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农142抗条锈病特征与成株期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邱亨池 王琪琳 +5 位作者 何雨洁 侯夏乐 李露 郭文洋 康振生 韩德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8,共6页
【目的】明确小麦品种秦农142的抗条锈病特征及其抗条锈性遗传规律,以利于该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和抗病基因的发掘。【方法】利用9个中国条锈菌系(CYR23、CYR29、CYR31、CYR32、CYR33、CH42、Sull-4、Sull-5和Sull-7)和3个国外条锈菌系(P... 【目的】明确小麦品种秦农142的抗条锈病特征及其抗条锈性遗传规律,以利于该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和抗病基因的发掘。【方法】利用9个中国条锈菌系(CYR23、CYR29、CYR31、CYR32、CYR33、CH42、Sull-4、Sull-5和Sull-7)和3个国外条锈菌系(PK-CDRD、Hu09-2和104E137A)鉴定秦农142苗期及成株期的抗条锈性特征,并推导其抗病基因。苗期接种鉴定含7个常见抗条锈病基因(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的单基因抗性材料的抗性,分子标记检测秦农142的抗病基因,结合单基因抗病材料的抗病谱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推断秦农142是否含有以上7个抗条锈病基因。通过与感病亲本Avocet S杂交,构建秦农142的F1、F2和F2∶3遗传分析群体,鉴定亲本及各杂交后代群体的田间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分析其抗条锈病的遗传规律。【结果】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秦农142在成株期有高度抗病性,在苗期抗性表现良好,仅对当前各麦区流行优势小种CYR32感病,对其他11个小种均表现高度抗病。基因分析结果显示,秦农142不含有已知的7个抗条锈病基因,其苗期抗病性由未知抗条锈病基因决定;成株期抗病性遗传分析表明,秦农142成株期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共同决定。【结论】秦农142具有典型的成株期抗病特征,是很好的抗病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成株期抗性 遗传分析 秦农1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农家种笨蚰子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基因分子鉴定及其潜在育种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梅 管方念 +6 位作者 龙黎 张潇月 高梦茹 李豪 魏育明 蒋云峰 陈国跃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1-563,共13页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中国小麦农家种笨蚰子麦具有早熟、有效多分蘖、成熟期落黄好和灌浆快等特性,且对当前我国流行的主要条锈菌生理小种及致病类群具有稳定的成株期抗性,是可供小麦产量及条锈病抗性育种利用的优异种质。因此,发掘其...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中国小麦农家种笨蚰子麦具有早熟、有效多分蘖、成熟期落黄好和灌浆快等特性,且对当前我国流行的主要条锈菌生理小种及致病类群具有稳定的成株期抗性,是可供小麦产量及条锈病抗性育种利用的优异种质。因此,发掘其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基因并解析抗性基因与产量改良协同效应,为有效利用来自笨蚰子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基因提供技术方案。【方法】以成株期高抗小麦条锈病农家种笨蚰子麦为抗病亲本和感病亲本Avocet S杂交,构建F_(2)和F_(2∶3)群体,利用条锈菌混合生理小种对双亲及群体进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并结合外显子测序技术(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with exome capture sequencing,BSE-seq)对来自笨蚰子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开发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跟踪标记;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西科麦5号×笨蚰子麦的BC_(1)F_(2)遗传改良群体,揭示来自笨蚰子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基因在抗病与产量协同改良中的遗传效应。【结果】抗性表型遗传分析表明,笨蚰子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由多基因控制。结合BSE-seq技术在5BS和7DS染色体上鉴定到2个控制小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主效QTL,暂命名为QYr.BYZ-5BS和QYr.BYZ-7DS,分别可解释9.06%~11.07%和27.36%~29.90%的表型变异。进一步证实QYr.BYZ-7DS的条锈病抗性效应来源于已知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基因Yr18,而QYr.BYZ-5BS可能是1个抗条锈病潜在新基因,并针对该基因开发了可用于辅助选择的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分子跟踪标记KP5B_83.68。基于西科麦5号×笨蚰子麦的BC_(1)F_(2)遗传改良群体发现,在西科麦5号遗传背景下成株期抗性基因QYr.BYZ-5BS和Yr18的单独存在或聚合在有效减少条锈菌侵染的同时可显著增加分蘖数和降低株高。【结论】从农家种笨蚰子麦中鉴定到1个控制小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新QTL(QYr.BYZ-5BS)并开发了其可用于分子辅助选择的跟踪标记KP5B_83.68;遗传效应揭示了来自笨蚰子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基因在产量协同改良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潜在育种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农家品种 条锈病基因 回交改良 产量相关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农家种成株期条锈病抗性QTL定位及其育种效应解析
3
