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典型焦煤在热解和成焦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形貌变化规律
1
作者
王旭
甘秀石
+9 位作者
候士彬
周琦
王岩
武吉
王超
朱庆庙
赵振兴
刘福军
裴贤丰
赵奇
《煤质技术》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研究典型焦煤在热解和成焦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形貌变化规律,对于揭示炼焦煤成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煤岩学分析方法研究4种焦煤在镜质体反射率及其分布规律、显微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性,利用吉氏流动度研究热解温度对炼焦煤胶质体流动性...
研究典型焦煤在热解和成焦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形貌变化规律,对于揭示炼焦煤成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煤岩学分析方法研究4种焦煤在镜质体反射率及其分布规律、显微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性,利用吉氏流动度研究热解温度对炼焦煤胶质体流动性的影响,利用坩埚焦实验和电镜研究热解温度对热解固体产物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焦煤的基础煤质特性有较大差异,常规指标与焦炭质量的相关性不太显著;JM-4镜质组含量最低,其与JM-2同属于低镜质组煤,JM-1和JM-3属于中镜质组煤;JM-2和JM-3对应胶质体的流动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增长迅速,且胶质体的流动性大小基本一致,而相同温度下JM-1对应的流动性最小;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JM-1所得热解产物的孔隙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胶质体达到最大流动度时所对应的颗粒孔隙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焦煤
镜质体反射率
胶质体流动性
表面形貌
热解
成焦过程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添加贫煤对配合煤成焦过程及焦炭性能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瑞
刘丹丹
+4 位作者
郭江
崔贝贝
申岩峰
王美君
常丽萍
《煤质技术》
2022年第6期1-9,共9页
在配煤炼焦过程中增加高硫肥煤及弱黏结性煤的配比,可有效保护稀缺优质炼焦煤以及作为扩展炼焦煤资源范围的有效手段。为探究不同高硫肥煤与高煤阶弱黏煤的配煤成焦能力,通过不同比例肥煤与贫煤的配合,采用坩埚焦进行焦炭质量评价,分析...
在配煤炼焦过程中增加高硫肥煤及弱黏结性煤的配比,可有效保护稀缺优质炼焦煤以及作为扩展炼焦煤资源范围的有效手段。为探究不同高硫肥煤与高煤阶弱黏煤的配煤成焦能力,通过不同比例肥煤与贫煤的配合,采用坩埚焦进行焦炭质量评价,分析不同配比所得焦炭的粒焦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并对焦样进行化学结构及孔结构分析,深度探究高硫肥煤与贫煤炭化后所得焦样的质量及其性能影响机制,以期为工业配煤方案中尽可能地利用高硫肥煤与贫煤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对2种高硫肥煤(FM1、FM2)与1种贫煤(PM)进行化学结构及热解特性分析,根据黏结指数确定肥煤与贫煤的配比程度;再针对不同配比煤样分别进行实验室坩埚焦炭化实验,并对所得焦样进行冷、热态性能及化学结构和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硫肥煤中配入贫煤比例的增加,其焦产率呈现上升趋势;FM1∶PM的质量比为6∶4时,粒焦反应性相对于单种肥煤焦改善较多,粒焦反应性、反应后强度分别相应提高了10.49%、8.98%;对于FM2肥煤,随着贫煤的配比增加,反应性变化不明显,但FM2焦样本身的反应性较低,在4∶6时粒焦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也相对较好。FM1、FM2与PM的质量比分别在6∶4、4∶6时的2个配煤焦样,其大芳香环结构比例相对较高、孔隙率低、焦炭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性能
影响机制
贫煤
成焦过程
高硫肥煤
坩埚焦
粒焦反应性
反应后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韩艳伟
程欢
+5 位作者
杨庆彬
梁英华
闫立强
于东声
史春雷
田鑫
《煤质技术》
2022年第2期8-14,共7页
炼焦煤在热塑性阶段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剧烈变化从而影响焦炭质量,因此深入探究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对于阐明结焦机制、指导配煤炼焦、生产高质量的焦炭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
炼焦煤在热塑性阶段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剧烈变化从而影响焦炭质量,因此深入探究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对于阐明结焦机制、指导配煤炼焦、生产高质量的焦炭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过程,综述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表明煤—焦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变化会影响宏观热塑性,而焦炭模型的建立有利于从微观角度认识焦炭的宏观性质。通过综述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可得出如下结论:宏观热塑性与煤、焦微观物理化学结构的转变过程密切相关,即其与矿物质、预热速率、煤岩组成以及炼焦煤本身的结构有关;炼焦煤在成焦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变化,热塑性阶段孔隙率总体呈现出减小—上升—再减小的过程,芳烃缩合度不断上升,脂肪族碳氢含量不断下降,且炼焦煤性质和炼焦工艺也会对与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的转变过程造成影响;焦炭结构的形成与煤—焦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有关。目前对于煤—焦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具有一定认知,但煤成焦过程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的动态过程,而大多数研究只针对其中1个维度进行研究,在全面模拟成焦过程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微观结构
演变规律
成焦过程
热塑性
物理化学结构
焦炭模型
预热速率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焦煤在热解和成焦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形貌变化规律
1
作者
王旭
甘秀石
候士彬
周琦
王岩
武吉
王超
朱庆庙
赵振兴
刘福军
裴贤丰
赵奇
机构
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
鞍钢股份炼焦总厂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中国煤科低碳技术研究院
出处
《煤质技术》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基金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B级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L2022A1C20303)。
文摘
