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古隆起下古生界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成因模式
1
作者 陈朝兵 庞天翊 +5 位作者 郝泽坤 宋微 杨克荣 孟凤鸣 高建荣 段晨阳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0-503,共14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阳古隆起下古生界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储层整体致密,优质储层形成机理复杂,对深层天然气“甜点”预测造成一定困难。基于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以及实验测试数据,对庆阳古隆起寒武系张夏组和三山...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阳古隆起下古生界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储层整体致密,优质储层形成机理复杂,对深层天然气“甜点”预测造成一定困难。基于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以及实验测试数据,对庆阳古隆起寒武系张夏组和三山子组、奥陶系马家沟组二段(马二段)和马家沟组四段(马四段)等含气层的储层发育类型、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庆阳古隆起下古生界的储层成因模式。庆阳古隆起下古生界共发育4类储层,分别为白云岩储层、颗粒滩储层、岩溶型储层(表生岩溶型和断溶体型)和构造微裂隙储层,其中三山子组、马二段和马四段以白云岩储层为主,张夏组以颗粒滩储层为主,岩溶型储层及构造微裂隙储层在各层均有发育。沉积相带、风化壳、断裂对庆阳古隆起下古生界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明显,其中沉积相带控制着颗粒滩粒间(溶)孔和白云岩晶间(溶)孔的发育;两期风化壳控制着表生岩溶型储层的发育,以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对表生岩溶控制最为明显,岩溶残丘控制了平面强溶蚀区的分布,纵向溶蚀强度、含气性则与距风化壳顶部距离关系密切;断裂控制着断溶体储层的分布,其伴生的微裂缝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颗粒滩—断裂型、残丘—断裂型、白云岩—岩溶型及白云岩—断裂型等4种储层成因模式,为庆阳古隆起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勘探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类型 储层成因模式 下古生界 庆阳古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洪梁 黄海 +7 位作者 张勇 田尤 陈龙 张佳佳 李元灵 高波 杨东旭 王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9,共17页
藏东昌都红层紧邻北澜沧江结合带(LCS),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红层岩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层及滑坡灾害研究,文章基于翔实的现场调查,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约束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总结归纳了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并对不同类型滑... 藏东昌都红层紧邻北澜沧江结合带(LCS),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红层岩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层及滑坡灾害研究,文章基于翔实的现场调查,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约束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总结归纳了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并对不同类型滑坡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受区域造山作用影响,藏东昌都红层掀斜,发育大量透入性构造面,导致岩体物理力学性能弱化。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主要包括原生层理型、层理断层型、层理节理型、褶皱节理型和断层节理型等5类。构造面是红层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建议在明确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及构造框架的基础上,精细刻画滑坡区构造面发育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揭示滑坡发育的内在机制及监测预警、工程防治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成因模式 红层滑坡 北澜沧江结合带 构造面 藏东昌都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区青山口组地热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先利 王泓博 +6 位作者 赵容生 季辉 朱焕来 代登亮 王颖 李迎九 肖红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5,共14页
位于长岭凹陷鞍部的大情字井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丰富,其中储层温度较高、岩性好、含水量高的青山口组是最佳热储层,因此,阐明地热水的成因模式对于该区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青山口组7口井地热水样的水化学测试,... 位于长岭凹陷鞍部的大情字井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丰富,其中储层温度较高、岩性好、含水量高的青山口组是最佳热储层,因此,阐明地热水的成因模式对于该区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青山口组7口井地热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合收集的8组氢氧同位素数据,研究了目标区地热水的来源及混合过程,并分析了成因模式。结果表明,青山口组地热水主要为部分平衡的Cl^(-)Na型流体,补给来源为长白山地区的大气降水和原生沉积水,补给高程为2347~2370 m;通过2210~3470 m的循环吸热过程形成现今温度为81.25~112.80℃的地热流体存储于半开放体系的青山口组碎屑岩储层中。另外,研究区NE、NW向2组断裂系统是地热流体循环的主要导水通道,地热流体在深循环过程中与围岩矿物发生水岩反应,碳酸盐岩及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形成了以Na^(+)、Cl^(-)和HCO^(-)3离子为主的地热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大情字井地区 地热水 水化学特征 成因模式 地热储层 碎屑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坳陷中牟凹陷馆陶组砂岩热储地热系统成因模式及开发潜力
