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戊己校尉新论 被引量:8
1
作者 孟宪实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28-135,共8页
戊己校尉是西汉在车师王国设置的屯田军队,它的存在是汉朝经营西域政策的一部分,并为汉朝在西域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戊己校尉的研究,却存在许多争议。通过新出汉简,本文讨论有关戊己校尉的几个问题:戊、己校尉在西汉以分置为主... 戊己校尉是西汉在车师王国设置的屯田军队,它的存在是汉朝经营西域政策的一部分,并为汉朝在西域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戊己校尉的研究,却存在许多争议。通过新出汉简,本文讨论有关戊己校尉的几个问题:戊、己校尉在西汉以分置为主。戊己校尉的屯驻地主要是车师,己校尉只有过短期调离。戊己校尉的隶属关系是中央北军而不是敦煌郡。利用新资料,支持新论点,本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是有所推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师屯田 戊己校尉 悬泉置汉简 中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管理模式演变研究——以魏晋时期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事为中心
2
作者 赵红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7-160,共4页
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神爵三年(前59)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为首任西域都护。永平十七年(74),东汉王朝击车师,恢复了西域都护的设置。曹魏、西晋时期,对汉代西域长史与戊己校尉所在地改设高昌郡,由郡太守统辖。《三国志》中未曾见有... 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神爵三年(前59)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为首任西域都护。永平十七年(74),东汉王朝击车师,恢复了西域都护的设置。曹魏、西晋时期,对汉代西域长史与戊己校尉所在地改设高昌郡,由郡太守统辖。《三国志》中未曾见有曹魏政权设置西域长史府对西域派出西域长史进行管理的记载,十六国时期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政权都对西域都行使着一定的管辖权。曹魏、西晋时期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及西域都护与戊己校尉的设置与两汉时期有所不同,统领西域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戊己校尉,不再是西域都护与西域长史。戊己校尉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屯田,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兼管领护西域,将军政权力集于一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魏晋 北朝 西域都护 西域长史 西域 戊己校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两汉羁縻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友冰 《安徽史学》 2000年第1期3-10,共8页
关键词 羁縻 冒顿 夷夏之辨 呼韩 单于 吕后 黄老思想 窦固 白登之围 右贤王 右屠耆王 珠崖郡 戊己校尉 耿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五代敦煌新开道考 被引量:6
4
作者 郑炳林 《敦煌学辑刊》 1994年第1期43-48,共6页
唐五代敦煌新开道考郑炳林敦煌文书中保存有十余卷唐五代敦煌古地志残卷,这些地志中除记载敦煌沿革、户口、四至、山川、河流、渠道、堤堰、泉泽、祠庙、故迹、烽燧、驿站、祥瑞等内容外,还记载了唐五代沙、瓜、伊、西、石城镇之间的... 唐五代敦煌新开道考郑炳林敦煌文书中保存有十余卷唐五代敦煌古地志残卷,这些地志中除记载敦煌沿革、户口、四至、山川、河流、渠道、堤堰、泉泽、祠庙、故迹、烽燧、驿站、祥瑞等内容外,还记载了唐五代沙、瓜、伊、西、石城镇之间的许多条交通路线,由于文书残缺,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玉门关 敦煌文书 西突厥 西州图经 戊己校尉 高昌 西州回鹘 《太平寰宇记》 《沙州都督府图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昌国郡县城镇的建置及其地望考实 被引量:8
5
作者 钱伯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4-41,共8页
高昌原是车师王国前部的疆域,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不久,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又在车师王国前部的高昌壁设立戊己校尉,驻兵屯田,与西域都护府互为犄角。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晋朝在高昌建郡,下设田地县,这是西域实行郡县制的开始... 高昌原是车师王国前部的疆域,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不久,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又在车师王国前部的高昌壁设立戊己校尉,驻兵屯田,与西域都护府互为犄角。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晋朝在高昌建郡,下设田地县,这是西域实行郡县制的开始。张轨、吕光、沮渠蒙逊前后割据河西时,都向高昌郡派置太守。北凉为北魏所灭,高昌太守阚爽自立为城主。不久,北凉残众在沮渠无讳的率领下,西进鄯善,北袭高昌,阚爽逃奔柔然汗国,沮渠无讳在高昌重建北凉政权。无讳死,其弟安周立。北魏大明四年(公元460年)柔然袭破高昌,杀死沮渠安周,北凉灭亡。柔然另立阚伯周为王,这是高昌王国之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王国 高昌国 吐鲁番出土文书 交河城 戊己校尉 车师 北凉 大谷文书 西域传 元和郡县图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昌故城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应逸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32-132,共1页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南40公里的火焰山下,从胜金口流出的木头沟水潺潺流入城中。这座在当年水源充足,绿树成荫,街衢纵横的丝绸之路上的枢纽遗址,一九六一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高昌的记载,最早见于《汉...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南40公里的火焰山下,从胜金口流出的木头沟水潺潺流入城中。这座在当年水源充足,绿树成荫,街衢纵横的丝绸之路上的枢纽遗址,一九六一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高昌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它是车师前王国地,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区。西汉政府在此屯田,建高昌壁,设戊己校尉统率。直到魏晋仍然沿用不改。公元327年,东晋前凉在此设高昌郡。公元460年以后,阚、张、马、麴氏相继称王,其中麴氏王朝统治一百多年,曾接受北魏和突厥汗国的册封。公元640年,唐朝统一高昌,设西州。公元九世纪中叶,这里开始成为回鹘王朝的首府,因而,维吾尔族人民称其为“亦都护城”。元朝政府在此设立火州宣慰司,统辖南疆军政事务。直到十四世纪,由于蒙古贵族的混战,高昌城遂废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 丝绸之路 突厥汗国 戊己校尉 维吾尔族人 军政事务 蒙古贵族 西域传 亦都护 宣慰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龚自珍的《表孤虚》
7
作者 诸祖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5-78,共4页
《定庵文集补编》卷一,有一篇短文,题目是《表孤虚》,内容如下: “
关键词 戊己校尉 汉官 匈奴 圣王 岁入 文集 龚自珍 史记 十二支 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的屯田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连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3期100-124,共25页
前言屯田是东汉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从空間說,屯田地区几乎遍于整个华北;从时間說,东汉一朝自始至終举行屯田,从效果說,东汉初年會以屯田收入增加,改变过租稅制度。它在当时历史上的重要性,是无須举例証明了。但是范曄的后汉书,有纪... 前言屯田是东汉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从空間說,屯田地区几乎遍于整个华北;从时間說,东汉一朝自始至終举行屯田,从效果說,东汉初年會以屯田收入增加,改变过租稅制度。它在当时历史上的重要性,是无須举例証明了。但是范曄的后汉书,有纪傳,而无志表,以致对于当时国計民生相当重要的屯田制度缺乏詳細的記录,虽然有些零星材料散見于本紀列傳內,头緒既不甚清楚,材料也不集中,研究起來非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田客 屯田制 东汉 后汉书 西域 北匈奴 戊己校尉 伊吾 士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部曲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柯友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2期24-34,共11页
部曲,就广泛的意义来说,是指士兵,但部曲的原始意义,却是一种军队的编制。《后汉书》卷114《百官志》说:“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事讫皆罢,……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 部曲,就广泛的意义来说,是指士兵,但部曲的原始意义,却是一种军队的编制。《后汉书》卷114《百官志》说:“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事讫皆罢,……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可见部曲是一种军队的组织形式,或军队编制的名称,即大将军所领的军队,其编制有部、曲、屯等各级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己校尉 西汉 公元前 将军 编制形式 原始意义 匈奴 名称 东汉末 士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