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进成形不同成形角下表面与内部应力研究
1
作者 张经伟 王辉 +1 位作者 顾云 刘国炜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7-243,共7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相结合,探究了渐进成形过程中板料不同成形角下成形区表面应力与内部应力之间的关系。通过选定成形区域内部的三角单元体,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归纳出不同成形角下成形区表面应力状态与内部应力状态之间的关... 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相结合,探究了渐进成形过程中板料不同成形角下成形区表面应力与内部应力之间的关系。通过选定成形区域内部的三角单元体,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归纳出不同成形角下成形区表面应力状态与内部应力状态之间的关系式。使用Abaqus仿真软件提取出成形区表面的应力状态,并使用归纳出的关系式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较好(R^(2)达到0.8以上),证明了通过分析成形区表面的应力状态来推算板料内部应力状态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分析仿真和拟合的数据发现成形过程中随着成形角的增大,Z向应力逐渐增加,X和Y方向的应力逐渐减小。由于剪应力的影响,越靠近进刀点和先加工到的部位,其Z向应力越复杂;渐进成形过程中平行成形面方向的应力最小,这表明渐进成形中板料内部剪应力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模拟 成形角 应力拟合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成形角曲面制件渐进成形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佳晖 高霖 +2 位作者 史晓帆 王辉 金玲玲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10-1513,共4页
数控渐进成形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塑性加工技术,关于其成形性能的研究多为最大成形角的研究,很少有小成形角方面的探索。小成形角曲面样件由于成形角度小,成形刚度低,在利用渐进成形方法制造过程中极易产生回弹和鼓包等问题。通过对此类样... 数控渐进成形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塑性加工技术,关于其成形性能的研究多为最大成形角的研究,很少有小成形角方面的探索。小成形角曲面样件由于成形角度小,成形刚度低,在利用渐进成形方法制造过程中极易产生回弹和鼓包等问题。通过对此类样件进行的正、负两种形式进行工艺改进,提出了针对此类零件成形缺陷的解决方案:负成形中产生的中心鼓包和边缘翘曲可分别采用平头工具头和退火处理得以解决,正成形中产生的边缘翘曲则可通过升降台设定预压量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成形角 中心鼓包 边缘翘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形角对多点复合渐进成形过程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改贫 周小磊 熊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6-130,134,共6页
为了提高制件的成形质量、成形效率和成形极限,并了解不同成形角对多点复合渐进成形过程的影响,使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了多点复合渐进成形方锥台制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不同成形角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探讨了成形角对制件等... 为了提高制件的成形质量、成形效率和成形极限,并了解不同成形角对多点复合渐进成形过程的影响,使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了多点复合渐进成形方锥台制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不同成形角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探讨了成形角对制件等效塑性应变、厚度分布、厚度减薄率等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成形角越大,等效塑性应变和厚度减薄率越大,单位时间内的相邻等效塑性应变增量和厚度减薄量越小,制件变形越均匀,板材塑性发挥越充分,但成形效率越低,制件越易发生破裂等成形缺陷;方锥台制件拐角处的厚度减薄较侧壁处的厚度减薄更严重。多点复合渐进成形试验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复合 渐进成形 数值模拟 成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形角环在变压器中的使用与加工工艺
4
作者 解芳 蒋辉 +1 位作者 徐凤 马和平 《电气制造》 2013年第5期34-35,共2页
角环作为变压器绝缘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改善绕组端部电场分布,提高绝缘强度的作用,其稳定的技术性能在保证绝缘系统可靠性上举足轻重。
关键词 变压器 加工工艺 成形角 绝缘结构 系统可靠性 组成部分 电场分布 绕组端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半锥角及层间距对板料渐进成形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杰 彭守桃 +1 位作者 张旭 王卫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4-36,共3页
金属板料渐进成形工艺是一种基于数控技术,靠逐点成形板料零件的柔性加工工艺。通过实验分析,以及对金属板料渐进成形工艺的变形机理、极限半锥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金属板料靠逐次的变形累积产生整体的变形,极限半锥角不仅与材料有关而... 金属板料渐进成形工艺是一种基于数控技术,靠逐点成形板料零件的柔性加工工艺。通过实验分析,以及对金属板料渐进成形工艺的变形机理、极限半锥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金属板料靠逐次的变形累积产生整体的变形,极限半锥角不仅与材料有关而且与材料厚度有关;层间距对极限半锥角影响不大,而与零件表面质量有关,层间距越小,零件表面越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板料 渐进成形 变形 成形极限半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残余应力演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仕宇 陈向文 詹艳然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0,共7页
