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筒形件的机械扩径成形条件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宝锋 聂绍珉 +2 位作者 金淼 李群 任运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49-1153,共5页
机械扩径是制造各种管筒形零件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机械扩径技术 ,首先需要建立管坯在扩径过程中可以扩圆的整体屈服条件和可能扩裂的局部破坏条件。根据管坯的基本变形规律和主要特征 ,提出了在机械扩径过程中 ,管坯变形可以分为整圆... 机械扩径是制造各种管筒形零件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机械扩径技术 ,首先需要建立管坯在扩径过程中可以扩圆的整体屈服条件和可能扩裂的局部破坏条件。根据管坯的基本变形规律和主要特征 ,提出了在机械扩径过程中 ,管坯变形可以分为整圆和扩径两个阶段的概念。通过对这两个变形阶段的应力分析 ,建立了管筒形零件机械扩径时的整体屈服和局部破坏条件 ,即机械扩径成形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扩径 应力分析 成形条件 管筒形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应力内翻管成形中管件的应力及其成形条件
2
作者 牛卫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98,共6页
为促进拉应力内翻管技术的实际应用,对内翻口后管件的翻边与拉深翻管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轴对称金属薄壳的塑性变形理论,推导出了管件应力与管坯尺寸、管材性能参数、模具尺寸、摩擦系数的解析关系式,得出了管件内层管壁成形、环形底... 为促进拉应力内翻管技术的实际应用,对内翻口后管件的翻边与拉深翻管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轴对称金属薄壳的塑性变形理论,推导出了管件应力与管坯尺寸、管材性能参数、模具尺寸、摩擦系数的解析关系式,得出了管件内层管壁成形、环形底部成形及不起皱的条件。研究表明,拉应力内翻管技术仅适用于成形内、外层间距与底部孔径处于较窄范围内的双层管件,对于材料与尺寸已确定的管坯,可利用文中给出的解析式来确定所能成形管件的尺寸范围。实例显示,根据解析式计算得到的管件拉深翻管力及变形参数与实测数据吻合得较好,而由成形条件预测出的管件变形模式也与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件 翻管 应力 成形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激光光测弹性法分析复合材料硬化成形条件对残留应力影响的评价
3
作者 晏雄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本研究应用激光光测弹性法,探讨了复合材料硬化成形条件(硬化温度、冷却时间、硬化时间对基体与增强纤维间界面近旁所发生残留应力的影响、并应用图像处理的方法、以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测试结果表明,冷却时间和硬化时间对复合材料界... 本研究应用激光光测弹性法,探讨了复合材料硬化成形条件(硬化温度、冷却时间、硬化时间对基体与增强纤维间界面近旁所发生残留应力的影响、并应用图像处理的方法、以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测试结果表明,冷却时间和硬化时间对复合材料界面应力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而硬化温度对复合材料界面应力变化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测弹性 复合材料 残留应力 成形条件 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横轧成形偏心件的条件与相位效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任广升 白志斌 +1 位作者 洪钟延 张承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1-76,共6页
分析了楔横轧偏心变形,系统地研究了产生偏心变形的条件。针对相位差的变化,分析了相位对偏心变形的影响,并以 CA141 汽车轴-备胎升降器为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发楔横轧工艺、扩大工程应用领域、提高工艺水平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楔横轧 偏心件 成形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专利征稿通知
5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29-I0029,共1页
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是以实现高端装备零部件的高性能(高强度、高刚度、耐磨损、耐腐蚀、耐疲劳等)制造和长寿命服役等为目标,研究不同成形方式和成形条件下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微观组织与服役性能的映射关系,成形工艺对形状尺寸、... 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是以实现高端装备零部件的高性能(高强度、高刚度、耐磨损、耐腐蚀、耐疲劳等)制造和长寿命服役等为目标,研究不同成形方式和成形条件下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微观组织与服役性能的映射关系,成形工艺对形状尺寸、内部损伤和缺陷的影响规律,涉及铸造成形技术、塑性成形技术、热处理及表面改性技术、粉末冶金成形技术,以及复合成形技术等专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成形技术 成形条件 复合成形 成形工艺 表面改性技术 成形方式 内部损伤 服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专刊征稿通知
6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03-I0003,共1页
