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网形态与住宅价格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研究——基于空间网络分析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钺 周鹏辉 +1 位作者 潘海泽 代诗歌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9,共7页
针对以往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中忽略城市路网形态参数的问题,该文基于空间网络分析,将不同搜索半径下道路接近度与穿行度纳入住宅价格特征变量,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成都市路网形态对住宅价格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相比享乐回归模... 针对以往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中忽略城市路网形态参数的问题,该文基于空间网络分析,将不同搜索半径下道路接近度与穿行度纳入住宅价格特征变量,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成都市路网形态对住宅价格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相比享乐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不同变量的空间影响尺度,更适用于探究成都市路网形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2)路网的局部接近度、局部穿行度核心位于二环内,全局接近度核心主要分布在四环内,全局穿行度核心主要分布在交通干道上;3)不同搜索半径下对住宅价格具有显著驱动效应的接近度均为全局尺度变量,该效应在空间上相对平稳,而穿行度作为局部变量,其在空间上的影响尺度随搜索半径的变化而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其中,路网接近度对住宅价格产生正向影响,其系数空间格局呈跨尺度相似特征,而穿行度产生负向影响,其系数空间格局呈跨尺度变异特征;4)各搜索半径下路网形态变量的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消费者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偏好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网络分析(sDNA) 路网形态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 住宅价格 影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抵达时间成本的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克染 王颖志 +1 位作者 张丰 刘仁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现有针对道路交通事故风险的研究未建立有效的道路网络模型,难以准确描述交通事故风险在道路上的传播特点,评估准确度不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抵达时间成本的网... 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现有针对道路交通事故风险的研究未建立有效的道路网络模型,难以准确描述交通事故风险在道路上的传播特点,评估准确度不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抵达时间成本的网络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并利用某县级市2018—2020年的道路、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城市POI等数据开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抵达时间成本的网络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融合了交通事故风险在道路上的传播性质,显著降低了评估误差,能够有效评估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市中心区域道路交通事故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交会处与部分交通设施尚不完备的道路;各类交通违法数量、城市POI对道路交通事故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事故 成本网络地理加权回归 抵达时间成本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R模型的道路网络对森林碳密度干扰的地理变异——以闽江上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林玉英 李宝银 +2 位作者 邱荣祖 林金国 伍世代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3-1123,共11页
以闽江上游地区为例,在分析三明市2007—2016年森林碳密度时空动态的基础上,采用常规的以及改进后的道路网络测度指标,应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从线上和面上分别探讨道路网络对... 以闽江上游地区为例,在分析三明市2007—2016年森林碳密度时空动态的基础上,采用常规的以及改进后的道路网络测度指标,应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从线上和面上分别探讨道路网络对森林碳密度干扰的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碳密度受到道路网络的较大影响,路网影响域内外碳密度的大小排序为:路网影响域内<整个研究区<路网影响域外;多条道路影响域重叠区的碳密度(26.330 Mg/hm~2)明显低于单条道路影响域的碳密度(37.406 Mg/hm~2);不同等级道路影响域的碳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县道>高速>省道>其它道路>国道>乡道。道路网络对2007—2016年碳密度的降低也有明显影响。(2)GWR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路网对碳密度的影响程度随着样点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空间非平稳性”。碳密度随着路网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离道路距离的增加而增加。(3)研究区西北部和中部,GWR的回归系数及相关系数均较大,表明这2个区域道路对碳密度影响大且解释力皆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密度 道路网络 道路生态 地理加权回归 闽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站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空间热力耦合分析
4
作者 吴娇蓉 陈彩婷 邓泳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2,共12页
