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G1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韩旗 顾岩 +3 位作者 高雨乔 李建勇 陈宝安 葛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RAG1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04例初发、22例复发成人B-ALL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RAG1基因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和实验室参数之间的关... 目的:探讨成人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RAG1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04例初发、22例复发成人B-ALL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RAG1基因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和实验室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初发、复发成人B-ALL患者RAG1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者(3.94 vs 1.23)(P<0.001);(5.86 vs1.23)(P<0.01)。6例初发与复发患者成对标本分析显示,RAG1表达水平在疾病复发时显著高于初发(13.65 vs2.31)(P<0.01)。IKZF1基因外显子3-6缺失的异构体Ikaros isoform 6(Ik6)阳性患者RAG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k6阴性患者(5.30 vs2.11)(P<0.05)。RAG1高表达组LDH水平大于1 000 U/L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低表达组(42.2%vs20.5%)(P<0.05)。结论:RAG1基因表达上调在成人B-ALL发生发展中尤其在复发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上调与IKZF1基因缺失相关。监测RAG1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为临床预测成人B-ALL患者疾病进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G1基因 成人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Ik6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王莉华 郭燕 +3 位作者 张媛 王秀峰 刘宪凯 黄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6-971,共6页
目的:分析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B-ALL患者72例,检测IKZF1缺失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IKZF1缺失(IKZF1+)... 目的:分析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B-ALL患者72例,检测IKZF1缺失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IKZF1缺失(IKZF1+)患者32例(44.4%),IKZF1正常(IKZF1-)患者与IKZF1+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Ph+患者中的IKZF1+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h-患者(P<0.05)。IKZF1缺失类型以大片段缺失为主,外显子1-8缺失及外显子4-7缺失分别占34.4%及31.2%。IKZF1-患者的中位OS和PFS显著长于IKZF1+患者(OS:26.0个月vs16.0个月,χ^(2)=23.094,P<0.05;PFS:26.0个月vs 16.0个月,χ^(2)=11.150,P<0.05)。IKZF1+患者中,行allo-HSCT治疗的患者中位OS显著长于未行allo-HSCT治疗患者(未达到vs 15.0个月,χ^(2)=5.685,P<0.05)。结论:IKZF1缺失为影响B-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IKZF1缺失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田芸 李瑞萍(综述) 马艳萍(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28-632,共5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改善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预后。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奥加伊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InO)和嵌合抗原受体T...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改善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预后。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奥加伊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InO)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cell therapy]是3种主要的免疫治疗药物,均获批用于治疗R/R B-ALL。新的治疗策略是将免疫治疗纳入一线治疗方案,以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并增加老年患者治疗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将免疫治疗纳入一线B-ALL治疗方案的新策略,并探讨了无化疗方案在特定亚组患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贝林妥欧单抗 奥加伊妥珠单抗 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毓 薛玉娟 +4 位作者 左英熹 贾月萍 陆爱东 曾慧敏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8.5(1.0~17.0)岁。CD 19 CAR-T回输后1个月进行短期疗效评估,6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其中有62例患者达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分别为78.1%及23.4%。共22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0.1个月,4年总生存(OS)率为(66.0±6.0)%,4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63.0±6.0)%。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LFS和OS率均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4年LFS率:81.8%±6.2%对24.0%±9.8%,4年OS率:81.4%±5.9%对44.4%±11.2%;均P<0.01)。结论CD 19 CAR-T可有效治疗难治/复发B-ALL,输注后桥接allo-HSCT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CD 19 难治 复发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陈成璇 翁开枝 +3 位作者 温红 庄树铨 吴兴国 郑湧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6-1364,共9页
