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见光和先进成像技术的粮食不完善粒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1
作者 葛宏义 郭春燕 +7 位作者 蒋玉英 张元 孙振雨 季晓迪 吴旭阳 冯博 周文慧 王恒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2,共13页
粮食中不完善粒的存在会降低粮食质量,影响粮食加工产品的品质,并且不完善粒的含量会影响粮食在国家规定的收购标准中的质量等级评定,造成经济损失。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人工检测法和化学试剂法等,这些方法存在主观性强、耗时较长等问题... 粮食中不完善粒的存在会降低粮食质量,影响粮食加工产品的品质,并且不完善粒的含量会影响粮食在国家规定的收购标准中的质量等级评定,造成经济损失。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人工检测法和化学试剂法等,这些方法存在主观性强、耗时较长等问题,难以满足目前前沿研究向快速、准确检测发展的主要趋势。可见光成像技术操作简便且成像速度较快,但其无法识别粮食内部的特征信息。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检测等优势的先进成像技术也成为粮食不完善粒检测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用于粮食不完善粒检测的成像技术,包括可见光成像、X射线、热成像、高光谱和多光谱成像以及太赫兹成像等,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和比较。分别从粮食的视觉外观和内部特征信息两方面进行介绍,总结了成像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在粮食不完善粒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对未来改进方向进行展望,为粮食不完善粒检测的创新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善粒 可见光成像 X射线成像 成像 高光谱和多光谱成像 太赫兹成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声学成像原理与技术综述
2
作者 张楠 许才彬 邓明晰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5,共23页
声学成像是现代检测领域当中的一门常用的技术。它利用超声波强大的穿透能力获取反映被测区域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声学信息,能够提供直观的结构二维或三维图像,从而为医学诊断、工业无损检测和水下探测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该... 声学成像是现代检测领域当中的一门常用的技术。它利用超声波强大的穿透能力获取反映被测区域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声学信息,能够提供直观的结构二维或三维图像,从而为医学诊断、工业无损检测和水下探测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该文从成像结果的维度出发,通过将现有的检测声学成像方法划分二维厚度截面成像、二维水平截面成像和三维成像三种类型,对包含扫描成像、相控阵成像、合成孔径聚焦成像和超声层析成像在内的各方法的原理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综述,阐述了这些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归纳了其优缺点。最后综合分析了影响这些方法准确性、实时性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声学成像 扫描成像 相控阵 超声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鉴别价值
3
作者 殷慧佳 李学坤 +1 位作者 闫瑞芳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5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60例,分别测量... 目的探讨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5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60例,分别测量两组的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对比分析其差异,比较各参数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效能,并分析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MTRasym[(3.70±0.94)%]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2.35±0.60)%](t=8.89,P<0.05);前列腺癌组ADC值[(0.93±0.15)×10^(-3) mm^(2)/s]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组[(1.32±0.22)×10^(-3) mm^(2)/s](t=-11.01,P<0.05)。MTRasym、ADC值及两者联合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914、0.966。MTRasym、ADC值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优于MTRasym、ADC值单独的诊断效能(Z=3.125、2.776,P<0.05)。MTRasym值与ADC值呈负相关(r=-0.469,P<0.001)。结论酰胺质子转移与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均有较高的效能,两序列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毫米波雷达非视距全息成像算法
4
