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作用 被引量:183
1
作者 周涛发 范裕 +4 位作者 袁峰 张乐骏 马良 钱兵 谢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2-730,共19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其中发育溧水、溧阳、宁芜、繁昌、庐枞、怀宁和金牛盆地等火山岩盆地。与成矿带中断隆区相比,火山岩盆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仍显滞后。本文综合已有研究工作和资料,以庐枞盆地和宁芜...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其中发育溧水、溧阳、宁芜、繁昌、庐枞、怀宁和金牛盆地等火山岩盆地。与成矿带中断隆区相比,火山岩盆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仍显滞后。本文综合已有研究工作和资料,以庐枞盆地和宁芜盆地为主,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火山岩盆地的地质特征、岩浆岩时空格架、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内岩浆岩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各陆相火山岩盆地内岩浆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135~123Ma),不同盆地内各旋回火山活动时间几乎相同,盆地中侵入岩的分期、岩性和成岩时代也大致可以对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盆地内早晚两旋回火山岩与两期侵入岩在岩浆起源、岩浆演化特征、岩石成因等方面一致,可以完全对应。岩浆源区为成分接近富集的交代地幔,交代地幔的形成与古板块的俯冲交代作用有关。岩浆演化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主要发生于深部岩浆房中。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中成矿作用以铁矿化为主,产出以著名的"玢岩铁矿"矿床组合为特征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沉积改造型等铁矿床及硫铁矿、硬石膏和明矾石矿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铁矿床和次火山岩(闪长玢岩)关系密切,其形成还受火山构造和基底膏盐层等控制和影响。成矿年代学研究证实不同玢岩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均为130Ma左右,盆地内铁成矿作用是在较短时间(1~2Ma)内集中"爆发式"形成的。综合火山岩盆地成岩成矿作用特征,本文建立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模式,并认为火山岩盆地成岩成矿作用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演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受中国东部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成岩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内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 被引量:73
2
作者 周涛发 王世伟 +4 位作者 袁峰 范裕 张达玉 常印佛 Noel CWHITE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88,共18页
陆内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发现对斑岩成矿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陆内成矿带之一,成矿带内发育多个重要的斑岩型矿床,如铜山口Cu-Mo矿床、鸡冠嘴Cu-Au矿床、白云山Cu矿、城门山Cu-Mo矿床、武山Cu-Mo矿... 陆内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发现对斑岩成矿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陆内成矿带之一,成矿带内发育多个重要的斑岩型矿床,如铜山口Cu-Mo矿床、鸡冠嘴Cu-Au矿床、白云山Cu矿、城门山Cu-Mo矿床、武山Cu-Mo矿床、丰山洞Cu-Au矿床、丁家山Cu矿、洋鸡山Au矿、沙溪Cu-Au矿床、冬瓜山Cu-Au矿床、舒家店Cu矿床和安基山Cu矿床等。本文选取成矿带内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对其地质特征(地层、构造、含矿斑岩、脉体特征和围岩蚀变)、成岩成矿年代、成矿岩体的岩石化学和成岩成矿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内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于燕山期陆内造山过程,成矿斑岩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149~105Ma之间,进一步可以分为早、中、晚三阶段:149~135Ma、133~125Ma和123~105Ma,三阶段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成矿带中的断隆区,早阶段(149~135Ma)和晚阶段(123~105Ma)多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化,中阶段(133~125Ma)矿化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化。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斑岩型矿床的含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大部分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为源自富集地幔的岩浆和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的产物,源自富集地幔的基性岩浆对成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混入使得混合岩浆富水、硫和金属(Cu、Au)等。进一步通过与岩浆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对比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斑岩型矿床一般不发育高级泥化岩帽(advanced argillic liithocaps)以及浅部的高-中硫矿化蚀变系统,含矿岩浆源区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与岩浆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成岩成矿作用 成岩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 陆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71