目的:探讨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287例初诊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与不... 目的:探讨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287例初诊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诱导治疗中及诱导后的微小残留病(MRD)]及远期疗效[总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并进一步探讨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287例B-ALL患儿中28例(2.2%)为亚二倍体核型。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P=0.004),而两组在性别比例、初诊年龄分组、早期治疗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的5年EFS及OS率分别为75.0%(95%CI:66.8%-83.2%)、77.8%(95%CI:69.8%-85.8%)均低于不伴有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的79.6%(95%CI:78.4%-80.8%)、86.4%(95%CI:85.4%-87.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按危险度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5年EFS及OS率均显著低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的低危(LR)组[LR组EFS:91.4%(95%CI:88.4%-93.6%),P<0.001;OS:94.7%(95%CI:92.1%-96.4%),P<0.001];与除外亚二倍体核型的中危(IR)组BCP-ALL患儿相近[IR组EFS:79.4%(95%CI:74.9%-83.2%),P=0.343;OS:87.3%(95%CI:83.6%-90.2%),P=0.111];均高于高危(H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组EFS:58.7%(95%CI:52.6%-64.8%),P=0.178;OS:69.9%(95%CI:63.5%-75.4%),P=0.4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及诱导治疗中对OS及EFS均无显著的影响;染色体数目<40的患儿OS更低(P=0.026),但对EFS无显著影响;诱导治疗后MRD≥0.01%是更低OS及EFS的危险因素(P分别为0.002、0.001)。结论:儿童亚二倍体核型BCP-ALL预后中等,诱导治疗后MRD≥0.01%可能为其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二倍体核型 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尹莎 刘安生 +2 位作者 樊晔 夏蕊 张艳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5-1675,共11页
目的:分析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探索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与B-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基于GEO和TARGET数据库,分析健康对照者与B-ALL患儿差异表达的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在B-ALL复发组和未复... 目的:分析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探索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与B-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基于GEO和TARGET数据库,分析健康对照者与B-ALL患儿差异表达的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在B-ALL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差异表达。采用Cox单因素回归及Lasso回归方法筛选候选基因并构建B-ALL特异性的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通过Cox多因素回归评估所构建的预后模型的应用价值,并分析B-ALL不同亚型的风险评分情况。在真实世界中,通过B-ALL患儿转录组测序结果验证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预后模型与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此外,还分析了该预后模型与其他B-ALL预后模型的相关性。最后,采用Metascape评估与该预后模型相关基因的信号通路及功能富集状态,以探究其潜在机制。结果:在B-ALL中特异性表达且与B细胞发育相关的基因共1097个,其中27个基因在B-ALL复发组中表达上调,37个基因在B-ALL复发组中表达下调。采用Cox单因素回归及Lasso回归方法,筛选出14个基因纳入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CDC25B、CKAP4、DSTN、IGF2R、NDUFA4、ODC1、PAX5、SH3BP4、SLC27A5、APAF1、ARRB2、HHEX、IL13RA1、UVRAG)。基于14个基因的预后模型对TARGET数据库中134例B-ALL患儿进行风险评分,高风险评分组(评分>0.11)的患儿预后差于低风险评分组(评分≤0.11)的患儿。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该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可作为B-ALL患儿独立预后因素,并且低风险评分组中高二倍体阳性患儿的比例显著高于高风险评分组,而高风险评分组中TCF3/PBX1阳性患儿的比例显著高于低风险评分组。同时,真实世界数据显示,高风险评分组的B-ALL患儿预后差于低风险评分组的患儿,且B-ALL死亡组患儿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高于B-ALL未死亡组。此外,根据代谢相关基因预后积分系统计算的风险评分与该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预后模型计算的风险评分具有正相关性。最后,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提示,B-ALL患儿的预后风险与胚胎向各系统发育分化过程,尤其与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相关。结论:在B-ALL中特异性表达的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与B-ALL患儿的预后相关,其中14个基因构成的预后模型有望成为儿童B-ALL新的预后判断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行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曹芯萍 张萌 +1 位作者 张笑梅 赵明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04-260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R/R B-ALL患者99例,这些患者均发生NE并随后接受G-CSF治疗,按照G-CSF使用时间分为早期G-CSF组(7 d内使用,n=56)与对照组(7 d后使用,n=43),分析G-CSF应用后NE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G-CSF组患者NE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4(2,5.7)vs 11(9,14),P<0.05],但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最低值、NE分级及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P=0.090,P=0.111)。两组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CRS均能有效控制。结论:R/R B-ALL患者进行CAR-T细胞治疗后早期运用G-CSF能缩短NE恢复时间,且对CAR-T细胞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胚系TP53突变致Li-Fraumeni综合征相关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8