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是以实现高端装备零部件的高性能(高强度、高刚度、耐磨损、耐腐蚀、耐疲劳等)制造和长寿命服役等为目标,研究不同成形方式和成形条件下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微观组织与服役性能的映射关系,成形工艺对形状尺寸、... 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是以实现高端装备零部件的高性能(高强度、高刚度、耐磨损、耐腐蚀、耐疲劳等)制造和长寿命服役等为目标,研究不同成形方式和成形条件下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微观组织与服役性能的映射关系,成形工艺对形状尺寸、内部损伤和缺陷的影响规律,涉及铸造成形技术、塑性成形技术、热处理及表面改性技术、粉末冶金成形技术,以及复合成形技术等专业领域。轴承做为机械工业关键基础零部件,旋转机械的核心功能部件,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是轴承研制的关键技术。为了探讨和交流轴承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动轴承制造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分享、前沿转化及产业应用,《轴承》特邀武汉理工大学华林教授、钱东升教授和燕山大学杨志南教授作为特约主编,策划出版“轴承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专刊(正刊)。现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征稿,欢迎投稿、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零部件 制造技术领域 成形条件 燕山大学 功能部件 武汉理工大学 成形方式 内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专利征稿通知
7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是以实现高端装备零部件的高性能(高强度、高刚度、耐磨损、耐腐蚀、耐疲劳等)制造和长寿命服役等为目标,研究不同成形方式和成形条件下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微观组织与服役性能的映射关系,成形工艺对形状尺寸、... 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是以实现高端装备零部件的高性能(高强度、高刚度、耐磨损、耐腐蚀、耐疲劳等)制造和长寿命服役等为目标,研究不同成形方式和成形条件下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微观组织与服役性能的映射关系,成形工艺对形状尺寸、内部损伤和缺陷的影响规律,涉及铸造成形技术、塑性成形技术、热处理及表面改性技术、粉末冶金成形技术,以及复合成形技术等专业领域。轴承做为机械工业关键基础零部件,旋转机械的核心功能部件,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是轴承研制的关键技术。为了探讨和交流轴承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动轴承制造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分享、前沿转化及产业应用,《轴承》特邀武汉理工大学华林教授、钱东升教授和燕山大学杨志南教授作为特约主编,策划出版“轴承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专刊(正刊)。现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征稿,欢迎投稿、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零部件 制造技术领域 成形条件 燕山大学 功能部件 武汉理工大学 成形方式 内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专利征稿通知
8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I0003-I0003,共1页
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是以实现高端装备零部件的高性能(高强度、高刚度、耐磨损、耐腐蚀、耐疲劳等)制造和长寿命服役等为目标,研究不同成形方式和成形条件下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微观组织与服役性能的映射关系,成形工艺对形状尺寸、... 高性能成形制造技术是以实现高端装备零部件的高性能(高强度、高刚度、耐磨损、耐腐蚀、耐疲劳等)制造和长寿命服役等为目标,研究不同成形方式和成形条件下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微观组织与服役性能的映射关系,成形工艺对形状尺寸、内部损伤和缺陷的影响规律,涉及铸造成形技术、塑性成形技术、热处理及表面改性技术、粉末冶金成形技术,以及复合成形技术等专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成形技术 成形条件 复合成形 成形工艺 表面改性技术 成形方式 内部损伤 服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时间对两级凝胶法制备的聚醚砜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梅勇 丛军英 +1 位作者 何春菊 王庆瑞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9,共5页
主要探讨了蒸发时间对用两级凝胶法(dual-bathcoagulationmethod)所制得的聚醚砜(PES)超滤膜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时间的延长,水通量先减小后增大;肌肝和尿素去除率均是先升高而后降低,然后再升高的趋势;膜的孔隙率上升... 主要探讨了蒸发时间对用两级凝胶法(dual-bathcoagulationmethod)所制得的聚醚砜(PES)超滤膜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时间的延长,水通量先减小后增大;肌肝和尿素去除率均是先升高而后降低,然后再升高的趋势;膜的孔隙率上升,平均孔径下降.在蒸发时间为10s时,肌肝和尿素去除率最高,且水通量适中,是血液净化用聚醚砜膜的最佳成形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膜 尿素去除率 蒸发时间 水通量 制备 凝胶法 成形条件 升高 影响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型面工艺孔对面畸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振忠 杨玉英 赵立红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6-438,共3页
