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张庚与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纪念张庚先生诞辰百年
被引量:
6
1
作者
汪人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张庚先生晚年郑重提出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这是关涉认知戏曲本体、戏曲如何推陈出新这样兼及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重大课题。张庚先生以表演功法为核心展开对戏曲表演体系研究的学术思考,他在功法、程式、综合性、戏曲...
张庚先生晚年郑重提出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这是关涉认知戏曲本体、戏曲如何推陈出新这样兼及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重大课题。张庚先生以表演功法为核心展开对戏曲表演体系研究的学术思考,他在功法、程式、综合性、戏曲的训练方法和创作方法这四个方面发表了异于学界旧识与惯识、极其珍贵的学术意见及相关成果,是对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及中国戏曲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艺术
戏曲表演体系
功法
程式
综合性
训练方法
创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学派”动画的三维视界——戏曲表演体系的融入、文化记忆的承载、精神风貌的“言说”
被引量:
1
2
作者
丁家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95-98,共4页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现实中的跨越。对早期“中国学派”动画特色进行归纳总结可给今日中国动画人营造一片成长的“沃土”;但仅扎根“土壤”显然不够,我们在挖掘、撷取、传承的同时更应“创新”。立足“中华文化”之根,吸收并融合...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现实中的跨越。对早期“中国学派”动画特色进行归纳总结可给今日中国动画人营造一片成长的“沃土”;但仅扎根“土壤”显然不够,我们在挖掘、撷取、传承的同时更应“创新”。立足“中华文化”之根,吸收并融合世界各地文明,创造出新的中国动画表现语汇和精神风貌。文章从“中国学派”动画中戏曲表演体系的融入、文化记忆的承载、精神风貌的言说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给当下国产动画的创作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动画
戏曲表演体系
文化记忆
精神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接受与偏失: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理论资源的“还原”
被引量:
3
3
作者
库慧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4,共14页
追溯"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资源意味着回溯作为其理论建构之起点的"重表情"、"合情理"等概念的来源及其意义。传统戏曲艺术中身段、手势、眼神乃至高难度技术的演练,都可能是某种"面部表情"的延...
追溯"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资源意味着回溯作为其理论建构之起点的"重表情"、"合情理"等概念的来源及其意义。传统戏曲艺术中身段、手势、眼神乃至高难度技术的演练,都可能是某种"面部表情"的延伸,因而具有"表情性"。齐如山等文人是以昆曲作为参照系来构造"国剧"表演体系的。其建构行为所依循的戏剧美学理路基本承袭自中国传统戏曲创作、表演美学原则。齐如山团队对京剧声腔、身段的改造目的亦直接指向对昆曲审美品格的回归,而"梅兰芳"是他们在"国剧"表演体系搭建、京剧雅致化重构过程中所着力打造出的一个成功的案例。"梅兰芳表演体系"作为"国剧"表演体系的一种衍生形态,它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国剧"表演系统的建构初衷。其建构行为本身所反映出的正是围绕在"梅兰芳"身边的文人知识分子们的某种文化危机意识与生存意识。对"梅兰芳表演体系"之美学资源的源始性加以追究的意图并不在于判断体系本身是否成立,或论断它是否应当存在,而更宜将之理解为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剧”
表演
体系
“梅兰芳
表演
体系
”
中国传统
戏曲表演体系
重表情
合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戏曲文化精神与艺术元素的组合
被引量:
4
4
作者
周华斌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6,98,共7页
作者通过中国戏曲所蕴含的多种文化元素及"写意"的艺术精神等问题的解析,反思了中国戏曲的文化艺术本源,从而对中国戏曲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元素的组合进行了论证,以期对更好地把握戏剧戏曲形态有所启迪。
关键词
中国
戏曲
戏曲
文化
戏曲
艺术元素
戏曲表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庚与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纪念张庚先生诞辰百年
被引量:
6
1
作者
汪人元
机构
江苏省文化厅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基金
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张庚先生晚年郑重提出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这是关涉认知戏曲本体、戏曲如何推陈出新这样兼及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重大课题。张庚先生以表演功法为核心展开对戏曲表演体系研究的学术思考,他在功法、程式、综合性、戏曲的训练方法和创作方法这四个方面发表了异于学界旧识与惯识、极其珍贵的学术意见及相关成果,是对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及中国戏曲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戏曲
艺术
戏曲表演体系
功法
程式
综合性
训练方法
创作方法
Keywords
Opera Art
Theatre Performance System
Approach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学派”动画的三维视界——戏曲表演体系的融入、文化记忆的承载、精神风貌的“言说”
被引量:
1
2
作者
丁家珍
机构
武夷学院艺术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95-98,共4页
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FJ2019C052)阶段性成果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面向青少年一代:文化记忆视域下中国动漫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0SJZDA031)阶段性成果。
文摘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现实中的跨越。对早期“中国学派”动画特色进行归纳总结可给今日中国动画人营造一片成长的“沃土”;但仅扎根“土壤”显然不够,我们在挖掘、撷取、传承的同时更应“创新”。立足“中华文化”之根,吸收并融合世界各地文明,创造出新的中国动画表现语汇和精神风貌。文章从“中国学派”动画中戏曲表演体系的融入、文化记忆的承载、精神风貌的言说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给当下国产动画的创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中国学派”动画
戏曲表演体系
文化记忆
精神风貌
分类号
J954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接受与偏失: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理论资源的“还原”
被引量:
3
3
作者
库慧君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4,共14页
基金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066
文摘
追溯"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资源意味着回溯作为其理论建构之起点的"重表情"、"合情理"等概念的来源及其意义。传统戏曲艺术中身段、手势、眼神乃至高难度技术的演练,都可能是某种"面部表情"的延伸,因而具有"表情性"。齐如山等文人是以昆曲作为参照系来构造"国剧"表演体系的。其建构行为所依循的戏剧美学理路基本承袭自中国传统戏曲创作、表演美学原则。齐如山团队对京剧声腔、身段的改造目的亦直接指向对昆曲审美品格的回归,而"梅兰芳"是他们在"国剧"表演体系搭建、京剧雅致化重构过程中所着力打造出的一个成功的案例。"梅兰芳表演体系"作为"国剧"表演体系的一种衍生形态,它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国剧"表演系统的建构初衷。其建构行为本身所反映出的正是围绕在"梅兰芳"身边的文人知识分子们的某种文化危机意识与生存意识。对"梅兰芳表演体系"之美学资源的源始性加以追究的意图并不在于判断体系本身是否成立,或论断它是否应当存在,而更宜将之理解为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国剧”
表演
体系
“梅兰芳
表演
体系
”
中国传统
戏曲表演体系
重表情
合情理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戏曲文化精神与艺术元素的组合
被引量:
4
4
作者
周华斌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6,98,共7页
文摘
作者通过中国戏曲所蕴含的多种文化元素及"写意"的艺术精神等问题的解析,反思了中国戏曲的文化艺术本源,从而对中国戏曲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元素的组合进行了论证,以期对更好地把握戏剧戏曲形态有所启迪。
关键词
中国
戏曲
戏曲
文化
戏曲
艺术元素
戏曲表演体系
Keywords
Chinese Xiqu opera
Xiqu culture
Artistic Elements of the Xiqu opera
performing system of the Xiqu Opera
分类号
J80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张庚与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纪念张庚先生诞辰百年
汪人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学派”动画的三维视界——戏曲表演体系的融入、文化记忆的承载、精神风貌的“言说”
丁家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接受与偏失: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理论资源的“还原”
库慧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戏曲文化精神与艺术元素的组合
周华斌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