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堰塞体堵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河流地貌的影响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志威
汤韬
袁昕亚
余国安
-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21,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747207,41971010,51709020)。
-
文摘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频繁,以易贡藏布与帕隆藏布两条支流为主,这2条河流沿岸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易形成堰塞体堵塞河道并形成堰塞湖。基于易贡湖、古乡湖、然乌湖和天磨沟的多年遥感影像以及函数拟合纵剖面分析与野外调查,分析堰塞体上游河床演变过程及其河流地貌学意义。以易贡湖为例,当堰塞湖水深从4 m增至8 m时,估算其单宽输沙能力增加约3倍,但输沙率沿程快速衰减,泥沙进入堰塞湖中发生严重淤积,从而发育较多成型淤积体,同时洪水期水流将原有成型淤积体(如沙洲)冲刷分割为不规则的群体沙洲,使得湖内河床形态持续变化。本成果为研究河流地貌对堰塞体堵江的响应提供了基础。
-
关键词
堰塞体
滑坡
泥石流
河床演变
河流地貌
成型淤积体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
Keywords
barrier dam
landslide
debris flow
riverbed fluvial processes
river morphology
forming sedimentation
Yarlung Tsangpo Grand Canyon
-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沙市河段滩群演变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汪飞
李义天
刘亚
李明
-
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
基金
973项目(2012CB417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9018)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401011)
-
文摘
沙市河段为三峡水库下游第一个沙质河段,对水库蓄水拦沙的响应较为明显,且河道内洲滩密集,消长频繁,为长江中游典型的滩群河段。通过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沙市河段内滩群演变特征的异同,并结合实测水力因子、参考实体模型试验成果,探讨了蓄水前后滩群演变差异的原因。结论表明:该河段滩群内部通过此消彼长、散乱发展等形式进行着局部格局的调整,但右岸腊林洲边滩始终在滩群演变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他滩体则是该边滩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一特征不会因上游水库蓄水拦沙而改变;水库蓄水后14 000~20 000 m3/s流量持续时间延长,是导致滩体散乱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沙市河段
河床演变
成型淤积体
-
Key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Shashi Reach
fluvial process
sand bars
-
分类号
TV147.5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