作者 蒋留兵 黄乾超 车俐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非视距雷达成像技术旨在重建障碍物干扰下的隐藏目标,在自动驾驶、区域安防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基于多输入多输出毫米波雷达,提出一种利用多径反射信号反演雷达视线外隐藏目标散射特性的二维成像技术。该方案采用高精度导轨搭载M... 非视距雷达成像技术旨在重建障碍物干扰下的隐藏目标,在自动驾驶、区域安防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基于多输入多输出毫米波雷达,提出一种利用多径反射信号反演雷达视线外隐藏目标散射特性的二维成像技术。该方案采用高精度导轨搭载MIMO毫米波雷达扫描合成2-D等效均匀阵列,利用多径反射回波重构隐藏目标图像。此外,建立NLOS成像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2-D波数域算法和镜面对称的高精度成像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对隐藏目标的横断面成像提取NLOS目标以及反射墙面的先验知识,利用先验知识结合镜面对称原理,实现NLOS目标冠状面高精度聚焦获得目标轮廓。通过NLOS毫米波成像系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视距成像 毫米波雷达 波数域成像 合成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内镜成像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李俊杰 窦维佳 王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94-98,共5页
内镜成像技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早期食管癌诊断方法,白光内镜下取病理组织活检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金标准。伴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了化学染色内镜(DCE)成像技术、虚拟色素内镜(VCE)成像技术、放大内镜(ME)成像技术、激光共聚焦... 内镜成像技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早期食管癌诊断方法,白光内镜下取病理组织活检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金标准。伴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了化学染色内镜(DCE)成像技术、虚拟色素内镜(VCE)成像技术、放大内镜(ME)成像技术、激光共聚焦内镜(CLE)成像技术、细胞内镜(EC)成像技术、容积激光内镜(VLE)成像技术及自体荧光内镜(AFE)成像技术等多种新兴内镜成像技术。DCE成像技术、VCE成像技术可突出显示食管黏膜表面结构及血管纹理可视化效果,已经广泛用于早期食管癌的筛查及诊断中;ME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效能较高;基于CLE成像技术开发的pCLE内镜检查系统诊断巴雷特食管异型增生的特异度较高;EC成像技术联合人工智能对食管鳞癌的诊断效能较高;VLE成像技术的扫描深度可达黏膜及黏膜下层,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分期具有一定的优势;AFE成像技术与其他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可降低其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成像技术 色素内镜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成像技术 激光共聚焦内镜成像技术 细胞内镜成像技术 容积激光内镜成像技术 自体荧光内镜成像技术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6
作者 刘锦 王虹 +3 位作者 朱小飞 崔武勋 陈昂 王玉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3D APT)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20年2月—2023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4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高分化组28例,中低分... 目的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3D APT)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20年2月—2023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4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高分化组28例,中低分化组36例。术前采集MRI序列,包括小视野高分辨T2WI、rFOV DWI及3D APT。2名医师逐层勾画肿瘤实性部分,提取其表观扩散系数(rADC)及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值。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参数(MTRasym+rADC)诊断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单一及联合参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中低分化组MTRasym平均值[(2.93±0.61)%]高于高分化组[(1.74±0.63)%](t=-7.60,P<0.001),rADC平均值[(0.98±0.17)×10^(-3) mm^(2)/s]低于高分化组[(1.19±0.18)×10^(-3) mm^(2)/s](t=4.50,P<0.001)。与MTRasym及rADC相比,联合参数模型鉴别直肠腺癌组织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94,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6、0.96。结论3D APT和rFOV DWI有助于鉴别直肠腺癌的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腺癌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定量相位成像:从物理到算法再到物理(内封面文章·特邀)
7
作者 田璇 费舒全 +6 位作者 李润泽 彭彤 闵俊伟 王思颖 薛雨阁 柏晨 姚保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15,共25页
