及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白云鄂博矿区富稀土-铌白云质大理岩("H8"或菠萝图白云岩)主体是侵位于1.30Ga左右的火成碳酸岩岩床,并且火成碳酸岩的结晶伴随着大规模稀土-铌成矿事件。白云鄂博矿区火成碳酸岩及稀土矿化的形成时代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基性大火成岩省的侵位时代相接近,其形成也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北缘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火成岩省 超大陆重建 大陆裂谷与裂解 火成碳酸岩 稀土成矿事件 华北克拉通 哥伦比亚(奴那)超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三叠纪成矿事件的伸展构造背景:构造岩的 ^(40)Ar- ^(39)Ar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义天 叶会寿 +4 位作者 刘俊辰 郝建瑞 张向卫 郝蛟龙 叶安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19-2430,共12页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同时也是秦岭复合型造山带的北缘组成部分。这里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区域伸展构造背景。此外,越来越多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区内还存在三叠纪...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同时也是秦岭复合型造山带的北缘组成部分。这里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区域伸展构造背景。此外,越来越多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区内还存在三叠纪的成矿事件,发育钼、铅、铀、铌等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小秦岭的南北边缘。目前,对于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研究尚属薄弱,还没有直接对有关的构造变形开展过专题研究。为此,我们对小秦岭金矿田东端边缘的构造带进行构造观察和测量,并采用40 Ar-39 Ar年代学方法厘定变形时限,揭示三叠纪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为深入认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和规律提供构造证据。研究表明,小秦岭金矿田三叠纪成矿事件发生于晚三叠世的伸展构造背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221~216Ma)是在碰撞向后碰撞转折阶段的重力滑脱构造环境中,发育火成碳酸岩型钼铅、铀铌铅多金属矿床;晚期(214~203Ma)是在后碰撞阶段由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拆沉作用等深部过程导致的区域伸展构造环境中,发育石英脉型和斑岩型钼矿床。小秦岭中生代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两期成矿事件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中的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成矿事件 伸展构造背景 构造岩 40 Ar-39 Ar年代学 小秦岭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岩浆岩型金矿的“成矿事件指纹”,预测金成矿远景区
9
作者 张文慧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27-1028,共2页
在中国东南部,中生代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始于中侏罗世早期。至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达到鼎盛,岩浆活动同时伴随着大规模成矿作用。白垩纪时期,华南东部的主要矿床类型是与花岗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和一些斑岩锡矿(毛景文等... 在中国东南部,中生代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始于中侏罗世早期。至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达到鼎盛,岩浆活动同时伴随着大规模成矿作用。白垩纪时期,华南东部的主要矿床类型是与花岗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和一些斑岩锡矿(毛景文等,2009)。但是,由于华南花岗岩—火山岩具幕式多期次产出的特点,成因类型和形成过程错综复杂(徐夕生,2008),加之这一区域地表条件复杂,因此,进行大面积找矿勘探的费用非常巨大。迄今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事件 成矿远景区 中国东南部 岩浆岩 岩浆活动 形成过程 华南花岗岩 锆石 早白垩世 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里伍式铜矿床早石炭世成矿事件——以里伍和中咀矿床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高林 周清 +5 位作者 张惠华 李同柱 马国桃 唐学文 代堰锫 沈战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7-645,共9页
