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戏剧界2011年迎春大联欢
1
作者 宋辉 《戏剧之家》 2011年第1期8-8,共1页
2011年1月25日上午,由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一年一度"湖北戏剧界迎春大联欢"在武昌纺织宾馆举行。省文联、省文化厅等有关部门领导与来自全省各地戏剧院(团)、剧协以及相关单位人员近200人欢聚一堂,共迎新春佳节。
关键词 戏剧界 部门领导 单位人员 新春佳节 戏剧 湖北 文化厅 宾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戏剧 被引量:1
2
作者 龚书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5期28-38,共11页
“各种文学,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是政治先行,文艺后变”。辛亥革命时期,由于革命潮流的汹涌澎湃,戏剧与诗歌、小说等一样,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以戏剧作为宣传革命的武器,从而推动了戏剧本身的发展;而戏剧... “各种文学,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是政治先行,文艺后变”。辛亥革命时期,由于革命潮流的汹涌澎湃,戏剧与诗歌、小说等一样,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以戏剧作为宣传革命的武器,从而推动了戏剧本身的发展;而戏剧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服务,则对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应有的促进作用。探讨戏剧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以及它的发展变化,无疑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界 新剧 剧本 辛亥革命 钟声 资产阶级革命 反清革命 京剧 话剧 舞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唤精品“吃饭戏”及其它──江苏省首届戏剧节观剧随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维仁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11,共5页
呼唤精品“吃饭戏”及其它──江苏省首届戏剧节观剧随感陈维仁戏剧节,你好!自解放之初的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首开新中国大规模会演纪录以来,不时举办各式各样的戏剧会演,便成为党和人民政府领导戏剧工作的方式之... 呼唤精品“吃饭戏”及其它──江苏省首届戏剧节观剧随感陈维仁戏剧节,你好!自解放之初的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首开新中国大规模会演纪录以来,不时举办各式各样的戏剧会演,便成为党和人民政府领导戏剧工作的方式之一。通过会演前的准备工作,动员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江苏省 观众 精品 为人民服务 戏剧界 剧作者 二度创作 歌舞技艺 艺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的临界线——关于中国现代派、后现代主义戏剧的思考
4
作者 刘永来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5-36,共2页
文革后,中国现代文艺的发展中,美术界率先展开了现代派探索,其他如小说、诗歌、音乐、戏剧……也或先或后开始了现代派各种形式的尝试。戏剧做为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艺术,其对现代派艺术探索的范围和程度往往落后于其他文艺形式。因而,尽... 文革后,中国现代文艺的发展中,美术界率先展开了现代派探索,其他如小说、诗歌、音乐、戏剧……也或先或后开始了现代派各种形式的尝试。戏剧做为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艺术,其对现代派艺术探索的范围和程度往往落后于其他文艺形式。因而,尽管戏剧界也曾借鉴运用过很多现代派艺术的手法,如意识流、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等等,并出现了象《屋里的猫头鹰》和《时装街》等已经很前卫的戏剧,但完全的、纯粹的、彻底背叛传境的现代派戏剧却迟迟没有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戏剧 现代派戏剧 临界线 孟京辉 戏剧界 牟森 现代派艺术 艺术与生活 荒诞派 组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公正、权威——写在第六届白玉兰戏剧奖评选揭晓之后
5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6-46,共1页