作者 黄林玉 张潇月 +6 位作者 李豪 邓梅 康厚扬 魏育明 王际睿 蒋云峰 陈国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67-2178,共12页
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遗传和育种利用效应不清,加之不良性状连锁累赘是限制绝大多数已发掘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在育种及生产中难以广泛应用的关键。前期研究发现,小麦农家种红芒麦子对我国当前小麦生产上流行... 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遗传和育种利用效应不清,加之不良性状连锁累赘是限制绝大多数已发掘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在育种及生产中难以广泛应用的关键。前期研究发现,小麦农家种红芒麦子对我国当前小麦生产上流行的主要条锈菌生理小种及致病类群具有稳定的成株期抗性。本研究通过构建Avocet S×红芒麦子F1及F2和F2:3家系,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 BSA)并结合小麦55K SNP芯片及外显子测序技术,在7A和7D染色体上鉴定到2个来自红芒麦子的成株期条锈病抗性主效QTL(QYr.HM-7AL和QYr.HM-7DS),分别解释了11.64%~15.25%和24.33%~40.58%的表型变异。标记连锁分析、遗传和物理图谱综合分析发现,QYr.HM-7DS与已知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基因Yr18呈高度共线性,表明该位点抗性效应来源于Yr18;而QYr.HM-7AL是一个控制小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潜在新位点,并进一步开发了可用于跟踪选择该位点的KASP(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分子标记。利用绵麦1618×红芒麦子BC_1F_2遗传改良群体对来自红芒麦子成株期条锈病抗性主效QTL遗传效应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状协同改良效应进行解析。结果发现,在绵麦1618遗传背景下,Yr18和QYr.HM-7AL的转育或聚合可显著降低条锈病危害,且对小麦穗长和分蘖数呈正向效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产量育种中可利用农家种红芒麦子进行成株期条锈病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农家种 条锈病基因 红芒麦子 遗传效应 育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峰 傅强 +2 位作者 罗举 赖凤香 桂连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在浙江富阳评价了汕优63(含Bph1)、IR42(含bph2)、IR56(含Bph3)和TN1(感虫对照)以及新近育成的杂交稻中浙优1号、国稻6号等苗期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中抗(5级)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成株期均表现出明显的抗... 在浙江富阳评价了汕优63(含Bph1)、IR42(含bph2)、IR56(含Bph3)和TN1(感虫对照)以及新近育成的杂交稻中浙优1号、国稻6号等苗期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中抗(5级)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成株期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性;苗期高感(9级)的水稻品种成株期亦感虫,但田间虱烧出现时间和虱烧程度有所差异。苗期高感的中浙优1号田间"虱烧"发生时间比同样高感的TN1晚5d,推测中浙优1号对褐飞虱有一定的耐受性,这是在苗期鉴定中不能体现的。因此,应重视对苗期感虫的优良水稻品种的成株期抗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褐飞虱 成株期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系P9897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莹 周新力 +4 位作者 王琪琳 韩德俊 黄丽丽 康振生 李海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55-1359,共5页
小麦品系P9897对条锈病具有良好的成株期抗性。为给该品系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在温室中对P9897和铭贤169进行苗期及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在陕西杨凌(人工接种病原菌)和甘肃天水(自然诱发病原菌)2个地区对P9897和铭贤169及以P989... 小麦品系P9897对条锈病具有良好的成株期抗性。为给该品系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在温室中对P9897和铭贤169进行苗期及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在陕西杨凌(人工接种病原菌)和甘肃天水(自然诱发病原菌)2个地区对P9897和铭贤169及以P9897作为父本与铭贤169杂交获得的F1、F2和F3代进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最终对其成株期抗条锈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P9897成株期表现高度抗病性[反应型(Infectiontype,IT)=2],在两个试验地的严重度(Diseaseseverity,Ds)平均值为5.0%~17.5%;所有F1代表现为抗病(IT=2),F2代抗病(IT:0~6)和感病(IT:7~9)植株数符合13:3的分离比(X^2=0.79〈3.84),F3代抗病(IT:0~3)、抗感分离(IT:4~6)和感病(IT:7~9)植株数符合7:8:1的分离比(杨凌X^2=0.18〈5.99;天水X^2=0.66〈5.99);F3代172株成株期小麦的反应型和严重度都是连续分布的。表明P9897的成株期抗条锈性是一种数量性状,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独立控制或起重叠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成株期抗性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9份大麦种质材料苗期和成株期抗白粉病鉴定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朱靖环 刘猛道 +5 位作者 华为 尚毅 汪军妹 贾巧君 赵加涛 杨建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4-621,共8页
