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若干小麦品种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春喜 邱宗波 +2 位作者 姜丽娜 张霞 郭君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185-1190,共6页
1 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 8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 1 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 8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均成负相关关系( r=- 0 .83,r=- 0 .31 ) ,而与蛋白质的含量却呈正相关关系 ( r=0 .35 )。说明戊聚糖含量与生态因素有很大关系。采用 Eberhart- Russell模型对小麦戊聚糖含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发现豫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含量 千粒重 降落值 河南 小麦品种 籽粒戊聚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及相关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姜丽娜 邵云 +3 位作者 张霞 李春喜 明红 李向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31,共4页
2001~2002年选用1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籽粒总戊聚糖含量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探讨了戊聚糖含量的遗传特性及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专用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的籽粒... 2001~2002年选用1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籽粒总戊聚糖含量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探讨了戊聚糖含量的遗传特性及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专用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的籽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总戊聚糖含量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力,水溶性戊聚糖含量遗传进度较大;结实小穗数与总戊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穗粒重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聚糖含量 相关遗传 小麦籽粒 小麦品种 穗粒重 小穗数 生态环境条件 水溶性戊聚糖 选用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中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春喜 邱宗波 +1 位作者 姜丽娜 张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1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八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 1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八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均成负相关关系 (r =- 0 .83 ,r =- 0 .31) ,而与蛋白质的含量却呈正相关关系 (r =0 .35 )。所以说 ,戊聚糖含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和生态因素。采用Eberhart Russell模型对小麦戊聚糖含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发现豫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戊聚糖 戊聚糖含量 蛋白质含量 千粒重 降落值 稳定性 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和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姜丽娜 邵云 +2 位作者 明红 刘玲 李春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选取6个小麦品种和5种生态环境,测定了小麦籽粒中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籽粒提取液黏度,探讨了这3个性状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籽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黏度均受到基因型、环境以及二者互作的影响。... 选取6个小麦品种和5种生态环境,测定了小麦籽粒中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籽粒提取液黏度,探讨了这3个性状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籽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黏度均受到基因型、环境以及二者互作的影响。其中,基因型是戊聚糖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环境与基因型互作是籽粒提取液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籽粒提取液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环境 戊聚糖含量 黏度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胁迫对小麦萌发过程中戊聚糖含量和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春喜 邵云 +3 位作者 李丹丹 冯淑利 张黛静 高旺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114,共7页
为探讨重金属砷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过程中戊聚糖的累积变化规律,本试验采用室内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砷胁迫下小麦籽粒萌发、幼苗生长形态指标及籽粒、根、芽3个部位在培养7 d内戊聚糖含量和木聚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5 m... 为探讨重金属砷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过程中戊聚糖的累积变化规律,本试验采用室内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砷胁迫下小麦籽粒萌发、幼苗生长形态指标及籽粒、根、芽3个部位在培养7 d内戊聚糖含量和木聚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5 mg/L的砷对小麦发芽率、根长、芽长、籽粒重、芽重有促进作用,>5 mg/L的砷抑制小麦生长和发芽;随着砷浓度的升高,籽粒中戊聚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和芽中戊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砷浓度的升高,籽粒中木聚糖酶活性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和芽中木聚糖酶活性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对小麦幼苗3个部位来说,戊聚糖含量平均值大小依次为根>籽粒>芽,木聚糖酶活性平均值大小依次为籽粒>芽>根。说明≤5 mg/L的砷促进籽粒中戊聚糖的积累和木聚糖酶的活性,>5 mg/L的砷则抑制之,>5 mg/L的砷对根和芽中木聚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萌发 戊聚糖含量 木聚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及遗传通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姜丽娜 邵云 +2 位作者 张霞 明红 李春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0,共4页