目的以选区激光熔化成形(SLM)试件的残余应力为研究对象,研究残余应力对成形质量的影响,为SLM成形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16L不锈钢粉末为原材料,利用AltairInspire软件的Print3D模块分析SLM成形中支撑、成形角对残余应力的... 目的以选区激光熔化成形(SLM)试件的残余应力为研究对象,研究残余应力对成形质量的影响,为SLM成形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16L不锈钢粉末为原材料,利用AltairInspire软件的Print3D模块分析SLM成形中支撑、成形角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及残余应力的演化规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SLM成形最大残余应力出现在零件与基板结合面,添加支撑可减小残余应力。零件不同位置残余应力的演化规律不同。顶部残余应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底部两侧残余应力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底部中间残余应力的演化规律较为复杂:起先残余应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温度降到最低点时达最大值;随后在热累积作用下,残余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当达到去应力退火温度时,残余应力又减小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残余应力随着成形角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当成形角为60°时,残余应力较小。结论在SLM成形时,在零件底部添加支撑可将最大残余应力位置转移到支撑上,从而减小成形件内部的残余应力,提高成形质量。成形零件不同位置残余应力的演化规律不同,成形角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也不同,成形时应根据零件工况制定合适的打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选区激光熔化 残余应力 316L不锈钢 成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号钢线材滚弯成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姚斌 郭飞鹏 +1 位作者 纪志阳 李飞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4-717,共4页
为了准确地预测数控滚弯成形金属线材中的回弹量,从而给出加工补偿值,采用DEFORM软件进行了45号钢线材滚弯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得出滚轮转过的角度与线材最终成形的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通过数控弯丝机滚弯线材的试验验证了此关系... 为了准确地预测数控滚弯成形金属线材中的回弹量,从而给出加工补偿值,采用DEFORM软件进行了45号钢线材滚弯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得出滚轮转过的角度与线材最终成形的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通过数控弯丝机滚弯线材的试验验证了此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准确的,最后综合模拟和试验数据导出经验公式用于加工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加工 线材 滚弯 数控弯丝机 成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曲率球面零件数控渐进成形缺陷问题研究
8
作者 徐佳晖 高霖 +1 位作者 史晓帆 安传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164-3167,共4页
小成形角零件加工是渐进成形中的一个难点,零件在成形时存在较大的内部压应力以及明显的回弹现象,易产生鼓包问题。通过对小曲率球面零件精度问题的分析可知,如何消除零件中心产生的鼓包是提高精度的关键问题。试验分别采用补偿、更换... 小成形角零件加工是渐进成形中的一个难点,零件在成形时存在较大的内部压应力以及明显的回弹现象,易产生鼓包问题。通过对小曲率球面零件精度问题的分析可知,如何消除零件中心产生的鼓包是提高精度的关键问题。试验分别采用补偿、更换成形工具头和正成形等方案对零件成形精度进行优化,发现这几种方法均可以有效地消除鼓包问题,显著提高成形零件的精度,且各方案均有其自身的优点,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成形角 鼓包 精度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头形状下板料渐进成形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自然 高霖 +1 位作者 崔震 徐岩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4-617,共4页
通过测量得到不同压头形状下的成形极限角、成形力与极限应变,试验研究板料在不同压头形状下的渐进成形性能。得到了在不同压头形状下板料渐进成形性能的大小规律,并分析不同压头直径以及圆角半径对板料渐进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测量得到不同压头形状下的成形极限角、成形力与极限应变,试验研究板料在不同压头形状下的渐进成形性能。得到了在不同压头形状下板料渐进成形性能的大小规律,并分析不同压头直径以及圆角半径对板料渐进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头压头(D6R3)的成形性能优于具有同样圆角半径的平头压头(D10R3),平头带适当圆角的压头(D10R3)的成形性能优于同直径下的球头压头(D10R5)。据此采用平头带圆角的压头成功成形出具有直壁小圆角的加强筋板和浮雕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成形性能 成形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钽板的渐进成形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查光成 李振红 +1 位作者 吴梦陵 孔凡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82-85,88,共5页
钽是理想的生物适应性材料,在外科修复体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渐进成形技术进行钽板修复体制作很有意义。以轧制的1mm钽板为对象,建立了钽板渐进成形实验模型,研究钽板的渐进成形性能,初步探讨了工具头材质及形状尺寸、进给量、表面... 钽是理想的生物适应性材料,在外科修复体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渐进成形技术进行钽板修复体制作很有意义。以轧制的1mm钽板为对象,建立了钽板渐进成形实验模型,研究钽板的渐进成形性能,初步探讨了工具头材质及形状尺寸、进给量、表面润滑等因素对钽板渐进成形性能的影响,测算出1mm钽板的成形极限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钽板 表面质量 成形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板料单点渐进成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华毕 桑文刚 魏目青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通过数控机床渐进成形锥形零件,试验测量不同因素(原始板厚、垂直增量步长、润滑剂种类、零件形状)下的成形极限角,以此来比较渐进成形性能。另外,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影响因子(原始板厚、垂直增量步长、零件形状)进行数值模... 通过数控机床渐进成形锥形零件,试验测量不同因素(原始板厚、垂直增量步长、润滑剂种类、零件形状)下的成形极限角,以此来比较渐进成形性能。另外,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影响因子(原始板厚、垂直增量步长、零件形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种情况下的厚度分布、等效应力应变云图。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因素对板料渐进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初步探究其内部机理。结果表明:大的原始板厚和适当的增量步长有利于渐进成形性能的提高。与L-HM 46抗磨液压油和混合润滑剂相比,选用极压复合锂基润滑脂,1060铝板有更好的渐进成形能力。方锥台的成形性能比圆锥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成形性能 成形极限 数值模拟 无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润滑条件下ST16钢板的渐进成形性能及磨损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秀敏 高霖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8,66,共4页
