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春梅 方之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87-92,共6页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先后在其创办的《清议报》、《新民丛报》上鼓吹破坏主义排满,号召人们用武力推翻清廷统治。1903年以后,梁启超一改激烈的主张.转而提出开明专制的温和主张。对其思想的这一转变,史学界分歧较大。...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先后在其创办的《清议报》、《新民丛报》上鼓吹破坏主义排满,号召人们用武力推翻清廷统治。1903年以后,梁启超一改激烈的主张.转而提出开明专制的温和主张。对其思想的这一转变,史学界分歧较大。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演变有着思想和理论上的一致性,其转变有着深刻的根源,一方面愤西太后扼杀变法而鼓吹破坏主义,一方面反省了中国长期积弱不振的主要原因,提出开民智,主张实行开明专制。同时,梁启超思想的转变还受到西方,特别是日本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梁启超由激进向温和的转变,实际上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戊戌变法 政治思想 开明专制 大民族主义 康有为 新民丛报 近代民族主义 共和政体 排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戊戌变法研究回顾 颇多建树 大有可为-简评建国以来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方志钦 王晓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15,共15页
关键词 中国 戊戌变法 历史研究 维新派 民权 专制 历史评价 康有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还是超越──戊戌变法后梁启超思想演变轨迹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傅义强 郭力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3-258,共6页
维新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逐步摆脱了康有为的思想束缚,变得激进,倾向于革命。但是1903年赴美国考察回来,他却主张君主立宪,回归到改良阵营。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孕育者之一,然而1919年游历欧洲后,却逐渐拉开与“五四”人... 维新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逐步摆脱了康有为的思想束缚,变得激进,倾向于革命。但是1903年赴美国考察回来,他却主张君主立宪,回归到改良阵营。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孕育者之一,然而1919年游历欧洲后,却逐渐拉开与“五四”人的距离,被认为是回归传统文化。考察梁启超由激进而趋于保守的思想演变轨迹,可以发现其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内涵。他的回归非但不是落后,反而是对中国未来的超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思想演变 戊戌变法 政治思想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女学的终结与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戊戌变法时期女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晓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8-82,共5页
关键词 女学 戊戌变法 学者 礼记 近代 女子教育 启蒙思想家 概念 时期 女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兼评百年来学术界对变法失败原因的考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喜所 《河北学刊》 2001年第3期74-79,共6页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 ,在不少论著中深刻反思变法的全过程 ,提出了许多有别于世人的观点。他认为变法本身没有错 ,问题的根本在于没有将他们的变法主张贯彻下去 ,除旧而不布新 ,变法而不变人 ,再加上光绪皇帝无权、守旧官僚反对 ,就...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 ,在不少论著中深刻反思变法的全过程 ,提出了许多有别于世人的观点。他认为变法本身没有错 ,问题的根本在于没有将他们的变法主张贯彻下去 ,除旧而不布新 ,变法而不变人 ,再加上光绪皇帝无权、守旧官僚反对 ,就无法使变法获得成功。这些看法对梁启超在 2 0世纪初年乃至终身的思想观点都发生了较大的影响。一百多年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戊戌变法 光绪皇帝 官僚 失败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张元济 被引量:5
6
作者 茅海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0-145,共6页
本文考察了张元济对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的若干回忆录,说明其回忆的背景,指出其不准确之处;并引证张元济当时的书信,以说明光绪帝召见之真实情况。从张元济当时的书信中,可以看到诸多内情:光绪帝力图革新的志向、对守旧官员的不满及... 本文考察了张元济对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的若干回忆录,说明其回忆的背景,指出其不准确之处;并引证张元济当时的书信,以说明光绪帝召见之真实情况。从张元济当时的书信中,可以看到诸多内情:光绪帝力图革新的志向、对守旧官员的不满及总理衙门对于变法之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张元济 光绪帝 徐致靖 康有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被引量:5
7
作者 颜炳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戊戌变法 中国现代化进程 "五四"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逻辑起点 康有为 儒家人文主义 "五四"时期 辛亥革命 传统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羯南与戊戌变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明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1,共5页
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以陆羯南为代表的日本民间国粹主义者,反对明治政府的脱亚入欧政策,主张建立中日联盟,以东方国际体系来对抗西方国际体系。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改革为契机,陆羯南积极... 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以陆羯南为代表的日本民间国粹主义者,反对明治政府的脱亚入欧政策,主张建立中日联盟,以东方国际体系来对抗西方国际体系。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改革为契机,陆羯南积极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展开工作,对戊戌变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羯南 国民主义 中日联盟 戊戌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体西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被引量:5
9
作者 郝晏荣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96-101,共6页
关键词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张之洞 《劝学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若干条件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越英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38,共3页