今年4月7日,盼望巳久的第六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评选终于揭晓了,张洵澎、胡庆树、丁元华等十六名演员分别获得主角奖、荣誉奖、配角奖,这是值得庆贺的喜事。与此同时,戏剧界、新闻界以及其他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白玉兰戏剧奖的... 今年4月7日,盼望巳久的第六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评选终于揭晓了,张洵澎、胡庆树、丁元华等十六名演员分别获得主角奖、荣誉奖、配角奖,这是值得庆贺的喜事。与此同时,戏剧界、新闻界以及其他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白玉兰戏剧奖的评选工作也给予了赞扬,许多朋友说:“白玉兰奖已经评选了六届,但是,它依然那么纯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兰 评选工作 评委会 戏剧界 平等竞争 演员 戏剧表演 艺术奖 经济大潮 好风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正才能 拥有权威——袁雪芬与白玉兰戏剧奖
6
作者 凌羽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1-41,共1页
当第六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于5月4日隆重举行的时候,人们自然想到了担任这项大奖的新任评委会主任、艺术顾问袁雪芬为主持评选工作而付出的辛劳。
关键词 白玉兰 艺术顾问 评委会 艺术奖 评选工作 戏剧界 保持独立品格 表演艺术 戏剧表演 演员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年风雨 同舟奋进——华东“田汉戏剧奖”的回顾与前瞻
7
作者 章骥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7,共4页
1994年6月,“田汉戏剧奖”第二轮第一次(连续为第八届)评委会于福建东山岛举行之时,组委会与评委会,兴奋地谈起我们已走过的八年,真好似“八年抗战”。其中甘苦、得失,既引起我们的欣慰回忆,又勾起我们的深沉思考;她是怎么办的?又将如... 1994年6月,“田汉戏剧奖”第二轮第一次(连续为第八届)评委会于福建东山岛举行之时,组委会与评委会,兴奋地谈起我们已走过的八年,真好似“八年抗战”。其中甘苦、得失,既引起我们的欣慰回忆,又勾起我们的深沉思考;她是怎么办的?又将如何办下去?更激起了热烈的议论。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作一番回顾与前瞻,向社会诉说,向同行汇报,争取更广泛的理解与支持,风雨同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文学 戏剧事业 华东 评奖活动 八年抗战 回顾与前瞻 戏剧界 评委会 《福建日报》 戏剧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叩开世纪之门——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广润先生访谈录
8
作者 厉震林 《上海戏剧》 1997年第1期12-14,共3页
对于中国的戏剧界来说,目前是一个困惑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谁掌握了主动,谁就会在跨世纪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戏剧教育也不例外。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艺术学府,上海戏剧学院在走过了50年的辉煌之后,如何进一步的加深改革,以便取... 对于中国的戏剧界来说,目前是一个困惑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谁掌握了主动,谁就会在跨世纪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戏剧教育也不例外。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艺术学府,上海戏剧学院在走过了50年的辉煌之后,如何进一步的加深改革,以便取得更大的发言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院长 戏剧 戏剧 戏剧界 戏剧教育 高等艺术院校 学术思想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上海 传统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衷日中戏剧交流的“泰尼·爱丽丝”——记日本戏剧家西村博子教授、丹羽文夫先生
9
作者 纪亚华 《上海艺术家》 1997年第2期53-54,共2页
近年来在上海戏剧舞台上曾上演过两出深受上海戏剧界赞誉与欢迎的日本优秀小剧场戏剧,它们是东京“新宿梁山泊”演出的《人渔的传说》和大阪“南河内万步一座”剧团演出的《问问嘴唇》。 《人渔的传说》92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内演出的盛况... 近年来在上海戏剧舞台上曾上演过两出深受上海戏剧界赞誉与欢迎的日本优秀小剧场戏剧,它们是东京“新宿梁山泊”演出的《人渔的传说》和大阪“南河内万步一座”剧团演出的《问问嘴唇》。 《人渔的传说》92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内演出的盛况至今仍历历在目,它给每一位曾观看过该剧演出的观众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记得那几天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尼 爱丽丝 戏剧交流 戏剧 日本 小剧场戏剧 剧团 戏剧界 戏剧 剧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家评说《孔乙己》 被引量:1
10
《上海戏剧》 1998年第12期10-17,共8页