4
作者 贺婷婷 杜利 +4 位作者 谈心 刘均荣 罗璐 章惠 李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7-1570,共14页
地热系统成因机制研究与地热资源量精细评价是实现区域地热高效开发的基础。本文选取开封坳陷中牟凹陷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结合地热井和水化学分析资料,对该凹陷地温场、热储展布规律及水化学特征等因素进行了剖析,构建了... 地热系统成因机制研究与地热资源量精细评价是实现区域地热高效开发的基础。本文选取开封坳陷中牟凹陷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结合地热井和水化学分析资料,对该凹陷地温场、热储展布规律及水化学特征等因素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地热系统概念模型,并分层系精细评价地热资源量。结果表明,中牟凹陷地热系统的热源主要来自壳幔的热传导,大地热流值约45~65 mW/m^(2),其北部的焦作—新乡—商丘断裂为其深部热流向上传递的有利通道。热储为馆陶组砂岩,在区内分布较稳定,底板埋深在1600~2200 m,热储垂向上可识别出30~48层砂体,累计厚度介于130~420 m,孔隙度约16%~32%,砂地比最高可达67%。热储物性空间上具有凹陷东部优于西部、馆下段优于馆上段的特征。馆陶组地热井的井口水温68~85℃,单井水量10^(6)~155 m^(3)/h,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矿化度10000~30000 mg/L。厚约1200 m的上覆第四系和明化镇组地层构成区域的良好盖层。地热水的来源整体接受西部和西南部山区的大气降水补给,经深部热传导增温后,侧向补给给热储层。中牟凹陷馆陶组砂岩热储地热资源量约2245.41×10^(8)GJ,每年可开采地热资源量为5.61×10^(8)GJ,折合标煤1.92×10^(6)t。年开采地热资源量可满足约6770万m^(2)的供暖面积,开发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系统 成因模式 资源量评价 砂岩热储 馆陶组 中牟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山地区2.5 Ga紫苏花岗岩——对深熔石榴花岗岩成因模式的启示
5
作者 石强 马龙 +4 位作者 陈湘智 徐仲元 李世超 徐进贵 陈开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9-1144,共6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部陆块早前寒武纪基底分布广泛,现有的研究普遍认为经历2.5 Ga,2.45~2.37 Ga,1.95 Ga和1.85 Ga变质热事件影响。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陆块中2.5 Ga的紫苏花岗岩研究已经成为了揭示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的一...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部陆块早前寒武纪基底分布广泛,现有的研究普遍认为经历2.5 Ga,2.45~2.37 Ga,1.95 Ga和1.85 Ga变质热事件影响。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陆块中2.5 Ga的紫苏花岗岩研究已经成为了揭示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的一个热点,但孔兹岩带中却鲜少有新太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的相关报道。近年来,相继从大青山地区的孔兹岩带石榴黑云母片麻岩中分辨出一期具有2.45~2.37 Ga变质锆石年龄的大青山表壳岩,同时出露与其成因关系密切的深熔石榴花岗岩,但其深熔成因的模式存在争议。本文对大青山地区新发现的新太古代晚期紫苏花岗岩、石榴花岗岩及其围岩的野外空间产出关系和锆石年代学进行对比分析,为探究深熔石榴花岗岩成因模式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地区 紫苏花岗岩 石榴花岗岩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构造脊成因模式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常德双 万照飞 +2 位作者 刘冬民 王鹤华 王春晓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近年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勘探取得重要发现,落实了亿吨级的探明储量,但不同构造之间油藏规模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搞清构造脊与油气成藏和富集之间的关系,以区域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分析,研究了构造脊的主要成因模式... 近年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勘探取得重要发现,落实了亿吨级的探明储量,但不同构造之间油藏规模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搞清构造脊与油气成藏和富集之间的关系,以区域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分析,研究了构造脊的主要成因模式及其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临河坳陷构造脊非常发育,其形成主要与断层活动相关,成因可划分为鼻状脊、断背脊、断块脊和转换脊4种模式;参考其规模又可分为大型构造脊和小型构造脊2类,而小型构造脊往往是发育在大型构造脊背景之上的次级构造脊;构造脊在形成过程中对“运和圈”2个要素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是运和圈耦合的有利载体;在成藏过程中大型构造脊、小型构造脊和生烃灶在空间上相互配置,可形成“源-汇-聚”接力式油气运聚模式;烃源岩提供油源,大型构造脊提供有利汇聚背景,小型构造脊提供油气聚集场所;在与烃源岩配置关系好的大型构造脊之上,小型构造脊越是靠近洼槽,油源条件越充足,油气越为富集。研究成果可为临河坳陷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临河坳陷 构造脊 成因模式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欢 刘振南 +5 位作者 马一奇 张云辉 陶兰初 陈庆松 符敦凯 吴湘川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9,共14页
