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南斜坡带砂岩储层孔隙演化特征与有利储层评价:基于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冯佳睿 高志勇 +1 位作者 崔京钢 郭美丽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4-140,148,共8页
通过自主研发的成岩物理模拟系统,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斜坡带侏罗系细砂岩进行了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对前陆盆地特有的埋藏方式,即沉积早期长期浅埋,沉积晚期快速深埋影响下的储层物性特征、孔隙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温... 通过自主研发的成岩物理模拟系统,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斜坡带侏罗系细砂岩进行了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对前陆盆地特有的埋藏方式,即沉积早期长期浅埋,沉积晚期快速深埋影响下的储层物性特征、孔隙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温度、压力和模拟埋深的逐渐增大以及压实作用的不断加强,细砂岩颗粒间接触关系由点-线-凹凸接触,粒内裂纹逐渐出现,裂纹呈不规则分布或呈共轭剪切关系;模拟埋深2 000~3 000m时次生孔隙较为发育,孔径和喉径也表现出快速增大的趋势,埋深大于4 000m后,次生孔隙与孔径、喉径均开始呈现递减趋势。因此,推测埋深2 000~3 000m是准南斜坡带侏罗系有利储层发育的关键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 斜坡带 成岩物理模拟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储集层长石溶蚀增孔的物理模拟与定量计算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志勇 冯佳睿 +3 位作者 崔京钢 王晓琦 周川闽 石雨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9-369,共11页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深层储集层为例,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定量计算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在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地质过程下,长石骨架颗粒的溶蚀率及溶蚀增孔量。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大面积扫描...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深层储集层为例,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定量计算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在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地质过程下,长石骨架颗粒的溶蚀率及溶蚀增孔量。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大面积扫描分析技术,定量计算大北、克深地区实际岩心样品中长石骨架颗粒的溶蚀度及溶蚀增孔量值,实验数值与实际岩心数值相互校验,由此建立了陆相深层较高长石骨架颗粒含量储集层中长石溶蚀增孔量的演化过程模型。定量计算出克深地区长石在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地质过程下,最大溶蚀增孔量为0.86%~2.05%,模拟的埋深超过7 000 m砂岩的长石溶蚀增孔量值稍稍偏大,校准后绝对误差值为0.23%。大北地区次生溶蚀孔隙的贡献者主要是方解石,长石次之,定量计算出该地区长石最大溶蚀增孔量为0.62%~1.48%,模拟埋深超过7 000 m砂岩中长石溶蚀增孔量值稍稍偏大,校准后绝对误差值为0.15%。造成误差的原因有二:(1)模拟实验代表了深层储集层的均一、理想状态;(2)实际地质情况下深层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溶蚀作用强弱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深层储集层 长石溶蚀 溶蚀增孔 成岩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压实-侧向挤压过程对库车坳陷深层储层物理性质的改造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志勇 崔京钢 +2 位作者 冯佳睿 周川闽 石雨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2-314,共13页
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及晚期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是西部前陆盆地共性的地质演化过程,埋藏(机械)压实-侧向挤压过程对深层砂岩储层岩石物理性质与储集性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并与实际地质分析相结合,探索... 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及晚期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是西部前陆盆地共性的地质演化过程,埋藏(机械)压实-侧向挤压过程对深层砂岩储层岩石物理性质与储集性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并与实际地质分析相结合,探索改造作用机制的演化过程,认为持续的垂向压实作用使储层碎屑颗粒由松散状至紧密堆积。在晚期侧向挤压、持续垂向埋藏压实共同作用下,深层碎屑颗粒表现为明显的共轭双方向定向排列特征。在快速垂向压实和强烈的侧向挤压应力作用下,石英、长石等颗粒内出现明显的无定向微裂缝、共轭剪切微裂缝。微裂缝的出现可增强颗粒的可溶蚀性,提高储层渗透性。明确埋藏(机械)压实-侧向挤压过程对深层砂岩储层物理性质与储集性的改造作用机制,对评价与预测深层有利储层的分布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储层 埋藏压实 侧向挤压 岩石物理性质 成岩物理模拟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孔隙演化及其与残留烃量的关系:来自地质过程约束下模拟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42
4
作者 崔景伟 朱如凯 崔京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0-736,共7页