3
作者 李华芹 王登红 +4 位作者 梅玉萍 梁婷 陈振宇 郭春丽 应立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2-920,共9页
本文对广西大厂矿田拉么矿区内出露的酸性侵入岩和矿石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龙箱盖含斑黑云母花岗岩锆石原位SHRIMP U-Pb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94±4Ma(95%可信度)和98.6±1.9Ma(95%可信度),矽卡岩成矿期锌铜矿石... 本文对广西大厂矿田拉么矿区内出露的酸性侵入岩和矿石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龙箱盖含斑黑云母花岗岩锆石原位SHRIMP U-Pb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94±4Ma(95%可信度)和98.6±1.9Ma(95%可信度),矽卡岩成矿期锌铜矿石中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98.6±6Ma(95%可信度)。上述测定结果表明,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与相关岩体的成岩年龄接近,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作用 锆石SHRIMP U—Pb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 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 广西大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白山铼钼矿区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华芹 吴华 +5 位作者 陈富文 邓刚 杨红梅 杨再峰 梅玉萍 郭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9-255,共7页
近年来对东天山地区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海西期—印支期,成矿作用高峰期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笔者最近对白山铼钼矿区南西1.2 km处出露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含矿石英脉作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分别... 近年来对东天山地区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海西期—印支期,成矿作用高峰期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笔者最近对白山铼钼矿区南西1.2 km处出露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含矿石英脉作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岩体SHRIMP锆石微区原位U - Pb和谐年龄为181±3Ma(n=13,MSWD=1.10 ) ,含矿石英脉石英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187±7Ma(95 %可信度;MSWD=3.5 2 ) ,4 0 Ar- 39Ar坪年龄为182±1.6 Ma,三种不同定年方法所获得的年龄值基本一致,表明东天山地区存在燕山期成岩成矿事件,矿化作用可能与矿区内出露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钼矿区 燕山期 成岩成矿作用 同位素年代学 花岗岩 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田的成岩成矿作用:对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45
5
作者 薛传东 侯增谦 +3 位作者 刘星 杨志明 刘勇强 郝百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7-472,共16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中南段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发育一个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探讨其与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中南段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发育一个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探讨其与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关系。富碱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其源区是喜马拉雅期印-亚碰撞造山造成的软流圈向东挤出汇聚使大规模走滑断裂活化,诱发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壳幔过渡层,成岩年龄可分为第一期(65~59Ma)、第二期(36~32Ma)、第三期(26~24Ma)和最晚期(3.8~3.6Ma)等4期,其中第二、三期与富碱岩带北段的两期岩浆集中活动时期基本吻合,形成的斑岩对金多金属成矿较为有利。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三个矿床类型和七个矿床亚类,即与喜马拉雅早—中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Ⅰ),包括接触带夕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充填型(及熔浆型)金多金属矿床;与喜马拉雅第三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Ⅱ),包括爆破角砾岩型和叠加热液改造型金多金属矿床;以及与喜马拉雅期表生作用有关的风化堆积型金矿床(Ⅲ),包括古砂矿型和红色粘土型金矿床。Ⅰ、Ⅱ类型矿床受富碱斑岩及伴生的 NE 到 NNE 向断裂控制,赋存于富碱斑岩体内、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围岩的层间破碎带或构造裂隙带中,在成因和空间上与斑岩及隐爆角砾岩等密切有关。