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东部花岗岩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及其对岩石风化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青伟 柴社立 蔡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71-175,共5页
在吉林东部花岗岩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和化学类型研究的基础上,以Na作为参比元素,确定了花岗岩风化过程中22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相对活动顺序。花岗岩区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类型属低矿化度(变化范围为69.51×10-6~386.49×10-6,平... 在吉林东部花岗岩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和化学类型研究的基础上,以Na作为参比元素,确定了花岗岩风化过程中22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相对活动顺序。花岗岩区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类型属低矿化度(变化范围为69.51×10-6~386.49×10-6,平均值为199.48×10-6)的HCO3-Ca和HCO3-Na-Ca型。花岗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活动性顺序(RM)从大到小依次为:B、Ca、Mo、Zn、Sr、Na、Mg、Cr、Cu、Ni、K、Co、Li、V、As、Ba、Si、Y、Fe、Ti、Al、Mn。风化产物中的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土、蒙脱石,反映出本区花岗岩的风化淋滤程度较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化学成分类型 岩石风化作用 元素活动性 吉林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本草纲要》出版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铁僧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9-39,共1页
由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科技人员共同编著的《新华本草纲要》1~3册,已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主编吴征镒教授,副主编周太炎、肖培根教授。
关键词 新华本草纲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 药用植物资源 上海科技出版社 开发研究所 吴征镒 肖培根 成分类型 拉丁学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比较变换语法》简介
3
作者 孙吴 《汉语学习》 1988年第5期7-7,共1页
李临定的新著《汉语比较变换语法》,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 该书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结构,既作比较研究,又作变换研究。作者认为比较是变换的基础,变换则是把比较的成果作一概括的形式化的描... 李临定的新著《汉语比较变换语法》,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 该书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结构,既作比较研究,又作变换研究。作者认为比较是变换的基础,变换则是把比较的成果作一概括的形式化的描写。因此,本书的各章都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相关的同义句式或同义成分类型描写和比较,第二部分,根据第一部分的描写,作变换形式的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 比较研究 同义句式 成分类型 变换形式 中国社会科学 形式化 出版社 变换系统 变换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玄武湖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宫晓璐 赵普天 +5 位作者 陈雪蕾 雷玉玉 闫倩如 朱晓仪 申贝 彭舜磊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125-132,共8页
【目的】研究南京玄武湖公园内种子植物与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相适性,为公园种子植物的栽培、引种和养护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南京玄武湖公园种子植物进行调查,整理公园内种子植物名录,分析其区系组成。【结果】南京玄武湖公园种... 【目的】研究南京玄武湖公园内种子植物与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相适性,为公园种子植物的栽培、引种和养护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南京玄武湖公园种子植物进行调查,整理公园内种子植物名录,分析其区系组成。【结果】南京玄武湖公园种子植物丰富,共有111科、313属、483种,分别占南京市种子植物科属种的88.1%、57.6%和40.1%。公园内种子植物类型多样,物种组成较分散,分化程度较低,以单种科和寡种科为主,单种属占总属的73.16%,占绝对优势。公园种子植物科区系以热带分布类型为主,其次为温带分布类型,二者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类型的64.85%和32.43%;属区系以温带属为主,兼有热带属,具有温带向热带过渡性质,其中温带区系属占比57.96%,热带区系属占比38.76%。种区系以温带属为主,温带类型成分占比62.18%,热带类型成分占比35.67%。公园内有濒危植物15种,包括一级国家保护植物3种,二级国家保护植物12种。【结论】南京玄武湖公园种子植物以江苏省乡土植物为主,栽培和引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玄武湖公园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温带类型成分 热带类型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唐聪海 黄燕雪 +1 位作者 林艺璇 原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2-976,共5页
目的:分析导致发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相关因素,初步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输注异体血液的2108例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相关性因素。结果:2108例患者共... 目的:分析导致发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相关因素,初步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输注异体血液的2108例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相关性因素。结果:2108例患者共输注血液15244次,有178人发生213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其中男性为1.31%,女性为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主要输血不良反应是过敏(73.23%)、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11.74%)、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ACO)(10.80%)。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成分血液类型中,输注单采血小板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31%)均明显高于输注冷沉淀和其他成分血液组(P<0.01)。血液病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2.56%)明显高于免疫性疾病(1.48%)、肿瘤疾病(1.28%)和其他疾病组(1.08%)(P<0.01)。单采血小板组输血史率42.67%(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4.31%)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冷沉淀物组输血史率4.11%(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45%)明显低于其它组(P<0.05)。疾病类型中血液病组输血史率(48.79%)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2.56%)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药物过敏史率(11.25%)明显高于无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药物过敏史率(4.71%)(P<0.01)。结论: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成分血液类型、疾病类型、输血史、药物过敏史。因此应多因素管理输血患者,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疾病类型 成分血液类型 药物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