研究典型焦煤在热解和成焦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形貌变化规律,对于揭示炼焦煤成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煤岩学分析方法研究4种焦煤在镜质体反射率及其分布规律、显微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性,利用吉氏流动度研究热解温度对炼焦煤胶质体流动性的影响,利用坩埚焦实验和电镜研究热解温度对热解固体产物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焦煤的基础煤质特性有较大差异,常规指标与焦炭质量的相关性不太显著;JM-4镜质组含量最低,其与JM-2同属于低镜质组煤,JM-1和JM-3属于中镜质组煤;JM-2和JM-3对应胶质体的流动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增长迅速,且胶质体的流动性大小基本一致,而相同温度下JM-1对应的流动性最小;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JM-1所得热解产物的孔隙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胶质体达到最大流动度时所对应的颗粒孔隙率最高。
关键词
典型焦煤
镜质体反射率
胶质体流动性
表面形貌
热解
成焦过程
孔隙率
Keywords
typical coking coal
vitrinite reflectance
colloidal flowability
surface morphology
pyrolysis
coke forming process
porosity
分类号
TQ522.1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添加贫煤对配合煤成焦过程及焦炭性能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瑞
刘丹丹
郭江
崔贝贝
申岩峰
王美君
常丽萍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质技术》
2022年第6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910201、22278295)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102090301002)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210302124448)。
文摘
在配煤炼焦过程中增加高硫肥煤及弱黏结性煤的配比,可有效保护稀缺优质炼焦煤以及作为扩展炼焦煤资源范围的有效手段。为探究不同高硫肥煤与高煤阶弱黏煤的配煤成焦能力,通过不同比例肥煤与贫煤的配合,采用坩埚焦进行焦炭质量评价,分析不同配比所得焦炭的粒焦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并对焦样进行化学结构及孔结构分析,深度探究高硫肥煤与贫煤炭化后所得焦样的质量及其性能影响机制,以期为工业配煤方案中尽可能地利用高硫肥煤与贫煤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对2种高硫肥煤(FM1、FM2)与1种贫煤(PM)进行化学结构及热解特性分析,根据黏结指数确定肥煤与贫煤的配比程度;再针对不同配比煤样分别进行实验室坩埚焦炭化实验,并对所得焦样进行冷、热态性能及化学结构和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硫肥煤中配入贫煤比例的增加,其焦产率呈现上升趋势;FM1∶PM的质量比为6∶4时,粒焦反应性相对于单种肥煤焦改善较多,粒焦反应性、反应后强度分别相应提高了10.49%、8.98%;对于FM2肥煤,随着贫煤的配比增加,反应性变化不明显,但FM2焦样本身的反应性较低,在4∶6时粒焦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也相对较好。FM1、FM2与PM的质量比分别在6∶4、4∶6时的2个配煤焦样,其大芳香环结构比例相对较高、孔隙率低、焦炭质量较高。
关键词
焦炭性能
影响机制
贫煤
成焦过程
高硫肥煤
坩埚焦
粒焦反应性
反应后强度
Keywords
coke performance
meagre coal
influence mechanism
coking process
high-sulfur fat coal
crucible coke
coke particle reactivity index
strength after reaction
分类号
TQ520.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韩艳伟
程欢
杨庆彬
梁英华
闫立强
于东声
史春雷
田鑫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唐山首钢京唐西山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煤焦化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煤质技术》
2022年第2期8-14,共7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钢铁联合研究基金资助项目(E2018209310)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QN2020217)。
文摘
炼焦煤在热塑性阶段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剧烈变化从而影响焦炭质量,因此深入探究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对于阐明结焦机制、指导配煤炼焦、生产高质量的焦炭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过程,综述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表明煤—焦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变化会影响宏观热塑性,而焦炭模型的建立有利于从微观角度认识焦炭的宏观性质。通过综述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可得出如下结论:宏观热塑性与煤、焦微观物理化学结构的转变过程密切相关,即其与矿物质、预热速率、煤岩组成以及炼焦煤本身的结构有关;炼焦煤在成焦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变化,热塑性阶段孔隙率总体呈现出减小—上升—再减小的过程,芳烃缩合度不断上升,脂肪族碳氢含量不断下降,且炼焦煤性质和炼焦工艺也会对与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的转变过程造成影响;焦炭结构的形成与煤—焦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有关。目前对于煤—焦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具有一定认知,但煤成焦过程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的动态过程,而大多数研究只针对其中1个维度进行研究,在全面模拟成焦过程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关键词
炼焦煤
微观结构
演变规律
成焦过程
热塑性
物理化学结构
焦炭模型
预热速率
孔隙率
Keywords
coking coal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law
coking process
thermoplasticity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e
coke model
preheating rate
porosity rate
分类号
TQ522.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典型焦煤在热解和成焦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形貌变化规律
王旭
甘秀石
候士彬
周琦
王岩
武吉
王超
朱庆庙
赵振兴
刘福军
裴贤丰
赵奇
《煤质技术》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添加贫煤对配合煤成焦过程及焦炭性能的影响机制
周瑞
刘丹丹
郭江
崔贝贝
申岩峰
王美君
常丽萍
《煤质技术》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韩艳伟
程欢
杨庆彬
梁英华
闫立强
于东声
史春雷
田鑫
《煤质技术》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