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围岩地层只是提供了成矿的空间,不同类型的矿体之间呈"贯通式"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热液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先期形成矿床明显受后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但矿化分布和成矿元素组合仍表现为以斑岩为中心,存在 CuAu(Mo)多金属→FeCuAuPbZn 多金属→AuPhZnAg 多金属的分带特征。从最早期含金铁矿床形成之后,原生金矿的次生富集和表生成矿作用就已开始,并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风化-堆积型金矿床。其中,古红色粘土型金矿床的成矿主要发生在始新世到渐新世,河-湖相古砂金矿床形成于23~5Ma 期间,红色粘土型(残坡积型)金矿床可从始新世一直延续至今。通过与区域斑岩成岩成矿演化时序的对比,提出与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斑岩成矿带上的众多矿床一样,北衙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也是喜马拉雅期印-亚陆陆碰撞造山带成岩成矿作用在东南缘构造转换带的远程效应,记录了印-亚大陆碰撞造山的详细过程。因而,该矿田深部及外围地区,仍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盐源-丽江断裂带可能也是一务与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斑岩成矿带联系密切而又相对独立的富碱斑岩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作用 富碱斑岩 印.亚陆陆碰撞造山过程 喜马拉雅期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7
6
作者 周涛发 范裕 袁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65-1678,共14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最主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由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铜陵、庐枞和宁芜等位于断隆区、断凹区和隆凹过渡区的多个矿集区组成,成矿带形成经历了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最主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由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铜陵、庐枞和宁芜等位于断隆区、断凹区和隆凹过渡区的多个矿集区组成,成矿带形成经历了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具有爆发式的多阶段岩浆活动、大规模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和多类型的复杂成矿系统演化,以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等特点,是开展陆内动力学过程与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本文从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地球动力学过程、时空格架以及成矿流体系统演化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作一初步归纳,并简要分析了下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动力学 成岩成矿作用 成矿流体系统 铜铁金多金属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瑶岗仙钨矿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58
7
作者 王登红 李华芹 +7 位作者 秦燕 梅玉萍 陈郑辉 屈文俊 王彦斌 蔡红 龚述清 何晓平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1-208,共8页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中部,加里东隆起带与印支-燕山凹陷带的交汇部位。区内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侏罗系,其中寒武系和泥盆系为含矿的主要层位。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笔者在前人对矿床...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中部,加里东隆起带与印支-燕山凹陷带的交汇部位。区内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侏罗系,其中寒武系和泥盆系为含矿的主要层位。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笔者在前人对矿床的地质构造、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采用SHRIMP铀-铅、铷-锶等时线和铼-锇等时线定年方法,对瑶岗仙花岗岩体及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的黑钨矿-石英脉进行精确定年,获得岩体锆石SHRIMP铀-铅年龄为(170.7±2.2)Ma(置信度95%,n=12,MSWD=1.7),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系地层中的黑钨矿-石英脉年龄为(175.8±4.1)Ma(置信度95%,MSWD=0.88),产于岩体内接触带的黑钨矿-石英脉年龄为(156±3)Ma(置信度95%,MSWD=0.20),产于外接触带石英脉中的辉钼矿年龄为(170±5)Ma。测定结果表明,瑶岗仙钨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两个成矿期,分别对应于J1/J2过渡期与J2/J3过渡期。今后的深部找矿工作尤其是杨梅岭矿段深部应该注意寻找两个时期分别形成的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岗仙钨矿 成岩成矿作用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铅锌矿田两期成岩成矿作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陆三明 阮林森 +4 位作者 赵丽丽 王波华 张怀东 王国光 陈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7-1181,共15页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床是近年来秦岭-大别成矿带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已探明钼资源储量234×104t。