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的拉沙山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及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王杨 穆云飞 +6 位作者 孙旭辉 刘雪婷 宋正华 杨贵伟 李延鹏 黄志旁 肖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80-5293,共14页
土壤生态系统被誉为是生物圈的能量储存介质,稳定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但系统内部各种生物作用和复杂过程很难直接观测,很难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评价其稳定性。近年来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作为... 土壤生态系统被誉为是生物圈的能量储存介质,稳定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但系统内部各种生物作用和复杂过程很难直接观测,很难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评价其稳定性。近年来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示类群被广泛认可和利用,拟通过拉沙山区域13个固定大样地中的52个样方的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对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的可行性进行验证。采用宏基因技术共获取线虫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 ASV)963个,隶属于2纲10目41科67属,群落结构以食细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类线虫为主,群落以K—策略者(c-p 3—5)生活类群为主导。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的成熟度指数均值为3.24±0.32,评价结果认为拉沙山区域土壤生态系统整体较为稳定,且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在空间上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通过利用样地监测获得的人为干扰强度与利用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所评价出的结果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表明稳定性较低的样地其人类活动干扰也较大;同时对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的评价结果与样地地表生态系统现状验证结果显示,在中海拔的区域主要因其河谷较深,同时两侧山体陡峭且时有塌方发生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不稳定且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偏低,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表生境状态相符,所以利用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评价区域大样地是可行的,该研究为未来区域的土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完善提供了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沙山区域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成熟度指数 生态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度指数对不同品种橄榄油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及风味属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吕孝飞 马君义 +5 位作者 郭俊炜 杨立华 任晓霞 雍巧宁 孔维宝 邓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5,共8页
以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研究所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城固32号’和‘莱星’油橄榄果为原料提取橄榄油,运用GC-MS、HPLC和E-Nose对不同品种与不同成熟度指数的橄榄油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及风味属性进行检测分析,以探究成熟度指数与不同品种橄... 以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研究所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城固32号’和‘莱星’油橄榄果为原料提取橄榄油,运用GC-MS、HPLC和E-Nose对不同品种与不同成熟度指数的橄榄油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及风味属性进行检测分析,以探究成熟度指数与不同品种橄榄油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指数的增大,‘城固32号’橄榄油中的硬脂酸、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和油酸/亚油酸值呈下降趋势,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呈上升趋势,‘莱星’橄榄油中油酸和UFA含量及MUFA/PUFA和油酸/亚油酸值呈上升趋势,而亚油酸、亚麻酸和SFA含量呈下降趋势;油酸/亚油酸和MUFA/PUFA值在2个品种间存在差异,可作为鉴别‘城固32号’和‘莱星’橄榄油的依据;2个品种橄榄油中酪醇和总酚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香草酸和木犀草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羟基酪醇含量在‘城固32号’中总体逐渐减少,在‘莱星’中总体逐渐增加,木犀草苷含量在2个品种中保持稳定;风味物质的E-Nose信号响应值在2个品种中均显著减小。利用橄榄油中脂肪酸和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含量以及风味属性的信号响应值差异结合主成分(PCA)分析可有效鉴别和区分不同成熟度指数的‘城固32号’和‘莱星’橄榄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成熟度指数 脂肪酸 酚类化合物 风味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多品种玉米成熟度监测 被引量:13
