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巧于因借 小中见大——清代“层园”的借景艺术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年丰 《广东园林》 1992年第2期29-29,23,共2页
“层园”是我国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晚年在杭州修建的最后一座“别业。”李渔一生,不仅从事戏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戏曲、诗文等著作,同时也亲自先后营建四处新颖别致的园林,是一位出色的造园匠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予生平有两大绝... “层园”是我国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晚年在杭州修建的最后一座“别业。”李渔一生,不仅从事戏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戏曲、诗文等著作,同时也亲自先后营建四处新颖别致的园林,是一位出色的造园匠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予生平有两大绝技,一则辩审音乐,一则制造园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理论家 李渔 小中见大 匠师 造园 西湖山 云居山 心画 自然美景 空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琼林雅韵》的韵书性质
2
作者 张竹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65-72,共8页
《琼林雅韵》问世以后,遭到了明中叶时期戏曲理论家的纷纷指责.然而,明嘉靖年间,南京教坊著名的老曲师顿仁,却“于《中原音韵》、《琼林雅韵》终年不去手,故开口、闭口与四声、阴、阳字,八九分皆是”.众所周知,《中原音韵》为北曲正语... 《琼林雅韵》问世以后,遭到了明中叶时期戏曲理论家的纷纷指责.然而,明嘉靖年间,南京教坊著名的老曲师顿仁,却“于《中原音韵》、《琼林雅韵》终年不去手,故开口、闭口与四声、阴、阳字,八九分皆是”.众所周知,《中原音韵》为北曲正语作词之楷式,元人作曲,“兢兢无敢出入”.这在当时就早已成为定局.而朱权又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曲韵韵书呢?最好的解释恐怕是,朱权所欣赏和熟悉的戏曲本身发生了某些变化.元中叶以后,南方城市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杂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移向杭州.此时的杂剧作家多为杭州或南方人氏.《录鬼簿》的初稿大约完成于元至顺元年(1330).后经两次修订,完稿大约在至正年间(1341—1360),正值元代末年.据《录鬼薄》所载,和钟嗣成同时代的作家中,金仁杰、范康、陈以仁等15人为杭州人氏,有10人家居或迁来杭州,还有16人为江浙一带人氏.《青楼集》记载了元中叶以后的艺人情况.其中籍贯和活动范围可考的,就有天锡秀、廉前秀、平阳奴等26人驰名于江浙、江淮、江湘、金陵一带.南方戏曲艺术的发展状况可见一斑.杂剧的衰微,使曾经不被重视的南戏又伺机复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林雅韵 杂剧创作 《录鬼簿》 杂剧作家 曲韵 金仁杰 钟嗣成 通押 戏曲理论家 戏曲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与楹联
3
作者 徐连宝 《中国蜂业》 2011年第Z5期67-67,共1页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最早的春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今也有很...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最早的春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今也有很多蜜蜂题材的对子轶事,这里撷取几段与朋友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昶 言简意深 对仗工整 李调元 后蜀 洞庭 艺术形式 戏曲理论家 西蜀 张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