在沙坪沟钼矿床外围发育多处铅锌矿床(点)。本文通过对外围3个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同位素定年,获得120±2Ma的成矿年龄,...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床是近年来秦岭-大别成矿带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已探明钼资源储量234×104t。在沙坪沟钼矿床外围发育多处铅锌矿床(点)。本文通过对外围3个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同位素定年,获得120±2Ma的成矿年龄,而钼矿床成矿年龄则在115-111Ma,显示出矿田内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早于钼矿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赋矿围岩及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斑岩钼矿床和铅锌矿床为两个独立的成矿系统,热液型铅锌矿成矿系统形成早于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据地质勘查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矿田岩浆岩分为两期,第一期为早白垩世早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是热液型铅锌矿成矿系统主要赋矿围岩,第二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是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的主要赋矿围岩。矿床C、H、O、S等稳定同位素相关研究表明热液型铅锌矿成矿系统和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均是两期岩浆热液演化的结果。因此矿田存在两期成岩成矿作用。两个成矿系统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不同,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矿石铅同位素比值相对较高,变化范围大。铅锌矿床为早于斑岩钼矿床的独立成矿系统的认识合理解释了沙坪沟钼矿床为单一钼矿体,不含铅锌铜等不同于东秦岭斑岩钼矿床地质现象。区内两期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及以后伸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床 铅锌矿床 成矿时代 成岩成矿作用 沙坪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干梁子锡矿田成岩成矿作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富文 李华芹 +2 位作者 蔡红 刘姤群 常海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97,共7页
干梁子锡矿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构造上处于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交汇部位,是贝勒库都克锡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干梁子锡矿田的形成与碰撞造山期花岗岩体的侵位有关,属岩浆热... 干梁子锡矿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构造上处于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交汇部位,是贝勒库都克锡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干梁子锡矿田的形成与碰撞造山期花岗岩体的侵位有关,属岩浆热液型锡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田 成岩成矿作用 同位素年代学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地区燕山期侵入岩锆石U-Pb定年:长江中下游新一期成岩成矿作用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小龙 曾键年 +3 位作者 马昌前 李小芬 吴亚飞 陆顺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9-301,共13页
对宁镇地区3个典型燕山期岩体(安基山-伏牛山岩体、下蜀-高资岩体和石马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 MS锆石U-Pb定年,给出(109.1±1.9)^(101.6±1.1)Ma的年龄值,代表了这些侵入岩体的形成年代,为该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 对宁镇地区3个典型燕山期岩体(安基山-伏牛山岩体、下蜀-高资岩体和石马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 MS锆石U-Pb定年,给出(109.1±1.9)^(101.6±1.1)Ma的年龄值,代表了这些侵入岩体的形成年代,为该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提供了精确的约束。宁镇地区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100~110Ma左右的中酸性钙碱性岩浆活动相关联,区内成岩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宁镇地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而长江中下游九瑞等地区的同类型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二者相差约25~35Ma;结合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板块活动特征对中国东部陆区成岩成矿的制约,这些年代学数据揭示出宁镇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及其成矿响应是中生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大规模岩浆-成矿活动的新一期成岩成矿事件,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应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拆沉-减薄事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岩石圈减薄从135Ma左右开始,可能持续到100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地区 燕山期侵入岩 锆石U-PB定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 成岩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生代两期成岩成矿作用的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46