3
作者 姜友谊 刘博伟 +6 位作者 张成健 赵丹 陈日强 徐波 龙慧灵 杨贵军 杨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4-91,共8页
基于遥感监测多品种玉米成熟度进而掌握最佳收获时机,对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该研究在玉米成熟阶段获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同步采集叶片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籽粒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M)、乳线占比(proportion ... 基于遥感监测多品种玉米成熟度进而掌握最佳收获时机,对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该研究在玉米成熟阶段获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同步采集叶片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籽粒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M)、乳线占比(proportion of milk line,P)等地面实测数据,以此构建玉米成熟度指数(maize maturity index,MMI),从而定量表征玉米成熟度。通过MMI与植被指数构建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验证MMI适用性,并分析无人机遥感对不同品种玉米成熟度的监测精度。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玉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籽粒含水率、乳线占比的变化速率均存在差异。2)MMI与所选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均可达到0.01显著水平,其中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转换叶绿素吸收率(transformed chlorophyll absorbtion ratio index,TCAR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均为0.87。3)该研究基于不同组合的数据集进行了模型验证,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对MMI的估测精度最高,测试集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为0.84,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8.77%,标准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d error,nRMSE)为12.05%。此外,随机森林模型对不同品种MMI的估测精度较好,京九青贮16精度最优,其R^(2)、RMSE、nRMSE为0.76、10.67%、15.88%,模型精度证明了可以利用无人机平台对不同品种玉米成熟度进行监测。研究结果可为多光谱无人机实时监测农田多品种玉米成熟度的动态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影像 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 植被指数 玉米成熟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减排整体成熟度及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0,共8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距离协调度模型,选取产值碳排放强度、能耗碳排放强度和产值能耗强度指标作为碳排放成熟度的基础测算指标,构建了碳减排发展度、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指数。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数据,从分省份和整体...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距离协调度模型,选取产值碳排放强度、能耗碳排放强度和产值能耗强度指标作为碳排放成熟度的基础测算指标,构建了碳减排发展度、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指数。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数据,从分省份和整体两方面对中国碳减排成熟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省份碳减排三个相对指数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区域整体水平普遍高于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区域,西部区域碳减排相对指数平均水平较低,各省份相对发展度指数普遍高于相对协调度指数。中国碳减排整体发展度指数水平高于协调度水平和协调发展度水平,协调度指数对协调发展度指数具有较大影响力,整体协调发展度水平提升主要受制于产值能耗强度和能耗碳排放强度协调水平。针对研究结果,应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依靠技术创新驱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低碳能源高效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成熟度指数 相对发展指数 相对协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士苹果采收成熟度光谱无损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娟 全朋坤 +3 位作者 马敏娟 李磊 何东健 张海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7-354,共8页