城市空间热力反映了人口聚集与街道活力。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热力分布的互动关系,从微观层面的轨道站点切入,采用百度热力图和轨道站点客流数据,以上海为例,对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站域空间热力进行耦合分析。首先采用Pea... 城市空间热力反映了人口聚集与街道活力。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热力分布的互动关系,从微观层面的轨道站点切入,采用百度热力图和轨道站点客流数据,以上海为例,对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站域空间热力进行耦合分析。首先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研究两类轨道站点属性与空间热力的总体耦合关系,然后引入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挖掘网络中心性与站域热力、站域热力与站点客流的空间关联模式,并对比两类耦合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与空间热力的耦合性明显优于轨道客流与空间热力的耦合性,交通区位优势通常能够形成较高的空间热力,客流水平的影响因素则更为复杂;空间热力更适合量化核心区以外区域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互动关系,轨道交通网络化对空间热力提升具有乘数效应,而在开发密度低的区域提升空间热力更有助于刺激轨道客流;利用空间热力数据评估城市核心区以外区域的新建站点客流潜力具有可行性,但仅用热力预测客流具有局限性;轨道站点周边城市更新可参考不同空间区位站点的两类耦合性差异进行优化。该研究探索了结合城市空间热力分布完善轨道交通线网布局、针对不耦合因素优化轨道站点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TOD)的分析框架,为微观层面衡量城市轨道交通“人-地”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流 网络中心性 空间热力 耦合性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网络对工业用地隐性转型的影响机理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5
作者 饶映雪 钟意 吴晨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2,共12页
研究目的:依据城市工业用地转型的隐性内涵及其驱动理论,探究城市交通网络对工业用地隐性转型的影响机理,以助推城市交通结构优化和工业新型化发展。研究方法:工业用地隐性形态评价模型、核密度估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对数衰减函数。... 研究目的:依据城市工业用地转型的隐性内涵及其驱动理论,探究城市交通网络对工业用地隐性转型的影响机理,以助推城市交通结构优化和工业新型化发展。研究方法:工业用地隐性形态评价模型、核密度估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对数衰减函数。研究结果:(1)武汉市主城区工业用地隐性转型发展非均衡性较强;(2)武汉市主城区高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对工业用地隐性转型驱动作用显著并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3)不同等级道路对工业用地隐性转型廊道效应的吸引力差异表现为主干道最高,次干道次之,而铁路、高速公路、支路对其具有排斥作用,工业用地隐性转型受主干道、次干道影响的效应偏好显著。研究结论:为纾困城市工业用地内部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应重点实施内涵建设和差异化空间管控,协同路网结构优化和工业用地隐性转型,以引导经济要素流动为目标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创新城市工业用地管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 工业用地 隐性转型 地理加权回归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双碳”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小妮 管卫华 +1 位作者 张惠 吴连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1,共8页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采集2012—2021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双碳”相关网络搜索指数,运用赫芬达尔指数、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双碳”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上,中国城市“双碳”网络关注度在波动中呈...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采集2012—2021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双碳”相关网络搜索指数,运用赫芬达尔指数、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双碳”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上,中国城市“双碳”网络关注度在波动中呈上升态势,区域关注差异先增大后减小至最低水平;空间上,各城市之间网络关注度分布的不均衡性较强,总体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降低态势。(2)省域网络关注度差异程度呈现波动中不断扩大的趋势,空间集聚性不显著;六大区域关注度差异始终处于高位且呈波动上升态势,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出平稳波动态势。(3)影响网络关注度的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均GDP和常住人口的正向影响效应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负向影响呈现出南北差异格局,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空间作用效应相对均衡,政策因子得分的作用效应呈现显著的东西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百度指数 网络关注度 人口规模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网络嵌入对中国城市知识生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盛科荣 陈欢欢 +1 位作者 张嘉慧 高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3-974,共12页
