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曲进课堂”活动的综合考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琪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戏曲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其双重的现实意义。一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戏曲",其艺术综合特性对"全人教育"的落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在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和作为载体的"戏曲"... "戏曲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其双重的现实意义。一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戏曲",其艺术综合特性对"全人教育"的落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在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和作为载体的"戏曲"之间,构筑了一道极为重要的桥梁。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一部分由学童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同时也可能催生出另一种新形态的校园戏曲表演艺术。对两者而言,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然而在施行的过程中,也有诸多问题产生。通过对实地的考察和文献的综合研究,对目前所发生的三大问题分别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首先提出"三适性"(适时,适人,适地)法则是顺利开展活动的通则;其次提出该活动是一种"双体互渗"(双体系指"儿童"和"戏曲")的有机操作模式;再者对该活动要能大幅铺摊并落实必须正视对"主干教师"的培养,由此提出了两个培育途径以供参考。最后以观照历史和继往开来作结,为该活动的推展打下一剂强心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进课堂 儿童 全人教育 皮影戏 婺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戏剧表演艺术教育新范型的探索——以台湾“校园儿童影戏”与浙江“婺剧进课堂”为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邓琪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9,共6页
"戏曲进课堂"活动是近年为教育界和民俗学界所关注的话题,虽然尚未形成热点议题,但由于生成背景与学童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紧扣,所以格外凸显出两者交融后的特殊性与重要性。首先,它让两大泾渭分明的西方儿童戏剧教育... "戏曲进课堂"活动是近年为教育界和民俗学界所关注的话题,虽然尚未形成热点议题,但由于生成背景与学童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紧扣,所以格外凸显出两者交融后的特殊性与重要性。首先,它让两大泾渭分明的西方儿童戏剧教育理论产生了融合的契机;其次,以传统戏曲作为特定的艺术教育普及载体,不仅着重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升,也借此强化了本土戏曲艺术的永续发展;此外,它一改传统不人道的教育陋习,体现了以"儿童"为学习本位的进步精神,这在以往是不曾出现过的,故将之视为一种儿童戏剧表演艺术教育的"新范型"实不为过。"新范型"同时也是"戏曲进课堂"活动的实践成果,它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并能引发后续的学习扩散效应。因此对"新范型"的研究需要进行实地的田野考察,透过不同地区和剧种之间的相互比较,则更能彰显其特定的教育作用及各有所长的艺术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戏剧 教育新范型 民俗艺术 戏曲进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