2001-2002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小麦试验田选用18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穗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及穗部性状存在极显著的品种差异;总戊聚糖含量与穗数、结实小穗数... 2001-2002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小麦试验田选用18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穗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及穗部性状存在极显著的品种差异;总戊聚糖含量与穗数、结实小穗数呈显著遗传正相关,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穗数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遗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与其遗传相关系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戊聚糖含量 穗部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小麦籽粒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粘度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春喜 高旺盛 +3 位作者 姜丽娜 刘玲 邵云 明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1,共4页
选取豫麦50号、豫麦34号和河北8901三个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研究了灌浆期小麦籽粒水溶性戊聚糖(WSP)含量、水溶性戊聚糖阿拉伯糖和木糖比值(Ara/Xyl)以及籽粒提取液粘度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小麦籽粒WSP与籽粒提取液粘度之间的关... 选取豫麦50号、豫麦34号和河北8901三个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研究了灌浆期小麦籽粒水溶性戊聚糖(WSP)含量、水溶性戊聚糖阿拉伯糖和木糖比值(Ara/Xyl)以及籽粒提取液粘度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小麦籽粒WSP与籽粒提取液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WSP含量变幅为1.51%~5.91%,呈现先降后略升的变化趋势。Ara/Xyl比值和籽粒提取液粘度均表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籽粒提取液粘度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Ara/Xyl比值呈正相关关系。在供试3个品种中,豫麦34号的粘度值和Ara/Xyl比值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 水溶性戊聚糖含量 阿拉伯糖/木糖比值 粘度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戊聚糖含量及RVA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梅 蒲宗君 +2 位作者 郑文寅 张文明 姚大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7-492,共6页
为研究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戊聚糖含量及RVA黏度的影响,选取10个小麦品种(系)和5个生态试验点,测定了小麦籽粒中的总戊聚糖(TP)、水溶性戊聚糖(WSP)、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WIP)和RVA黏度等共10个性状,探讨了3种戊聚糖含量和7个RVA性状的... 为研究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戊聚糖含量及RVA黏度的影响,选取10个小麦品种(系)和5个生态试验点,测定了小麦籽粒中的总戊聚糖(TP)、水溶性戊聚糖(WSP)、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WIP)和RVA黏度等共10个性状,探讨了3种戊聚糖含量和7个RVA性状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包括总戊聚糖、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在内的10个性状均受到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其中,基因型方差和环境方差在所有性状上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方差在水溶性戊聚糖和7个RVA性状上达到极显著;戊聚糖含量的环境变异>基因型变异>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变异,而RVA黏度性状的基因型变异均大于环境变异。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高峰黏度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环境 戊聚糖含量 RVA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杆挤压工艺对大麦面粉中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金华 Feral Temelli Thava Vansanthan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9-83,共5页
本文探讨了双螺杆挤压机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对两种大麦CDCCandle(以含蜡质淀粉为主)和Phoenix(以含普通淀粉为主)面粉中的水溶性戊聚糖(WSP)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30、45、65和85℃)段下WSP含量的变化。经挤压处理后面粉中的WSP明显... 本文探讨了双螺杆挤压机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对两种大麦CDCCandle(以含蜡质淀粉为主)和Phoenix(以含普通淀粉为主)面粉中的水溶性戊聚糖(WSP)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30、45、65和85℃)段下WSP含量的变化。经挤压处理后面粉中的WSP明显高于没有经挤压处理的面粉,在CDCCandle大麦面粉中WSP的含量随着挤压的温度和湿度增大而增加,但在Phoenix面粉中WSP的含量随着挤压的温度的上升而有降低的趋势。经分析表明戊聚糖的水溶性越小,其阿拉伯糖与木糖(A/X)之比值越小。在未经挤压处理的面粉中,CDCCandle大麦面粉中所含的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戊聚糖的含量均高于Phoenix大麦面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挤压工艺 碱羰粉 水溶性戊聚糖含量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部分苦荞麦资源种子中戊聚糖含量的测定
10
作者 徐智斌 张宗文 +1 位作者 王安虎 王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25,共3页