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分布受隐伏断裂带控制,沿落漏河分布于河谷两岸,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二叠系玄武岩地层,温度介于34.5~50.0℃,属于中低温热水,pH为7.62~... 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分布受隐伏断裂带控制,沿落漏河分布于河谷两岸,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二叠系玄武岩地层,温度介于34.5~50.0℃,属于中低温热水,pH为7.62~9.73,溶解性固体总量介于262~702 mg/L。通过采集落漏河流域内温泉热水和周边浅表冷泉水样,开展水化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基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探讨温泉及地下水的水文循环过程、水化学演化及其成因模式。结果表明,受HCO_(3)-Ca型浅层地下冷水混合的影响,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温泉热水和地下冷水化学组成受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溶滤控制。氢氧同位素分析指示温泉热水和地下冷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为2007~2307 m,补给区域为河谷西北部马耳山、北部锅盖山和中部左家山等山脉。通过二氧化硅地热温标、硅-焓混合模型和多矿物平衡模拟估算的温泉热储温度为68.4~150.0℃,冷水混合比例为77.9%~90.5%。落漏河流域温泉成因模式大致为:大气降水沿裂隙或岩溶通道下渗,历经深部地下循环被大地热流加热,循环深度为2872~3724 m,而后在高温和冷、热水密度差的驱动下沿白莲村隐伏断裂带上涌,在第四系地层以中低温温泉形式出露。研究成果可为落漏河流域温泉开发利用以及探索同类型中低温地热资源开发潜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漏河流域 温泉 水化学特征 热储温度 多矿物平衡模拟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干热岩形成的热源机制与成因模式
8
作者 杜江 蔡宁波 +3 位作者 张保建 王克营 何立宏 廖凤初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2,共13页
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90℃以上的高温温泉指示该地热田具备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是潜在的干热岩勘查有利地段。为合理评价热水圩干热岩的储层温度与勘查开发前景,对汝城地区热水圩地热田的深部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和重磁电震地球物理特征、... 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90℃以上的高温温泉指示该地热田具备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是潜在的干热岩勘查有利地段。为合理评价热水圩干热岩的储层温度与勘查开发前景,对汝城地区热水圩地热田的深部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和重磁电震地球物理特征、地温场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自深至浅揭示热水圩地热田深部热结构,探讨干热岩形成的热源机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1)利用SiO_(2)地热温标估算的热水圩地热田深部热储温度为79.4~143.9℃;(2)热水圩附近中棚岩体、鱼王岩体等花岗岩体平均生热率为7.07~8.44μW/m^(3),明显大于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地壳平均生热率;(3)重磁特征反映出热水圩地区岩石圈厚度相对较薄,大地电磁与地震波速解释的区域内壳内高导低速体与深大断裂带相吻合,指示这些深大断裂有可能构成深部热物质上侵的通道。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干热岩的成因模式: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回撤,导致板块前缘形成强烈的热扰动,造成软流圈的隆起和幔源热物质的上侵,形成相对较高的幔源热源;生热率较高的花岗岩体与铀矿体放射性产热形成了良好的地壳热源;深大断裂构成深部热物质上侵的通道,同时为浅部干热岩的形成提供重要热源。有利的热源条件及沿深大断裂的深部热物质上侵,使湖南省东南部形成以热水圩周边岩体为代表的干热岩有利靶区。根据综合确定的地温梯度推算,热水圩地热田呈隐伏状态的、致密的、裂隙不发育的埋深在4000~6000 m的花岗岩体温度可达176.8~256.6℃,是良好的、近期可勘查开发的干热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地球化学 重磁电震联合 热源机制 成因模式 湖南热水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市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成因模式研究
9
作者 黄泽森 任敬 +2 位作者 祝小平 黄文 常一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9-104,共6页
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区内地热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从区域地质构造及地热地质背景出发,对乐山市地热资源类型以及其地质构造条件、分布、产出特征和成因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乐山市区域内地热资源分布明显受区域... 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区内地热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从区域地质构造及地热地质背景出发,对乐山市地热资源类型以及其地质构造条件、分布、产出特征和成因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乐山市区域内地热资源分布明显受区域大型分区构造控制,以丰都庙断层为界,西侧多为盆缘断块型地热,东侧多为盆内自流斜坡型地热。②乐山市区域内地下热水“补径排”系统完善,其中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径流严格受地下储层分布以及深循环储水构造控制;排泄主要受刚性断层控制,地下热水沿导矿断裂上升至地面或相邻含水层,其次为深循环形成的热矿泉水储存在热储层之中,处于承压停滞状态由钻孔揭露。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类型 成因模式 分布规律 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辽东地区超大型菱镁矿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模式(英文) 被引量:37
10
作者 蒋少涌 陈从喜 +3 位作者 陈永权 姜耀辉 戴宝章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65-772,共8页