加强页岩孔隙演化规律研究,特别是定量评价其与残留烃之间的关系对页岩油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采集鄂尔多斯盆地低成熟度湖相Ⅰ型富有机质页岩,通过地质条件约束(埋藏史、地层压力、地层水矿化度等)成岩物理模拟实验模拟页岩演化,利用... 加强页岩孔隙演化规律研究,特别是定量评价其与残留烃之间的关系对页岩油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采集鄂尔多斯盆地低成熟度湖相Ⅰ型富有机质页岩,通过地质条件约束(埋藏史、地层压力、地层水矿化度等)成岩物理模拟实验模拟页岩演化,利用压汞法、氮气吸附法和二氧化碳吸附法获得不同温压段页岩的比孔容、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合氯仿沥青A抽提定量结果,确定孔隙演化规律及其与残留烃的关系。结果表明页岩大孔比孔容与残留烃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微孔和中孔的比孔容随着模拟实验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XRD分析显示黄铁矿含量控制大孔,有机质丰度和粘土含量控制微孔和中孔。微孔和中孔的比孔容增加为高—过成熟度阶段页岩气提供储集空间,大孔比孔容与残留烃含量变化一致,生油窗阶段大孔增加是页岩油的有利储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 成岩物理模拟实验 孔隙演化 残留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异常高压对深层储集层物理性质的作用机理——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头屯河组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志勇 崔京钢 +3 位作者 樊小容 冯佳睿 石雨昕 罗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1232,共12页
针对超压对深层储集层骨架颗粒物理变化的作用机制以及超压与静水压力条件下骨架颗粒物理变化的差异性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头屯河组砂岩为例,开展超压对深层储集层物理性质作用机理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模拟埋深60... 针对超压对深层储集层骨架颗粒物理变化的作用机制以及超压与静水压力条件下骨架颗粒物理变化的差异性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头屯河组砂岩为例,开展超压对深层储集层物理性质作用机理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模拟埋深6000~8000 m的条件下,超压环境下机械压实作用使剩余原生孔的减小值约是静水压力下的二分之一,超压可有效抑制机械压实作用,使粒间原生孔隙得以保存。②超压环境下的颗粒线状接触比例始终小于相同深度静水压力下的颗粒线状接触比例,但二者差值向深层呈现减小趋势,揭示流体异常高压抵抗有效应力增大的作用减弱,超压下机械压实程度向深层有逐渐接近静水压力下机械压实程度的趋势。③由于异常高压流体的存在,深层储集层在超压下易形成拉张裂缝,骨架颗粒内微裂缝呈细长特征,而静水压力下骨架颗粒内微裂缝呈短宽特征。④超压下骨架颗粒内微裂缝发育的主要时期晚于静水压力下,微裂缝发育程度及长度均有向更深层延伸的特点。⑤超压下骨架颗粒内微裂缝的发育期次主要受控于流体异常高压的发育期次以及作用于骨架颗粒上的有效应力大小,深层储集层超压下骨架颗粒内微裂缝发育期次多于静水压力下的发育期次,流体异常高压的多次发育对改善深层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异常高压 深层储集层 微裂缝 成岩物理模拟 侏罗系头屯河组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演模式下成岩作用的温压效应机理探讨与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松涛 孙亮 +4 位作者 崔京钢 翟秀芬 王拓 游建昌 朱德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1-798,共8页
为了探讨核心地质要素对成岩作用的影响,本文选取硅质人造砂为研究对象,从正演物理模拟的角度定量研究成岩作用对温度、压力与时间的响应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硅质人造砂岩压实作用强度与压力、温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石英等自生矿物结晶度... 为了探讨核心地质要素对成岩作用的影响,本文选取硅质人造砂为研究对象,从正演物理模拟的角度定量研究成岩作用对温度、压力与时间的响应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硅质人造砂岩压实作用强度与压力、温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石英等自生矿物结晶度对温度响应明显,非晶态硅质向晶态转化的模拟温度应低于400℃。在温度一定情况下,矿物结晶与压力呈抛物线型关系,存在优势压力区间,硅质结晶对应的压力在137.5 MPa左右,压力对成岩作用贡献包括压实作用与热能效应两个方面,以压实作用为主;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反应时间可适当补偿温压不足造成的成岩效应差异,其对化学成岩作用贡献大于压实作用。相关成果可为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定量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成岩作用机理的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正演模拟 温压控制 成岩物理模拟系统 硅质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凝析气田孔店组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垂向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涛 曲希玉 +2 位作者 王清斌 张洋晨 高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9,共13页
为了研究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对储层的影响,以渤中19-6凝析气田孔店组砂砾岩为解剖对象,借助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识别及压实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等手段,对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的垂向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19-... 为了研究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对储层的影响,以渤中19-6凝析气田孔店组砂砾岩为解剖对象,借助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识别及压实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等手段,对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的垂向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19-6孔店组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普遍发育,包括继承性裂缝与非继承性裂缝,继承性裂缝发育较早,沿碎屑颗粒的原有裂纹产生,非继承裂缝主要以共轭剪裂缝的形式沿长石解理破裂发育;2)砾级颗粒较砂级颗粒、长石颗粒较石英颗粒压实成岩裂缝更为发育,压实成岩裂缝裂缝发育程度与脆性指数成正比,与填隙物含量成反比;3)模拟的垂向上发育3期砂砾岩压实成岩裂缝发育带,其中第2压实成岩裂缝发育带与研究区的裂缝分布一致,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压实 压实成岩裂缝 砂砾岩 压实成岩物理模拟 渤中19-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中区超压对有机酸生成和溶解作用的抑制 被引量:35