为给培育大麦持续性抗白粉病品种提供有价值的抗源,利用7个大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接种139份大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同时于2009-2011年度在云南保山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并考查成株期抗... 为给培育大麦持续性抗白粉病品种提供有价值的抗源,利用7个大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接种139份大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同时于2009-2011年度在云南保山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并考查成株期抗病材料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在苗期对7个优势小种表现出48个不同的抗性反应谱,13个大麦品种(系)能抗所有参试的优势小种,22个大麦品种(系)能抗4~6个优势小种。25个大麦品种(系)具有成株期抗病性。大麦苗期抗性与成株期抗性并不完全一致,但苗期抗优势小种数较多的材料中,成株期表现抗性的也较多,5个苗期抗所有优势小种的大麦品种(系)均表现出成株期抗性。25个成株期抗病品种(系)中18个为二棱皮大麦,7个为多棱裸大麦,它们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二棱皮大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3%、15.0%、12.0%和20.6%,多棱裸大麦分别为18.3%、26.4%、19.5%和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白粉病 成株期抗性 源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成株期抗叶锈病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隋新霞 崔德周 +5 位作者 张荣亭 樊庆琦 布玉成 李永波 黄琛 楚秀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7-172,共6页
小麦叶锈病是重要的小麦叶部病害,系由小麦叶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为有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策略。培育具有持久抗病性的小麦品种是育种家的理想,成株期抗病基... 小麦叶锈病是重要的小麦叶部病害,系由小麦叶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为有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策略。培育具有持久抗病性的小麦品种是育种家的理想,成株期抗病基因则是培育持久抗病品种的基础。与全生育期抗叶锈病基因相比,成株期抗叶锈病基因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目前仅正式命名了15个成株期抗叶锈病基因。本文对这些小麦成株期抗叶锈病基因的研究进展和分子标记开发现状进行综述,为抗叶锈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成株期抗性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株期抗纹枯病小麦种质的发掘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彩云 张巧凤 +5 位作者 郭炜 付必胜 李伟 杨学明 陈怀谷 吴纪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危害小麦茎基部的土传真菌病害,近年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发生日趋严重,限制了小麦的高产稳产。当前生产上推广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差且抗病育种进展缓慢,究其主要原因是纹枯病抗源匮乏。为发掘小麦纹枯...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危害小麦茎基部的土传真菌病害,近年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发生日趋严重,限制了小麦的高产稳产。当前生产上推广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差且抗病育种进展缓慢,究其主要原因是纹枯病抗源匮乏。为发掘小麦纹枯病稳定抗源,本研究采用土表接菌法和滚动鉴定的方式,连续10年在3个环境(南京大田、六合大棚和水泥池)下,对共计384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成株期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携带小麦近缘种属遗传物质的近缘种质抗性较好,国外引进种质次之,国内育成品种(系)抗性较差。鉴定出成株期对纹枯病呈稳定抗性的种质3份,分别为小黑麦09R1-29、美国引进种质Glacier和Steele;鉴定出呈稳定中抗的种质44份,包括淮麦920等育成品种(系)11份,辉县红等地方品种2份,Scout等引进种质11份,来源于黑麦、簇毛麦、偃麦草、人工合成小麦等的近缘种质20份。这些小麦成株期纹枯病新抗源可为抗纹枯病研究和抗病新品种培育提供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成株期抗性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0份小麦种质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代资举 李文旭 +9 位作者 杨会民 朱秀华 王亚欢 徐福新 柳东阳 侯锦娜 秦毛毛 吴政卿 周正富 雷振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共15页
为了解现有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和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利用情况,寻找新的条锈病抗源,收集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系)480份,田间接种当前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混合菌种进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同时调查叶锈病和白粉... 