维新前在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了一个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阶层,他们是藩政改革的核心力量;中国维新派没有日本那样的强藩作后盾,从未真正夺取过政权。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中国统治者素... 维新前在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了一个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阶层,他们是藩政改革的核心力量;中国维新派没有日本那样的强藩作后盾,从未真正夺取过政权。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中国统治者素以天朝上国自居,没有决心与勇气去改变现存的体制,从根本上学习西方。日本明治维新主要领导人大多数参予了藩政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中国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人虽然有进步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但疏于政务,缺少谋略。日本明治维新的中坚力量是日本的下级武士;中国维新派主要是从官僚和知识分子中寻求支持。明治维新时期,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戊戌变法时中国是列强在远东争夺的主要目标,不可能真正独立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之原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志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从中日两国文化的心理传统来看,日本是无我为中心型,中国则是以我为中心型。从两国文化的历史传统来看,日本是外向开放型,中国则是内向封闭型。从两国文化的基本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中国则是单一型。从两国文化的摄取形态来看,日本... 从中日两国文化的心理传统来看,日本是无我为中心型,中国则是以我为中心型。从两国文化的历史传统来看,日本是外向开放型,中国则是内向封闭型。从两国文化的基本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中国则是单一型。从两国文化的摄取形态来看,日本是全面摄取型,中国则是部分摄取型。从两国社会的协作形态来看,日本是非亲族协作型(忠),中国则是亲族协作型(孝)。从两国社会的教育形态来看,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中国则是选拔、达到目的型。由于中日两国各自独特文化形态的差异,决定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文化 成功 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时期章太炎变法思想评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玉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关键词 章太炎 变法思想 戊戌变法时期 章氏 维新派 宪政 政治革新 戊戌时期 康有为 民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3-45,77,共4页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 ,为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 ,为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全面进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中国 社会 西学观 近代 教育观 爱国主义 国家观 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洪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10,共3页
关键词 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化 洋务运动 维新派 学习西方 "五四"新文化运动 激进主义思潮 中国近代史 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的文化冲突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旭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戊戌变法 康有为 中国文化 近代中国 西方文化 文化的挑战 洋务派 知识分子 文化挑战 民主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是一个多重系列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成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戊戌维新 维新运动 《申报》 江浙 甲午战争 《农学报》 海国妙喻 中国近代 思想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戊戌变法中的帝党 被引量:2
17
作者 莫世祥 《学术论坛》 1982年第1期81-84,共4页
戊戌变法是在帝党的支持和参与下发动的。为什么帝党会成为支持和参与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集团?帝党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 戊戌变法 维新派 光绪帝 康有为 翁同和 资产阶级改革 民族资产阶级 总理衙门 资本主义改革 政治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战略失误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湘兵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113-116,共4页
戊戌变法战略失误论尹湘兵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戊戌变法的策略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变法策略的失误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是很有启迪性的见解。但本人则进一步认为,变法战略上的失误才是导致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一、对“变法策略... 戊戌变法战略失误论尹湘兵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戊戌变法的策略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变法策略的失误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是很有启迪性的见解。但本人则进一步认为,变法战略上的失误才是导致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一、对“变法策略的讨论”的讨论孔祥吉先生认为戊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光绪帝 康有为 战略失误 西太后 维新派 袁世凯 关键点 顽固派 战略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内部两种类型辨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玉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88,共4页
戊戌变法期间,在维新派内部,事实上存在激进型和稳健型两种类型的人物。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维新理论依据上的不同;二是维新的方式不同;三是对维新时限看法的不同。我们不能因为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温和的改良运动而否... 戊戌变法期间,在维新派内部,事实上存在激进型和稳健型两种类型的人物。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维新理论依据上的不同;二是维新的方式不同;三是对维新时限看法的不同。我们不能因为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温和的改良运动而否认维新派中两种类型人物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维新派 激进型 稳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变法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小林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运动,提倡全面向西方学习,并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 近代科学技术 资本主义 维新派 科技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