我国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泥质岩建造中赋存有多个超大型菱镁矿矿床.在这些矿床中,菱镁矿矿体均只限定在大石桥组三段岩层中.该层岩石主要由白云质大理岩、菱镁质大理岩、菱镁矿和少量泥质板岩薄层组成.赋矿层位之下地... 我国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泥质岩建造中赋存有多个超大型菱镁矿矿床.在这些矿床中,菱镁矿矿体均只限定在大石桥组三段岩层中.该层岩石主要由白云质大理岩、菱镁质大理岩、菱镁矿和少量泥质板岩薄层组成.赋矿层位之下地层为大石桥组二段的云母片岩;其下为大石桥组一段的白云质大理岩与云母片岩夹层.在大石桥组一段中未见菱镁矿体产出.研究表明,菱镁矿的δ18O值为5.2‰~13.8‰,低于围岩大理岩的δ18O值(11.2‰~22.8‰).但两者的δ13C值大多接近零值,其中菱镁矿δ13C值变化为-1.4‰~1.2‰,大理岩δ13C值变化为-4.5‰~4.4‰.在菱镁矿层位中发现有石膏成层和脉状产出,其δ34S值为23.9‰~26.5‰,显示海相蒸发沉积特征.菱镁矿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存在三种不同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类型Ⅰ显示中稀土富集特征,类型Ⅲ显示重稀土富集和正铕异常特征,它们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成矿热液的特征.而类型Ⅱ显示与围岩大理岩相同的平坦型,反映继承了原岩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本文认为,辽东地区的镁质碳酸盐岩(镁方解石和白云石)可能是从蒸发的泻湖盆地中沉积的,而菱镁矿石则主要是沉积后富镁卤水下渗交代原岩碳酸盐岩形成的.由于大石桥组二段云母片岩渗透率低隔水性强,因此菱镁矿的矿化交代作用只发生在其上的大石桥组三段镁质碳酸盐岩地层之中.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菱镁矿层曾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在更晚期的热液活动中可能也有一些菱镁矿脉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因模式 菱镁矿 前寒武纪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砾岩岩相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130
11
作者 于兴河 瞿建华 +3 位作者 谭程鹏 张磊 李晓路 高照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9-627,共9页
玛湖凹陷斜坡带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复杂砾岩为近源粗粒扇三角洲成因,根据砾岩的沉积特征,可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又细分为前缘外带和前缘内带。根据沉积构造、颗粒形状、排列方式、支撑形式、... 玛湖凹陷斜坡带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复杂砾岩为近源粗粒扇三角洲成因,根据砾岩的沉积特征,可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又细分为前缘外带和前缘内带。根据沉积构造、颗粒形状、排列方式、支撑形式、胶结类型等特点精细划分了9种砾岩岩相,并总结了6种岩相组合序列,它们分别反映碎屑水道、辫状水道、辫状分支水道、辫流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碎屑朵体等不同沉积微相环境。对比了夏子街、黄羊泉、克拉玛依扇三角洲的砾岩颜色、粒度、颗粒接触关系、结构与成分成熟度以及主要发育的砾岩岩相,进而理清了该区扇三角洲发育的控制因素、扇三角洲发育部位、物源供给强度、地形坡度与坡降规律;最终建立了西环带扇三角洲成因模式:夏子街扇三角洲为长轴持续供给型碎屑流主控的帚状扇三角洲,黄羊泉扇三角洲为山间供给充足型碎屑流与牵引流共同作用的朵状扇三角洲,克拉玛依扇三角洲为山前供给略少型牵引流作用控制的扇状扇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扇三角洲 砾岩岩相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纹层状细粒岩特征、成因模式及其页岩油意义——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84
12
作者 柳波 吕延防 +4 位作者 孟元林 李新宁 郭小波 马强 赵万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8-607,共10页
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通过高分辨率岩心图像扫描、常规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岩石学研究方法,结合微量元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指标,对湖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细粒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分... 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通过高分辨率岩心图像扫描、常规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岩石学研究方法,结合微量元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指标,对湖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细粒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勘探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纹层具有硅质碎屑富集层、碳酸盐富集层、凝灰质富集层及有机质富集层4种类型,通过组合可以形成3种层偶类型。有机质呈纹层状富集或分散状分布于碳酸盐纹层及凝灰质纹层中。缺少陆源碎屑供给的封闭盐湖沉积体系,形成了分层的古湖泊水体,加之湖底的热水活动和季风性气候共同控制了有机质的富集保存及湖相多元纹层状细粒岩的形成。由于该类细粒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碳酸盐纹层微孔及纹层间微裂缝发育,使其具有丰富的储集空间类型,且脆性矿物含量高而易于后期压裂改造,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的有利条件,勘探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状细粒岩 纹层组合 有机质富集方式 岩石学特征 成因模式 页岩油气 致密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谷露高温地热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萌 蔺文静 +3 位作者 刘昭 刘志明 胡先才 王贵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2-392,共11页