定量相位成像具有无标记、无损伤、可实现三维测量的特点,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被证明在相位成像中非常有效。旨在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定量相位成像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在传统成像方法... 定量相位成像具有无标记、无损伤、可实现三维测量的特点,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被证明在相位成像中非常有效。旨在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定量相位成像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在传统成像方法简介的基础上,全面回顾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相位重建技术。就相位重建策略而言,除了单纯借助训练数据集的数据驱动模式外,还可以将深度神经网络与物理模型驱动结合进行相位重建,进而讨论了人工智能定量相位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工业测量等领域的应用。探讨了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相位重建方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总结了深度学习在定量相位成像领域的工作,并对如何更好地利用深度学习来提高定量相位成像的可靠性和效率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光学 定量相位成像 深度学习 相位重建 人工智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锌配合物的一氧化氮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细胞成像
8
作者 陈壹刘 宗洪凤 +5 位作者 段兆龙 张一鹏 高妍 李超 刘洋 高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9,共9页
合成了一种基于锌配合物检测NO的荧光探针CMD-Zn^(2+).以萘并呋喃酰肼和久洛尼定醛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备了配体CMD,再将它与锌离子结合形成探针CMD-Zn^(2+),该探针可特异性识别NO.利用高分辨率质谱(HR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CMD... 合成了一种基于锌配合物检测NO的荧光探针CMD-Zn^(2+).以萘并呋喃酰肼和久洛尼定醛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备了配体CMD,再将它与锌离子结合形成探针CMD-Zn^(2+),该探针可特异性识别NO.利用高分辨率质谱(HR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CMD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探针CMD-Zn^(2+)对NO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其它竞争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探针CMD-Zn^(2+)可特异性快速识别NO,响应时间为30 s,识别NO的检出限为8.23×10^(‒9) mol/L.此外,探针CMD-Zn^(2+)被成功应用于细胞和活鼠的荧光成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锌配合物 一氧化氮 细胞成像 小鼠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光学框架下的抗散射成像技术研究(特邀)
9
作者 程雪岷 罗烈玉 +1 位作者 张泽森 郝群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4,共19页
抗散射成像一直是光学成像领域的一个挑战性问题。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发展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文中综述了抗散射成像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不同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潜在的发展方向。文中从计算光... 抗散射成像一直是光学成像领域的一个挑战性问题。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发展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文中综述了抗散射成像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不同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潜在的发展方向。文中从计算光学的视角出发,对散射成像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并将现有的抗散射成像技术分为六类进行详细介绍:弹道光提取技术、散斑相关成像、光子计数成像、散射补偿技术、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其中,弹道光提取技术是最早的研究方向,随后对于光信息的利用逐渐深入,散斑相关成像,以及光子计数成像进入人们视野。而随着光学元件的发展,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散射补偿技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计算鬼成像技术因其独特的成像机制而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并与深度学习技术一同推动了抗散射成像技术的进步。文中的内容旨在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各种抗散射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最新进展,明确不同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促进抗散射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散射成像 弹道光 光学相位共轭 计算鬼成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在肺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邹瞿超 金锦江 +5 位作者 叶建平 王立坚 王以文 黄天海 张鞠成 褚永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通过电极阵列施加安全的激励电流,依次测量阵列相邻电极对的边界电压,再通过重建算法重构组织的全部或部分区域的阻抗分布,从而实现结构和功能成像。肺部EIT技术具有连续性、... 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通过电极阵列施加安全的激励电流,依次测量阵列相邻电极对的边界电压,再通过重建算法重构组织的全部或部分区域的阻抗分布,从而实现结构和功能成像。肺部EIT技术具有连续性、无辐射、非侵入性等特点,可用于危重症患者肺部的动态实时监测。该文介绍了肺部EIT技术的基本原理,从硬件系统、成像算法和临床应用(包括肺通气、肺灌注和肺功能评估)等方面分析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为拓展肺部EI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医学成像 硬件系统 图像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黑色素磁共振成像联合定量磁化率成像对帕金森病分期及认知功能评估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11