通过计算得出不同润滑条件下ST16钢板的成形极限角,并用CCD摄像头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成形件的表面磨损形貌,研究了该钢板在不同润滑条件下的渐进成形性能和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在渐进成形过程中,润滑条件的改变会影响成形性能和磨损特征... 通过计算得出不同润滑条件下ST16钢板的成形极限角,并用CCD摄像头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成形件的表面磨损形貌,研究了该钢板在不同润滑条件下的渐进成形性能和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在渐进成形过程中,润滑条件的改变会影响成形性能和磨损特征;磷化处理后加二硫化钼锂基润滑脂润滑条件下,该钢板渐进成形性能最好;当压头成形等高层区间时以磨粒磨损特征为主,当压头成形等高层时以粘着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成形极限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模型的铝钎焊板钎料流动成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冲 张振林 单际国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8-92,共5页
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对炉中钎焊过程中铝钎焊板十字接头的钎角成形进行模拟研究,讨论了钎焊温度、钎缝间隙等因素对钎角成形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的模拟了钎角的形状以及温度对钎角成形的影响... 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对炉中钎焊过程中铝钎焊板十字接头的钎角成形进行模拟研究,讨论了钎焊温度、钎缝间隙等因素对钎角成形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的模拟了钎角的形状以及温度对钎角成形的影响规律,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发现温度对钎角成形有较大影响,温度较低(590℃)时,钎料润湿性不足,铺展长度较小;温度过高(610℃)时,钎料流失加剧,铺展长度减小,600℃为最佳温度.接头短间隙过小容易导致钎料聚集,长间隙过大会抑制钎缝的毛细作用,均不利于钎料铺展,等间隙更有利于钎角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钎焊 数值模拟 成形 钎焊温度 钎缝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厚对08Al薄板单点渐进成形中成形极限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栋 张明宇 +4 位作者 李广震 王帅本 张敏 李雪梦 苏春建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19,共6页
目的针对渐进成形中成形极限测量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评定成形极限方法。方法选用08Al为实验材料,通过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板厚下成形极限角和减薄率的关系,提出利用成形极限角和最大减薄率2个参数组合的方法判断薄板的... 目的针对渐进成形中成形极限测量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评定成形极限方法。方法选用08Al为实验材料,通过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板厚下成形极限角和减薄率的关系,提出利用成形极限角和最大减薄率2个参数组合的方法判断薄板的成形极限,并通过数控实验验证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分析板厚对单点渐进成形工艺成形极限的影响。结果当板厚为0.8~1.5 mm时,随着板厚的增大,08Al板材的成形极限逐渐增大。结论这2个参数组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价渐进成形工艺的成形极限,对金属板材单点渐进的精密成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渐进成形 初始板厚 成形极限 成形极限 减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孔板渐进成形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阿鑫 査光成 +4 位作者 郑硕 王瑶 潘晶晶 查一凡 余飞海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6-212,共7页
基于实验和数值模拟,对网孔板的成形极限角和变形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改变锥台形件模型的成形角,应用逼近法测得了孔距为5,8和11 mm网孔板的成形极限角。采用相同的模型对各网孔板进行成形,发现网孔由圆形变为近似椭圆形,且椭圆的... 基于实验和数值模拟,对网孔板的成形极限角和变形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改变锥台形件模型的成形角,应用逼近法测得了孔距为5,8和11 mm网孔板的成形极限角。采用相同的模型对各网孔板进行成形,发现网孔由圆形变为近似椭圆形,且椭圆的尺寸随着孔距增加而增加。为分析网孔距离对板料厚度和应变分布的影响,采用ABAQUS/explicit对网孔板渐进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椭圆孔短轴两侧的板料变形剧烈、厚度最薄,其变形方式为拉伸变形。而远离网孔的板料变形较小、厚度较大,其变形方式为近似剪切变形。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二者板厚的相对误差低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网孔板 孔距 成形极限 变形机理 板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in care efficacy study of 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based on in vitro level
16
作者 Jian Wang Yuhui Fan +3 位作者 Danfeng Li Ningwen Cheng Ling Li Yufeng Yu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0-1038,共9页