8
作者 孟元林 李斌 +5 位作者 王志国 王粤川 牛嘉玉 殷秀兰 李军 肖丽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3,共4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具有超压特征,深层油气主要分布在超压地层的次生孔隙中。为了研究超压与泥岩有机酸生成及储集层溶蚀作用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泥岩有机酸生成的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温度相同时...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具有超压特征,深层油气主要分布在超压地层的次生孔隙中。为了研究超压与泥岩有机酸生成及储集层溶蚀作用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泥岩有机酸生成的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温度相同时,在25MPa压力条件下泥岩的剩余总有机酸含量要比55MPa压力条件下的低,而25MPa压力条件下的有机酸生成量却比55MPa压力条件下的要高,这说明压力对有机酸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孔隙度的实测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结论,超压发育的港深48井储集层的主要次生孔隙发育带埋深比超压不发育的歧南2井下移了580m,超压抑制了有机酸的生成,并由此导致了储集层溶蚀作用的延迟。因此,深层油气勘探应集中于超压地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有机酸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成岩物理模拟 黄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机械)压实—侧向挤压地质过程下深层储层孔隙演化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16
9
作者 高志勇 马建英 +3 位作者 崔京钢 冯佳睿 周川闽 吴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7,共12页
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以及晚期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是西部前陆盆地共性地质演化过程,受此地质演化过程影响,明确深层储层孔隙、孔径、喉径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并与实际... 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以及晚期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是西部前陆盆地共性地质演化过程,受此地质演化过程影响,明确深层储层孔隙、孔径、喉径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并与实际地质分析相结合,定量评价与预测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储层的孔隙类型与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深层储层的孔隙类型、含量变化及演化规律可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3个演化阶段即深层储层快速埋藏后的早期阶段是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的重要阶段,是此类地质过程下深层有利储层形成的关键时期。构造侧向挤压与成岩压碎破裂造缝、次生溶蚀两种改造机制,改善了深层储层的储集性、提高了渗透性,进而建立了深层储层孔隙预测模型。定量揭示出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在埋深7 000~8 000 m甚至更深层段,储层孔径、喉径增大并保持,仍发育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储层 埋藏压实 侧向挤压 孔隙演化 成岩物理模拟 储层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压实-构造抬升地质过程下储层孔隙回弹的演化过程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志勇 崔京钢 +2 位作者 冯佳睿 周川闽 石雨昕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1-546,共16页
早期埋藏压实、晚期构造抬升是我国多个盆地一种共性的地质演化过程。受此类演化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在晚期构造抬升、砂岩孔隙回弹作用下,可形成较优质储层。明确此类储层孔隙、孔径、喉径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价,对油气勘探... 早期埋藏压实、晚期构造抬升是我国多个盆地一种共性的地质演化过程。受此类演化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在晚期构造抬升、砂岩孔隙回弹作用下,可形成较优质储层。明确此类储层孔隙、孔径、喉径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与实际地质研究相结合,认为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白垩系储层的孔隙类型、含量变化及演化规律可划分为5个阶段,前3个演化阶段与克拉苏构造带深层相一致,自上新世(5~3Ma)、埋深6000m右始,浅层克拉2井区与深层克深-大北井区的埋藏演化开始分异。之后发生构造抬升作用,可将其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构造抬升后发生的“孔隙回弹”作用可使储层剩余的原生孔增加1.0%左右,地层降温卸压作用,可使储层中出现较多的成岩缝。孔隙回弹、成岩缝的出现,促进了次生溶蚀作用发生、储层孔喉分选均一性的增强,进而提高了储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压实 构造抬升 孔隙回弹 库车坳陷 成岩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