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凹陷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变换带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超 唐贤君 +2 位作者 蒋一鸣 何新建 谭思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105,共13页
天台斜坡带北部紧邻平湖斜坡带平湖油气田,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接替区。通过西湖凹陷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特征梳理,解析构造变换带样式、演变,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特征上,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变换带整体处于NW... 天台斜坡带北部紧邻平湖斜坡带平湖油气田,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接替区。通过西湖凹陷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特征梳理,解析构造变换带样式、演变,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特征上,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变换带整体处于NWW向基底舟山-国头断裂带上,是凹陷“南北分块”的重要体现,发育有独特的反向断阶;在构造样式上,天台斜坡带北部扭动变换断裂组合可分为北段缓冲式和南段传递式两个次级变换区,顺NWW向基底断裂的扭动变换作用南强北弱,在断裂组合上分别表现为“网格式”和“马尾式”;在成因演化上,天台斜坡带北部构造变换在早期伸展断陷及后期挤压反转中均有发育,自下而上具有持续递进的演变特征,调节南北两侧NE-NNE向断裂系伸展和挤压强度的差异,并使部分断裂改变原有的延伸方向。天台斜坡带北部与构造变换作用相关的断裂组合不仅利于控制各类扭动圈闭的发育,也利于油气顺扭动相关断裂垂向运移充注,此外,在构造变换带控制背景下该区亦是有利的前平湖组优质砂体富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 舟山-国头断裂 NWW向断裂 斜坡北部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谢米斯台山南坡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39
2
作者 赵磊 何国琦 朱亚兵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5-205,共11页
新疆西准噶尔和什托洛盖谷地以北,沿谢米斯台山南坡出露一套蛇绿混杂岩(查干陶勒盖蛇绿岩),岩石组合自下而上包括蛇纹石化橄榄岩、变质辉长岩、玄武岩、细碧岩及伴生的硅质岩、同源火山碎屑岩等,基质为蛇纹石化橄榄岩和绿片岩相变质玄... 新疆西准噶尔和什托洛盖谷地以北,沿谢米斯台山南坡出露一套蛇绿混杂岩(查干陶勒盖蛇绿岩),岩石组合自下而上包括蛇纹石化橄榄岩、变质辉长岩、玄武岩、细碧岩及伴生的硅质岩、同源火山碎屑岩等,基质为蛇纹石化橄榄岩和绿片岩相变质玄武岩。蛇绿岩中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517Ma±3Ma和519Ma±3Ma,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年龄。蛇绿岩中不同组分(橄榄岩、辉长岩和细碧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细碧岩的Nb/Yb-Th/Yb图解均显示该蛇绿岩为洋中脊(MOR)型。查干陶勒盖蛇绿岩与西准噶尔北部的塔尔巴哈台(库吉拜)蛇绿岩、洪古勒楞蛇绿岩,邻区东哈克斯坦北部的扎乌尔-塔金蛇绿岩和巴尔克别克蛇绿岩可以很好地进行对比连接,为成吉斯-塔尔巴哈台构造带在西准境内的时空特征提供更多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锆石U-PB定年 成吉斯-塔尔巴哈台构造带 谢米斯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壳─幔过渡带结构 被引量:26
3
作者 赵俊猛 张先康 +2 位作者 赵国泽 刘国栋 卢造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5-172,共8页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是典型的盆岭构造。通过对横跨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的沙雅-布尔津地学断面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资料进行小波分析,获得了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的详细结构。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是典型的盆岭构造。通过对横跨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的沙雅-布尔津地学断面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资料进行小波分析,获得了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的详细结构。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的壳-幔间是以多个薄层过渡的。这些薄层的层厚度2~3km不等,层速度高低相间,总厚度约20km,平均速度较低,接近塔里木盆地下地壳的速度。塔里木盆地北缘与准噶尔盆地的壳-幔间不具有这种特点,其壳-幔间主要表现为一级间断面。而位于中国东北部的间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所揭示的辽东台隆-辽河盆地-燕山台褶带壳-幔过渡带的结构似乎具有完全相反的特征:辽河盆地的壳-幔过渡带比较复杂,它由数个薄层叠合而成,总厚度达15km;辽东台隆与燕山台褶带壳-幔过渡带结构十分简单,皆以一级间断面过渡为主。研究认为,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前者为挤压环境,而后者为伸展环境。在挤压环境下,复杂的壳-幔过渡带形成于造山带的下面;而在伸展环境下,复杂的壳-幔过渡带形成于盆地的下面。壳-幔过渡的复杂程度与构造活动性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圈目前的构造活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造山 盆岭构造 -幔过渡 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古生界海相天然气基础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国明 林良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54,共8页
川西海相区域在中古生代位于上扬子地台西缘台-槽过渡带,经历了基底形成阶段、地台及其周缘盆地形成演化阶段、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盆山耦合三大演化阶段。"槽盆"或"台盆"形成演化控制烃源坳陷形成及演化,孕育多套烃... 川西海相区域在中古生代位于上扬子地台西缘台-槽过渡带,经历了基底形成阶段、地台及其周缘盆地形成演化阶段、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盆山耦合三大演化阶段。"槽盆"或"台盆"形成演化控制烃源坳陷形成及演化,孕育多套烃源岩。印支晚期构造运动是川西构造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改变了晚三叠世以前扬子西缘川西克拉通及其周缘盆地演化的构造格局,调整了印支晚期前的川西海相油气系统。燕山-喜马拉雅多期次构造运动龙门造山带的强烈抬升挤压,使该区海相油气系统遭到破坏,部分可能被调整改造,在新的成藏背景下调整成藏;龙门山推覆带下存在的中古生界"原地体",保存条件好,其中有可能形成大中型的天然气藏。川西海相中古生界天然气基础地质条件优越,是有利的天然气勘探远景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 槽盆 烃源岩 油气系统 构造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