Studying the skin care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based on in vitro level.The stability of the 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was first analyzed by treat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then its skincare ... Studying the skin care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based on in vitro level.The stability of the 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was first analyzed by treat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then its skincare efficacy based on in vitro level was evaluated by detecting the inhibition rate of elastase,the inhibition rate of collagenase,the protein content of type I collagen in human fibroblasts,the inhibi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with human keratinocytes,and the effects of the 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on the expression of hyaluronic acid(HA),filaggrin(FLG)and transglutaminase 1(TGM1)in keratinocy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was able to maintain stability at temperatures below 70℃.With regard to its skincare efficacy,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could inhibit elastase and collagenase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type I collagen content in human fibroblasts.It also showed good inhibition of ROS in keratinocytes in vitro and coul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HA,FLG,and TGM1 in keratinocytes.In short,the 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exhibited a favourable skin care effect in vitro level.This study proved that it has potential firming,anti-wrinkle,moisturizing,and repairing efficacy,and is a valuable cosmetic raw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stability human fibroblast cell in vitro keratinocytes skin care effic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辊楔横轧工艺技术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建敏 《热加工工艺》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19,共4页
就二辊楔横轧工艺从理论上导出了旋转条件以及不产生缩颈的极限条件和不产生中心疏松或裂纹的条件,得出了成形角、展宽角以及断面收缩率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对于参数的选择和模具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楔横轧 成形角 展宽 断面收缩率 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reccia pipe type in Yixingzhai gold deposit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拥军 张贻舟 +3 位作者 张建东 丁宗炜 陈星霖 刘忠法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89-94,共6页
Based on the basic geological features of Yixingzhai gold deposit,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classification and relation to mineralization of breccia pipes were discussed by surveying the xenoliths and breccia's mi... Based on the basic geological features of Yixingzhai gold deposit,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classification and relation to mineralization of breccia pipes were discussed by surveying the xenoliths and breccia's mineral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typical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phenomenon on field and microscopic anatomy in breccia pipes. And the ore-controlling mechanism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blasting breccia pip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main conclusion shows that Hewan and Nanmenshan breccia pipes nearby the NW-striking deep fault are shaped earlier, belonging to the acidic siliceous ingredient production of ultra-hypabyssal magmatic in the late magma stage; Tietangdong and Nanmenshan breccia pipes that are shaped latter are the ultra-hypabyssal auriferous fluid production composed mainly of the skarn in the hydrothermal stage after the magma period. Both root in the unified deep magmatic chamber, belonging to differentiation derivative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deep magmatic cha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tion mechanism Yixingzhai gold deposit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breccia pip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