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了35份我国西南地区荞麦种子中的戊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戊聚糖含量差异明显,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3.41%~11.41%。对不同地区来源的荞麦品种戊聚糖含量分布情况的比较发现,西藏荞麦的戊聚糖含量偏低,... 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了35份我国西南地区荞麦种子中的戊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戊聚糖含量差异明显,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3.41%~11.41%。对不同地区来源的荞麦品种戊聚糖含量分布情况的比较发现,西藏荞麦的戊聚糖含量偏低,且变异较小。地方品种和区试品种的戊聚糖含量比较发现,区试品种的戊聚糖含量变异范围比地方品种大。筛选出了具有较高和较低戊聚糖含量的荞麦样品,可为高、低戊聚糖荞麦育种提供优良亲本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 戊聚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104,共4页
谷物样品不进行预处理而采用Douglas法直接测定其中的戊聚糖含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误差,文中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多种原料中戊聚糖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不同原料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对复杂体系水解后可能产生的单糖对测定结果的... 谷物样品不进行预处理而采用Douglas法直接测定其中的戊聚糖含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误差,文中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多种原料中戊聚糖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不同原料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对复杂体系水解后可能产生的单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情况中,应用Douglas方法前必须对不同原料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复杂体系经水解后可能产生的单糖中六碳糖对木糖的最大吸收峰几乎没有影响,对谷物样品进行完全降解预处理,所得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小。另外,研究发现对固体样品采用硫酸法和酶法进行预处理得到的结果准确度相当,而对于液体样品酶法预处理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测定方法 戊聚糖含量 预处理方法 优化 测定结果 复杂体系 最大吸收峰 直接测定 检测结果 固体样品 液体样品 AS法 原料 s方法 六碳糖 全降解 准确度 硫酸法 应用 谷物 单糖 水解 酶法 木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小麦戊聚糖降解作用机理研究
12
作者 郭嘉林 杨小芝 +1 位作者 王飞 赵勇敢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63,共3页
选取4个代表性小麦品种,以黑曲霉C2–56菌株产木聚糖酶为材料,研究木聚糖酶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戊聚糖降解的影响。随机分组、重复设计,测定酶解前后戊聚糖含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木聚糖酶降解不同小麦品种戊聚糖的差异不显著,为合... 选取4个代表性小麦品种,以黑曲霉C2–56菌株产木聚糖酶为材料,研究木聚糖酶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戊聚糖降解的影响。随机分组、重复设计,测定酶解前后戊聚糖含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木聚糖酶降解不同小麦品种戊聚糖的差异不显著,为合理利用小麦资源、开展专用小麦育种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木聚糖酶 戊聚糖含量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roindoline基因对春小麦磨粉及馒头、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锋 陈东升 +3 位作者 钱森和 张艳 夏先春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0-986,共7页
以我国和CIMMYT的41份春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puroindoline基因型、SKCS硬度指数、出粉率、面粉灰分含量、面粉色泽(L*、a*和b*)、吸水率、总戊聚糖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以及馒头和面条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份为Pina-D1 a/Pinb... 以我国和CIMMYT的41份春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puroindoline基因型、SKCS硬度指数、出粉率、面粉灰分含量、面粉色泽(L*、a*和b*)、吸水率、总戊聚糖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以及馒头和面条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份为Pina-D1 a/Pinb-D1 a类型,28份为PINA蛋白缺失(Pina-D1 b/Pinb-D1 a)类型,7份为Pina-D1 a/Pinb-D1 b类型,1份(青春533)为Pina-D1 a/Pinb-D1 c类型。籽粒硬度与面粉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0,而与面粉亮度L*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7。Puroindoline突变型的硬度值、出粉率、吸水率及馒头重量、体积、宽度和总分均显著高于野生型,PINA蛋白缺失类型(Pina-D1 b/Pinb-D1 a)的籽粒硬度、面粉灰分含量、面粉a*绝对值和水溶型戊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Pina-D1 a/Pinb-D1 b类型,而馒头外观分和面条软硬度分值则显著低于后者。Pina-D1 a/Pinb-D1 a类型的面条L*值、L*-b*值和软硬度分值显著高于PINA蛋白缺失类型,而馒头外观颜色和面条b*值则显著低于后者。综合分析表明,Pina-D1 a/Pinb-D1 b类型馒头和面条品质略优于Pina-D1 a/Pinb-D1 a和Pina-D1 b/Pinb-D1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PUROINDOLINE基因 SKCS硬度指数 磨粉品质 戊聚糖含量 馒头品质 面条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NSP微生物酶解效果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艳红 王士长 +1 位作者 黄怡 韩庆功 《饲料工业》 2005年第2期46-48,共3页
在黑曲霉、木霉、木质层孔菌以麦麸为原料进行固体发酵时,发酵液黏度明显下降,分别降低了56.59%、67.91%和65.31%(P<0.01),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麦麸中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降解成较小的聚合物,从而使饲料粘度的稠粘度降低。在以... 在黑曲霉、木霉、木质层孔菌以麦麸为原料进行固体发酵时,发酵液黏度明显下降,分别降低了56.59%、67.91%和65.31%(P<0.01),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麦麸中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降解成较小的聚合物,从而使饲料粘度的稠粘度降低。在以麦麸为原料进行固体发酵后,戊聚糖含量分别降低了3.28%、2.72%、4.72%(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进行NSP微生物酶解效果评价时,建议用相对黏度法。戊聚糖含量测定方法能否作为评价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戊聚糖含量 微生物酶 固体发酵 木霉 饲料 NSP 酶解 阿拉伯木聚糖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