赵莱静 (《上海戏剧》主编) 浙江给上海送来一台好戏《孔乙己》,至今演了九场。不仅在浙江,而且在上海都引起热烈反响、热烈讨论。这是好现象,是对上海很好的促进。过去戏剧界平静如水,现在该剧刚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今日来的... 赵莱静 (《上海戏剧》主编) 浙江给上海送来一台好戏《孔乙己》,至今演了九场。不仅在浙江,而且在上海都引起热烈反响、热烈讨论。这是好现象,是对上海很好的促进。过去戏剧界平静如水,现在该剧刚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今日来的有大学、研究所、新闻媒体和戏剧界各方面的人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越剧 鲁迅作品 原著 观众 戏剧界 小说 戏子 于越 话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是上海话剧的一次机遇
11
作者 尹永华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3,共2页
套用一句时下正流行的楼市术语,“稳中有升”是不少话剧界人士对世纪更迭之际上海话剧行情的形势分析。而这一分析出现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则是中国正处在加入WTO的最后关头。 2000年的最后几天,上海安福路上的话剧艺术大楼正式落成... 套用一句时下正流行的楼市术语,“稳中有升”是不少话剧界人士对世纪更迭之际上海话剧行情的形势分析。而这一分析出现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则是中国正处在加入WTO的最后关头。 2000年的最后几天,上海安福路上的话剧艺术大楼正式落成,大楼外观漂亮,内部功能齐备。至少同周围几幢纯商业性大楼相比也没有什么差距。说起来,这座大楼的建成也是让上海戏剧界人士倍感骄傲的一件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话 话剧艺术 艺术中心 剧院 楼市 正流 戏剧界 最后关头 安福 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献词
12
作者 赵莱静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共1页
新年伊始,报刊总要对读者说一些祝福或展望一类的话,这差不多已成习惯。我辈皆凡夫俗子,自然不能免俗,在2001年到来之际,也想对自己的读者唠叨凡句。 改革开放已使我国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现实生活反映与表现... 新年伊始,报刊总要对读者说一些祝福或展望一类的话,这差不多已成习惯。我辈皆凡夫俗子,自然不能免俗,在2001年到来之际,也想对自己的读者唠叨凡句。 改革开放已使我国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现实生活反映与表现的我国舞台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节、戏剧节如春花盛开,受观众欢迎的好戏连台。盛世有元音,着实令人高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词 戏剧批评 戏曲现代戏 戏剧 对联 四十岁 受观 俗子 戏剧界 戏剧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有一个“剧作家部落”
13
作者 惊惊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7,共4页
一 记得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文化不同于其他,他的繁荣与衰败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必须经过几代人”。泉州,自古人称“戏剧之乡”,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着许多剧作家,涌现着许多脍灸人口的戏剧作品。尤其在商品大潮冲击着文化,戏剧艺术处在内... 一 记得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文化不同于其他,他的繁荣与衰败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必须经过几代人”。泉州,自古人称“戏剧之乡”,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着许多剧作家,涌现着许多脍灸人口的戏剧作品。尤其在商品大潮冲击着文化,戏剧艺术处在内忧外患的今天,当许多戏剧名家为戏剧如何走出低谷争执不休,泉州戏剧界愈发显现出其重要地位。这就无怪几任文化厅长提及泉州戏剧界都喜欢用“半壁江山”来形容它在福建戏剧事业中的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作家 泉州 “部落” 戏剧界 剧本 左翼 作品 荣与衰 戏剧艺术 素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洪波曲──《田汉传》第六章选载
14
作者 董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9,共19页
抗战洪波曲──《田汉传》第六章选载董健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长达八年之久、艰苦卓绝的抗战,以亿万人的流血牺牲为代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辉煌... 抗战洪波曲──《田汉传》第六章选载董健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长达八年之久、艰苦卓绝的抗战,以亿万人的流血牺牲为代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辉煌胜利,从而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救亡日报》 国共合作 民族精神 义勇军进行曲 戏剧界 雁门关 蒋介石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召开各院、团通讯员会议
