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有机质成烃模式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建平 黄第藩 +2 位作者 李晋超 秦勇 朱兴珊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7-339,共13页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地层中主要的生烃显微组分是孢子体、角质体、藻类体、沥青质体、碎屑类脂体、基质镜质体等,而树脂体、木栓质体等早期低熟生油组分含量很低。从煤中分离出来的一些主要单显微组分的热解模拟显示它们成烃演化特征基...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地层中主要的生烃显微组分是孢子体、角质体、藻类体、沥青质体、碎屑类脂体、基质镜质体等,而树脂体、木栓质体等早期低熟生油组分含量很低。从煤中分离出来的一些主要单显微组分的热解模拟显示它们成烃演化特征基本相似, 主要生油窗在模拟温度360 ~450 ℃, 生油高峰在390 ~420 ℃, 分别相应于 Ro 约0 .7 % ~1 .2 % 和0 .95 % ~1 .0% 左右。显微荧光分析表明,镜质组反射率Ro 在约0 .7 % 左右时,次生荧光大量出现,并随成熟度增加而逐渐增加,标志着大量生油的开始。煤中可溶有机质含量从泥炭阶段至烟煤阶段逐渐降低,并未显示转化率高峰,但烃类转化率高峰在Ro 0 .8 % ~1 .2 % 阶段。可溶有机质组分的变化也充分表明, 煤系有机质主要生排油时期是在Ro > 0 .7 % 时的成熟阶段。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含油气盆地中目前发现的油气一般分布于成熟烃源岩分布区及邻近地区。因此,侏罗纪煤系有机质成油模式是热降解成熟生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烃模式 煤系 有机质 侏罗纪 显微组分 油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聚煤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评价与成烃模式 被引量:33
2
作者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10-17,共8页
本文应用有机岩石学方法与有机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我国煤成烃盆地典型煤系烃源岩的研究,提出了煤系烃源岩评价指标与标准,并以显微组分成烃规律为基础,建立起了我国含煤岩系的四种主要成烃模式。本研究成果对我国煤成烃勘探具有重要... 本文应用有机岩石学方法与有机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我国煤成烃盆地典型煤系烃源岩的研究,提出了煤系烃源岩评价指标与标准,并以显微组分成烃规律为基础,建立起了我国含煤岩系的四种主要成烃模式。本研究成果对我国煤成烃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烃源岩 显微组成 成烃模式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琼盆地高温超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及成烃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姜建群 胡建武 李明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7,共4页
方法 针对莺琼盆地的成藏地质条件 ,对其温压环境及地化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目的 研究莺琼盆地的有机质热演化及成烃模式。结果 莺琼盆地的演化机制在盆地内大的热传导背景下主要受地温梯度和演化时间控制 ;在盆地内热流体活动强烈... 方法 针对莺琼盆地的成藏地质条件 ,对其温压环境及地化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目的 研究莺琼盆地的有机质热演化及成烃模式。结果 莺琼盆地的演化机制在盆地内大的热传导背景下主要受地温梯度和演化时间控制 ;在盆地内热流体活动强烈的地区 ,源岩的演化得到明显的加强 ,同时 ,盆地普遍超压的特点减缓了超压层内有机质的成熟速率 ,使本来在无超压抑制作用已进入准变质阶段的源岩保持在有利的生气带内 ,从而拓宽了生烃窗的范围 ,扩大了油气勘探领域。结论 只有在充分了解莺琼盆地源岩演化特征和成烃模式的基础上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盆地的勘探方向 ,从而发现新的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超压 有机质热演化 成烃模式 油气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有机相展布与成烃模式 被引量:9
4
作者 秦建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4-270,275,共8页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J3s,J2x,J2b和T3x4套主要烃源层的成烃生物主要为宏观藻类。J3s和J2b烃源层主要发育Ⅱ1和Ⅱ2有机相,J2x烃源层主要发育Ⅱ1,Ⅱ2和木本有机相,均从盆地或坳陷中部向盆地东北部逐渐变差;T3x烃源层各类有机相均...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J3s,J2x,J2b和T3x4套主要烃源层的成烃生物主要为宏观藻类。J3s和J2b烃源层主要发育Ⅱ1和Ⅱ2有机相,J2x烃源层主要发育Ⅱ1,Ⅱ2和木本有机相,均从盆地或坳陷中部向盆地东北部逐渐变差;T3x烃源层各类有机相均有发育,从盆地或坳陷南、北部的Ⅰ或Ⅱ1有机相向中央隆起区逐渐过渡为木本有机相。羌塘盆地中部多正处于成熟中晚期,侏罗系Ⅱ1有机相是最有利的生油相带区;北羌塘坳陷中西部多处于高成熟阶段,侏罗系Ⅱ1有机相是有利的凝析油或轻质油气相带区;羌塘盆地T3xⅡ1有机相已经处于过成熟,是有利的生气相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相 成烃模式 海相 中生界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琼盆地独特的流体动力场及其成烃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朱芳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8,共4页
莺—琼盆地具有高温、超压以及强烈的流体活动等独特的流体动力学特征。综合利用研究区的地质、地球化学、钻井及地层测试等资料 ,对莺—琼盆地的温度场、压力场进行了研究 ;分析表明 ,活动热流体有利于促进有机质的热演化和烃类的生成 ... 莺—琼盆地具有高温、超压以及强烈的流体活动等独特的流体动力学特征。综合利用研究区的地质、地球化学、钻井及地层测试等资料 ,对莺—琼盆地的温度场、压力场进行了研究 ;分析表明 ,活动热流体有利于促进有机质的热演化和烃类的生成 ;超压对有机质的成熟起抑制作用 ,从而可减缓超压层段内有机质的成熟速率 ,拓宽生烃窗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莺—琼盆地在独特的流体动力学背景下的成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盆地 地温场 压力场 成烃模式 有机质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条件及成烃模式 被引量:13