川西里伍式富铜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和松潘-甘孜造山带接合带的江浪穹窿中。矿体大体上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前期的矿床地质特征调查及矿相学研究结果表明,里伍铜矿的矿体至少经历了两期富集过程:早期硫化物构造变形特征明显,成典型... 川西里伍式富铜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和松潘-甘孜造山带接合带的江浪穹窿中。矿体大体上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前期的矿床地质特征调查及矿相学研究结果表明,里伍铜矿的矿体至少经历了两期富集过程:早期硫化物构造变形特征明显,成典型的条带状构造,而晚期的矿化不具变形特征,主要呈块状、团块-浸染状及脉状矿构造叠加改造于前者之上。本文对里伍和中咀矿床中早期条带状黄铜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一个良好的等时线年龄为343±11 Ma(n=4,2σ),初始^(187)Os/^(188)Os比值为~2.37。本文据此认为里伍式富铜矿早期成矿事件始于早石炭世,明显晚于赋矿围岩——元古界里伍岩群,该时期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大陆上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Re-Os定年 成矿事件 里伍式铜矿 江浪穹窿 松潘-甘孜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河台金矿两阶段成矿事件:来自含金石英脉阴极发光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圆元 倪培 +2 位作者 潘君屹 韩亮 丁俊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0-1344,共15页
为进一步厘定广东河台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并深刻揭示其成矿过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SEM-CL)成像技术对河台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进行了世代划分,并对不同世代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研究。通过观察石英的阴极发光图像,将含金... 为进一步厘定广东河台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并深刻揭示其成矿过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SEM-CL)成像技术对河台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进行了世代划分,并对不同世代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研究。通过观察石英的阴极发光图像,将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分为早世代石英(Q1)和晚世代石英(Q2),两世代石英中均可见金矿化。Q1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为3类:Ⅰ_(Q1)型H_(2)O-CO_(2)包裹体、Ⅱ_(Q1)型气液两相富H_(2)O包裹体和Ⅲ_(Q1)型富CO_(2)包裹体,其中Ⅱ_(Q1)、Ⅲ_(Q1)型包裹体可见共生,其均一温度分别为214~349℃(均一到液相)和368~406℃(均一到气相),盐度分别为1.4%~9.2%NaCl_(eqv)和0.8%~3.7%NaCl_(eqv)。Q1中记录的早期成矿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流体特征与造山型金矿相似。Q2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为4类:Ⅰ_(Q2)型H_(2)O-CO_(2)包裹体、Ⅱ_(Q2)型气液两相富H_(2)O包裹体、Ⅲ_(Q2)型富CO_(2)包裹体和Ⅳ_(Q2)型含子晶包裹体,其中Ⅲ_(Q2)、Ⅳ_(Q2)型包裹体密切共生,其盐度分别为0.4%~4.6%NaCl_(eqv)和32.9%~37.4%NaCl_(eqv),均一温度分别为312~398℃(均一到气相)和273~349℃(均一到液相)。Q2中记录的晚期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其流体特征类似一些高温岩浆热液系统。综合前人的年代学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河台金矿经历了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期矿化事件,加里东期形成造山型金矿并在燕山期被岩浆热液作用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台金矿 含金石英脉 阴极发光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两阶段成矿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事件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32
12
作者 柏道远 李彬 +6 位作者 周超 孙骥 魏方辉 曾广乾 姜文 李银敏 蒋启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7-922,共26页
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为一重要的金成矿带,目前关于带内金矿形成的时代背景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床(区)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流体来源、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多方面资料,对带内各主要金矿区的成矿时代逐一进行详细解... 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为一重要的金成矿带,目前关于带内金矿形成的时代背景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床(区)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流体来源、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多方面资料,对带内各主要金矿区的成矿时代逐一进行详细解析,以此为基础重新厘定了区域金矿成矿地质事件及其时代,并探讨了各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初步形成以下认识。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主要发生了加里东期、印支晚期和燕山期等3期金成矿事件。