11
作者 祝洪臣 张炯飞 权恒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6-442,共7页
从成岩成矿方面论证了大兴安岭地区存在两期岩浆成矿作用,它们分别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形成于造山环境,成岩、成矿物质来源较深,以幔源为主,成矿主岩为钙碱系列中酸性浅成侵入岩,主要矿种为Cu;... 从成岩成矿方面论证了大兴安岭地区存在两期岩浆成矿作用,它们分别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形成于造山环境,成岩、成矿物质来源较深,以幔源为主,成矿主岩为钙碱系列中酸性浅成侵入岩,主要矿种为Cu;晚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形成于伸展环境,成岩、成矿物质来源较浅,以壳源为主,成矿主岩为酸性浅成侵入岩,主要矿种为S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中生代 两期成岩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花岗岩有关锡矿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量:42
12
作者 袁顺达 赵盼捞 刘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7-618,共12页
文章基于近年来大量典型锡矿床和成矿区带成岩成矿作用及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成果,对锡矿成矿年代学、成矿花岗岩类型、物质来源、源区物质的熔融条件及锡在岩浆中的存在形式、熔体-流体相间分配行为及热液流体中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进... 文章基于近年来大量典型锡矿床和成矿区带成岩成矿作用及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成果,对锡矿成矿年代学、成矿花岗岩类型、物质来源、源区物质的熔融条件及锡在岩浆中的存在形式、熔体-流体相间分配行为及热液流体中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综述,指出:①锡石原位U-Pb测年已成为直接测定锡成矿年龄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种矿石矿物U-Pb测年方法与传统蚀变矿物测年方法的结合,将为研究锡多金属矿床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矿集区内不同类型矿床成因联系及区域矿床组合模型的建立提供关键的年代学依据;②锡的富集成矿不仅与花岗质岩浆的高程度的结晶分异密切相关,而且受源区组成及部分熔融条件的制约;③全球锡多金属矿床的不均匀分布、与准铝质花岗岩有关锡矿的富集成矿机制以及各类复杂的锡-钨-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种组合差异及其金属元素富集机制亟待查明;④已有的关于锡在花岗质熔体、热液流体相中的存在形式及两相间的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受锡与贵金属容器间合金效应的影响,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等新的实验方法的开发及XAS同步辐射和激光拉曼等原位分析技术的应用,将为研究花岗岩浆-热液过程锡的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机制提供更为直接、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锡矿 关键矿产 成岩成矿作用 研究进展 存在问题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宜丰地区甘坊岩体成岩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周建廷 王国斌 +1 位作者 何淑芳 范爱春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345-351,358,共8页
在介绍江西宜丰地区甘坊岩体地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稀有金属成矿物质来源,总结了锂等稀有金属矿化富集的制约因素,解释了甘坊岩体宏观地质特征和岩石矿物特征,阐明了甘坊岩体成岩过程和成矿过程的同时性。为锂资源勘查提供理论和技... 在介绍江西宜丰地区甘坊岩体地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稀有金属成矿物质来源,总结了锂等稀有金属矿化富集的制约因素,解释了甘坊岩体宏观地质特征和岩石矿物特征,阐明了甘坊岩体成岩过程和成矿过程的同时性。为锂资源勘查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坊岩体 成岩成矿作用 稀有金属 江西宜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芜矿集区成岩成矿作用:来自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3
14
作者 段超 李延河 毛景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74-575,共2页
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重要地区之一,主要由鄂东南(Fe-Cu)、九瑞(Cu-Au)、安庆-贵池(Cu)、庐枞(Fe-Cu)、铜陵(Cu)、宁芜(Fe)和宁镇(Cu-Pb-Zn)七个大型矿集区组成,与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演化密切相关。成岩成... 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重要地区之一,主要由鄂东南(Fe-Cu)、九瑞(Cu-Au)、安庆-贵池(Cu)、庐枞(Fe-Cu)、铜陵(Cu)、宁芜(Fe)和宁镇(Cu-Pb-Zn)七个大型矿集区组成,与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演化密切相关。成岩成矿作用经历了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高钾钙碱性花岗岩(156~137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作用 大型矿集区 花岗闪长斑岩 宁芜 花岗岩 火山岩 长江中下游 中生代岩浆作用 多金属成矿 密切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大花岗岩省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0
