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活跃在中央苏区的苏维埃剧团和高尔基戏剧学校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汪木兰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52-61,共10页
-
文摘
曾活跃在中央苏区的苏维埃剧团和高尔基戏剧学校,为我国的无产阶级的戏剧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长期来,我们对它们了解和研究很不够,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关于它们的成立和活动情况,近年来我们在中央苏区所在的省县档案馆、革命历史展览馆收集到一些资料,现加以介绍,供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参考。中央苏区的戏剧运动是从部队开始的。那时的红军除打仗外,还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建立工农政权,因此各部队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宣传的方式,除写标语、贴宣传画。
-
关键词
苏维埃政权
高尔基戏剧学校
组织群众
戏剧运动
现代文学研究
李伯钊
蓝衫团
县档案馆
中央局
刘月华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西合璧 推陈出新——介绍我国第一所现代戏剧学校
- 2
-
-
作者
王识
-
机构
江苏省南通职业高级中学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23-23,共1页
-
文摘
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他说:'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而戏剧不仅繁荣实业,还可补助教育之不足,'改良社会,文字不及戏剧之捷'。为了培养京剧人才,他于1919年秋聘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到南通创办'伶工学社'。欧阳予倩任主任,张謇任董事长。校址最初设在南公园。次年在南门望仙桥建成占地16亩的新校舍。还于城西桃坞路兴建一座外园内方的新型剧场,作为实验场所,取名'更俗',有'破旧俗,立新风之意'。剧场有1200个座位,分上下两层,视线畅达,舞台开阔,音响良好,设备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
-
关键词
戏剧学校
职业教育
伶工学社
-
分类号
G719.29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学科化、日常化、规范化:学校戏剧教育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7
- 3
-
-
作者
黄爱华
张艳梅
朱玉林
-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戏剧教育研究所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杭州市大关小学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3,共5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学校戏剧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独特功能及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LC070053)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教育”资助项目《学校戏剧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YSJYJDYB09012)成果
-
文摘
学校戏剧教育是学校范围内以教学育人为宗旨的戏剧教育实践活动,它将戏剧因素有效融入教育过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在学科化、日常化、规范化三个维度上积极实践。学科化是指把戏剧作为正式科目来教学,通过常规的课程设置进行戏剧教育;日常化是指把学校戏剧教育向日常生活延伸,通过校园戏剧活动等使之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规范化是指对戏剧教育进行整体性规划,如明确教育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编制课程规范,整合其他课程资源为戏剧教育服务。
-
关键词
学校戏剧教育
学科化
日常化
规范化
-
分类号
G633.9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瞿秋白“大众戏剧”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吕兆康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39-141,149,共4页
-
文摘
瞿秋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戏剧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亲自领导过革命根据地的戏剧创作、演出和出版活动;他也翻译、介绍过不少外国戏剧作品和外国戏剧研究论著;更为重要的是,他还为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发展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和理论。本文想就其“大众戏剧”的理论与实践作概要的评述。
-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瞿秋白
理论与实践
领导
中央苏区
戏剧学校
外国戏剧
戏剧家
舞台
戏剧创作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我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最大的戏剧团体——工农剧社
- 5
-
-
作者
汪木兰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50-56,共7页
-
文摘
工农剧社是一九三二年在瑞金成立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戏剧团体,是我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最大的戏剧团体,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戏剧史上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在一九八二年《江西师院学报》第二期上介绍的高尔基戏剧学校和苏维埃剧团是工农剧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介绍的是直接关于工农剧社的一些资料。
-
关键词
工农剧社
高尔基戏剧学校
蓝衫团
中国现代文学史
革命斗争
编审委员会
革命根据地
一九
临时中央政府
支社
-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张謇与欧阳予倩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钦鸿
-
机构
南通市社科联<江海纵横>编辑部
-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
文摘
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之际,南通也掀起了一场戏剧改革的热潮。在张謇和欧阳予倩的合作下,南通创办了在中国戏剧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戏剧学校伶工学社,对剧场管理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也为南通现代话剧运动奠定了基础。后来由于张謇与欧阳予倩思想上的距离,终于中途而废。但他们在早年的南通有过美好的合作,并且为南通乃至中国的戏剧改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欧阳予倩
张謇
五四新文化运动
戏剧改革
伶工学社
戏剧学校
重要地位
中国戏剧
管理制度
现代话剧
南通
教育史
合作
-
Keywords
Zhang Jian Ouyang Yuqian opera reform opera school
-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明星面面观——马龙·白兰度与本·阿弗雷克
- 7
-
-
作者
云清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0-81,共2页
-
文摘
是马龙·白兰度?还是本·阿弗雷克? 一位是好莱坞新起之秀,因主演《珍珠港》而名声大振;而另一位则是斐声影坛几十年的“教父”级人物。对于马龙·白兰度,相信大家都已不陌生。他1924年出生于美国拉布拉斯加州欧马哈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自小顽皮,讨厌读书,由于不遵守纪律,不得不多次转学。15岁时,他被父亲送进军事学校学习、训练。但这并没能改变白兰度顽皮放荡的性格,后来军校不得不令他退学。白兰度很想去纽约作一名戏剧演员。由于父亲的阻拦,他只好当了一段时期的卡车司机。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使白兰度进入了纽约的戏剧学校,其老师预言:几年后。
-
关键词
白兰
好莱坞
中产阶级
珍珠港
军事学校
戏剧演员
戏剧学校
卡车司机
明星
教父
-
分类号
K837.1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本期作者简介
- 8
-
-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滕进贤 1937年生干天津蓟县。1961年毕业于四川省戏剧学校,曾在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做演员及演员队长,在《霓虹灯下的哨兵》《千万不要忘记》等多部话剧中任主角。1973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干部导演进修班学习。1976年毕业后分配到峨影做导演,曾联合导演影片《神圣的使命》《姑娘约心愿》,独立执导《内当家》《海盗的女儿》。1983年任峨影厂艺术室主任。1984至1987年任峨影厂厂长。1987年7月任电影局局长至今。
-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霓虹灯下的哨兵》
北京电影学院
1937年
戏剧学校
四川省
进修班
导演
-
分类号
J992.7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