加里东期金矿成矿年代为430~410 Ma(志留纪后期),产于同期雪峰冲断带的中段-西南段和东段东部、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的东北部等3个地区,各区赋矿地层分别为板溪群、冷家溪群、冷家溪群,前两个地区的成矿与加里东运动变质变形和构造活化作用有关,后一个地区的成矿与志留纪后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提供热能和流体有关。印支晚期金矿成矿年代为227~202 Ma(晚三叠世),主要分布于同期雪峰冲断带东南缘构造岩浆隆起带,与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的热能和热液驱动有关。燕山期金矿成矿年代为152~130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主要分布于同期雪峰冲断带东南部构造岩浆隆起带的东部,与伸展环境下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成矿事件 加里东期 印支晚期 燕山期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司徒铺钨矿床年代学研究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13
作者 胡阿香 彭建堂 +1 位作者 索梦颖 夏侯立超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0-1976,共17页
沩山岩体是江南造山带中段出露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体之一,分布于该岩体中的司徒铺钨矿床为一典型的云英岩型钨矿床。尽管该矿发现较早,但研究程度偏低,其成岩、成矿时间缺乏精确制约,钨矿床与赋矿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其成矿作用与... 沩山岩体是江南造山带中段出露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体之一,分布于该岩体中的司徒铺钨矿床为一典型的云英岩型钨矿床。尽管该矿发现较早,但研究程度偏低,其成岩、成矿时间缺乏精确制约,钨矿床与赋矿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其成矿作用与区域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也缺乏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LA-ICP-MS原位分析手段,对该矿区花岗岩中的锆石和云英岩中的锡石分别进行了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首次获得该矿区成岩、成矿的精确年龄数据。研究表明,司徒铺矿区赋矿花岗岩的侵位时间为210.8±0.8Ma和210.6±1.9Ma,司徒铺钨矿床形成年龄为202.2±2.6Ma和206.2±1.8Ma。尽管本次获得的钨成矿时间稍晚于矿区花岗岩的侵位时间,成岩、成矿存在时差,但本次获得的成矿年龄与区域上部分金钨矿床的形成时间相当吻合。江南造山带中段印支期花岗岩均是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其形成时间主要集中在209~225Ma;该区存在区域性的印支期成矿作用,这些印支期花岗岩为中等分异、中等还原性侵入岩,钨矿找矿潜力巨大。钨成矿作用在整个江南造山带都普遍存在,江南钨矿带应延伸至其中段和西段,且成矿时代和元素组合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U-Pb定年 印支期成矿 成矿事件 司徒铺矿床 江南造山带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地质事件与大规模沉积成矿作用(代序言)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远生 周琦 +1 位作者 张连昌 余文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7-811,共5页
沉积矿产是形成于沉积盆地或陆表,通过机械、化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等作用形成的具有工业元素异常或超常富集且可供人类利用与开采的工业矿物或岩石等。多数沉积矿产的形成代表着一种成矿事件。这种成矿事件通常与全球或巨域(地理上洲际... 沉积矿产是形成于沉积盆地或陆表,通过机械、化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等作用形成的具有工业元素异常或超常富集且可供人类利用与开采的工业矿物或岩石等。多数沉积矿产的形成代表着一种成矿事件。这种成矿事件通常与全球或巨域(地理上洲际的、地质上板块或板块之间的)重大地质事件密切相关或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地质事件 成矿事件 沉积矿产 沉积盆地 工业矿物 成矿作用 超常富集 元素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地质事件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陆松年 李怀坤 李惠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35-342,共8页
成矿事件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成矿事件时间维的确定,对于矿床成因、成矿作用与其它异常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于找矿勘探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讨论了各种常用测年方法(如R... 成矿事件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成矿事件时间维的确定,对于矿床成因、成矿作用与其它异常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于找矿勘探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讨论了各种常用测年方法(如RbSr、SmNd等时线法和UPb法等)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介绍了测年方法(尤其是与成矿事件年代学研究有关的测年方法)的新进展。结合国内外典型研究事例分析,比较了成矿事件的直接测年和间接测年方法,强调应在扎实的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元同位素体系对成矿事件进行年代学研究。最后讨论了成矿事件与其它异常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并指出应加强成矿事件与大陆聚散旋回的时间耦合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事件 同位素年代学 矿床成矿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成矿地质事件纲要 被引量:22