随着城市间网络联系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对团队依赖性的日益增强,城市的知识生产也将越来越多的受到网络外部效应的影响。基于航空客运直飞航班数据构建城市网络,利用专利申请量测度城市的知识生产规模,研究了航空网络嵌入对中国城市... 随着城市间网络联系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对团队依赖性的日益增强,城市的知识生产也将越来越多的受到网络外部效应的影响。基于航空客运直飞航班数据构建城市网络,利用专利申请量测度城市的知识生产规模,研究了航空网络嵌入对中国城市知识生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结果发现:航空网络的知识管道效应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知识生产的重要因素,拥有更高网络地位、能够利用更多网络资源的城市具有更高的知识生产效率;航空网络嵌入的知识产出效应呈现递减的边际影响,知识产出水平越高的城市从网络链接中得到的收益越小;知识来源较多、创新较为活跃的经济部门将从网络联系中获得更高的收益,而技术问题可分解性较强、技术处于成熟阶段的部门受益较少;由于知识产出规模、主导产业特征的差异,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创新活动从航空网络嵌入中获得的收益明显小于中西部地区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网络 知识管道效应 地理加权回归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空间信息扩散技术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三台县洪水灾害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崇福 张馨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101,共13页
插值,是推测地理空间中空白单元处地表现象的重要途径。协同克里金插值(CK)、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回传神经网络(BP-ANN)等,在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况下,都是很好的插值方法,但不具有普适性。在观测单元不多,数据离散性较大的情况下,信息扩... 插值,是推测地理空间中空白单元处地表现象的重要途径。协同克里金插值(CK)、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回传神经网络(BP-ANN)等,在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况下,都是很好的插值方法,但不具有普适性。在观测单元不多,数据离散性较大的情况下,信息扩散技术的插值,比这些模型的效果都好。该文以四川省三台县2018年和2020年发生的两次大洪水,采集的25个村的房屋损失、农业损失和庄稼被淹三类水灾灾情数据组成6个案例,以村庄与河流的距离、GDP和坡度等为自变量,以灾情为因变量,实证了地理空间信息扩散技术用于插值的普适性。信息扩散的自学习离散回归模型(SLDR),预测误差较小,且没有明显的预测误差小于基准误差的情况。CK在所有案例中,均是预测误差小于基准误差,说明插值无效;GWR在5个案例中也出现相同情况。虽然BP-ANN的基准误差很小,但预测误差却比基准误差高出近一个数量级,也远高于其他模型,表明能够高度拟合训练样本的回传神经网络模型,并不适用于复杂地表现象的插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信息扩散 协同克里金 地理加权回归 神经网络 基准误差 预测误差 三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线网络连接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姜雨 李绍嘉 +1 位作者 戴垚宇 李智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12282-12290,共9页
民航运输是国家综合运输系统的主要部分,其能够增强区域间的连接性,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民航航线网络连通性的驱动因素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航线网络连通性进行评价。其次采... 民航运输是国家综合运输系统的主要部分,其能够增强区域间的连接性,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民航航线网络连通性的驱动因素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航线网络连通性进行评价。其次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航线网络连通性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人数和政府规划等级等因素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航线网络连通性具有显著的驱动性,且相应的驱动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性。研究成果对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内航线网络的连通性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线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地区植被恢复动态及其对道路网络的响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熙 真诗泳 +2 位作者 左雪漫 胡喜生 沈嵘枫 《中国环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1期288-300,共13页
基于闽南地区(厦门、漳州、泉州)2013~2020年Landsat8(OLI)遥感数据和路网数据,运用Sen+Mann-Kendall法分析闽南地区的植被恢复动态,在此基础上,利用缓冲区分析和剖面线分析探讨植被恢复动态对道路网络的响应规律;并在不同尺度的单元网... 基于闽南地区(厦门、漳州、泉州)2013~2020年Landsat8(OLI)遥感数据和路网数据,运用Sen+Mann-Kendall法分析闽南地区的植被恢复动态,在此基础上,利用缓冲区分析和剖面线分析探讨植被恢复动态对道路网络的响应规律;并在不同尺度的单元网格(500m×500m、1000m×1000m、1500m×1500m、2000m×2000m)上,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探讨两者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13~2020年,闽南地区植被变化动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东部沿海地区退化、西部内陆改善的趋势,退化和改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47.93%、50.07%.缓冲区分析表明,三市的道路密度与植被恢复状态之间的关系大致相似,都是呈现东部沿海地区道路密度高但植被退化,西部内陆地区道路密度低但植被改善的格局;剖析线分析表明,在海岸线附近区域、道路核密度值较高以及核密度动态变化区域,植被指数均存显现降低的趋势.多尺度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在1000m×1000m和1500m×1500m这两种网格单元尺度下的空间集聚性较强,闽南三市的道路网络与植被及其恢复动态的双变量Moran'sI均为负值,道路网络与植被、植被恢复状态呈负相关性关系,且HL、LH聚集类型空间分布逐渐扩张,连片趋势明显.