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戊菌唑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艳林 黄金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7-128,共2页
为寻求操作简便、快速地测定戊菌唑中有效成分含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戊菌唑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SB-C18HPLC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测波选择230 nm。结果表明: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24,变异系数为1.36%,相关系... 为寻求操作简便、快速地测定戊菌唑中有效成分含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戊菌唑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SB-C18HPLC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测波选择230 nm。结果表明: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24,变异系数为1.36%,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7%。本方法检验实际样品中戊菌唑的含量,结果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菌唑 高效液相色谱 原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菌唑200克/升水乳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宜飞 王国联 王胜翔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10期33-35,共3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200克/升戊菌唑水乳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标准偏差...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200克/升戊菌唑水乳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标准偏差为0.095;变异系数为0.48%;平均回收率为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菌唑 水乳剂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菌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勇 单炜力 +2 位作者 龚勇 宋稳成 刘贤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5-559,共5页
为探明戊菌唑在黄瓜中的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对戊菌唑在江苏南京、北京和吉林长春3个试验点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01 mg/kg、0.10 mg/kg和1.0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戊菌唑在黄... 为探明戊菌唑在黄瓜中的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对戊菌唑在江苏南京、北京和吉林长春3个试验点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01 mg/kg、0.10 mg/kg和1.0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戊菌唑在黄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5%~94.2%,相对标准偏差为4.8%~7.5%;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1.2%~93.2%,相对标准偏差为6.2%~9.1%;戊菌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戊菌唑在3个试验点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6~1.9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2.3 d。戊菌唑按低剂量(57.0 g/hm2,a.i.)或高剂量(85.5 g/hm2,a.i.)施药2次或3次,在最后一次施药1 d、3 d和5 d后采收,黄瓜中戊菌唑的残留量均低于0.080 mg/kg。按试验推荐施药剂量和次数施用戊菌唑,参照CAC、欧盟或日本制订的黄瓜中戊菌唑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0.1 mg/kg),所采收的黄瓜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菌唑 残留 黄瓜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菌唑20%水乳剂田间防治草莓白粉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冷鹏 崔爱华 +3 位作者 宿刚爱 焦圣群 崔晓梅 张旭芬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11期54-56,共3页
为解决当前白粉病在草莓上危害日趋严重的问题,本研究以常用药剂苯醚甲环唑和三唑酮为对照药剂,在田间草莓上测试了戊菌唑20%水乳剂不同使用浓度下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戊菌唑20%水乳剂2个处理浓度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为解决当前白粉病在草莓上危害日趋严重的问题,本研究以常用药剂苯醚甲环唑和三唑酮为对照药剂,在田间草莓上测试了戊菌唑20%水乳剂不同使用浓度下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戊菌唑20%水乳剂2个处理浓度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处理的防效,且极显著的高于对照药剂三唑酮15%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菌唑20%水乳剂 草莓 白粉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防治菊花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5
作者 任帅 马飞 +4 位作者 李梦荷 范永胜 朱红彩 朱坤 郭战备 《种业导刊》 2023年第5期46-48,共3页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及2种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戊菌唑水乳剂)对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14.70 mg/L防治效果最好,为87.82%,极显著...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及2种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戊菌唑水乳剂)对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14.70 mg/L防治效果最好,为87.8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00.35 mg/L防效次之,但也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86.00 mg/L防效最差,仅为73.65%。因此,生产上可以采用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14.70 mg/L来防治菊花白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20%吡酯·戊菌唑悬浮剂 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菌唑对葡萄白腐病的田间药效与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冷鹏 崔爱华 +3 位作者 宿刚爱 魏萍 张旭芬 陆书桥 《烟台果树》 2013年第1期12-13,共2页
葡萄白腐病(Coniothyrium diplodiella)是引起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害之一,俗称水烂病或穗烂病,对葡萄质量、产量等造成重要影响,尤其是欧亚型的葡萄品种如美人指等,损失约10%~20%,目前尚无设施栽培技术可以避免该病的发生,主要还是依靠... 葡萄白腐病(Coniothyrium diplodiella)是引起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害之一,俗称水烂病或穗烂病,对葡萄质量、产量等造成重要影响,尤其是欧亚型的葡萄品种如美人指等,损失约10%~20%,目前尚无设施栽培技术可以避免该病的发生,主要还是依靠化学防治。戊菌唑(Penconazole)是由汽巴嘉基研发的一种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可由作物根、茎、叶等组织吸收,并向上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 戊菌唑 安全性试验 田间药效 设施栽培技术 类杀 化学防治 葡萄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菌唑
7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3期58-58,共1页
理化性质:戊菌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戊菌唑原药质量分数≥95%;外观为无色结晶粉末;熔点:57.6~60.3℃;蒸气压:0.17mPa(20℃),0.37mPa(25℃);
关键词 戊菌唑 类杀 理化性质 质量分数 结晶粉末 蒸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戊菌唑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8