16
作者 柏道远 唐分配 +3 位作者 李彬 曾广乾 李银敏 姜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80,共30页
【研究目的】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及成因类型繁多,但对各类矿产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尚缺乏系统归纳和总结。【研究方法】本文在既有区域矿产资料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湖南省成... 【研究目的】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及成因类型繁多,但对各类矿产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尚缺乏系统归纳和总结。【研究方法】本文在既有区域矿产资料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湖南省成矿地质事件及各期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矿床成因、矿产发育和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探讨和总结。【研究结果】湖南省自早至晚发生过22期主要成矿地质事件,具体包括:雪峰期(板溪期)马底驿期沉积型锰矿,早南华世富禄期沉积型铁矿(叠加后期改造),中南华世大塘坡期沉积型锰矿,早震旦世陡山沱期磷矿,早寒武世牛蹄塘期钒多金属矿、重晶石矿、石煤矿,中—晚奥陶世沉积型锰矿,震旦纪—奥陶纪灰岩矿、白云岩矿、玉石矿等非金属矿产,志留纪内生热液矿床,中泥盆世棋梓桥期沉积型(叠加后期改造)锰矿,晚泥盆世宁乡式铁矿,早石炭世测水期煤矿,早石炭世梓门桥期膏盐矿,中二叠世梁山期煤矿,中二叠世孤峰期(茅口晚期)沉积型锰矿,晚二叠世龙潭期煤矿,泥盆纪—早三叠世灰岩、白云岩、砂岩、黏土等非金属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煤矿,晚三叠世内生热液矿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内生热液及岩浆矿床,晚白垩世沉积-改造型铜矿,古近纪膏盐矿,第四纪黏土矿、稀土矿、砂锡矿、独居石多金属矿、金刚石矿。【结论】志留纪(加里东期)内生热液成矿、晚三叠世(印支晚期)内生热液成矿、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中晚燕山期)内生热液及岩浆成矿等3期主要内生成矿事件的矿床分布明显受同期构造格局控制;南华纪铁锰沉积成矿、震旦纪—早奥陶世多矿种沉积成矿、泥盆纪—早三叠世多矿种沉积成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煤层沉积成矿、白垩纪—古近纪铜和膏盐沉积成矿等外生成矿事件的矿床分布受同期构造古地理控制。本文以成矿地质事件为线索,较全面反映了湖南省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成矿地质规律,对区域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事件 时代背景 内生成矿 外生成矿 构造格局 构造古地理 矿产勘查工程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矿集区成矿地质事件研究和填图方法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古贤 韦昌山 +2 位作者 邓军 倪师军 李晓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8-455,共8页
针对中等尺度范围(或中等比例尺)区域成矿潜力和已知矿山的深部及外围资源评价等问题,试图用成矿地质事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成矿地质事件评价方法,就是在恢复矿床形成过程并建立成矿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矿源岩系的构造变形岩相形迹追... 针对中等尺度范围(或中等比例尺)区域成矿潜力和已知矿山的深部及外围资源评价等问题,试图用成矿地质事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成矿地质事件评价方法,就是在恢复矿床形成过程并建立成矿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矿源岩系的构造变形岩相形迹追索来恢复与成矿有重要意义的地质事件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在这一系列地质事件中成矿物质的分布规律和逐步富集成矿的标志及程度,并用以进一步探索、指导区域资源潜力评价和填图找矿的方法。应用这一思路对南岭中段锡多金属矿和胶东矿集区金矿进行了区域成矿地质事件研究和地质填(编)图方法的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事件 区域资源潜力评价 填图找矿 矿山密集区 矿源岩系(序)列 构造变形岩相形迹 矿化趋势度(M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文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55-3273,共19页