多尺度的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表明,道路网络对植被恢复动态的影响存在空间分异特征,道路网络对植被的负面影响在漳州、泉州呈现扩张趋势,而道路网络对植被恢复在安溪、华安等局部地区起到正向影响作用,但总体上道路网络对植被的恢复起到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的植被恢复以及道路网络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恢复 道路网络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GWR方法探究建成环境对轨道站点客流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毅军 罗紫宇 +1 位作者 周涛 张振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轨道站点的客流吸引能力与周边建成环境条件有紧密联系,聚焦轨道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从步行可达范围识别、5Ds建成环境要素数据提取与量化描述、相关客流模型选取与分析,形成一套数据驱动的建成环境与轨道客流量化建模方法,并以重庆市轨... 轨道站点的客流吸引能力与周边建成环境条件有紧密联系,聚焦轨道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从步行可达范围识别、5Ds建成环境要素数据提取与量化描述、相关客流模型选取与分析,形成一套数据驱动的建成环境与轨道客流量化建模方法,并以重庆市轨道站点为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轨道站点为中心,步行10 min可达范围面积为半径500 m缓冲区面积的74.2%;(2)主成分解释变量能够克服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PCA-GWR)较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更好;(3)居住丰富性、出行便利性、绿化效果、站点可达性与轨道出站客流密切相关,主成分解释变量对轨道出站客流的影响程度与空间变化存在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点 步行等时圈 主成分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网络数据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永祥 陈馨 +2 位作者 崔亭亭 林翠泽 朱里莹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为了促进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和谐发展,基于不同数据体系,从多维度测度福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线上网络关注度和线下访客活力,识别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网络关注度与访客活力“线上-线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 为了促进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和谐发展,基于不同数据体系,从多维度测度福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线上网络关注度和线下访客活力,识别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网络关注度与访客活力“线上-线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城市公园活力耦合协调关系的空间布局,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城市公园活力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活力在空间上呈现线上活力“单核心”、线下活力“双核心”布局;(2)“线上-线下”耦合协调度由内向外递减,且协调区、过渡区与失调区面积占比相近;(3)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协调度水平与路网密度、公园建园历史、住宅小区、交通设施呈正相关,与可达性均值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网络关注度 访客活力 耦合协调度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市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空间的多尺度影响——基于sDNA与MGWR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文波 陈端怡 +1 位作者 党迎春 盛珍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为了探究萍乡市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以2011-2020年萍乡市中心城区出让住宅地价样点为例,基于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多尺度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萍乡... 为了探究萍乡市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以2011-2020年萍乡市中心城区出让住宅地价样点为例,基于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多尺度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萍乡市住宅空间分布呈现轴向发展、向内填充与向外扩散并进、多中心圈层结构相融合的演化趋势;路网形态总体呈现块状聚集,轴向延伸的空间格局;路网接近度对住宅用地价格呈现出正向的城区边缘高,中心区低的空间格局,密度、穿行度与之相反,同时出现跨尺度相似性。研究成果可为市政完善土地市场价格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为城市交通规划以及房地产选址布局提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用地价格 路网形态 空间设计网络分析模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萍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场景的城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精细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珊 邹滨 胡晨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570-4579,共10页