作者 徐启璐 冉学红 +3 位作者 孙艳花 刘军 卞倩玉 刘丽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患者男性,13岁。因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伴有间断性牙龈出血及鼻出血半个月于2020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3.99×10^(9)/L,血红蛋白(HGB)101 g/L,血小板(PLT)55×10^(9)/L,C反应蛋白(CRP)138.3 mg/L。实验... 患者男性,13岁。因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伴有间断性牙龈出血及鼻出血半个月于2020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3.99×10^(9)/L,血红蛋白(HGB)101 g/L,血小板(PLT)55×10^(9)/L,C反应蛋白(CRP)138.3 mg/L。实验室检查:腹部彩超示肝左叶前后径8.0 cm,肝右叶斜径16.1 cm;脾大,20.4 cm×5.8 cm。骨髓形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61%,外周血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17%。免疫分型:异常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14.7%,普通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骨髓染色体:46,XY[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基因 胚系突变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Li-Fraumeni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抑制剂耐药细胞系的构建及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沂璇 段永娟 +4 位作者 蔡玉丽 魏璇 张英驰 章婧嫽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5-1312,共8页
目的:利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系RS4;11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并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CL-2抑制剂navitoclax和venetoclax小剂量低浓度递增的方法间歇诱导RS4;11细胞系,构建RS4;11/Nav和RS4;11/Ven... 目的:利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系RS4;11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并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CL-2抑制剂navitoclax和venetoclax小剂量低浓度递增的方法间歇诱导RS4;11细胞系,构建RS4;11/Nav和RS4;11/Ven耐药细胞系,通过MTT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检测RS4;11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RRT-PCR检测耐药细胞系与亲本细胞系中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中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RS4;11/Nav和RS4;11/Ven,RS4;11/Nav对navitoclax的耐药指数为328.655±47.377,RS4;11/Ven对venetoclax的耐药指数为2 894.027±300.31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现,相比耐药细胞系,RS4;11亲本细胞系明显被BCL-2抑制剂抑制,而耐药细胞系的凋亡率基本未受药物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在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无明显增多。RNA-se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P300在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较亲本细胞系明显增高(P<0.05)。结论:小剂量低浓度递增间歇诱导法可成功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B-ALL细胞系,并且其耐药机制可能与EP300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2抑制剂 耐药细胞 RNA-SEQ E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XW7在成人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星 张闰 +5 位作者 葛峥 许景艳 李敏 乔纯 仇海荣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2-618,共7页
背景:F-Box和WD40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是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组份,控制NOTCH1,c-MYC和Cyclin E等多种蛋白的降解。目的:研究成人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FBXW7基因突变。方法:通过对54例成人T-AL... 背景:F-Box和WD40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是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组份,控制NOTCH1,c-MYC和Cyclin E等多种蛋白的降解。目的:研究成人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FBXW7基因突变。方法:通过对54例成人T-ALL患者FBXW7外显子5-12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FBXW7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类型、与NOTCH1突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后意义。结果:本组成人T-ALL中FBXW7突变率11.1%,共发现4种点突变(R465H,R465L,R479P和R505C)和1个插入/缺失突变,FBXW7突变全部位于WD40结构域。研究还发现,FBXW7突变患者中83.3%同时存在NOTCH1突变,与FBXW7突变并存的NOTCH1突变均发生于HD结构域,包括点突变(L1574P,L1596H和L1600P),和缺失/插入突变。此外,研究还显示,FBXW7单独突变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无突变组延长(P=0.049)。结论:FBXW7突变可能在NOTCH1介导的TALL发病机制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XW7 NOTCH1 成人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阳性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杰 孙慧 +8 位作者 陈胜梅 刘林湘 陈绍倩 刘延方 谢新生 孟小莉 邓梅 张秋堂 李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77-481,共5页