前人关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在古特提斯特定的演化阶段和相对发育空间范围的研究基础上,从区域成矿学的视角,依据青藏高原北部及邻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成矿事实,提出古特提斯洋发育南、北两分支。... 前人关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在古特提斯特定的演化阶段和相对发育空间范围的研究基础上,从区域成矿学的视角,依据青藏高原北部及邻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成矿事实,提出古特提斯洋发育南、北两分支。北支位于康西瓦-阿尼玛卿-勉略缝合带和西金乌兰-金沙江-甘孜-理塘缝合带之间,是古特提斯主洋。它向北低角度洋-陆俯冲形成类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在阿尼玛卿缝合带和昆仑、西秦岭造山带中分布了众多的内生金属矿床;向南高角度洋-洋俯冲,形成了类马里亚纳型的沟-弧-盆体系。在南、北羌塘之间发育的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代表了古特提斯洋南支,即为弧后扩张的结果。本文通过讨论古特提斯洋开启—闭合时限及古特提斯的构造旋回演化过程,将古特提斯成矿作用划分为与离散有关和聚敛有关的两大类。前者以早泥盆世的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泥盆纪西成厂坝超大型Sedex型铅锌矿床、晚石炭世玛尔坎苏大型沉积型菱锰矿床和早二叠世德尔尼大型塞浦路斯型VMS铜钴矿床等为代表;后者以众多的中—小型晚二叠世—三叠纪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VMS型多金属矿床、陆源火山岩型铅锌矿床为代表,特别是东昆仑、西秦岭的三叠纪超大型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出露于巴颜喀拉地体东、西两端的晚三叠世甲基卡、大红柳滩超大型伟晶岩型锂铍矿田为代表。大规模成矿事件是构造转换过程物质循环和元素重组的结果,古特提斯构造旋回开启的裂解事件,对应于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古特提斯洋闭合以及其后印支期陆-陆碰撞及后碰撞伸展造山运动,造就了西昆仑-松潘甘孜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成矿带。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系统研究有待加强,这将有利于指导青藏高原北部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洋 构造演化 成矿事件 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 伟晶岩型锂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区域成矿规律及其与重大成矿地质事件之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维成 董晨 +3 位作者 董王仓 周小康 陈亚伟 朱雪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83,共19页
陕西横跨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曾历经前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和陆内造山等三大构造-成矿演化阶段、8个构造-成矿期和8次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形成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等四大类135种矿产2000余处矿产地。本文在建立涵盖陕西固体及非固体矿... 陕西横跨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曾历经前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和陆内造山等三大构造-成矿演化阶段、8个构造-成矿期和8次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形成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等四大类135种矿产2000余处矿产地。本文在建立涵盖陕西固体及非固体矿产矿床类型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总结了矿产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由早到晚分出8个构造-成矿期;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丛聚性,由北到南划出12个矿集区。矿集区与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密切相关,根据二者的时空关系,划分出单一型、耦合型、叠加型和复合型4种类型矿集区。矿集区的矿产种类、规模大小,一般与其所发生的成矿地质事件的性质和频次有关。叠加型矿集区比单一型矿集区更具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类型 矿产时空分布 成矿地质事件 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石炭纪-二叠纪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对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大地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20
20
作者 肖文交 韩春明 +8 位作者 袁超 陈汉林 孙敏 林寿发 厉子龙 毛启贵 张继恩 孙枢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2-1076,共15页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2)北疆发育的石炭纪(-二叠世)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d玄武质岩组合、阿拉斯加型基性-超基性杂岩和大量的与俯冲相关的钙碱性岩浆活动与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3)天山晚石炭世晚期蛇绿岩与岛弧火山岩等。结合北疆地区相关的前陆盆地发育不明显、碰撞型花岗岩欠发育与大量发育平行造山带大型走滑构造等现象,可以认为新疆北部在石炭纪-二叠纪挤压-伸展-走滑并存,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活跃。这些新进展表明新疆北部在晚石炭世-二叠纪可能仍存在活动陆缘,因此,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复杂增生造山作用最后延至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石炭纪-二叠世构造-成矿事件 古亚洲洋构造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