作者 张丽丽 徐晓芳 +4 位作者 刘君 孔桂之 曹磊 梅俊红 吴进龙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期36-39,5,共5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_(18)反相色谱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10%戊菌唑乳油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标准偏差为0.061,变异系数为0.6...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_(18)反相色谱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10%戊菌唑乳油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标准偏差为0.061,变异系数为0.6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3%。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戊菌唑乳油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菌唑 乳油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菌唑对葡萄白腐病的田间药效与安全性试验
9
《山西果树》 2014年第2期59-59,共1页
戊菌唑(Penconazde)是由汽巴嘉基研发的一种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可由作物根、茎、叶等组织吸收,并向上传导。
关键词 戊菌唑 安全性试验 葡萄白腐病 田间药效 类杀 脱甲基化 内吸性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戊唑·嘧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怡然 盛峰雷 +3 位作者 顾美仙 邵彬 姚永根 芦芳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21-121,124,共2页
为验证75%戊唑·嘧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及适宜剂量,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及产品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开展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75%戊唑·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0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建议在今后的水... 为验证75%戊唑·嘧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及适宜剂量,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及产品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开展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75%戊唑·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0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建议在今后的水稻纹枯病防治中继续进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75%·嘧酯可湿性粉剂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简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晴雯 王伟民 +3 位作者 张琳 王祎颖 吴勇 袁婷婷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137-138,共2页
为探究5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每667 m^2用50%戊唑·嘧菌酯SC 15 mL或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 g喷雾... 为探究5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每667 m^2用50%戊唑·嘧菌酯SC 15 mL或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 g喷雾,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这两个药剂均对水稻生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50%·嘧 75%肟酯·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宽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6期114-114,116,共2页
研究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0 g/hm2在水稻分蘖末期、破口期分别使用1次,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00%、85.62%、94.32%,均高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5%井... 研究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0 g/hm2在水稻分蘖末期、破口期分别使用1次,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00%、85.62%、94.32%,均高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5%井冈霉素水剂,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危害,且对水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嘧酯水分散粒剂 水稻 纹枯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总结
13
作者 孙吉军 《现代化农业》 2021年第3期13-14,共2页
农夫安(5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使用后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防效为96.6%~98.3%,比空白对照增产5.7%~6.4%。
关键词 50%·嘧酯悬浮剂 水稻纹枯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戊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总结
14
作者 孙吉军 《现代化农业》 2021年第2期6-7,共2页
媚力(36%戊唑·嘧菌酯悬浮剂)使用后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防效为98.1%~100%,比空白对照增产6.3%~6.9%。
关键词 36%·嘧酯悬浮剂 水稻纹枯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试验初报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云珂 李宽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21-122,共2页
水稻纹枯病浙江省金华市水稻生产中的常发性重要病害。为探明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具体防治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于2022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期,每667 m^(2)施用75... 水稻纹枯病浙江省金华市水稻生产中的常发性重要病害。为探明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具体防治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于2022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期,每667 m^(2)施用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0 g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 g,均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上述药剂均对水稻生长安全,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 · 水稻 纹枯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棚室内甜瓜白粉病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青青 张皛 +1 位作者 黄亚川 瞿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2期66-66,68,共2页
选择0.5%大黄素甲醚水剂、20%戊菌唑水乳剂、42%苯菌酮悬浮剂3种新药剂进行棚室内甜瓜白粉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2%苯菌酮悬浮剂的速效性最优,20%戊菌唑水乳剂次之,0.5%大黄素甲醚水剂相对一般;42%苯菌酮悬浮剂和20%戊菌唑水乳剂都具... 选择0.5%大黄素甲醚水剂、20%戊菌唑水乳剂、42%苯菌酮悬浮剂3种新药剂进行棚室内甜瓜白粉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2%苯菌酮悬浮剂的速效性最优,20%戊菌唑水乳剂次之,0.5%大黄素甲醚水剂相对一般;42%苯菌酮悬浮剂和20%戊菌唑水乳剂都具有较好的持效性,而0.5%大黄素甲醚水剂则相对稍差;3种药剂均无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白粉病 0.5%大黄素甲醚水剂 20%戊菌唑水乳剂 42%苯酮悬浮剂 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防治策略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继珠 孙雪梅 +2 位作者 刘嘉德 杨凌峰 易红娟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054-1055,1071,共3页
在水稻纹枯病发生期进行了用药策略和用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用药次数相同情况下,第1次用药以纹枯病病穴率5%时效果最好,病穴率达10%以上再用药效果明显下降;掌握适期用药及选用合适的药剂组合,用药2次即能很好地控制纹枯病的为害,效... 在水稻纹枯病发生期进行了用药策略和用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用药次数相同情况下,第1次用药以纹枯病病穴率5%时效果最好,病穴率达10%以上再用药效果明显下降;掌握适期用药及选用合适的药剂组合,用药2次即能很好地控制纹枯病的为害,效果甚至优于用药3次的组合;在总用药次数不高于3次的情况下,交替使用75%戊唑·嘧菌酯颗粒剂和肟菌·戊唑醇颗粒剂2次对纹枯病的防效最佳,最终病指防效可达77.70%~79.06%,使用上述1种药剂1次的组合效果也在70%以上,但不含上述药剂的组合效果不太理想,最终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用药适期 用药组合 ·嘧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