本研究分析成人CD20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回顾性总结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19例成人B-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 本研究分析成人CD20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回顾性总结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19例成人B-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表明:119例成人B-ALL中CD20阳性40例(33.61%),CD20阴性者79例(66.39%),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男性患者比例分别为72.50%和50.63%(p<0.05),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别为(27.35±30.29)×109/L和(50.11±81.72)×109/L(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肝脾、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发病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髓系抗原表达、Ph染色体、超二倍体和正常核型比例、4周内完全缓解率、诱导死亡率和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生存率分析显示,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成人B-Lin ALL的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12.0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8%和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结论:CD20在成人B-ALL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分布、外周血白细胞数相关,与其它临床特点无显著相关性,对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点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卫华 孟凡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860-1862,共3页
Bcr/abl融合基因源于Ph染色体。主要表达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亦见于20%-40%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并成为ALL患者重要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Bcr/abl^+-AL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与常见ALL存在差异.治疗也具特殊性。本文就... Bcr/abl融合基因源于Ph染色体。主要表达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亦见于20%-40%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并成为ALL患者重要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Bcr/abl^+-AL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与常见ALL存在差异.治疗也具特殊性。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 融合基因 临床研究 成人 细胞白血病 不良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6在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晓晴 王卫敏 +8 位作者 甘思林 陈胜梅 张秋堂 谢新生 刘延方 程远东 刘玉峰 徐学聚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CD146在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其他抗原、临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6在儿童(44例)与成人(24例)BAL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146异常高表达与... 目的:探讨CD146在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其他抗原、临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6在儿童(44例)与成人(24例)BAL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146异常高表达与性别、初诊时外周血血象、骨髓原始淋巴细胞与幼稚淋巴细胞比例等参数的关系,比较CD146与其他抗原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D146异常高表达患者1个疗程的缓解率。结果:成人B-ALL中CD146异常高表达率为29.17%(7/24),儿童B-ALL中CD146异常高表达率为9.09%(4/44),在成人组显著高于儿童组(P<0.05);在成人组中CD146与CD64(r=0.491,P<0.05)和CD117(r=0.578,P<0.05)呈正相关关系,在儿童组中CD146与CD71(r=0.419,P<0.01)、CD58(r=0.301,P<0.05)呈正相关关系;经1个疗程的正规化疗后,异常高表达CD146的成人组和儿童组的缓解率均低(P<0.05)。结论:成人B-ALL患者的CD146表达率高于儿童B-ALL患者。CD146与预后较差的抗原呈正相关。CD146可能是一个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6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成人 免疫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克罗恩病致肠套叠1例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国美 王卫敏 +9 位作者 王萌 樊文娟 张霞 张银银 葛芳芳 孙慧敏 高风彩 徐婷婷 王晶淼 姜中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7-229,共3页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cell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为起源于单个B淋巴细胞前体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复发率及病死率高。其常见并发症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出血[2],肠套叠为B-ALL的罕见并发症。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肠套叠 文献回顾 克罗恩病 血液系统恶肿瘤 肝脾淋巴结肿大 成人 b-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重度高钙血症为首发症状的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及治疗讨论 被引量:8
15
作者 段铱 王迪 +1 位作者 熊晶 李登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1-742,共2页