针对苹果采收成熟度不一,导致果品贮藏品质不佳、病害率高等问题,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和成熟度评价指数建立快速无损判别采收成熟度的分类模型。根据盛花期后的发育时间,采集了3种成熟阶段(八成熟、九成熟和十成熟)样品的光谱信息。光... 针对苹果采收成熟度不一,导致果品贮藏品质不佳、病害率高等问题,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和成熟度评价指数建立快速无损判别采收成熟度的分类模型。根据盛花期后的发育时间,采集了3种成熟阶段(八成熟、九成熟和十成熟)样品的光谱信息。光谱预处理后通过"二审"回收算子法剔除异常样本,随机蛙跳(RF)算法提取特征变量,建立成熟度评价指数SIQI和综合评价指标FQI的偏最小二乘(PLSR)模型,SIQI指数和FQI指数的预测相关系数R为0. 938和0. 917。建立极限学习机(ELM)和支持向量回归(SVR)分类模型,并与2种成熟度评价指数结合SVR建立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对比4种分类结果发现,基于SIQI+SVR构建的分类结果最好,优于直接分类模型,分类准确率为85. 71%。试验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成熟度评价指数可实现苹果成熟度分类,为后续采收成熟度的无损检测设备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采收成熟 分类模型 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 成熟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采收时的成熟度对熟化的影响
6
作者 A.P.Medlicott 董建华 王秉忠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89年第4期17-20,27,共5页
汤米·阿特金斯芒果(Mangifera indica L.)采收时的成熟度对在25℃下熟化的果实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在成熟和半成熟阶段采收的果实熟化后品质优良。但未成熟的果实,熟化时没有大的变化。用每升含有1.0毫升乙烯或乙炔的气体处理,能促... 汤米·阿特金斯芒果(Mangifera indica L.)采收时的成熟度对在25℃下熟化的果实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在成熟和半成熟阶段采收的果实熟化后品质优良。但未成熟的果实,熟化时没有大的变化。用每升含有1.0毫升乙烯或乙炔的气体处理,能促进所有三种不同成熟阶段的芒果熟化,但未成熟的果不能完全熟化。当不用乙烯或乙炔处理时,成熟果比半成熟和未成熟果熟化快。在四周内陆续采收的果实,其熟化速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高。看来,乙炔处理对较早采收的果实卓有成效,但对较晚采收果实效应较差。为避免采收未成熟果,并用每升含有1.0毫升乙烯或乙炔的气体在25℃下处理24小时,以诱导全部果实同时熟化,改进果实品质,并可能提供大量的熟化芒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指数 果实软化 熟化过程 成熟 芒果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果实品质 乙炔 乙烯 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榨橄榄油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随油橄榄果生长发育的累积变化
7
作者 张宏杰 马君义 +3 位作者 吕孝飞 缪欣 郭俊炜 邓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3,共6页
旨在为甘肃陇南橄榄油的质量评价和油橄榄鲜果采收时间提供指导,探究了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VOO)中多酚类化合物(PPs)随油橄榄果生长发育的累积变化。以甘肃陇南不同成熟度的8个品种油橄榄鲜果为原料,采用压榨法获得VOO,利用反相高效液... 旨在为甘肃陇南橄榄油的质量评价和油橄榄鲜果采收时间提供指导,探究了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VOO)中多酚类化合物(PPs)随油橄榄果生长发育的累积变化。以甘肃陇南不同成熟度的8个品种油橄榄鲜果为原料,采用压榨法获得VOO,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VOO中的9种PPs含量。结果表明:VOO中总多酚的含量主要由酪醇和橄榄苦苷决定,橄榄苦苷是含量最高的PPs,且其含量随油橄榄果成熟度指数(MI)变化最明显;VOO中木犀草苷含量均较低,阿魏酸和芹菜素仅在个别品种中检测到,芦丁在所测油品中均未检测到;‘阿斯’‘鄂植8号’‘中山24号’和‘佛奥’4个品种VOO的PPs评估数据表现良好,分别在MI为0~1.0、2.0~4.0、0~2.0和5.0~7.0表现最佳,建议这4个品种油橄榄鲜果的采收时间分别为9月下旬、11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及11月下旬,而‘切姆拉尔’VOO在PPs种类和总含量等评估数据中表现不佳。综上,可以依据不同MI的油橄榄鲜果制备的VOO中多酚含量,尤其是酪醇和橄榄苦苷含量,确定不同品种油橄榄鲜果的采收时间,并进行VOO的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榨橄榄油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酚类化合物 成熟度指数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防颗粒剂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立杰 梁文举 +2 位作者 段玉玺 栾军波 李琪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1-256,共6页
针对大豆生长期内土壤线虫的变化 ,利用自行研制的生防颗粒剂豆丰一号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共鉴定出 5目 14科的土壤线虫 ,其中植物寄生线虫是大豆根际土壤线虫的优势营养类群。与对照相比 ,生防颗粒剂... 针对大豆生长期内土壤线虫的变化 ,利用自行研制的生防颗粒剂豆丰一号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共鉴定出 5目 14科的土壤线虫 ,其中植物寄生线虫是大豆根际土壤线虫的优势营养类群。与对照相比 ,生防颗粒剂处理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抑制了土壤线虫总量和植物寄生线虫群体数量 ,但在大豆生育末期促进了食细菌线虫和杂食 -捕食性营养类群的增加。应用多样性指数H′、成熟度指数MI、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SR、优势度指数l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分析比较了处理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 ,其中 ,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和成熟度指数MI较好的反映了生防颗粒剂的施用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颗粒剂 大豆 土壤 线虫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生育期 丰富指数 成熟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均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程家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25-1833,共9页