针对传统PM2.5浓度空间分布模拟方法忽略了城市内部如道路、工厂、居民区、景区等不同微环境整体对PM2.5浓度影响机制的缺陷,本研究提出一种微环境PM2.5浓度场景分异的理论假设,并以湖南长沙主城区为例,结合基于污染先验知识划分的城市... 针对传统PM2.5浓度空间分布模拟方法忽略了城市内部如道路、工厂、居民区、景区等不同微环境整体对PM2.5浓度影响机制的缺陷,本研究提出一种微环境PM2.5浓度场景分异的理论假设,并以湖南长沙主城区为例,结合基于污染先验知识划分的城市微环境场景空间分布与自主设计加密观测场获取的203个监测点小时PM2.5浓度加密数据,分析城市微环境PM2.5浓度场景时空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耦合地理加权回归(GWR)与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构建微环境场景增强下的PM2.5浓度空间分布精细模拟GWR-ANN模型,开展城市内部高空间分辨率PM2.5污染制图.结果表明:不同微环境场景间PM2.5浓度存在显著时空差异,地表覆盖类型相同但分别位于2个不同场景的监测点间PM2.5浓度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耦合微环境场景变量的GWR-ANN模型能够有效精细模拟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模型拟合效果与交叉检验精度指标整体优于无场景变量参与的GWR-ANN模型(除部分时相较为接近外,检验R 2:0.76~0.84vs.0.57~0.81);场景增强下的PM2.5浓度空间分布100m级分辨率模拟估算结果可以较好揭示研究区PM2.5浓度高低值局地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污染制图 场景假设 地理加权回归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建成环境对网约车载客点影响的时空分异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龙雪琴 赵欢 +2 位作者 周萌 毛健旭 陈亦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76-2084,共9页
利用网约车订单数据,提出基于网络距离搜索的核密度估计方法进行载客热点识别,分析网约车载客热点的空间分布特性。建立以兴趣点(POI)、土地利用多样性、路网密度以及公共交通临近性作为解释变量、载客点网络核密度值作为因变量的地理... 利用网约车订单数据,提出基于网络距离搜索的核密度估计方法进行载客热点识别,分析网约车载客热点的空间分布特性。建立以兴趣点(POI)、土地利用多样性、路网密度以及公共交通临近性作为解释变量、载客点网络核密度值作为因变量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各类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分布的空间异质性,挖掘了城市建成环境在空间区域上对网约车出行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宏观角度,餐饮住宅、风景医疗、科教购物设施、土地利用多样性与载客点网络核密度值总体呈正相关性;从微观角度,各类设施对载客点网络核密度值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且异质性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地利用多样性、道路属性和交通可达性的影响作用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行为 载客热点 网络核密度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时空分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主城区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北 曾俊伟 +3 位作者 钱勇生 魏谞婷 杨民安 李海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3-1343,共11页
便捷发达的交通有利于提升城市活力,从而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挖掘城市活力变化机理,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路网形态和地理大数据,使用空间设计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路网对城市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活... 便捷发达的交通有利于提升城市活力,从而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挖掘城市活力变化机理,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路网形态和地理大数据,使用空间设计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路网对城市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活力随着路网向外逐渐降低,变化规律与路网接近度呈现高度一致性。(2)在提升兰州市主城区城市活力方面,穿行度作用较为微弱,但有利于发挥兰州市在兰西城市群中的联通作用。(3)街道和城区的衔接处和边缘接近度较高,黄河两岸城市活力值受地理限制存在较强的差异性。(4)路网形态布局合理的地区往往会吸引更多的商业和服务活动,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和更多的经济机会。研究结果可以明确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的影响,为兰州市主城区提升城市活力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城市活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网形态 城市活力 路网拓扑结构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设计网络分析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PM_(2.5)浓度反演方法对比及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月娇 赵萍 +4 位作者 徐凯健 周鹏 申鹏举 于婉婉 陈国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1-178,共8页
为探讨安徽省PM_(2.5)时空分布特征,文章基于2015-2020年地基观测PM_(2.5)、AOD、植被覆盖产品以及气象要素数据等,对比了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随机森林、全连接神经网络3种模型的精确度,并采用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了PM_(2.5)浓度,... 为探讨安徽省PM_(2.5)时空分布特征,文章基于2015-2020年地基观测PM_(2.5)、AOD、植被覆盖产品以及气象要素数据等,对比了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随机森林、全连接神经网络3种模型的精确度,并采用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了PM_(2.5)浓度,分析了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各因子对PM_(2.5)浓度的影响力。