高钙血症是指血清离子钙浓度的异常升高(〉2.60mmol/L)。高钙血症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称为恶性肿瘤性高钙血症(MAH)。不同肿瘤发生MAH的概率有很大差异,恶性实体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是高钙血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MAH也... 高钙血症是指血清离子钙浓度的异常升高(〉2.60mmol/L)。高钙血症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称为恶性肿瘤性高钙血症(MAH)。不同肿瘤发生MAH的概率有很大差异,恶性实体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是高钙血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MAH也见于某些恶性血液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但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发生高钙血症的概率很低[1-2],尤其是成人B-ALL。我们成功治疗了1例成人B-ALL合并的重度高钙血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高钙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郭佳 朱易萍 +4 位作者 高举 李强 贾苍松 周晨燕 郭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总结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NHL/B-AL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规范化疗的43例B-NHL/B-ALL患儿临床表现和实... 目的:总结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NHL/B-AL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规范化疗的43例B-NHL/B-ALL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其中按中国小儿肿瘤协作组B-VLH-2010方案化疗26例,LMB-89方案化疗例17例,中位随访时间24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不同化疗方案B-NHL/BALL患儿预期2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①本组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7.58岁(2.42-13.67岁),男女比例2.9:1,男女患儿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837);②本组43例B-NHL/B-ALL患儿中Burkitt淋巴瘤34例(79.0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ALL-L3型3例,其他成熟B细胞NHL 2例;③临床分期为:Ⅰ期4例(4/43,9.30%),Ⅱ期9例(9/43,20.93%),Ⅲ期23例(23/43,53.49%)和Ⅳ期(包括ALL-L3)7例(7/43,16.28%);④常见原发部位:腹腔(特别是回盲部)11例(11/43,25.58%),鼻咽部10例(10/43 23.26%),颌面部9例(9/43,20.93%),外周淋巴结8例(8/43,18.60%),其他5例如纵隔、骨髓等(5/43,11.63%);⑤本组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4月(0.7-105月),2年OS为79.8%±6.5%,EFS为71.0%±7.2%,其中B-VLH-2010方案组2年OS和EFS分别为79.1%±8.4%和74.1%±8.4%;LMB-89方案组2年OS和EFS分别为87.5%18.3%和66.7%1 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34和0.691);LDH>2N患儿和骨髓浸润B-NHL/B-ALL患儿的2年EF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病人(P<0.05);⑥43例患儿中,1例病情未缓解并进展至死亡,8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2-9月)死亡/复发/进展组患儿年龄略大于非复发组患儿,以男性患儿多见,常伴有全身症状,乳酸脱氢酶升高明显,骨髓浸润及CNS浸润更为常见,分期多为Ⅲ期和Ⅳ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DH>2N是B-NHL/B-ALL患儿死亡/复发/进展的危险因素(OR=31.129,P=0.02)。结论:短程、强化疗可提高B-NHL/B-ALL疗效,本组患儿2年OS为79.8%±6.5%,EFS为71.0%±7.2%,B-NHL-2010和LMB 89治疗方案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晚期B-NHL及B-ALL患儿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熟b细胞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色流式细胞术分析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卉 刘艳荣 +5 位作者 陈珊珊 常艳 秦亚溱 李金兰 付家瑜 阮国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为了研究国人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免疫表型特点 ,使用了四色流式细胞术CD4 5 /SSC设门分析 181例B ALL的免疫表型。研究结果发现 ,所有检测病例CD19阳性率 10 0 % ,HLA DR阳性率 98.9% ,CD38,CD1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 88.5... 为了研究国人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免疫表型特点 ,使用了四色流式细胞术CD4 5 /SSC设门分析 181例B ALL的免疫表型。研究结果发现 ,所有检测病例CD19阳性率 10 0 % ,HLA DR阳性率 98.9% ,CD38,CD1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 88.5 % ,76 .8%和 76 .8% ,CD117与T系抗原CD2和CD7在B ALL中很少表达。儿童组 (≤ 14岁 )CD10 + 比例较高 ,青少年 (15 - 18岁 )和成人组 (≥ 19岁 )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 (或 )CD33表达较高。各年龄组CD10 + /CD34+ 型比例最高 ,随年龄增长CD10 -/CD34+ 型比例升高。CD10 -/CD34+ 型伴髓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亚型。与CD4 5 + 病例相比 ,CD4 5 -或者CD4 5 + / -病例常伴有较高的CD10表达。 4 3例标本RT PCR检测bcr/abl结果显示 :bcr/abl+ 组和bcr/abl-组伴髓系抗原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m bcr/abl+ 主要见于CD10 + /CD34+ 型。结论 :典型的B ALL细胞表达CD19和HLA DR ,不表达CD117。不同发育阶段CD34,CD10和CD4 5表达不一。青少年组免疫表型与成人组相似。CD4 5 + 多见于CD10 -B ALL。儿童组髓系抗原表达率较低。m bcr/abl+ 多见于CD10 + /CD34+ 型B 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四色流式细胞 免疫表型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青少年与年轻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两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泓浩 靖彧 +10 位作者 刘明娟 李红华 黄文荣 高春记 刘代红 李永辉 黄赛 李艳 刘静 张永清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83-1690,共8页