作者 廖琪 杨晨 +2 位作者 郝璐 琚超 王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索神经黑色素磁共振成像(NM-MRI)联合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在帕金森病(PD)分期及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2例PD患者及22例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进行磁共振N... 目的探索神经黑色素磁共振成像(NM-MRI)联合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在帕金森病(PD)分期及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2例PD患者及22例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进行磁共振NM-MRI及QSM扫描。利用后处理软件获取所有受试者黑质(SN)的对比度噪声比(CNR)及磁化率(MSV)值,比较CNR值和MSV值在不同分期PD中的差异。运用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单一参数及联合参数在PD分期和认知功能评估中的诊断效能。结果PD组黑质(SN)的CNR值均低于HC组(P<0.05)、MSV值均高于HC组(P<0.05)。早期PD组CNR值高于中期PD组与晚期PD组(P<0.05),晚期PD组MSV值高于早期PD组及中期PD组(P<0.05)。PD组CNR值与MoCA评分、MMSE评分呈正相关,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P<0.05);PD组MSV值与MoCA评分、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鉴别早期PD与中期PD方面,ROC曲线显示NM-MRI、QSM及二者联合的AUC值分别为0.778、0.783、0.820。在PD认知功能评估方面,ROC曲线显示NM-MRI、QSM及二者联合的AUC值分别为0.821、0.787、0.830。二者联合在鉴别不同PD分期及PD认知功能评估方面的效能高于单一技术。结论NM-MRI联合QSM成像技术在PD分期及认知功能评估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能够识别早期PD患者,以及为PD患者的认知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黑色素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化率成像 疾病分期 认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屏气三维压缩感知与梯度自旋回波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李雅楠 樊钢练 +5 位作者 黎星 程燕南 王欢 张雪艳 梁张瑞 郭建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 比较单次屏气压缩感知(3D BH-CS-MRCP)、梯度自旋回波三维磁共振胆管成像(3D BH-GRASE-MRCP)与常规三维呼吸触发磁共振胆管成像(3D RT-MRCP)的图像质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12月进行3D BH-GRASE-MRCP、3D BH... 目的 比较单次屏气压缩感知(3D BH-CS-MRCP)、梯度自旋回波三维磁共振胆管成像(3D BH-GRASE-MRCP)与常规三维呼吸触发磁共振胆管成像(3D RT-MRCP)的图像质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12月进行3D BH-GRASE-MRCP、3D BH-CS-MRCP和3D RT-MRCP三组序列扫描的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14±15.19)岁。由2名放射科医师按5分制评分对胰胆管可见性、运动伪影、背景抑制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计算3个胆管段(胆总管、左、右肝管)的相对对比度,并记录3个序列的采集时间。采用Friedman检验和事后检验比较三组采集时间、定性和定量结果。结果 两组屏气序列的采集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3D RT-MRCP(P<0.001)。三组在整体图像质量、运动伪影、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一级分支上均无统计学差异。3D RT-MRCP和BH-CS-MRCP的相对对比度、肝内胆管二级分支可见性和背景抑制评分均显著高于BH-GRASE-MRCP(P<0.01)。3D RT-MRCP的胰管近段、中段及远段可见性评分均显著优于BH-GRASE-MRCP(P=0.002、0.043、0.001),而BH-GRASE-MRCP的胆囊及胆囊管可见性评分高于3D RT-MRCP(P=0.036)。除胰管(中、远段)显示评分外,3D RT-MRCP与BH-CS-MRCP其他图像评价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次屏气下3D MRCP联合GRASE和CS技术可在不降低整体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显著缩短采集时间。与BH-GRASE-MRCP相比,BH-CS-MRCP在胆管可见性和背景抑制方面显示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压缩感知 梯度自旋回波序列 屏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逆投影的小行星二维层析成像算法
13
作者 王闻岩 左炎春 +3 位作者 吕冰 黄润 罗熹 刘伟 《空间电子技术》 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
针对深空卫星绕飞小行星进行内部探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逆投影的小行星层析二维成像算法。该算法中首先由FEKO给出仿真模型的散射数据,进而根据运动相对性原理,建立了观测器对小行星绕飞过程的转台目标回波信号模型,再结合滤波... 针对深空卫星绕飞小行星进行内部探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逆投影的小行星层析二维成像算法。该算法中首先由FEKO给出仿真模型的散射数据,进而根据运动相对性原理,建立了观测器对小行星绕飞过程的转台目标回波信号模型,再结合滤波逆投影算法推导了可显示目标内部构造的二维层析成像流程。天线对目标进行绕飞一周收集到的散射数据结合文章算法的成像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用于小行星内部探测的可行性。文章中首次仿真实现了观测器绕飞小行星以呈现其内部图形展示,为探索小行星内部资源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滤波逆投影算法 转台成像 二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动态范围红外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14