依据1997-2000年在东海(26°00′-33°00′N、120°30′-128°00′E)进行的4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量化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于其种群成熟... 依据1997-2000年在东海(26°00′-33°00′N、120°30′-128°00′E)进行的4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量化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于其种群成熟度指数(PMI)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东海均有分布;秋季PMI值最高,春季最低;4个季节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分布范围均较广,主要集中在东海外海受台湾暖流和黑潮控制的水域。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环境适应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其分布的底温范围为:春季14.70-18.30℃、夏季13.18-20.91℃、秋季13.96-24.67℃、冬季14.33-19.75℃。底盐范围为:春季29.52-34.63、夏季31.57-34.27、秋季32.26-34.72、冬季34.25-34.70。水深范围为:春季55-179m,夏季43-176m、秋季40-184m、冬季79-152m。综上所述,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时空分布具有广范围、多季度的特点,这种分布特征可有效降低其幼体间的种间竞争,为确保其种群繁衍提供有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生殖群体 太平洋褶柔鱼 广义相加模型 种群成熟度指数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始面貌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建军 刘池阳 +3 位作者 姚亚明 陈建中 何明喜 余培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8-525,共8页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盆地残留中生代地层岩石特征分析,物源区位于盆地北部,碎屑由北向南搬运,在北部为粗碎屑堆积,南部为细碎屑堆积;盆地北部为辫状河相沉积,南部为滨浅湖相—辫状河相沉积;在盆地北部南天山山前和南部...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盆地残留中生代地层岩石特征分析,物源区位于盆地北部,碎屑由北向南搬运,在北部为粗碎屑堆积,南部为细碎屑堆积;盆地北部为辫状河相沉积,南部为滨浅湖相—辫状河相沉积;在盆地北部南天山山前和南部库鲁克塔格山上,现今仍残留有侏罗纪地层;这些都显示盆地原始沉积面貌比现今盆地要广。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显示焉耆盆地周邻山体于早白垩世中期隆升,早白垩世中期之前焉耆盆地与尤尔都斯、库车和库米什盆地在中生代是相连通的,为塔里木大型盆地的北部,晚白垩世大型盆地开始解体,焉耆盆地与这三个地区被分隔成彼此独立的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砾碎屑百分比 成熟度指数 重矿物稳定系数 原始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思亮 刘必林 +3 位作者 陈新军 马金 曹杰 张广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5,共7页
根据2007年7—10月西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1342尾柔鱼样本,分析其性腺成熟度和性腺成熟度指数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总性别比均接近1:1,性成熟个体的雌性比例小于雄性,说明雄性繁殖期较长,性成熟较早。性成熟个体比... 根据2007年7—10月西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1342尾柔鱼样本,分析其性腺成熟度和性腺成熟度指数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总性别比均接近1:1,性成熟个体的雌性比例小于雄性,说明雄性繁殖期较长,性成熟较早。性成熟个体比例的动态变化表明,9月底雌性达到性成熟高峰。8—10月胴长组成出现双峰结构,对应于未成熟、性成熟个体,同时存在少量繁殖后雌性个体。渔获组成表明,捕获样本中存在较大胴长的秋季产卵群体和个体较小的冬春生产卵群体。雌、雄柔鱼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33.17cm和29.90cm。性腺成熟度指数(GSI)与胴长之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雌性GSI=0.0093ML+0.0084;雄性GSI=0.15ML-3.313),这也说明雄性性腺发育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繁殖生物学 西北太平洋 成熟 性腺成熟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储层岩性岩相类型及解释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赖锦 王贵文 郑懿琼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33-37,共5页
储层岩性识别和岩相划分一直是地质学家所关注的问题,现今油气勘探目标以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为主,因此储层岩性岩相的精细描述和刻画显得尤为重要。文中以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为例,综合利用钻井岩心、普通薄片、铸... 储层岩性识别和岩相划分一直是地质学家所关注的问题,现今油气勘探目标以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为主,因此储层岩性岩相的精细描述和刻画显得尤为重要。文中以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为例,综合利用钻井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和测井曲线等资料,将须二段储层岩性岩相类型划分出河口坝中—细砂岩相、水下分流河道中—细砂岩相、水下分流间湾泥岩相,并利用对岩性岩相较敏感的参数———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来定量表征不同岩性岩相类型。结果表明,河口坝中砂岩、水下分流河道中砂岩相砂体储集物性最好,不同岩性岩相类型储集层由于碎屑组分及粒度的差异影响其成岩作用类型,岩性岩相研究可为后期成岩相及优质储集体预测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岩相 成分成熟度指数 中值 解释方法 蓬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海域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颜云榕 邱星宇 +4 位作者 张丽姿 钟亚娜 周倍合 招春旭 李忠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7,共8页