目的:分析诱导缓解后不同巩固治疗方案对青少年与年轻成人Ph-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B-ALL)的治疗效果及不同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65例)与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血液科(15例)1999-2016年收治的16-39... 目的:分析诱导缓解后不同巩固治疗方案对青少年与年轻成人Ph-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B-ALL)的治疗效果及不同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65例)与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血液科(15例)1999-2016年收治的16-39岁Ph-B-ALL患者的治疗及疗效数据。对患者以4药或者5药行联合诱导化疗(VDCLP/VDLP/DOLP/IOLP),获得缓解后行序贯儿童方案化疗,巩固化疗3到5疗程后行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巩固化疗3到5疗程后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HSCT)。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9(6-153)个月。结果:在完全缓解CR1后行allo-HSCT,全相合HSCT组(n=29)5年OS为(73±16)%,EFS为(67±17)%;单倍体相合HSCT组(n=20)5年OS为(53±22)%,EFS为(53±22)%;在CR1行儿童方案化疗组(n=31)5年OS为(63±17)%,EFS为(50±18)%。3组之间OS与EFS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方案累积治疗相关死亡率低于allo-HSCT(P<0.05),疾病累积复发率具有高于allo-HSCT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患者的再缓解率为(50±23)%,CR2患者持续缓解中位时间为14(2-36)个月。对解放军总医院65例患者进行了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CD13^+或CD33^+,CD22^-提示预后较差(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与年轻成人Ph^- B-ALL患者,儿童方案化疗可使患者获得与allo-HSCT相近的生存时间,但需要扩大病例数并进行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与年轻成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阴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T、B淋巴细胞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成娟 马海珍 张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在疾病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5例初诊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2例]诱导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在疾病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5例初诊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2例]诱导治疗前后及5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及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初诊白血病各组CD3^+、CD3^+CD4^+、CD3^+CD8^+、NK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初诊白血病各组患者Treg细胞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L和ALL治疗组完全缓解患者Treg细胞阳性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AML初诊组CD3-CD19^+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LL初诊组CD3-CD19^+细胞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ML组缓解患者CD3-CD19^+细胞阳性率高于治疗前(P<0.05),ALL组缓解患者CD3-CD19^+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LL治疗后未缓解者CD3-CD19^+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LL治疗后未缓解者的其余各项指标及AML治疗后未缓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初诊白血病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明显,完全缓解组的上述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说明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急性白血病严重程度、疗效及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T淋巴细胞亚群 b淋巴细胞 NK细胞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OTCH1突变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忠琨 张闰 +7 位作者 葛峥 刘娟 郭星 乔纯 吴雨洁 仇海荣 张建富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3-1408,共6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NOTCH1突变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对42例成人T-ALL患者外显子(exon)26/异二聚体N末端(HD-N)、exon27/异二聚体C末端(HD-C)、exon28和exon34/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 本研究旨在阐明NOTCH1突变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对42例成人T-ALL患者外显子(exon)26/异二聚体N末端(HD-N)、exon27/异二聚体C末端(HD-C)、exon28和exon34/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域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研究NOTCH1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类型、突变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本组成人T-ALL中NOTCH1突变率66.7%(28/42),共发现45种NOTCH1突变,最多见于HD-N(48.9%,22/45)和PEST(40.0%,18/45);HD-N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1575(L1575P)(25.0%,7/28),PEST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2443(14.3%,4/28);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者NOTCH1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1.7%vs 54.5%,P=0.021);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比例超过50%者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5.8%vs 57.1%,P=0.006);流式免疫表型CD10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51.9%vs 0%,P=0.006)),CD15和CD11b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低于无突变组(分别为5.3%vs 42.9%,P=0.047和0%vs 57.1%,P=0.002)。结论:成人T-ALL的NOTCH1突变具有不同于儿童的突变特征和预后意义,而且中国成人T-ALL的NOTCH1突变与西方国家相比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