通过对西藏谷露高温地热系统的热水进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来研究其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热水为中偏碱性水,矿化度较高,化学类型主要为 Cl·HCO3-Na 型和HCO3·Cl-Na 型。热水在沿主要控热断裂上升途中与围岩发... 通过对西藏谷露高温地热系统的热水进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来研究其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热水为中偏碱性水,矿化度较高,化学类型主要为 Cl·HCO3-Na 型和HCO3·Cl-Na 型。热水在沿主要控热断裂上升途中与围岩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水岩作用强烈,到达浅部之后,由于受到冷水的混合作用影响使得温度下降,在 Na-K-Mg 三角图上表现为局部成熟水和未成熟水。利用混合模型对热水未受到冷水混合影响之前的温度进行估算,得到热储的温度范围为195~260℃,冷水混入比例为5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露 高温地热系统 水文地球化学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老子山地热田成因模式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杨峰田 庞忠和 +3 位作者 王彩会 段忠丰 罗璐 李义曼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8-475,共8页
老子山地热田是苏北盆地的典型地热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大地热流测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地热流背景值为63.9mW/m2,地热... 老子山地热田是苏北盆地的典型地热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大地热流测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地热流背景值为63.9mW/m2,地热水与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在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经分析,该地热系统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其补给区位于距地热田南部约60km处的盱眙—张八岭一带的丘陵地区,热储温度为73~120℃,循环深度为2 350~4 200m,循环周期约为7 800a,热水在区内NNE—SSW向与NW—SE向断裂的交汇处上涌,形成地热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老子山 地热田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浊流沉积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27
15
作者 卢龙飞 史基安 +3 位作者 蔡进功 王金鹏 赵欣 王琪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309,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典型的浊流沉积体。本文通过对西峰油田延长统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与分析,根据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了层状浊积岩、浊流水道、辫状浊流水道。槽状充填浊积岩以及滑塌浊积岩等浊流微相...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典型的浊流沉积体。本文通过对西峰油田延长统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与分析,根据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了层状浊积岩、浊流水道、辫状浊流水道。槽状充填浊积岩以及滑塌浊积岩等浊流微相。并基于浊流的两种形成机制(洪水+沉积物→浊流和滑塌沉积物+水→浊流)和沉积动力学原理在该区建立了陆相湖盆浊流沉积模式,即洪水型浊流成因模式和滑塌型浊流成因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浊流沉积对构造环境的沉积响应,认为构造背景在宏观上控制了浊积砂体的时空展布,鄂尔多斯盆地该时期的前陆发展演化特征构筑了其浊流沉积地层层序的充填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统 浊流沉积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 被引量:66
16
作者 袁静 赵澄林 张善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广泛发育的蒸发岩类与暗色泥、页岩和深水浊积砂体呈现明显韵律层 ,为厚度达千米的盐湖沉积。通过分析了该地区蒸发岩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 ,认为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类的物质基础是深层卤水 ;深部古老地层...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广泛发育的蒸发岩类与暗色泥、页岩和深水浊积砂体呈现明显韵律层 ,为厚度达千米的盐湖沉积。通过分析了该地区蒸发岩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 ,认为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类的物质基础是深层卤水 ;深部古老地层中的盐类物质是其盐源 ;凹陷中北部的同沉积深大断裂是沟通凹陷与地壳深部盐类物质的通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陷 沙四段 盐湖 深水成因模式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膏盐岩成因模式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被引量:38
17
作者 徐磊 操应长 +1 位作者 王艳忠 黄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5,39,共7页
通过钻井资料分析、岩心观察、地球化学研究等技术手段,结合该区古构造、古气候、古盐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古近系膏盐岩的垂向序列、平面分布、物质来源、形成环境、控制因素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孔店组一... 通过钻井资料分析、岩心观察、地球化学研究等技术手段,结合该区古构造、古气候、古盐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古近系膏盐岩的垂向序列、平面分布、物质来源、形成环境、控制因素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孔店组一段至沙河街组四段发育有4套厚层膏盐岩,在剖面上具有泥岩-碳酸盐岩-石膏岩类-盐岩类的蒸发序列,在平面上,整个凹陷都有分布。其盐源主要是陆源,由周围凸起的寒武、奥陶系提供。随着盐湖的演化,膏盐岩形成环境由初期的'浅水蒸发'到后期的'深水蒸发'。膏盐岩沉积主要受控于气候条件、物源供给等因素。由于膏盐岩的封隔作用,孔店组及沙四段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含油气系统,这为东营凹陷深层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系 膏盐岩 成因模式 含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及成因模式探讨 被引量:25