为了研究成形凸模工艺孔对面畸变形态及大小的影响,以矩形双曲面扁壳为模型,采用拉深成形工艺方法获得了不同成形条件下的拉深件,利用油砂轮研磨双曲面扁壳拉深件表面,局部的畸变呈圆形暗坑,取暗坑直径(D)与工艺孔径(d)之比作为面畸变... 为了研究成形凸模工艺孔对面畸变形态及大小的影响,以矩形双曲面扁壳为模型,采用拉深成形工艺方法获得了不同成形条件下的拉深件,利用油砂轮研磨双曲面扁壳拉深件表面,局部的畸变呈圆形暗坑,取暗坑直径(D)与工艺孔径(d)之比作为面畸变的评价指标,研究成形条件对面畸变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凸模型面工艺孔可以诱发双曲面扁壳拉深件面畸变;屈服强度越大、板料厚度越大、凸模型面弦高越小、压边力越小,面畸变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深件 工艺孔 模具 压边力 凸模型 砂轮 畸变 型面 成形条件 研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闭口帽形结构准静态轴向压溃实验
11
作者 牛建辉 朱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61-1667,共7页
为了研究成形历史对车身部件冲击变形行为的影响,以点焊连接闭口帽形结构为例,比较了2种高强钢材料———HSLA340和DP590不同成形条件下准静态轴向压溃过程的变形模式和吸能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冲压成形过程导致的结构局部材料强化和几... 为了研究成形历史对车身部件冲击变形行为的影响,以点焊连接闭口帽形结构为例,比较了2种高强钢材料———HSLA340和DP590不同成形条件下准静态轴向压溃过程的变形模式和吸能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冲压成形过程导致的结构局部材料强化和几何弱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帽形结构压缩过程中的屈曲变形模式,使其吸能能力低于折弯构件;大压边力冲压成形构件压溃过程中出现局部板材撕裂现象,该现象与应变历史及应力状态相关;因其独特的低屈强比硬化特性,不同成形条件下的DP590构件变形吸能特性始终优于HSLA340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成形条件 轴向压溃 吸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21-6-9 stainless steel tube numerical control bending under different friction conditions 被引量:10
12
作者 方军 鲁世强 +1 位作者 王克鲁 姚正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864-2874,共11页
For contact dominated numerical control(NC) bending process of tube, the effect of friction on bending deformation behaviors should be focused on to achieve precision bending forming. A three dimensional(3D) elastic-p... For contact dominated numerical control(NC) bending process of tube, the effect of friction on bending deformation behaviors should be focused on to achieve precision bending forming. A three dimensional(3D)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FE) model of NC bending process was established under ABAQUS/Explicit platform, and its reliability was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 Then, numerical study on bending deformation behaviors under different frictions between tube and various dies was explored from multiple aspects such as wrinkling, wall thickness change and cross section de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 friction of wiper die-tube reduces the wrinkling wave ratio η and cross section deformation degree ΔD and increases the wall thinning degree Δt. The large friction of mandrel-tube causes large η, Δt and ΔD, and the onset of wrinkling near clamp die. The large friction of pressure die-tube reduces Δt and ΔD, and the friction on this interface has little effect on η. The large friction of bending die-tube reduces η and ΔD, and the friction on this interface has little effect on Δt. The reasonable friction coefficients on wiper die-tube, mandrel-tube, pressure die-tube and bending die-tube of 21-6-9(0Cr21Ni6Mn9N) stainless steel tube in NC bending are 0.05-0.15, 0.05-0.15, 0.25-0.35 and 0.25-0.3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guideline for applying the friction conditions to establish the robust bending environment for stable and precise bending deformation of tube be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6-9 stainless steel tube FRICTION deformation behaviors numerical control bendi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