15
作者 辰辰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2-32,共1页
在新的一年里如何使刊物办得更好看、雅俗共赏。日前,本刊编辑部召开各院、团通讯员会议。 为了加强刊物与上海戏剧界的联系,及时反映各剧种的创作、演出信息,本刊编辑部邀请各院,团通讯员一起讨论如何使戏剧适应社会。 会上,通讯员相... 在新的一年里如何使刊物办得更好看、雅俗共赏。日前,本刊编辑部召开各院、团通讯员会议。 为了加强刊物与上海戏剧界的联系,及时反映各剧种的创作、演出信息,本刊编辑部邀请各院,团通讯员一起讨论如何使戏剧适应社会。 会上,通讯员相互交流各单位在新的一年的工作设想,显示了各院、团的创作热情。就刊物本身,通讯员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要保留特色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讯员 特色栏目 编辑部 创作热情 戏剧事业 戏剧界 工作设想 物本身 专题讨论 先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自内心DE感激
16
作者 陈德林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6-16,共1页
淮剧《板桥应试》在上海演出之后,得到了上海戏剧界专家的初步从可,这是对我扮演郑板桥这个人物的赞扬和鼓励,促使我在淮剧表演艺术上很下功夫,把更好的角色奉献给喜爱自己的观众,奉献给始终关心和支持我的各级领导和给予我莫大帮助的... 淮剧《板桥应试》在上海演出之后,得到了上海戏剧界专家的初步从可,这是对我扮演郑板桥这个人物的赞扬和鼓励,促使我在淮剧表演艺术上很下功夫,把更好的角色奉献给喜爱自己的观众,奉献给始终关心和支持我的各级领导和给予我莫大帮助的各位戏剧界前辈及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艺术 郑板桥 观众 戏剧界 泰州市 表演艺术 尊师 各级领导 副书记 长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兰芳》在话剧舞台上——访话剧《梅兰芳》主创人员
17
作者 施逸丰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0-31,共2页
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上海戏剧界创作排练了话剧《梅兰芳》。该剧已于12月21日在上海逸夫舞台首演。这是舞台和影视园中第一个梅兰芳艺术形象,她的成功具有很大意义。那么上海的戏剧界人士他们怎么会想到要创作《梅兰芳》的... 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上海戏剧界创作排练了话剧《梅兰芳》。该剧已于12月21日在上海逸夫舞台首演。这是舞台和影视园中第一个梅兰芳艺术形象,她的成功具有很大意义。那么上海的戏剧界人士他们怎么会想到要创作《梅兰芳》的呢?他们又是怎样在话剧舞台上来表现梅兰芳先生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来到了《梅兰芳》排练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话剧舞台 艺术形象 京剧艺术 一百周年 戏剧界 排练场 陪衬音乐 京剧表演艺术 剧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师的风范——由一封信引起的思念
18
作者 刘诗仁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9-29,共1页
当代杰出的戏剧大师,著名导演艺术家黄佐临先生因病于1994年6月1日上午10时零2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惊闻噩耗,如万箭穿心,痛惜我们戏剧界又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
关键词 学习理论 黄佐临 导演艺术 深入生活 创新精神 德高望重 1994年6月 戏剧界 招生考试 创作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举行田汉铜像落成揭幕典礼——在纪念《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六十周年之际
19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19,共1页
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发表60周年之际,去年12月28日,上海戏剧界近千名人士聚会在富民路、长乐路口的街心花园,举行了著名戏剧家、诗人、革命文化战士、《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作者田汉同志铜像落成揭幕典礼。
关键词 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街心花园 铜像 革命文化 典礼 戏剧界 中国革命 歌词作者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不要羞涩
20
作者 施小宝 《上海戏剧》 1998年第1期4-5,共2页
这两年,在一些戏剧刊物停刊或从月刊改为双月刊时,你们知难而进,将双月刊恢复为月刊,毫无疑问,这显示了你们的勇气与魄力。 《上海戏剧》的改版没想也是切合实际的。
关键词 戏剧界 双月刊 切合实际 观众 报酬分配 演出团 于坚 疑问 成体 指导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