18
作者 苏丕波 梁金强 +2 位作者 付少英 吕万军 龚跃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5-427,共13页
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区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理想场所,资源潜力巨大。文章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成果,结合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背景,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温压稳定条件、气源形成条件、构造输导条件和沉积储集条件4方面,系统分析... 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区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理想场所,资源潜力巨大。文章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成果,结合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背景,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温压稳定条件、气源形成条件、构造输导条件和沉积储集条件4方面,系统分析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探讨了南海北部陆坡中部神狐海域、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和南海北部陆坡东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类型与成因模式。结果认为,南海北部陆坡中部神狐海域主要发育扩散型水合物,而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主要发育渗漏型水合物,南海北部陆坡东北部海域则发育兼具扩散型与渗漏型特征的复合型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输导体系 成因模式 天然气水合物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演化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18
19
作者 董雪梅 查明 +4 位作者 蒋宜勤 陈中红 范小秦 张勇 陈国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6,6,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对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划分.依据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及火山岩储层孔隙类型、演化模式以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的差异,建立了火山岩储层孔隙演化模式.依据后生成岩作用的不同,建立了火山岩储层成...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对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划分.依据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及火山岩储层孔隙类型、演化模式以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的差异,建立了火山岩储层孔隙演化模式.依据后生成岩作用的不同,建立了火山岩储层成因模式.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岩储集空间可以划分为4种原生孔隙、4种次生孔隙和4种裂缝类型.火山岩可归纳为4种:基性-中性溢流相的玄武岩和安山岩、中酸性溢流相的英安岩和流纹质英安岩、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和爆发相的凝灰岩.分别建立了基性-中性溢流相的玄武岩、安山岩储层和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储层孔隙演化模式.建立了风化壳型火山岩储层和内幕型火山岩储层2种火山岩储层的成因模式.这2类储层早期都经历了成岩作用阶段的冷凝作用、火山活动后期的热液作用以及火山喷发间歇期的表生作用,后期由于构造作用、埋藏作用的不同产生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孔隙演化模式 储层成因模式 石炭系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岩溶储层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20
20
作者 胡明毅 付晓树 +2 位作者 蔡全升 杨巍 朱文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76-1486,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型储层油气勘探近年来获得了重大突破,其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为鹰山组—一间房组碳酸盐岩,进一步深化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认识对于加快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型储层油气勘探近年来获得了重大突破,其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为鹰山组—一间房组碳酸盐岩,进一步深化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认识对于加快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鹰山组—一间房组岩溶储层特征以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和成因演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鹰山组—一间房组岩溶储层基质孔渗条件差,基质孔隙不能单独成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以及裂缝系统。储层经历的岩溶作用类型主要有(准)同生岩溶作用、风化岩溶作用以及埋藏热液岩溶作用等,各种岩溶作用的多期叠加改造使得鹰山组—一间房组岩溶储层极为发育。通过对储层成因过程的研究分析,认为构造隆升为岩溶储层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并控制了储层发育格局;多期岩溶作用是形成岩溶储层的关键因素;断裂及裂缝的发育促进了岩溶储层的形成并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哈塘地区 奥陶系 鹰山组——间房组 岩溶储层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