【目的】研究南沙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四个季节繁殖力、性腺成熟度、性成熟比例及卵径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2018年灯光罩网作业渔船在我国南海南沙海域捕获的907尾鸢乌贼样本,通过测量胴长、体质量、性腺成熟度... 【目的】研究南沙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四个季节繁殖力、性腺成熟度、性成熟比例及卵径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2018年灯光罩网作业渔船在我国南海南沙海域捕获的907尾鸢乌贼样本,通过测量胴长、体质量、性腺成熟度、性腺质量、卵粒数,研究鸢乌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变化规律。【结果】鸢乌贼胴长为45~165 mm,体质量为2.52~193.02 g;冬季雌雄比最高(1.23),夏季雌雄比最低(0.51);鸢乌贼个体性成熟比例较高季节分别为春季(53.3%)和冬季(48.4%);雌性个体性成熟度指数值最高为春季(1.27),最低为冬季(0.75),雄性个体性成熟度指数全年变化不明显;鸢乌贼潜在繁殖力为1802~64627粒,相对繁殖力为66.6~990.0粒·g^(-1),胴长与潜在繁殖力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卵细胞长径为0.12~1.73 mm,平均(0.68±0.23)mm,短径为0.08~1.30 mm,平均(0.47±0.20)mm。【结论】2018年鸢乌贼繁殖高峰期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卵径大小与个体生长发育关系不明显,繁殖策略存在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繁殖力 卵径 成熟度指数 南沙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焉耆盆地早侏罗世八道湾期原始沉积边界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建军 刘池洋 +3 位作者 杨兴科 陈建荣 孟献海 韩鹏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06-514,共9页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野外调研及地层岩石化学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其物源区位于盆地北部,碎屑由北向南搬运,在北部为粗碎屑堆积,南部为细碎屑堆积;盆地北部为辫状河相沉积,南部为滨浅湖相沉积;最新...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野外调研及地层岩石化学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其物源区位于盆地北部,碎屑由北向南搬运,在北部为粗碎屑堆积,南部为细碎屑堆积;盆地北部为辫状河相沉积,南部为滨浅湖相沉积;最新完成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显示西、南、北缘山体隆升较晚;在盆地周缘山体上,现今仍残留有侏罗纪地层;这都显示盆地原始沉积边界比现今盆地要广。通过以上分析及与库车盆地对比发现,两者于八道湾期是相连通的,为塔里木大型盆地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含砾碎屑百分比 成熟度指数 重矿物稳定系数 磷灰石裂变径迹 盆地原始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东地区玉米田土壤线虫营养与生活史类群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兰 相吉山 +2 位作者 张艾明 王永 杨晓龙 《土壤与作物》 2017年第3期185-191,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玉米田覆膜后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对覆膜和未覆膜玉米田土壤线虫群落的营养类群和生活史类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土壤中相对多度≥10%的属有巴兹尔属(Basiria)、真滑刃属(Aphelenchus)、丝尾垫刃属... 为进一步了解玉米田覆膜后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对覆膜和未覆膜玉米田土壤线虫群落的营养类群和生活史类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土壤中相对多度≥10%的属有巴兹尔属(Basiria)、真滑刃属(Aphelenchus)、丝尾垫刃属(Filenchus)、垫咽属(Tylencholaimus)、拟丽突属(Acrobeloides)和丽突属(Acrobeles),不同处理中土壤线虫个体数的顺序为覆膜1年>未覆膜>覆膜4年。覆膜处理影响了土壤线虫的营养类群和生活史类群的个体数和相对丰度,连续覆膜4年食真菌线虫、食细菌线虫和植物寄生线虫的个体数量均显著降低,捕食-杂食线虫数量稳定但相对丰度却显著增加;覆膜种植玉米4年后c-p2类群数量和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而c-p4类群却显著增加。不同处理间F/B和NCR值无显著差异,但土壤分解主要依靠细菌分解途径。MI、MI2-5、MMI、MMI2-5和PPI指数在覆膜4年的处理中均显著增加,连续覆膜4年的玉米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因此,线虫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对玉米田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营养类群 c-p类群 成熟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籽的发育
16
作者 朱永兴 《中国茶叶》 2003年第4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茶籽 发育 种子成熟度指数 种子收获期 种子发芽率 种子活力 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