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析“爵士时代”《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戏剧效果 |
邹雪茜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2
|
鲁迅小说中人物话语的戏剧艺术审美效果 |
孙淑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3
|
论弗洛斯特诗歌的戏剧性 |
邱小轻
|
《外国语文》
|
1999 |
8
|
|
|
4
|
浅说香火中的跳神与戏剧的发端 |
姜燕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5
|
论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喜剧张力 |
相喜伟
肖天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6
|
论徐志摩诗艺的四种内在结构 |
毛迅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
7
|
《十二道锋味》的创新之处 |
朱钦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8
|
矫情与真情的错位 浅析《炮兵少校》的几场戏 |
王胜利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9
|
让屏幕多一些明朗的阳光──《京城百姓家》的方向性启示 |
于爱群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4 |
0 |
|
|
10
|
一个不容诋毁的“灵性” |
魏辉洲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4 |
0 |
|
|
11
|
谈谈英语冒号的用法 |
唐恩众
|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12
|
《周恩来》赏析漫笔 |
赵曰茂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
13
|
沉船 浮起奥斯卡 |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
14
|
卢韦与罗伯斯比尔的较量——法国革命中吉伦特派与山岳派斗争的一幕 |
陈崇武
|
《史学集刊》
|
198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