15
作者 阳杰华 刘亮 刘佳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1-800,共10页
华南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质岩石,其形成伴随了巨量金属钨锡钼铋和铜铅锌等的成矿作用,构成了一个世界罕见的大花岗岩省成岩成矿区。近年来,高精度同位素定年已基本明确该区成岩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格局,侏罗纪花岗岩及相关的成矿作用高度... 华南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质岩石,其形成伴随了巨量金属钨锡钼铋和铜铅锌等的成矿作用,构成了一个世界罕见的大花岗岩省成岩成矿区。近年来,高精度同位素定年已基本明确该区成岩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格局,侏罗纪花岗岩及相关的成矿作用高度集中,成矿作用集中在150~160 Ma之间,峰值为156 Ma,与成矿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形成时代为152~165 Ma之间,峰值为159 Ma。随着近年来矿物原位微区测试技术的高速发展,研究者获得了更多的岩浆演化信息,并探讨岩浆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迁移和富集的控制因素,揭示出与不同类型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存在明显差别。同时,学者们高度重视壳-幔相互作用与华南大花岗岩省成岩成矿作用的关联,提出幔源组分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笔者在论述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华南中生代大花岗岩省成岩成矿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花岗岩 成岩成矿作用 华南地区 进展及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题:成岩成矿作用的矿物学标识
16
作者 申俊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I0002-I0003,共2页
矿物是地学工作者认识和理解地质作用过程(特别是成矿作用过程)的物质基础,也常常被称作地质作用过程的“信息记录器”。通过提取或解析矿物学信息,精细刻画成岩成矿作用的时空序列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 矿物是地学工作者认识和理解地质作用过程(特别是成矿作用过程)的物质基础,也常常被称作地质作用过程的“信息记录器”。通过提取或解析矿物学信息,精细刻画成岩成矿作用的时空序列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与找矿矿物专业委员会长期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作用 矿物学 地质作用过程 标识 物质基础 工作者 记录器 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煎茶岭硫化镍矿床成岩成矿作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4
17
作者 瑞廷 毛景文 +3 位作者 任小华 赫英 汤中立 汪军谊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3-519,共7页
笔者通过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运用煎茶岭硫化镍矿床岩石及矿石的同位素资料对其成岩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煎茶岭超基性岩体自变质热液和蚀变流体主要来源于由岩浆水和地表水组成的混合水;其成岩物质... 笔者通过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运用煎茶岭硫化镍矿床岩石及矿石的同位素资料对其成岩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煎茶岭超基性岩体自变质热液和蚀变流体主要来源于由岩浆水和地表水组成的混合水;其成岩物质来源于比较亏损的上地幔,但形成过程中有地壳硫的明显混染,岩浆同化混染富含硫、铁的围岩发生硫化作用,导致局部硫饱和发生硫化萃取作用而成矿,这是其成矿的重要机制。煎茶岭硫化镍矿床成矿过程中有含高放射性成因锇的壳源物质混染。多数矿石的锇同位素组成较接近富硫沉积物范围,反映地壳富硫围岩混染的效应;仅有一件矿石样品与地幔包体、球粒陨石地幔或科马提岩接近,暗示其深部地幔源区的性质。新元古代为煎茶岭镍矿床的主成矿期,形成大多数岩浆型矿石,但并不排除有一少部分矿石为后期热液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硫化镍矿床 成岩成矿作用 煎茶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WP02-1柱状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Fe、Mn成岩成矿作用
18
作者 高正来 杨丹 +2 位作者 张海生 潘建明 倪建宇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71,共7页
在较系统地定量分析了西太平洋WP02-1柱状样品中的有机碳、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总烃、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正构烷烃分子组合指数(nC2-3/nC2+4、CPI)、类异戊二烯烃(Pr/Ph、Pr/nC17、Ph/nC18)的基础... 在较系统地定量分析了西太平洋WP02-1柱状样品中的有机碳、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总烃、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正构烷烃分子组合指数(nC2-3/nC2+4、CPI)、类异戊二烯烃(Pr/Ph、Pr/nC17、Ph/nC18)的基础上,研究了它们的组成来源、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成矿元素Fe、Mn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有机烃类组分与成岩成矿元素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这一区域在Fe、Mn成岩成矿过程中,有机质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有机质 正构烷烃 类异戊二烯烃 有机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Fe、Mn元素 成岩成矿作用 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复式岩体黑云母特征及成岩成矿指示意义