结果表明:3种模型中,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的精确度最高;2015-2020年PM_(2.5)浓度从平均51.29μg/m^(3)递减至36.71μg/m^(3),季节尺度上,PM_(2.5)浓度冬季>春、秋季>夏季,受政策及疫情影响,2018年的秋冬季、2020年的春夏季PM_(2.5)浓度下降同比最快;空间上表现为皖北>皖中>皖南。10个影响因子两两交互,均比单一因子对PM_(2.5)浓度的影响大,其中AOD对PM_(2.5)的影响力最大,各因子在不同的季节会对PM_(2.5)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随机森林 神经网络 PM_(2.5)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地铁公交换乘量影响因素与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乐 高良鹏 陈学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作为多模式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与地面公交的衔接换乘是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南京市多源数据分析地铁与公交之间的换乘需求,以地铁公交换乘量为因变量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地铁站点周边共享单车使用... 作为多模式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与地面公交的衔接换乘是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南京市多源数据分析地铁与公交之间的换乘需求,以地铁公交换乘量为因变量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地铁站点周边共享单车使用量、公交供给特性、换乘可达性以及地铁网络特性对换乘需求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比于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传统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地铁公交换乘量的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公交运营班次供给以及可达站点数量的提升能够促进地铁公交间的换乘;公交站点周边住宅型POI(Point of Interest)数量在城市外围区域对换乘量起到促进作用,企业型POI数量则对换乘量起到抑制作用;共享单车借用量会抑制地铁与公交之间的换乘需求,特别是在与中心城区联系紧密的城市外围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空间异质性分析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换乘需求 网络结构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ASTIC-LU参数和数据驱动模型的地下水硝酸盐脆弱性分区 被引量:1
19
作者 Seyed Ahmad Eslaminezhad Mobin Eftekhari Mohammad Akbari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8-1359,共22页
从开采、管理和控制不同地区的污染的角度,评估地下水脆弱性以确定这些资源的优先次序是重要的.研究的目的是基于DRASTIC-LU参数以及空间和非空间数据驱动的方法来估算Birjand平原含水层的地下水(硝酸盐质量浓度)脆弱性.研究提出新的组... 从开采、管理和控制不同地区的污染的角度,评估地下水脆弱性以确定这些资源的优先次序是重要的.研究的目的是基于DRASTIC-LU参数以及空间和非空间数据驱动的方法来估算Birjand平原含水层的地下水(硝酸盐质量浓度)脆弱性.研究提出新的组合方法来确定(Birjand平原含水层)地下水脆弱性分区中合适的DRASTICLU参数,即将具有指数和双平方核的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与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PSO)相结合.计算结果为:对于ANN、指数核GWR和双平方核GWR的适应度函数(1-R^(2))的最佳值分别为0.1060、0.0745和0.0065,这表明双平方核的兼容性比其他方法更高.研究表明DRASTIC-LU参数对研究区域的硝酸盐质量浓度估计的地下水脆弱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DRASTIC-LU参数 地理加权回归 人工神经网络 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 数据驱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网对城市群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与空间分异
20
作者 卢进发 李涛 邱孟龙 《热带地理》 2025年第8期1358-1372,共15页
科学认知规模化道路建设对城市群地区景观破碎化的影响是协调交通建设与沿线生态环境,构建可持续生态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科学基础。文章选取高速交通网络快速扩张且位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不同等级公... 科学认知规模化道路建设对城市群地区景观破碎化的影响是协调交通建设与沿线生态环境,构建可持续生态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科学基础。文章选取高速交通网络快速扩张且位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不同等级公路网和土地利用数据,引入兼顾变量非线性和空间非平稳性的地理神经网络加权回归模型,系统探讨了道路建设所引起的城市群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的地理格局,并分析了不同道路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相较于传统地理加权回归(GWR)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R)模型,文章所使用的GNNWR模型能更准确地揭示道路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及其空间非平稳性。2)研究区景观破碎化呈现“核心―边缘”分异格局,景观破碎化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以低值和中低值区为主,平原城镇区低值集聚与山地生态区高值破碎形成显著空间对比。3)道路等级与破碎化强度呈正向关联,但高速公路因半封闭式管理影响程度有限;低等级道路对斑块维度和空间分布维度的景观破碎化影响最大,高等级道路则显著地影响着各个维度的景观破碎化。4)自然生态本底与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异质性导致道路廊道在生态屏障区、农业基质区和城镇扩展区分别形成差异化交通廊道与景观格局互动关系的“因时因地而异”的空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 景观破碎化 空间分异 地理神经网络加权回归 关中平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