6
作者 蒋一鸣 刁慧 曾文倩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39,共10页
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煤成油气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证实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为西湖凹陷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与陆上其他中生代煤成油气盆地不同,近海新生代海陆过渡相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在母质来源、生烃条件和演化特征上都有其独... 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煤成油气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证实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为西湖凹陷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与陆上其他中生代煤成油气盆地不同,近海新生代海陆过渡相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在母质来源、生烃条件和演化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研究表明,平湖组煤和炭质泥岩具有富含树脂体、高I H指数、Ⅱ1-Ⅱ2型干酪根、广覆式分布特点;煤系烃源岩富含三环二萜异海松烷、四环二萜β-扁植烷和五环三萜奥利烷,指示了针叶类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多植被母质来源;有机质组成差异、“内热外冷”地温和差异的沉积沉降速率造成了煤和泥岩在不同构造带成烃演化具有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煤成油气资源具有“油气并举、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烃源岩成烃演化表现为“早期有利生油,晚期持续生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西湖凹陷 生烃条件 成烃模式 煤成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对干酪根成烃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程日辉 王璞珺 +1 位作者 刘万洙 单玄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7,共5页
盆地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可以促进干酪根的成烃转化。构造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力化学作用上 ;火山活动的影响除了表现为加热作用外 ,还表现为与火山岩有关的矿物与有机质或干酪根的相互作用 ,包括催化和加氢作用。黄铁矿被证明是一种更有效... 盆地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可以促进干酪根的成烃转化。构造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力化学作用上 ;火山活动的影响除了表现为加热作用外 ,还表现为与火山岩有关的矿物与有机质或干酪根的相互作用 ,包括催化和加氢作用。黄铁矿被证明是一种更有效的催化剂。这些影响是附加在正常的干酪根热解作用上 ,而且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的影响也是复合在一起的。一些模拟实验证实了上述作用的存在以及对于不同的干酪根类型所施加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 火山作用 干酪根 力化学 催化作用 成烃模式 加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单组分地化属性看碳酸盐源岩成烃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杜美利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18-220,共3页
两种重要生烃组分粘球性藻和虾蛄PY -GC研究表明 ,碳酸盐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 ,有机质成烃存在着显著差异。动物型有机质成烃明显早于藻类有机质 ,生油量远不及藻类 ,动物型有机质大量生油集中于低熟阶段 ,而藻类有机质大量生油位于成熟... 两种重要生烃组分粘球性藻和虾蛄PY -GC研究表明 ,碳酸盐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 ,有机质成烃存在着显著差异。动物型有机质成烃明显早于藻类有机质 ,生油量远不及藻类 ,动物型有机质大量生油集中于低熟阶段 ,而藻类有机质大量生油位于成熟阶段。同时 ,动物型有机质成烃途径为脂肪烃缩合 ,藻类成烃主要是脂族链及侧链断裂和芳环缩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组分 粘球形藻 虾蛄 碳酸盐源岩 成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单成分的成烃规律研究
9
作者 刘大锰 金奎励 毛鹤龄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9-102,共4页
采用热模拟实验首次研究了现代水生植物蓝藻(粘球藻属)及水生动物虾蛄的成烃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原始成烃母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导致水生植物蓝藻成烃晚、结束晚,成烃范围宽;水生动物虾蛄成烃早、结束早,成烃范围窄。在对实验结... 采用热模拟实验首次研究了现代水生植物蓝藻(粘球藻属)及水生动物虾蛄的成烃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原始成烃母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导致水生植物蓝藻成烃晚、结束晚,成烃范围宽;水生动物虾蛄成烃早、结束早,成烃范围窄。在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单组分 蓝藻 成烃模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成油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0
10
作者 黄第藩 卢双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B05期183-194,共12页
