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庚与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纪念张庚先生诞辰百年 被引量:6
1
作者 汪人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张庚先生晚年郑重提出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这是关涉认知戏曲本体、戏曲如何推陈出新这样兼及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重大课题。张庚先生以表演功法为核心展开对戏曲表演体系研究的学术思考,他在功法、程式、综合性、戏曲... 张庚先生晚年郑重提出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这是关涉认知戏曲本体、戏曲如何推陈出新这样兼及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重大课题。张庚先生以表演功法为核心展开对戏曲表演体系研究的学术思考,他在功法、程式、综合性、戏曲的训练方法和创作方法这四个方面发表了异于学界旧识与惯识、极其珍贵的学术意见及相关成果,是对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及中国戏曲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表演体系 功法 程式 综合性 训练方法 创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派”动画的三维视界——戏曲表演体系的融入、文化记忆的承载、精神风貌的“言说”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家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95-98,共4页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现实中的跨越。对早期“中国学派”动画特色进行归纳总结可给今日中国动画人营造一片成长的“沃土”;但仅扎根“土壤”显然不够,我们在挖掘、撷取、传承的同时更应“创新”。立足“中华文化”之根,吸收并融合...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现实中的跨越。对早期“中国学派”动画特色进行归纳总结可给今日中国动画人营造一片成长的“沃土”;但仅扎根“土壤”显然不够,我们在挖掘、撷取、传承的同时更应“创新”。立足“中华文化”之根,吸收并融合世界各地文明,创造出新的中国动画表现语汇和精神风貌。文章从“中国学派”动画中戏曲表演体系的融入、文化记忆的承载、精神风貌的言说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给当下国产动画的创作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动画 戏曲表演体系 文化记忆 精神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与偏失: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理论资源的“还原” 被引量:3
3
作者 库慧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4,共14页
追溯"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资源意味着回溯作为其理论建构之起点的"重表情"、"合情理"等概念的来源及其意义。传统戏曲艺术中身段、手势、眼神乃至高难度技术的演练,都可能是某种"面部表情"的延... 追溯"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资源意味着回溯作为其理论建构之起点的"重表情"、"合情理"等概念的来源及其意义。传统戏曲艺术中身段、手势、眼神乃至高难度技术的演练,都可能是某种"面部表情"的延伸,因而具有"表情性"。齐如山等文人是以昆曲作为参照系来构造"国剧"表演体系的。其建构行为所依循的戏剧美学理路基本承袭自中国传统戏曲创作、表演美学原则。齐如山团队对京剧声腔、身段的改造目的亦直接指向对昆曲审美品格的回归,而"梅兰芳"是他们在"国剧"表演体系搭建、京剧雅致化重构过程中所着力打造出的一个成功的案例。"梅兰芳表演体系"作为"国剧"表演体系的一种衍生形态,它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国剧"表演系统的建构初衷。其建构行为本身所反映出的正是围绕在"梅兰芳"身边的文人知识分子们的某种文化危机意识与生存意识。对"梅兰芳表演体系"之美学资源的源始性加以追究的意图并不在于判断体系本身是否成立,或论断它是否应当存在,而更宜将之理解为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剧”表演体系 “梅兰芳表演体系 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 重表情 合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文化精神与艺术元素的组合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华斌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6,98,共7页
作者通过中国戏曲所蕴含的多种文化元素及"写意"的艺术精神等问题的解析,反思了中国戏曲的文化艺术本源,从而对中国戏曲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元素的组合进行了论证,以期对更好地把握戏剧戏曲形态有所启迪。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戏曲文化 戏曲艺术元素 戏曲表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