作者 粟宇路 李泽民 +4 位作者 王鑫 丁留琼 姜海 李林 杨帆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相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军事、安防、医学、农业等领域。由于红外场景具有辐射差异大的特点,为适应各种场景需要,通常要求红外相机具有高动态范围成像性能。本文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公开报道的典型的高动态...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相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军事、安防、医学、农业等领域。由于红外场景具有辐射差异大的特点,为适应各种场景需要,通常要求红外相机具有高动态范围成像性能。本文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公开报道的典型的高动态范围红外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基于当前技术的发展现状,本文也预测了高动态范围红外成像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高动态范围 超帧 读出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暗场显微成像特性分析
15
作者 李博 袁勋 +3 位作者 尹智 吴伟 邵军 马富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评估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OLVF)暗场显微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模型。基于朗伯余弦和光后向散射理论建立了直接反射OLVF显微成像系统的反射光辐照度叠加模型,以实现磨粒暗场显微成像质量的定量评价;仿真计算互补金属... 为评估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OLVF)暗场显微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模型。基于朗伯余弦和光后向散射理论建立了直接反射OLVF显微成像系统的反射光辐照度叠加模型,以实现磨粒暗场显微成像质量的定量评价;仿真计算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像面的反差透视比,分析了光学倍率、油液衰减系数和后向散射角变化对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清晰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磨粒暗场显微成像的最优光学倍率为2.2和油液衰减系数大于2.0;明确CMOS像面的反差透视比在0.210~0.846范围内变化,直接反射OLVF可通过暗场显微成像获得较高清晰度的磨粒图像,其磨粒探测精度约为10μm。磨粒图像采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直接反射OLVF暗场显微成像不仅能够从油液衰减系数大于2.28的原油、柴油机油中可靠捕获磨粒视觉信息,而且可从油液衰减系数小于2.0的液压油、齿轮油中获取磨粒谱片图像,解决了不同油液中金属磨粒探测问题,为在线监测采油装备磨损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 暗场显微成像 反差透视比 原油 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缺陷的兰姆波全聚焦优化成像
16
作者 张海燕 张语心 +2 位作者 张辉 朱文发 朱琦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全聚焦算法依靠信号的幅度信息进行延迟叠加(delay and sum,DAS)成像,实际应用中信号并非总能满足相干叠加这一前提,而非相干信号的叠加导致噪声和伪影。文章提出一种循环相干因子(circular coherence factor,CCF)加权的延迟乘和(delay ... 全聚焦算法依靠信号的幅度信息进行延迟叠加(delay and sum,DAS)成像,实际应用中信号并非总能满足相干叠加这一前提,而非相干信号的叠加导致噪声和伪影。文章提出一种循环相干因子(circular coherence factor,CCF)加权的延迟乘和(delay multiply and sum,DMAS)CCF-DMAS优化算法,实现薄板中缺陷的兰姆波全聚焦成像。该方法考虑接收阵元间的空间相干性,对接收信号进行相乘耦合,利用数据中的相位信息计算相干因子实现自适应加权,以扩大相干和非相干信号间的差异,从而达到缩窄主瓣,减少旁瓣,提高成像分辨率的效果。建立超声阵列发射、接收实验系统,通过楔块耦合,在含通孔缺陷的锆合金薄板上激发S_(0)模态兰姆波,捕获全矩阵数据;通过CCF-DMAS算法对采集的数据相位加权,生成新的频率分量;利用带通滤波保留二次谐波分量进行全聚焦成像。实验结果表明:与DAS和DMAS全聚焦成像算法相比,CCF-DMAS全聚焦优化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和伪影,信噪比提高约39%和22%,阵列性能指数提高约86%和69%,为薄板无损检测的后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乘和 循环相干因子 兰姆波 全聚焦优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泄漏红外光谱成像探测组件研发
17
作者 张云昊 杨云朋 +4 位作者 孙秉才 刘鑫 姜洪妍 赵帅 吴斌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石油化工行业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石油气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发生微量泄漏时不易被工作人员察觉,对环境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石化企业针对石油气泄漏进行检测和定位的需求日益增大。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因... 石油化工行业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石油气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发生微量泄漏时不易被工作人员察觉,对环境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石化企业针对石油气泄漏进行检测和定位的需求日益增大。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因其大范围、远距离、快速定位泄漏源、动态直观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的油气泄漏探测组件,该组件结合了红外光谱图像技术的优势,通过攻关宽自由谱宽范围窄带高消光比滤波技术、高精度指数光刻与刻蚀等关键技术,完成覆盖长波红外谱段的多通道带通滤波器设计;结合油气泄漏检测应用场景,完成图像传感器的选型及器件耦合,最终研制出一套针对油气泄漏检测的红外光谱成像探测组件。经测试,其谱段数多于10个谱段,谱段范围覆盖8~12μm,光谱分辨率优于0.5μm。使用该成像组件对油气主要成分空间分布进行实时检测,系统理论检测极限浓度达到5.4%,为研发适用于企业现场的油气类危险化学品泄漏光谱监测技术及装备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泄漏 油气检测 长波红外 宽谱段 光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关键部件涡流自动成像检测方法
