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西中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1
作者
刘建清
宋晓波
隆轲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12,共12页
储层成岩作用影响孔隙发育、分布及储层质量。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白云岩有序度分析、流体包裹体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川西中部雷口坡组成岩作用研究。研究表明:①雷口坡组白云岩主要包括2种岩石类型:泥晶白云岩和泥晶藻...
储层成岩作用影响孔隙发育、分布及储层质量。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白云岩有序度分析、流体包裹体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川西中部雷口坡组成岩作用研究。研究表明:①雷口坡组白云岩主要包括2种岩石类型:泥晶白云岩和泥晶藻砂屑(藻纹层)白云岩。白云石晶体有序度低、形成温度低,为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储集空间主要是沿藻格架、粒间孔及构造角砾间基础上发育的溶孔。②雷口坡组白云岩主要经历了破裂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表生去膏化作用等成岩作用类型,其中构造破裂作用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着改善作用,而深部溶蚀是深部次生孔隙发育的根本因素。③溶孔发育与构造角砾岩、构造裂缝发育具有强相关性。印支运动晚期,酸性流体沿破裂空间注入砂屑滩、藻纹层骨架等剩余孔隙发育区域形成次生溶孔;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形成垂直裂缝和晚期构造角砾岩,发生晚期溶蚀作用及方解石脉体的充填;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形成水平裂缝,进一步改善了储层物性。研究明确了川西中部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式,提出“构造破裂-流体溶蚀-裂缝改造”三阶段的控储机制,为雷口坡组勘探生产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
作用
序列
孔隙演化
雷口坡组
川西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永刚
王萌
+2 位作者
蒋裕强
董兆雄
王素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2,共6页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储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但储层低渗的成因仍不明确.通过对该区沙一段储层成岩作用的系统研究,认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总体上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的主要...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储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但储层低渗的成因仍不明确.通过对该区沙一段储层成岩作用的系统研究,认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总体上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的主要成岩阶段,现今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呈现"颗粒表面的绿泥石膜出现→钙十字沸石或方沸石胶结、充填→石英次生加大明显和自生石英出现→铁方解石胶结、交代常见及溶蚀作用较明显"的典型成岩序列.主要识别出(铁)方解石胶结相、沸石胶结相、绿泥石-方解石胶结相和岩屑-长石溶蚀相等优势成岩相.从成岩角度分析该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成因,定量研究认为持续的压实作用和强烈的胶结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关键成岩因素,第三期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储集性的主要成岩因素,通常中砂岩比细砂岩表现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
阶段
成岩
序列
成岩
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须二段综合成岩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
17
3
作者
段新国
宋荣彩
+1 位作者
李国辉
李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4,7-8,共8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是重要的含气层位,但由于其砂体具有非均质性强、且低孔低渗的特点,直接影响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效果。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成岩相的概念,目的是寻找一套有效的方法预测储层有利发育区。综合成岩相,即是...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是重要的含气层位,但由于其砂体具有非均质性强、且低孔低渗的特点,直接影响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效果。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成岩相的概念,目的是寻找一套有效的方法预测储层有利发育区。综合成岩相,即是多种成岩环境下叠加与改造的多种成岩作用中占主体地位的成岩作用的综合体。相比于单因素成岩相,综合成岩相更能反映储层的成岩特征,它既有主要成岩作用的分析,也有主要成岩作用强弱顺序的分析。在大量薄片分析、岩芯观察及单因素成岩相研究的基础上,用半定量的方法将须二段综合成岩相划分为7类,并对四川盆地须二段的综合成岩相进行了研究,发现须二段储层发育相对集中,其中在川中地区发育较好,在盆地的边缘和东部地区发育较差。因此,川中及川西的部分地区是须二段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二段储层
致密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
相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中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1
作者
刘建清
宋晓波
隆轲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12,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地质调查与评价”(编号:DD2024004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重大科技项目“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勘探潜力评价”(编号:34450000-20ZC0607-0033)联合资助。