为了解现有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和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利用情况,寻找新的条锈病抗源,收集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系)480份,田间接种当前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混合菌种进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同时调查叶锈病和白粉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并利用已知小麦多效抗病基因位点Yr18/Lr34/Sr57/Pm38(7DS)、Yr29/Lr46/Pm39/Sr58(1BL)和Yr30/Lr27/Sr2/Sb3(3BS)的KASP标记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种质中,有35份种质接种后对条锈病表现免疫,占参试种质的7.29%;69份种质表现高抗,占14.38%;79份种质表现中抗,占16.46%;其他297份种质表现中感或高感,占61.88%;含有Yr18基因抗性条带的种质有13份,含有Yr29基因抗性条带的种质有10份,含有Yr30基因抗性条带的种质有7份,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种质有3份,没有同时携带3个抗性基因的种质。综上,480份小麦种质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表现为抗病的有183份,占比38.12%,携带多效抗病基因的种质27份。携带Yr18或Yr30基因的种质对现有条锈病生理小种具有抗性,而Yr29基因的抗性水平已部分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成株期抗性 鉴定 多效病基因 KASP标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个小麦微核心种质抗叶锈性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丁艳红 刘欢 +4 位作者 师丽红 温晓蕾 张娜 杨文香 刘大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26-1134,共9页
选取在成株期表现高、中、低抗叶锈性的28个小麦微核心种质,利用39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 选取在成株期表现高、中、低抗叶锈性的28个小麦微核心种质,利用39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利用19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28个微核心种质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进一步鉴定,推测新克旱9号可能含有Lr17、Lr2b、Lr14a和Lr33;兴义4号可能含有Lr26、Lr36和Lr37;紫皮可能含有Lr2b和Lr34;大白皮含有Lr1;毕红穗含有Lr1、Lr10和Lr34;中优9507含有Lr10;小白麦、红粒当年老、老麦、蝉不吱、苏麦3号和车锏子含有Lr1和Lr34;红花早可能含有Lr1、Lr34、Lr14a和Lr2b;江西早、泡子麦、三月黄、有芒扫谷旦、阜阳红、成都光头和酱麦可能含有Lr34;敦化春麦和甘肃96可能含有Lr28;欧柔可能含有Lr34、Lr16、Lr11、Lr3bg和Lr33;此外,新克旱9号、兴义4号、红花早、红粒当年老、欧柔、有芒扫谷旦、成都光头、甘肃96、小红皮、定兴寨、中优9507和红冬麦中可能含有未知抗病基因;在这28份种质中,不含Lr9、Lr19、Lr20、Lr21、Lr24、Lr29、Lr35、Lr38和Lr47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微核心种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抗叶锈病基因,可为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锈病基因 基因推导 成株期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小麦微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的褐飞虱抗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建军 俞晓平 +3 位作者 陶林勇 吕仲贤 石守鋆 董文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163-166,共4页
通过对杂交籼稻若干组合的苗期、成株期和田间褐飞虱的抗性作了3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63 等4 个组合具苗期抗褐飞虱的能力,协优963 等3 个组合成株期表现为抗褐飞虱。通过对褐飞虱田间抗性的鉴定,表明协优963 田间持... 通过对杂交籼稻若干组合的苗期、成株期和田间褐飞虱的抗性作了3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63 等4 个组合具苗期抗褐飞虱的能力,协优963 等3 个组合成株期表现为抗褐飞虱。通过对褐飞虱田间抗性的鉴定,表明协优963 田间持抗能力优于汕优10 号。建议在大田生产过程中,防治协优963 褐飞虱为害的施药次数可比汕优10 号减少一次。比较受测组合的成株期抗性与苗期抗性,两者表现不完全一致。采用实用、经济、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才能正确地评价品种的褐飞虱抗性,以避免单一地采用苗期抗级评价抗性造成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褐飞虱 成株期抗性 田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巧云 郭振峰 +3 位作者 郝晓鹏 唐建卫 高艳 殷贵鸿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1-599,共9页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镰刀菌属多种真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与产量。近些年来,该病害频繁发生,对粮食可持续生产和人畜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及评价体系比较混乱,严重制约其抗...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镰刀菌属多种真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与产量。近些年来,该病害频繁发生,对粮食可持续生产和人畜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及评价体系比较混乱,严重制约其抗性遗传育种与抗病机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本文从苗期与成株期抗性鉴定两个方面,对该病害抗性鉴定常用的接种方法、培养条件及抗性评价体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苗期抗性鉴定宜采用孢子液浸泡法和天然培养基接种法,以茎基腐病症状分级为指标进行抗性评价;成株期抗性鉴定宜采用天然培养基接种法,以病蘖率结合茎秆症状严重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合适。最后,为建立高效统一的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方法,提出了增强苗期抗性鉴定标准化、注重成株期抗性鉴定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抗性的准确鉴定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成株期抗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质抗条锈病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永露 陈天青 +5 位作者 隋建枢 程斌 吴文强 王伟 何庆才 张立异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共12页
