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陷湖盆斜坡带储层差异性成岩—成储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埕北低凸起东部斜坡带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袁静 周涛 +3 位作者 景安语 孙超 马立驰 吴根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4-817,共14页
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埕北低凸起东部斜坡带古近系东营组为例,综合运用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和镜质体反射率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研究断陷湖盆斜坡带不同构造单元主力含油层位的成岩作用及其与储层... 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埕北低凸起东部斜坡带古近系东营组为例,综合运用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和镜质体反射率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研究断陷湖盆斜坡带不同构造单元主力含油层位的成岩作用及其与储层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埕北低凸起东部斜坡带东(东营组)三亚段二砂组至东三段整体处于中成岩A期,由浅至深发育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储集空间以溶蚀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各构造单元储层成岩和孔隙演化差异明显。酸性溶蚀作用是第一坡折带储层物性改善的重要因素;第二坡折带在中成岩A1和A2亚期分别由酸溶性孔隙和层间裂缝改善储层物性;碱性溶蚀作用形成连通性较好的溶蚀孔隙是断阶带深部储层物性得以改善的重要因素;洼陷带则由孔隙—裂缝复合系统作为重要储集空间,微裂缝的发育对物性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中浅层砂(砾)岩储层的物性与厚度负相关,单层厚度小于4 m者物性相对更好;深层储层中压裂缝和超压裂缝的广泛发育连通溶蚀孔隙改善了储集物性,层厚超过4 m的含砾砂岩物性好于同厚度的砂岩。基于上述认识,建立了研究区主要构造单元东营组主力含油层位的差异性成岩—成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差异性 成岩—成储模式 斜坡带 渤中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创新及规模实践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香增 乔向阳 +7 位作者 张磊 王永科 周进松 杜永慧 曹军 辛翠平 宋珈萱 袁芳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为了落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致密砂岩气成藏规律,解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气田规模效益建产难题;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攻关思路,多学科开展了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沉积—储层—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并在基于动态知识... 为了落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致密砂岩气成藏规律,解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气田规模效益建产难题;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攻关思路,多学科开展了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沉积—储层—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并在基于动态知识库的储层预测、混合井网立体动用模式、气藏动态优化调整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地质理论和开发关键技术创新进展,总体实现规模效益建产。研究结果表明:①明确了盆地东南部二叠纪时期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浅水环境岸线频繁迁移控制储集砂体发育,建立了致密砂岩气优质储层“甜点”发育模式;②形成了基于多要素、全过程天然气运聚模拟的目标优选技术,高效指导了勘探有利区的优选;③基于动态知识库提高了有效储层预测可靠性,建立了基于井网要素差异化设计的混合井网立体动用技术;④形成了以压力跟踪和产量智能优化为核心的气藏开发动态优化技术,实现了延安气田的规模有效动用和长期稳产。结论认为,取得的系列地质理论新认识和开发关键技术,支撑了延安气田7635×10^(8)m^(3)天然气探明储量发现和71.4×10^(8)m^(3)/a的产能建设,且为类似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气田 致密砂岩气 砂体成因 成储模式 运聚模拟 混合井网立体动用 气藏动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