文摘
储层成岩作用影响孔隙发育、分布及储层质量。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白云岩有序度分析、流体包裹体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川西中部雷口坡组成岩作用研究。研究表明:①雷口坡组白云岩主要包括2种岩石类型:泥晶白云岩和泥晶藻砂屑(藻纹层)白云岩。白云石晶体有序度低、形成温度低,为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储集空间主要是沿藻格架、粒间孔及构造角砾间基础上发育的溶孔。②雷口坡组白云岩主要经历了破裂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表生去膏化作用等成岩作用类型,其中构造破裂作用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着改善作用,而深部溶蚀是深部次生孔隙发育的根本因素。③溶孔发育与构造角砾岩、构造裂缝发育具有强相关性。印支运动晚期,酸性流体沿破裂空间注入砂屑滩、藻纹层骨架等剩余孔隙发育区域形成次生溶孔;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形成垂直裂缝和晚期构造角砾岩,发生晚期溶蚀作用及方解石脉体的充填;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形成水平裂缝,进一步改善了储层物性。研究明确了川西中部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式,提出“构造破裂-流体溶蚀-裂缝改造”三阶段的控储机制,为雷口坡组勘探生产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
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
作用
序列
孔隙演化
雷口坡组
川西中部
Keywords
diagenetic types
diagenetic sequence
pore evolution
Leikoupo Formation
central West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永刚
王萌
蒋裕强
董兆雄
王素荣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2,共6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编号:08JK409)
西安石油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编号:207003)
文摘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储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但储层低渗的成因仍不明确.通过对该区沙一段储层成岩作用的系统研究,认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总体上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的主要成岩阶段,现今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呈现"颗粒表面的绿泥石膜出现→钙十字沸石或方沸石胶结、充填→石英次生加大明显和自生石英出现→铁方解石胶结、交代常见及溶蚀作用较明显"的典型成岩序列.主要识别出(铁)方解石胶结相、沸石胶结相、绿泥石-方解石胶结相和岩屑-长石溶蚀相等优势成岩相.从成岩角度分析该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成因,定量研究认为持续的压实作用和强烈的胶结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关键成岩因素,第三期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储集性的主要成岩因素,通常中砂岩比细砂岩表现更明显.
关键词
低渗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
阶段
成岩
序列
成岩
相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diagenesis types
diagenesis stage
diagenesis series
diagenetic facies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须二段综合成岩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
17
3
作者
段新国
宋荣彩
李国辉
李楠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4,7-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4103042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5122110002)
+1 种基金
四川省博士后基金(2009SCBSH-5)
国家重大专项(2008ZX05001-05-01)
文摘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是重要的含气层位,但由于其砂体具有非均质性强、且低孔低渗的特点,直接影响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效果。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成岩相的概念,目的是寻找一套有效的方法预测储层有利发育区。综合成岩相,即是多种成岩环境下叠加与改造的多种成岩作用中占主体地位的成岩作用的综合体。相比于单因素成岩相,综合成岩相更能反映储层的成岩特征,它既有主要成岩作用的分析,也有主要成岩作用强弱顺序的分析。在大量薄片分析、岩芯观察及单因素成岩相研究的基础上,用半定量的方法将须二段综合成岩相划分为7类,并对四川盆地须二段的综合成岩相进行了研究,发现须二段储层发育相对集中,其中在川中地区发育较好,在盆地的边缘和东部地区发育较差。因此,川中及川西的部分地区是须二段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关键词
须二段储层
致密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
相
四川盆地
Keywords
Sichuan Basin
T3x2 reservoir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diagenesis type
diagenetic facies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西中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刘建清
宋晓波
隆轲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赵永刚
王萌
蒋裕强
董兆雄
王素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川盆地须二段综合成岩相特征研究
段新国
宋荣彩
李国辉
李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