为了解贵州小麦条锈病抗性水平及抗性基因本底,本试验利用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对274份小麦种质进行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并结合已知Yr家族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56份小麦种质田间表现出稳定成株期抗性,分子检测出Yr9、Yr10、Yr17、... 为了解贵州小麦条锈病抗性水平及抗性基因本底,本试验利用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对274份小麦种质进行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并结合已知Yr家族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56份小麦种质田间表现出稳定成株期抗性,分子检测出Yr9、Yr10、Yr17、Yr18、Yr26、Yr29、Yr30、Yr65、Yr67、Yr78和Yr81等基因所在材料份数依次为2份、37份、53份、4份、49份、23份、91份、40份、15份、38份、15份、106份和145份,176份种质携带2个及以上Yr家族基因。材料中含有的基因数越多,对应群体材料的感病率下降。Yr5、Yr15、Yr17、Yr65和Yr78等基因与田间抗性相关性较明显,应充分利用生产上仍保持良好抗性的基因Yr5和Yr15。抗性基因Yr81在表达上可能与其他基因存在上位效应,在考虑上位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影响抗性表达和抗性基因相关的生理成本等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抗性基因的聚合育种工作,并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快速培育具有持久抗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大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病基因 小麦成株期抗性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份湖北省小麦品种抗秆锈基因分析
14
作者 孙会言 侯凌晓 +5 位作者 王子叶 刘东军 张功俊 宋维富 刘易科 李天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6-1422,共7页
为了明确湖北地区品种抗秆锈性及品种所含抗病基因,选用小麦秆锈菌优势小种34MKGQM和21C3CTHQM,对从该区域征集的21份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秆锈性评价,并利用与抗秆锈病基因Sr25、Sr26、Sr31和Sr38等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了... 为了明确湖北地区品种抗秆锈性及品种所含抗病基因,选用小麦秆锈菌优势小种34MKGQM和21C3CTHQM,对从该区域征集的21份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秆锈性评价,并利用与抗秆锈病基因Sr25、Sr26、Sr31和Sr38等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苗期对34MKGQM和21C3CTHQM表现出抗性的分别有9和3份品种,分别占总品种数的42.86%和14.29%;连续2年的田间成株期抗性评价中未发现对34MKGQM和21C3CTHQM表现免疫的品种,仅有在苗期对这2个小种表现抗病的3个品种表现为抗~中抗,其余18个品种对供试小种表现为中感~感病;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21份品种中仅有2份品种含有Sr31,未检测到含有Sr25、Sr26和Sr38的品种。由此可见,供试的小麦品种对当前中国2个小麦秆锈菌抗性较差,且品种中所含的抗病基因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柄锈菌 成株期抗性 分子检测 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份冬小麦区试品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亨 康晓慧 +5 位作者 陈万权 李杰 蒋欣东 高利 刘博 刘太国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1,共8页
为及时动态掌握我国小麦培育过程中对抗性基因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同时为小麦的安全生产和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采用Yr5,Yr9,Yr10,Yr18及Yr26的分子标记对78份2017—2018年国家冬小麦区试品种中可能含有的抗性... 为及时动态掌握我国小麦培育过程中对抗性基因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同时为小麦的安全生产和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采用Yr5,Yr9,Yr10,Yr18及Yr26的分子标记对78份2017—2018年国家冬小麦区试品种中可能含有的抗性基因进行检测,配合使用我国当前流行生理小种CYR32和CYR34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了解我国新培育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情况以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在供试的78份材料中,成株期对CYR32具有抗性的有52份;对CYR34具有抗性的有42份;同时对CYR32和CYR34具有抗性的有26份(包括来自四川麦区的全部13份材料);分别占鉴定材料的66.7%,53.8%和33.3%。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78份鉴定材料中,可能携带Yr5,Yr9,Yr10,Yr18及Yr26的材料分别为0,21,5,1及9份,分别占鉴定材料的0%,26.9%,6.4%,1.3%及11.5%。鉴定材料中有效抗性基因的使用率低,1B/1R易位系的使用率高,成株期对当前流行小种CYR32以及新小种CYR34的抗性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成株期抗性 基因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