重点评述与煤成油理论及勘探实践有密切关系、并在近几年取得重要进展的煤成烃演化模式、煤的生油能力及排油研究3方面的问题。指出:石油地质化学家已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煤成烃模式、阶段因地而异的复杂性;建立判别煤系源岩生油能力的... 重点评述与煤成油理论及勘探实践有密切关系、并在近几年取得重要进展的煤成烃演化模式、煤的生油能力及排油研究3方面的问题。指出:石油地质化学家已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煤成烃模式、阶段因地而异的复杂性;建立判别煤系源岩生油能力的标准是煤成油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进展之一,其中以依据总生烃潜量(S1+S2)、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与有机碳的相关关系建立的判别方案比较实用和有效;比较系统地评述了(与工业性煤成油气聚集有重要关系的)煤成烃排出问题的4种主要研究方法。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分歧。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对指导煤成油勘探有重要意义的煤系源岩的分布预测、倾油性的进一步判识及排出问题定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油 煤系源岩 成烃模式 排油机理 定量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探区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条件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冯子辉 李景坤 李振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4,共4页
大庆探区主要包括松辽及其外围盆地 ,勘探实践证实这些盆地在晚侏罗系、早白垩系和第三系广泛发育的煤层和煤系烃源岩层是油气生成的潜在物质基础。探讨这套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对指导各研究区块的煤成烃勘探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因此 ,应... 大庆探区主要包括松辽及其外围盆地 ,勘探实践证实这些盆地在晚侏罗系、早白垩系和第三系广泛发育的煤层和煤系烃源岩层是油气生成的潜在物质基础。探讨这套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对指导各研究区块的煤成烃勘探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因此 ,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和热模拟实验技术并结合地层的沉积史和热演化史分析 ,系统研究了大庆探区煤系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及其勘探潜力。结果表明 ,煤系烃源岩的生油潜力分为好、中、差、非 4种类型 ,各类煤系烃源岩的生烃特征、有机质结构和成烃模式均存在明显差异 ,从而影响了煤成油气的勘探方向。地质与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 ,海拉尔盆地煤成油的勘探前景相对较好 ;汤原断陷煤成油的勘探以低熟油为主 ;鸡西盆地煤成油的勘探以寻找次生油藏为主 ;松辽盆地煤成油的勘探前景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煤系烃源岩 成烃模式 煤成油 煤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和盆地中侏罗世Ginkgo huttonii角质层的地球化学特征
12
作者 石亚军 孟仟祥 李海亮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5年第1期27-34,共8页
对民和盆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Ginkgo huttonii(Stemb.)Heer角质层和现生银杏Ginkgo biloba角质层进行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表明,植物化石角质层有机物特征符合石油形成中沥青质的演化特点,Gitrkgo huttonii角质层具有好的生油... 对民和盆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Ginkgo huttonii(Stemb.)Heer角质层和现生银杏Ginkgo biloba角质层进行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表明,植物化石角质层有机物特征符合石油形成中沥青质的演化特点,Gitrkgo huttonii角质层具有好的生油潜力,可能为民和盆地原油的一个主要来源,角质层成烃模式基本上与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有机质角质体的成烃模式接近。当前研究及古植物学资料表明,银杏是一种有利于煤成油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和盆地 中侏罗世 角质层 地球化学特征 有机地球化学 植物化石 成烃模式 煤系有机质 特征对比 演化特点 石油形成 生油潜力 西北地区 古植物学 分析表 沥青质 有机物 角质体 侏罗纪 煤成油 银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侏罗纪植物化石Ginkgo huttonii角质层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亚军 孙柏年 +1 位作者 张成君 阎德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9-294,共6页
对甘肃民和盆地侏罗纪植物化石Ginkgohuttonii(Sternb.)Heer的角质层与现生银杏Ginkgobiloba的角质层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化石角质层有机物特征符合石油形成中沥青的演化特点。通过有机物组分含量分析,它们相当于... 对甘肃民和盆地侏罗纪植物化石Ginkgohuttonii(Sternb.)Heer的角质层与现生银杏Ginkgobiloba的角质层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化石角质层有机物特征符合石油形成中沥青的演化特点。通过有机物组分含量分析,它们相当于中国中、新生代油源岩有机质类型中的腐泥型—腐殖腐泥型。对烃组分三角图进行投点,落入II型干酪根范围内。通过有机质中的一些指标分析,发现Ginkgohuttonii的角质层处于低成熟阶段,与煤中显微组分角质体的成烃模式基本一致。另外,角质层的可溶有机质分布特征表明,植物化石角质层对陆相高蜡原油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证明高等植物对蜡质有贡献。当前研究及古植物学资料表明,银杏是一种有利于煤成油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植物化石 角质层 侏罗纪 甘肃 有机质类型 可溶有机质 民和盆地 对比分析 演化特点 石油形成 含量分析 指标分析 成熟阶段 成烃模式 显微组分 高蜡原油 高等植物 古植物学 有机物 油源岩 新生代 三角图 烃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