18
作者 张丽攀 张敏 +3 位作者 鲍博轩 刘云程 陶宇 宋凯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涡流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以高速列车构架为检测对象,结合涡流与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针对人工涡流检测效率低、结果一致性差等问题,提出涡流自动成像检测方法。通过建立构架焊缝的涡流探头仿真模型,分析激励电流方向对检测信号... 涡流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以高速列车构架为检测对象,结合涡流与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针对人工涡流检测效率低、结果一致性差等问题,提出涡流自动成像检测方法。通过建立构架焊缝的涡流探头仿真模型,分析激励电流方向对检测信号的影响,优化激励线圈相关参数并制作涡流探头;设计开发构架涡流自动成像检测系统,开展构架焊缝表面缺陷自动化检测试验。对比分析激励频率、激励电压等涡流检测工艺参数以及探头扫查速度、扫查轨迹间距等路径参数对缺陷涡流信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涡流自动成像检测系统可以对构架整车进行自动探伤,能够将构架焊缝处缺陷以图像形式呈现,可以有效检出0.3、0.5 mm深的人工缺陷,对构架批量产线化检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架焊缝 涡流成像 电磁场仿真 自动化检测 检测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DTDI系统全链路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庄绪霞 魏久哲 贺金平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2,共13页
为实现星载数字时间延迟积分(Digital Time Integration Delay,DTDI)系统的有效设计与成像质量分析,文章提出星载DTDI系统全链路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技术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场景-大气-星载系统-处理... 为实现星载数字时间延迟积分(Digital Time Integration Delay,DTDI)系统的有效设计与成像质量分析,文章提出星载DTDI系统全链路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技术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场景-大气-星载系统-处理的全链路DTDI成像系统仿真模型,开展了多要素影响下的DTDI成像仿真试验与分析评价。结果表明:0.9 m分辨率下,积分时间0.063 ms、量化位数12 bit、TDI级数6级可以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利用DTDI技术可将平台稳定度要求降至0.1(°)/s。文章研究成果可为星载DTDI系统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 数字时间延迟积分 全链路仿真 信噪比 计算处理 成像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融合补偿策略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20
作者 马一鸣 姚梅 +5 位作者 牡丹 张鑫 刘任远 张冰 杨尚文 李清霞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使用光谱CT(IQon CT)联合补偿策略技术是否能在限制总辐射吸收率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80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40例/组。A组使用1...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使用光谱CT(IQon CT)联合补偿策略技术是否能在限制总辐射吸收率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80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40例/组。A组使用100 mL对比剂,注射流速为5.0 mL/s,行传统剂量IQon CT扫描(管电压120 kV,320 mgI/mL威视派克注射液);B组使用40 mL对比剂,注射流速为3.5 mL/s,行补偿策略IQon CT扫描(管电压70 kV,270 mgI/mL威视派克注射液)。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主、客观评价[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计算辐射剂量[容积剂量指数(CTDIvo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与对比剂碘吸收系数。结果两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主观质量评分≥3分,两组图片一致性高(P<0.05)。两组图像各亚组的CT值、SNR和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CT值均低于B组,其中B组在40 keV单能量图像具有最优的CT值、CNR和SNR。B组CTDIvoI减少66.7%,DLP减少83.8%,ED减少75.6%(P<0.05)。B组对比剂碘吸收系数比A组降低70.1%(85.2 g vs 25.4 g)。结论IQon CT联合补偿策略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CT血管成像 补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