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剧场性 被引量:7
1
作者 石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51,共13页
剧场性概念是戏剧学和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对此概念中外戏剧学界有长期的探讨和争论。本文在汪余礼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全面地梳理西方语境下此概念的流变,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比较评述了较为重要,但在中文学界较少介绍的费哈... 剧场性概念是戏剧学和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对此概念中外戏剧学界有长期的探讨和争论。本文在汪余礼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全面地梳理西方语境下此概念的流变,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比较评述了较为重要,但在中文学界较少介绍的费哈尔、特隆斯塔德、韦伯等人对剧场性不同方向的定义。同时,也兼顾梳理了中文语境中的一些意义流变。厘清剧场性概念中最核心的问题:即符号学方法和自律美学的辩证统一。其次,本文从由小到大,由“内”到“外”四个方面对剧场性概念中的关键美学问题作出辨析:作为剧场艺术形式本身的性质、被划归为剧场的审美特征、被其他艺术门类“借用”的性质、相关人文学科中使用和借用的剧场性、人生和社会中普遍的性质。最后,用上述梳理和辨析的结果,讨论剧场性-文学性争论背后反映的实践问题,并得出解释性结论:本文认为,用文学性来规定剧场性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性 戏剧符号 表演性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菊隐与北京人艺舞台空间美学形态的确立
2
作者 徐健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9,共7页
焦菊隐的演剧创造及其诗意的美学理念,对北京人艺舞台空间的构成和美学形态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不同类型的戏剧文本,焦菊隐善于选择适宜的戏剧符号进行舞台空间的组合,这使北京人艺的舞台演出带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自足性。... 焦菊隐的演剧创造及其诗意的美学理念,对北京人艺舞台空间的构成和美学形态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不同类型的戏剧文本,焦菊隐善于选择适宜的戏剧符号进行舞台空间的组合,这使北京人艺的舞台演出带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自足性。现实题材话剧和历史剧分别体现了焦菊隐舞台空间创造的不同追求,典型化、地域化的社会公共空间和写意性、民族性的诗化审美空间正是这两种追求的典型特征。焦菊隐对舞台空间的美学创造是焦菊隐导演学派的基础环节,也是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和艺术风格的重要特色,影响了北京人艺一代导演的舞台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人艺 焦菊隐 舞台空间 戏剧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