19
作者 周杰虎 刘学龙 +8 位作者 周云满 赵成峰 陶兴雄 魏志毅 李守奎 曹振梁 李方兰 陆波德 刘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3-526,共24页
滇西北红牛-红山斑岩-矽卡岩型大型铜矿床位于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中部,其成矿作用与晚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联系,矿区内发育燕山晚期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以及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中。铜钼矿化在空... 滇西北红牛-红山斑岩-矽卡岩型大型铜矿床位于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中部,其成矿作用与晚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联系,矿区内发育燕山晚期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以及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中。铜钼矿化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深部揭露的花岗斑岩发育弱黄铜矿化、辉钼矿化,而石英二长斑岩中发育较强的铜钼矿化,局部出现全岩矿化的特点,总体表现出浅部、接触带矿化程度高,向深部逐渐降低的趋势,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明确。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文章对复式岩体中的黑云母开展了EMPA及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旨在查明矿区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导致二者含矿差异性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种类型黑云母具有低Al,高Mg、Ti的特征,均属于镁质黑云母;黑云母成分显示红牛-红山燕山晚期复式岩体为具壳幔混源特征的I型花岗岩,属于高温、浅成-超浅成相、高氧逸度岩体。花岗斑岩结晶温度为737~751℃,压力为46~72 MPa,对应深度1.74~2.73 km,平均为2.17 km;石英二长斑岩结晶温度为722~754℃,压力为37~58 MPa,对应深度1.42~2.20 km,平均为1.91 km,氧逸度略高于花岗斑岩。花岗斑岩中黑云母的Ⅳ(F)值为0.91~1.06,Ⅳ(Cl)值为-4.67~-4.48,石英二长斑岩中黑云母Ⅳ(F)值为0.56~0.77,Ⅳ(Cl)值为-5.16~-4.81,与花岗斑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_(H2O)/f_(HF))_(fluid)值为1.31~1.47,与石英二长斑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_(H2O)/f_(HF))_(fluid)值为0.96~1.17,表明该复式岩体2种岩性均显示高F、Cl特征,石英二长斑岩流体中更富含HCl和HF。这些特征表明红牛-红山燕山晚期复式岩体具有同时发生Cu、Mo矿化的潜力,并且Cu、Mo元素更趋向于在石英二长斑岩中富集。较高的氧逸度和卤素含量可能是导致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斑岩含矿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元素地球化学 结晶温度 成岩成矿作用 红牛-红山铜矿 西南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多金属矿集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冻 韩润生 +3 位作者 刘飞 付雨昕 张小培 邱文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7-360,共24页
南岭成矿带中段湘南地区广泛出露中酸性岩浆岩,具有面积广、规模大、成矿独特等特征。岩体周缘多分布世界级的超大型‒大型钨锡铅锌矿床等,因其特有的成矿作用使之成为国内外研究华南陆内成矿作用的典范。在大量收集该区成矿花岗岩岩石... 南岭成矿带中段湘南地区广泛出露中酸性岩浆岩,具有面积广、规模大、成矿独特等特征。岩体周缘多分布世界级的超大型‒大型钨锡铅锌矿床等,因其特有的成矿作用使之成为国内外研究华南陆内成矿作用的典范。在大量收集该区成矿花岗岩岩石学数据、成岩‒成矿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数据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湘南多金属矿集区多矿床成矿岩体主量、微量、稀土元素、Sr-Nd-Hf同位素、成岩成矿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区成岩成矿作用、成矿专属性、成矿物源和动力学背景等。结果表明:岩体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湘南花岗岩类型复杂且均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多金属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成岩时代的峰值介于240~230 Ma(印支期)和160~150 Ma(燕山期)两个区间,多金属成矿高峰期为燕山早中期;稳定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受地层和大气降水的混染作用明显。Sr-Nd-Hf同位素显示该区花岗岩的源区以壳源为主,兼有少量幔源混合的特征。综合研究认为,今后需进一步深化多金属复合成矿机理、岩浆演化、构造系统与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联合控矿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成岩成矿构造的深延格局,为深部找矿预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浆热液矿床 成岩成矿作用 湘南多金属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